2021高考语文八省联考后新高考题型专项训练: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专项训练三(下定义专项突破)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语文八省联考后新高考题型专项训练: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 专项训练三(下定义专项突破) 09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 一: 关 于 语 言 经 济 学 的 由 来 , 学 界 都 普 遍 认 为 源 于 马 尔 沙 克 。 他 于 1965 年 在 致 力 于 信 息 经 济 学 的 研 究 时 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 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等特性,遗憾的是他没有做出深入分析。而后许多经济学者借用人力资本 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把语言引入经济活动中来,探讨作为人力资本的语言所具有的经济势能。国 内的 研究 始于 21 世纪 ,也 是继 承和 发展 了西 方研 究的 理论 成果 ,但 是缺 乏深 入研 究, 没有 形成 佢完 整的 体系。到底什么是语言经济学?它的范式和本体论基础是什么?这些都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不过, 学界对于它的研究对象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 对于语言本身产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见诸语言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相对较多,尤以语言学为 主。语言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语言的内部要素(语音、词汇、语言)进行,特别强调遵循语言 自身规律,把一切不属于它们研究对象的东西排除在外。而语言经济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把语言 作为研究素材,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语言的形成、发展、传播、更新和消亡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演 化过程,人们的经济理性选择在此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语言经济学可以 最大限度地使用或借鉴。例如,借助经济学和博弈论中的均衡和最大化思想来探究复杂语言系统的生成演 化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常规性”,并探讨语用行为中言语资源配置的均衡和优化问题。 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语言产生、演变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可以归结为语 言的作用或考者语言的经济势能,这也是语言经济学的时髦话题,目前这一方面的理论相对成熟。比如布 里克利和艾米陈利用儿童移民的数据探讨了语言能力与工资收入分配的关系,格林测算出英语的强势地位 可以帮助英国在欧洲获得较高收益。再比如拉齐尔、切尔以及德·斯旺关于语言趋同理论(语言经济学研 究的一个主题)的研究,是为国家的语言规划提供理论基础的;奇斯维克等提出语言的人力资本性质,是 为一些移民国家制定语言政策提供支持的,美国的 GRE、英国的雅思考试等就是受这些理论的影响。围绕 着语言的学习、培训和信息化处理等形成的语言产业,它自身的发展规律、组织结构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 等等,都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语 言 经 济 学 发 展 至 今 不 过 50 多 年 , 作 为 一 个 迅 速 拓 展 的 研 究 领 地 , 它 还 没 有 形 成 一 个 统 一 的 分 析 框 架,现有的研究零散而杂乱。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语言经济势能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对语言本身的研 究。甚至在有些学者看来,前者都不属于真正的语言经济学研究。可以预见,在以后的研究中,语言学界 和经济学界对于语言经济学的认识分歧还将长期存在,毕竟语言学和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相差太远。即使在 经济学的框架内研究语言也会因经济理论的不同而产生迥然不同的结论,因为经济学囊括了太多的学派与 内容。不过,语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或许将会是语言经济学作为新兴领域最能彰显活力之处。 (摘编自黄少安、张卫国、苏剑《语言经济学导论》) 材料 二: 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它强调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 和方法来研究语言,这为我们研究新词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言语活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定式,即 言语的内部始终有一种力量——人的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与人在生理上(体力上)和精神上(智力上)的自 然惰性之间的基本冲突。人们总是在寻求更多、更新、更明确的语言单位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在这个 活动中,人要消耗体力、时间、精力,所以人们在不断寻求能够省力又能被人普遍接受的语言词汇 。这就 是法国语言学家马尔丁 内提出的“语言经济学原则 ”。如:“‘拼养’孩子让人欢喜让人忧。”新词语“拼 养”就适应了简洁、省时、省力的经济学原则,时下在年轻的父母中得以迅速流行。再如:“美国选民对 恶炒‘中国话题’不感冒。”这里的时髦词语“中国话题”是指西方国家对崛起的中国是否 对世界构成威 胁的议论,其中隐含的是有些发达国家的某些政客在大选前利用媒体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而引起的一 系列话题。 新闻新词语在展示我们国家经济腾飞的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现代化的传媒技 术手段如电视新闻、书籍、广播等传播着大量的新词语,扩展了人们的知识面,改变了人们的知识结构, 开拓了人们的思考空间和鉴赏能力,提高了人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和生活热情。新词语传播的新的价 值观念,使精英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核心地位,引导人们追踪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改变明天的经 济生活。现如今,大量流行的缩写新词语以其少量的符号表达了尽可能多的信息,适应了讲究速度和效率 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语言经济原则,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摘编自潘锐《新词语的语言经济学效应》)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语言经济学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4.语言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语言本身的产生、演 变规律及其与经济活动关系的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4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以及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能 力。“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 用经 济学 的理 论、 原则 和方 法” 1 分, “研究 语言 本身 的产 生、 演变 规律 ” 1 分, “(研 究) 其与 经济 活 动关 系” 1 分, “ 交叉 性的 边缘 学科” 1 分, 满分 4 分。 作答 本题 ,首 先要 明白 “下定 义 ”的基 本要 求, 找准被定义概念的“种属”,理清此概念的“种差”;综合材料来看,材料一主体内容是论述语言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材料二第一段则交代了语言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它的研究视角、理论、原则及方法等。 10 一、 现代文 阅读(35 分) (一 )现代 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据凯度《2017 年中国社交媒体影响 报告》,微信在网民群体中的 总体覆盖率已达 94.5%。截至 2017 年 6 月底 ,微信合并活跃 账户达 9.63 亿,较前一年同期 上涨 19.5%。即速应用发布 的《2017-2018 年微 信小程序市场发展研 究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3 月微信月用户数量超 过 10 亿。微信的出现加速了从 单 向传播到双向传播、多向传播、社交化传播的变化趋势。 作为一种社交媒体,一种群媒体和自媒体的综合物,微信等新媒体显然满足了人们合群交友的即时互 动需求。恰如有 学者所指出的:“21 世纪的新媒体变 革实质,是带来了千百年来没 有的人媒互动的公众信 息传播效果的革命,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人和媒体可以互动的时代,而且从传播学角度看是新媒体的人 媒 互动 带 来了 社 会公 众信 息 传播 效 率反 馈 模式 的 变革 。”这 种变 革 就是 , 从传 统媒 体 的迟 滞 反馈 模 式, 变 成了数字读物的即时反馈模式。 如今新媒体已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这个效果用传统传播理论无法解释,因为传统传播技术 确实无法即时反馈。这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明确清晰的区别。这一代新媒体是开始实现即时反馈模式 的新媒体。正是从 “即时”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微信朋友圈等即时发布的功能,给四处流浪的瞬间提 供了一个表达的家园。微信等新媒体的存在,满足了普通人即时表达瞬间内容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是此前 任何媒体都无法满足的,是一个绝对的空白,是人类体外进化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在微博之前,除了极其特殊的情况外,没有一种媒体能够即时地表达人们的思绪、观念,而在日常生 活中,人们尤其是普通大众又存在着大量需要即时表达的内容。于是,人民大众中大量存在的需要即时表 达的内容,与传播界缺乏这种表达的媒体之间,就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即时,就是短暂、一瞬即逝。 表 达它 , 需要 快 捷和 迅速 , 故其 对 象或 可 以称 为 瞬内 容 。以 前, 笔 者在 论 及微 博 时曾 认 为: “微 博现 象 的 出 现, 又 催 生了 一 个新 的 词——‘瞬 内容 ’。 从‘微 内容 ’到 ‘瞬 内容 ’, 体现 出 互 联网 不 断向 人 性 的本 质 和深 处 延伸的特征。”关于“微内容”与“瞬内容”,还要做一简单介绍。 所谓微内容,是相对于传统媒介中的大制作 、重要内容而言的。微内容的最新定义:“最小的独立的内 容数据,如一个简单的链接,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等等。” 即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作微内容。这些零星散乱的数据聚沙成塔,成为网络神奇力 量的真正来源。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微内容就存在,但没有网络,那时只是作为私内容而存在。 所谓瞬内容,指人的精神活动具有瞬间性。正如弗洛伊德所揭示的,在人的意识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 无意识世界一样,我们还可以说:在恒定的、稳定的精神活动之外 ,还有一个不稳定的、流动的 、稍纵即 逝的瞬时性精神世界,这一精神世界的内容就是瞬内容。瞬内容庞杂而不稳定,如同山雨欲来前诡谲变化 的 天 空 、 钟表 滴 答 作 响 的 指 针 、已 经 掀 过 的 日 历 、 车窗 外 向 后 飘 逝 的 风 景……具 有 流 动 性、 瞬 时 性 和 不 可 逆性。 传统媒体,包括博客在内,所对应的是瞬内容的反面一一相对稳定与恒久的精神活动。一般而言,这 些内容的产生要经历目击、体验、采访、调查、构思、搜集资料、结构、写作、发表等一系列过程。博客 简化了这一系列程序,但一篇博文也还需要稳定的、静态的构思和写作。但问题在于,在人的精神世界之 内,除了一些稳定的思想、情绪、念头、意念之外,还存在着庞大的不稳定、不恒久、充满流动变化的精 神活动与精神内容,即“瞬内容”。具体来说,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许多想法、情绪 、念头、思想是瞬间 即逝的,迅速到还没降生,就已死去的程度 ,如瞬间的体验、想法、念头、情绪、意见、牢骚、抱怨、痛 苦等,苏轼所谓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即难摹”是也 。而在微博问世之前,这些精神活动一般都难以 记录下来;就是如手机短信那样可以记录下来 ,也难以一对多、多对多地发表,难以被受众及时看到。但 是 微媒 介 (微 博 、微 信等 ) 的问 世 则解 决 了这 一 问题 , 即“人 们瞬 间 发生 的 精神 活动 如 何即 时 表达 , 并能 够被特定受众知晓”的问题。 (摘编自刘畅《微信:即时发布与“瞬间”表达》) 材料二: 在网络空间,微信的出现是对自媒体的又一次革新。微信的平台交流、零资费、跨显示实时输入状态 等功能,和其他的社交软件相比,更加灵活和智能,更加节省资费,更能满足草根的需求。在微信上 ,人 们可以随性随心发表自己的心得、话语、感想,获得自己想要的“关注”,从而满足个人需求。人们通过微 信,可以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 悟和见解,进而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人们以“点赞”或评论的方式进行 互动,时而戏谑,时而庄重,更加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当前的大众娱乐时代 ,平民一瞬间可以成为明 星,成为娱乐的中心,弱者也可以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并且还可以通过微信完成信息的传递,满足了人 们表达自己甚至是获得帮助的需求。微信俨然成为置身于网络世界的自由力量 ,成为人们发布思想、沟通 情感、交流文化的平台,真正实现了“人是媒介的延伸”。 草根,字典里的解释是基层民众的意思 。引申一下,草根文化就是民间的、大众的原生态文化。与精 英 文化 相 反, 这 种文 化给 草 根带 来 了自 由 、畅 想 和真 实 的快 乐。 法 国学 者 德赛 图 认为 , “在 文化 领 域, 文 化 产品 经 常是 强 加给 大众 的 ,大 众 不能 决 定文 化 的生 产 ,可 是却 可 以选 择 文化 的 消费 。 ”湖 南卫 视 《超 级 女声》节目开启了我国大众文化思潮 ,从此,人们有理由相信 ,无论你出生如何,你都可以一夜成名 。近 几年,随着微信在公众中的广泛使用,微信充分发挥了草根的力量;随着微信推出信息置顶、推送新闻、 加关注公共主页的功能,微信进一步实现了草根的话语权。 (摘编自吴佳妮《微信自媒体视域下的“草根文化”生态》)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微媒介”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4. 微 媒 介 是 以 微 信 、 微 博 为 代 表 的 , 用 户 借 助 互 联 网 传 播 微 内 容 、 瞬 内 容 , 可 即 时 表 达 、 反 馈 , 灵 活互动的开放的社交信息服务媒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第 7 自然段末尾“但是微媒介(微博、微信等)的问世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即人们瞬间发生的 精神活动如何即时表达,并能够被特定受众知晓的问题 ”,这是答题的关键句,以此为切入点,然后从材 料一、二中筛选、提取出有关微信、微博这两种代表性微媒介的属性、功能特点等相关信息点 ,它们主要 涉及凭借的工具(“互联网 ”)、传播的内容特点(“微内容”“瞬内容”);传播优越性(“即时表达、 反馈”“灵活互动”)、传播信息媒介类型属性(“开放的”“社交信息服务”)等。上述信息点筛选后, 加以重组、整合,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 11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古代书院,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英才的重任,通常由富商、学者自行筹 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千余年来,作为我国独特的教育机构 和学术机构,书院在历经辉煌、困顿和沉寂中发展着,至今仍然“活着的书院”岳麓书院就是 其中的典范。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 “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 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 等学府所在,反映了祖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 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其千百年来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 功能,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千百年来始终坚持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高扬爱国务 实、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倡导实事求是、学贵力行的治学精神,秉持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 办学姿态,培养和熏陶了大批人才。以近代中国为例,先后涌现了以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 经世改革派,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领导者,以谭嗣同、熊希龄等为代表的维 新变法志士,以黄兴、蔡鳄等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者,以杨昌济、范源赚等为代表的教育家,以 何叔衡、蔡和森、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 目前,岳麓书院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努力推动 岳麓书院的全面现代复兴,将其建设成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文化地标。 当下,尽管书院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可以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尽管岳麓书院已是湖南 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很多书院正在被新建或复修,但它俨然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渠道或 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也不能取代义务教育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现在的书院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书院,,币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应有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内容,这是发展理念上应该明 晰的。 (摘编自范玉刚《书院的文化传承及精神蕴蓄》与岳麓书院网站书院概况) 材料二: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是古代东亚教育制度有别于官学的一种独立的教育系统。 书院历史非常悠久,其间之形制、规矩多有变化,所以要综括地谈它的精神并不容易。 传统书院有讲会,讲会有高度的仪式性。不是一上来就开始演讲,演讲前要焚香、要击云 板、要歌诗。歌诗非常重要,因为儒家的教育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还有祭祀,每 次讲会前,主持人都要先到孔子像前上香,上香后才开始讲会。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讲会的 仪式性。其次还有会约,极细密。如白鹿洞书院的《白鹿洞规约》一类。每个书院在具体运营 过程中,还有非常多、非常细的规范,包括怎样吃饭,怎么缴费,每个月聚几次,是朔望集, 还是每个月初三初七聚会,每个聚会多少时辰等等。这些规定非常详细,否则群体生活便难以 进行。 书院精神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质疑、问难、辩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学术上本来有的 传统,书院继承和发扬了它。那么,这个传统从哪儿来的呢?从汉代的讲经来!当然先秦诸子不 用说了,儒家的师弟子之间也是互相辩论的。但汉人讲经学时,把这种辩论的精神制度化了, 演讲时规定要安排一位质疑者。这个传统在南北朝期间又扩大了。皇帝也常出来讲经,由大臣 问难。到了宋代,这种风气在书院中也得到了体现。所以书院讲会在制度上要设一名质疑者, 目的就是用跟你相反的道理和你辩论,以追求真理。 讲会之外,书院山长(院长)还要讲学。这跟讲会不太一样,主要是本门内部的讲习,讲自 己的学问。书院山长大概一两个月讲一次,平常并不讲,那么平常书院是怎么学习的呢?是自 学!就是你自己学习。书院有个方向,告诉学生应该遵从什么,有个精神上的导引,这些都由 山长提点。自己学、自己下功夫,学到某个地步,老师才给个指引或做个印证。书院基本上不 考试,你做学问是为自己做的,你学问好不好你自己清楚,我考你干什么呢?你为了考试来蒙 混我,有这必要吗?,币且也没有年限,你要读几年就读几年,所以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书院。 自学自律,为己之学,这种精神贯穿于书院中。 另外,还应注意书院的社会性。书院对外另有宣讲,属于社会性的讲学。这种面对社会的 讲学,旨在教化,目的是要让社会风俗更为淳美。古代书院的山长们在这方面颇有表现,有很 多故事。如清代诗人施闰章(愚山)主持一个书院,有天来了两兄弟,写了状子到书院告状,要 争祖产。愚山说:“我这里是书院,是讲学的地方,不是衙门,你们要告状,需到衙门去,但 既然来了,那我们也不妨聊聊。”就让两兄弟坐下来,跟他们谈兄弟友爱之道,结果讲得这两 兄弟相拥痛哭,当场就把状子烧了回家去了。 最重要的,贯穿在书院内部的是一种礼的精神或敬的精神。礼的外在是一种典礼、仪式, 内在是一种敬的精神。这敬或礼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第一,表现在祭祀上。书院必有祭祀,祭 祀是书院非常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今天的大学里荡然无存。没祭祀就是没有学术传统,没 有学术的传承。我们很多大学只纪念政治人物,立了一堆铜像塑像,但是大学自己学术本身的 师承,什么时候祭祀了?其次是斋。书院有斋,我们平时讲心斋、吃斋。斋是什么?是用行动来 表现一种对事物恭敬的态度。像祭祀时要斋戒沐浴、要斋心。所以,斋舍不只是回去睡觉的地 方,你主要的学习、主要的实践功夫都是在你的斋房、你的书斋里体现的。你大部分的时间并 不是到讲堂上听讲,仍是在书斋里自己用功。还有敬师。现在很多学校,老师进教室讲课,学 生起来敬礼都不会;下课,学生一轰而散,也不懂得要跟老师敬礼,没任何仪式。没有礼的精 神灌输其中,想要学生守规约,必然引起反弹。 书院属于私学,是一个特别的地方,但它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事业,其功效也影响于整个社 会。 (摘编自龚鹏程《书院何为》之《书院精神》)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书院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4. (4 分)书院是我国古代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建立的具有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 播功能并形成独特精神的民间教育机构。(或者:书院是我国古代民间独特的教育机构,由富商、 学者自行筹款建立,具有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并形成独特精神。 12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也因为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成为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 劳育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美育范畴认识的科学性和定位的准确性,不仅是美育研究和美育工作开展的逻辑起 点,更关涉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美育目标、体系建设等美育实施环节的依据和宗旨。 蔡元培提出:“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 美育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形象陶冶人的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把握客观世界的美的能力,进而形塑 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格。审美是人类感性认识的丰富与升华,是一种脱离低级趣味的心理活动。当你感到“悲落叶 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的触动,或是生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它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进 入你的心灵,浸润着你的人格。意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心物相通、情景交融创造出来的审美世界,更是人的 心灵活泼泼的一种状态,是从世俗杂务中超脱出来的“思与境偕”“神与境会”的精神境界。也即是说,审美能 力其实是一种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内在德性。 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就其本质而言,美育更加强调感通性与情感性。人处于世界之中,与 他人、与万物交相往来,除了需要正确认识客观条件,理性把握对象的属性与特征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感通能 力与同感情怀。它能超越和突破某些语言、文化和历史的隔阂,或者群体、种族、国别的差异,达到更为普遍的 交流理解。中国人常说“将心比心”,有一些东西并不是眼可见、耳可听,而是需要彼此的心意相通,有时人与 物的相感亦如此,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说的就是这种美感状态。人们日常通过美育陶养 心性,保持内心的活泼,避免麻木不仁,这是人与外界沟通达成理解的关键。 就其方式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具象性与实践性。具象性是美育的基本特征,美的教育通过具体可感、鲜明生 动的形象打动人、浸润人,所谓“耳得之而为声 9 目遇之而成色”,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中国自古强调美育, 也正因为此。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这些教化手段是中国古代美育的基本方式。诗 三百中多虫鱼鸟兽草木之名,其意象与情趣对于人感受世界的生机、生意多有兴发之功;礼则有“礼仪三百,威 仪三千”的说法,人们依礼行事,通过仪式化的实践培育人内心的神圣性与敬畏感:乐则和顺人情,乐教足以调 协情志,涵养人心。中国古代因此十分重视通过诗礼乐的感性陶育,培育出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而在新时代, 我们具各更加多元化的美育形式和载体,这些也都是我们开展美育的重要手段。 就其目标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和谐性与整体性。在柏拉图看来,美本身需要有整体的协调性。朱光潜也认为 中国古代礼乐教化中,乐的精神在和谐,礼的精神在秩序,内心和谐而生活有秩序,这才是应该追求的境界。美 育具体实践中的艺术教育也同样如此,不论是绘画、舞蹈、音乐还是书法,任何一种形式都强调要素之间的整体 和谐,这些形式的美育活动强化了人们的协调性和综合性素质的锻炼,有助于培养一个综合而整全的人。可见, 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它的目的也远不只是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而是以美育人,陶养心性,健全人格。 (摘编自陶楚歌《美何以育入》) 材料二; 首先,我们应继续开展对“美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的追问。“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追问自柏拉图以来迄 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美的本体的探索始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互联 网技术虽然也是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使受众获得感官审美享受,从而触发情感,达到美育效果。但由于技术或 传播模式的限制,互联网技术尚且缺乏有血有内的触感与全身心的浸润的真实之感,它所提供的,仍然是一种虚 拟模式,而缺少心灵自由的愉悦,即深层审美经验。尽管这一浅层审美经验也可以使人的感官产生快感,但无益 于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但这一技术形式的变化也实实在在带来了新的生活样式与文化样式,这一新的生活样式 与文化样式,将成为互联网美育的新内容。 其次,我们应建立对“美的标准”的重构探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亦杨认为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日前的 审美或美育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美本身不够简洁,太繁复,装饰性太强,有点“土豪”;二是太注重 表象,而不注重骨子里的美感。从这两个现实问题来看,美育尤其是互联网美育最大的症结仍是要重构“美的标 准”。李子柒的美仍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将美好宁谧的自然风光与勤劳朴买的农耕生活融为一体, 将四季幻化的自然风光、人民数千年来利用自然积淀而来的生存智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充分发挥影像技术优 势,打造出一幅美好生活的样本版图,唤起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集体记忆,传递出特立独行的青年对“美”的当 下探索。 (摘编自李骏《美育应先“立美”》)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美育”下一个简要定义。(5 分) 4.美育是一种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形象陶冶人的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把握客观世界的美的能 力,进而形塑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格的,具有感通性与情感性、具象性与实践性、和谐性与整体性的教育形态。 【解析】判断句式 1 分;属概念“教育形态”1 分;核心、方式方法、特点各 1 分。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 13 一、 现代文 阅读 (35 分) (一 )现代 文阅读 Ⅰ(本题 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 一 :随着中国综合 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 ,日新月异的科 技发展使 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 幻 作品 发 展 至 今, “强 设 定” 和 “ 高 概 念” 已 然 不再 新 鲜 , 与视 觉 冲 击 力强 劲 的 特 效相 比 ,科 幻 电 影中 的“ 科幻 精神 ”与 “人文 内核 ”中那 些与 每个 人息 息相 关的 人性 叩问 、社 会思 辨、 生活 点滴 ,才更 为 引人共鸣、震撼心灵。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 见众生、看见自己。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 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 科 幻电 影 而 言,技 术 铸其 形 ,思 想 赋其 魂 ,用 中 国人 的 东 方智 慧 ,讲 述 中国 人 自 己的 生 命 故事 ,以 人 类 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 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 时之 功能 够抵 达,而需 要更 为漫 长的 时光 与积 淀, 更多 经济 建设 者、 文化 建设 者与多 方面 行业 人才 共同 凝 心聚力。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 化与 大众 趣味 的沃 土; 与科 幻相 关的 文化 学科 与研 究单 位相 继开设 ,并持 续发 展、 培育 人才 、增 强影 响。 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国科幻的 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人类的想象从未 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 年 10 月 28 日) 材料 二: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 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 来 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从科幻理论研究来说, 现人 类世 的科 幻文 学或 者可 以说 是科 幻现 实主 义的 一种,代表 的是 科幻 现实 主义 中有 关人 与自 然话 题的 科 幻。 陈楸帆曾在 2012 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时说过:“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实主义。科幻用开放 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 ,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正如他所言,中国的现 人类世科幻文学写作也是基于与现实的关系。他在《荒潮》中描写了一个全球化产业链下回收电子垃圾的 小镇 “硅屿 ”。异 化的 垃圾 人与 享受 着全 球化 “高尚 生活 ”的新 富阶 层共 同生 活在 “硅屿 ”,他们 之间 的 差异 因为 价值 的剥 夺与 被剥 夺、 对他 者的 歧视 与他 者的 反抗,在因 垃圾 病毒 的侵 袭产 生的 变异 垃圾 人影 响 下,被无穷地放大且变得不可调和。而这种对当代中国社会民生问题极度关切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 用他陌生化的笔触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困境一一映射在虛构的近未来世界中,让我们既疏离又亲近。 同 样 ,灰 狐 的《 固 体 海 洋》 作 为 现 人类 世 毒 物 题材 科 幻 文学 作 品 , 则立 足 于 被 塑料 垃 圾 污 染的 海 洋 背 景。 作者 对海 洋塑 料垃 圾的 想象 似乎 来自 大洋 上四 处漂 浮的 塑料垃 圾岛 ,他以 变异 的融 塑细 菌赋 予了 塑料 岛生 命,塑料 细菌 通过 海洋 传播,使人 类婴 儿变 异、 动物 罹患 癌症 甚至 与塑料 垃圾 融为 一体 ,而这 又好 似日 本水俣病的重演。就像人类世所观照的环境人文学理论所言,环境和人文不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个有机 整体 。这 就意 味着 对海 洋的 污染 终会 反噬人 类己 身,只有 正视 这种 破坏 和污 染 ,努力 去保 护海 洋 ,才是 保护 人类自身。 同样立足于人类世环境人文学理论的还有与地球环境破坏相关的科幻。阿缺在《深处》中利用科幻手 法将 地球 描绘 成人 类的 母亲,而人 类不 听从 地球 母亲 的劝 告反 而杀 害地 球母 亲的 行为 最终 使人类 在宇 宙中 四处流浪。此外,还有与气候危机相关的科幻,如吴显奎的《勇士号冲向台风》,主人公试图用核弹去阻止 台风且最终似乎成功了,但现实却完全不可能。正如哲学家戴尔·杰米森(Dale Jamieson)的判断,人类世 显示 了“ 人类 改变 地球 生态 系统 的强 大力 量,同时 显示 了人 类极 度的 无能 ,因 为很 多改 变及 其后 果并 非人 类所愿,通过个人或小集体也无法得到弥补”。 中 国 科幻 文 学 发 展 似乎 缺 少 历 史传 承 和 延 续, 真 正 意 义 上的 中 国 核 心科 幻 发 展 不过 40 年 。 人类 世 文 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也与中国科幻成熟发展的时间相近,它们之间既相互观照又相互影响。中国科幻立足于 人类世视野去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也有利于中国科幻文学性的提升; 立 足 人 类 世 文 学 批 评 去 观 照 中 国 科 幻 ,也 让 我 们 看 到 了 中 国 这 个 世 界 第 二 大 经 济 体 ,终 将 为 地 球 的 发 展 带 来不 可忽 视的 改变 ,而中 国科 幻作 家也 将积 极回 应这 种改 变, 并用 自己 的创 作去 印证中 国在 世界 的发 展与 变化,让中国科幻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行腾飞! (摘编自付昌义、张洁《人类世视野下的中国科幻文学》,《科普创作》2020 年 02 期)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4.示例: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是指借助技术打造其外在形式,(1 分)而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 国人 自己 的生 命故 事,(1 分)反映 现实 中的 中国 人民 遇到 的或 即将 遇到 的人 与自 然的 问题,(1 分 )从而 以人 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命运共同体(1 分)的电影。 (评 分 细则 : 每 个要 点 1 分 ,共 4 分 。 少一 个 要 点扣 1 分 ,若 不 符合 下 定 义的 单 句 格 式的 扣 1 分 。 最后 一个要点如果答“在世界文明领域中准确定义和定位新时代的中华文化”也可以得分。) [解 析 ]本 题 为下 定 义 ,考 查 理解 文 中 重要 概 念 的 含义 和 筛 选并 整 合 文 中重 要 信 息的 能 力 。 下定 义 时 首 先要根据“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的种属概念确定句子的主干,然后再从材料中找出相关的特征,作为 定语成分糅和于句子主干中。材料一第三段中有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要求,“技术铸其形……的定义和定位”; 材料 二第 一段 中有 对现 人类 世的 科幻 文学 的解 释,“ 指发 生在 与人 类世 开端 不远 的…… 有关 人与 自然 话题 的科幻”。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即为要定义的概念的特征。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