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8 溶液的浓度-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考点28 溶液的浓度-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ID:649185

大小:1.89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 28 溶液的浓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 100%= 100%  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相关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分数 (2)溶质质量的判断 ①当物质不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且全部溶解时,投入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就是溶质的质量,此时直接 用有关公式计算。 ②当物质不与溶剂反应且未全部溶解时,只有溶解了的物质的质量才是溶质的质量。 ③如果把某物质投入溶剂中,该物质与溶剂发生化学反应,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反应所生成的物质。 应先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溶质的质量,然后才能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的稀释计算 (1)计算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稀释方法 ①加水稀释:A·a%=B·b%或 A·a%=(A+m 水)·b%(A 代表浓溶液质量,a%是它的溶质质量分数,B 代 表稀释后溶液质量,b%代表它的溶质质量分数,m 水代表加入水的质量)。 ②加入稀溶液:A·a%+C·c%=(A+C)·d%(C 代表稀溶液质量,c%是它的溶质质量分数,d%代表混合 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与饱和溶液有关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公式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g  溶解度 溶解度 ×100%。 (2)方法 ①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但溶剂质量不变,可依据溶剂质量列等式关系,求溶质的 质量和该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饱和溶液升温,溶液不再饱和,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a(OH)2 溶液除外]。 ③饱和溶液加水,溶液不再饱和,可依据溶质质量不变列等式关系。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为固体 (1)所用仪器 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玻璃棒作用:搅拌,加快固体物 质的溶解速率。 (2)实验操作步骤 ①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注意:计算出的物质的质量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 0.1 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注意:选取量筒时量程与要量取的水的体积越接近越好;正确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④溶解:将固体倒入小烧杯中,量取水后,将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2.若用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 (1)所用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玻璃棒作用:搅拌,加快溶液混匀速率。 (2)实验操作步骤 ①计算:计算出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溶液和水(所用仪器为量筒、胶头滴管),倒入烧杯中。 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四、误差分析 1.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的常见错误分析 (1)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则所量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 (2)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则所量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小。 2.由于其他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 (1)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后,不小心将固体洒出,则固体质量减小。 (2)所取用的固体物质中含杂质,则固体质量减小。 (3)配制溶液时所用的烧杯内含水,则所用的水的质量偏大。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后,不慎将液体洒出,则所用的液体的质量偏小。 (5)在装入试剂瓶中,不小心将溶液洒出,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减小;但不影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向一 根据溶解度计算溶液质量分数 典例 1 (2018·聊城)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由 t2 ℃降温到 t1 ℃,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t2 ℃时,将 40 g 甲物质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 90 g D.t2 ℃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解析】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100 g+溶解度×100%,t1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 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B、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溶液析 出晶体的质量,错误;C、t2 ℃时,甲的溶解度为 50 g,即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50 g 的甲,40 g 甲加入 5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 25 g,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75 g,错误;D、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配制等质量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错误。故选 A。 【答案】A 1.(2018·临沂)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 t2 ℃时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B.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 ℃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 ℃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考向二 溶液的配制 典例 2 某同学配制 50 g 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需称取氯化钠_____________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______ __________保持水平。 A.10 mL B.25 mL C.50 mL D.100 mL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解析】(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即②①⑤③④;称量固体时, 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广口瓶,氯化钠的质量是 50 g×6%=3 g。(3)取水的量为 47 mL,所以应用 50 mL 的量筒;量取液体视线应平视凹液面最低处。(4)配制的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是溶质偏少或者溶剂偏多。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氯化钠偏少;溶解时烧 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水的量偏多。 【答案】(1)②①⑤③④ ① (2)广口瓶 3 或 3.0 (3)C 凹液面最低处 (4)AD 2.(2018·衡阳)实验室配制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8% 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量取水时,用规格为 100 mL 的量筒 考向三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典例 3 某样品由氧化铜和铜组成,取 10.0 g 该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192.0 g 某浓度的硫酸,恰好完 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质量为 200.0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 CuSO4+H2O) (1)所取样品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样品中铜的质量为 10.0 g +192.0 g-200.0 g=2 g。则样品中氧化铜的 质量为 10.0 g +2.0 g =8 g,则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2 g+8 g× 64 10064 16  %=8.4 g。 【答案】(1)8.4 (2)设反应所得硫酸铜的质量为 x CuO+H2SO4 CuSO4+H2O 80 160 8 g x 80 160 =200.0 g-192.0 g x x=16 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 g 200.0 g×100%=8% 答:最终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 【方法指导】由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可以求出氧化铜的质量,从而求出铜元素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铜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2018·阜新)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硫酸样品 200 g,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完 全反应后,收集到 0.8 g 氢气,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现有 100g20%氯化钠溶液,想把质量分数稀释到 5%,则需加水的质量为 A.100 g B.200 g C.250 g D.300 g 2.下列措施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的是 A. B. C. D. 3.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会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放砝码的托盘上忘了放纸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4.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依次是:计算、溶解、称量、装瓶并贴标签 B.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量筒、烧杯、蒸发皿 C.把 10 g 氯化钠固体放入盛有 90 mL 水的量筒中混合均匀 D.转移配置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5.40 ℃时,向下列 4 只盛有 10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甲、乙固体,充分溶解。 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A.30% B.33.3% C.40% D.50 %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 t1 ℃升温到 t2 ℃,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B.t2 ℃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C.t1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 1∶5 D.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7.如图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提纯,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食盐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原先沾有水,对配制的质量分数无影响 8.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c 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B.a 中含有少量 b,可用冷却 a 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C.t ℃时,将 50 g a 物质加入到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 100 g a 的饱和溶液 D.将 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9.兴趣小组在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时,为了增加电解速度,需要配置 5%的 NaOH 溶液 50 克,下图是实验所 需的药品与仪器: (1)所需 NaOH 的质量为__________,称量时药品需要放置在烧杯中称量。(称量时用到砝码与游码) (2)配置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3)在配制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质量分数偏小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可多选)。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置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砝码生锈(锈已脱落) D.装瓶时洒出部分溶液 (4)小明利用下图做电解水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打开 a 管活寒,将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打开 b 管活塞,将__________________靠近管口,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由此现象可 以推论出的结论是水中含有___________。 ③通过①②二步实验,可以得出水____________的结论。 10.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出 2.5 克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 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_g。 (2)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1.[2018·陕西]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 20 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称氯化钠 B.量水 C.溶解 D.装瓶 2.[2018·滨州]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 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水的密度为 1 g/cm3)约为 A.12.4% B.17.2% C.16.9% D.12.5% 3.[2018·河南]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8·福建]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 50.0 g 水配制 20 ℃的 NaCl 饱和 溶液(20 ℃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36.0 g),应称取 NaCl 的质量为 A.18.0 g B.16.0 g C.13.2 g D.11.5 g 5.[2018·葫芦岛]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用 50 mL 的量筒量取 45 mL 蒸馏水 B.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C.实验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D.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刚清洗过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中保存 6.[2018·山西]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如图是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B.当 a 物质中混有少量 b 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 b C.10℃时,取相同质量的 a、b 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 a 大于 b D.将 t ℃时 a、b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4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大于 b 7.[2018·成都]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其他溶质 B.20 mL 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 C.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 D.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8.[2018·乌鲁木齐]如图是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 A、B 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 ℃时,A、B 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 ℃时,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A 物质的溶解度 D.t2 ℃时,等质量的 A、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9.[2018·雅安]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 C5H8NO4Na, 易溶于水,与 AgNO3 不反应),另外还含有 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 5.0 g 味精配制成 50 g 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填字母)。 A.5 mL B.10 mL C.50 mL D.100 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字母)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4)为测定 NaCl 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 50 g 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 层清液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 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 NaCl 的质量分数_____ 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 AgCl 沉淀质量为 2.87 g,则该味精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0. 1%。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58.5,AgCl—143.5) 10.[2018·陕西]下表是 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 (2)30 ℃时 KNO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________(只列出表达式)。 (3)90 ℃时,将一定质量的 KNO3 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 ℃时的 KNO3 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 n 的数值为________。 11.[2018·苏州]硝酸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试剂。 (1)硝酸钾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填写微粒符号)。 (2)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到 0.1%)。 (3)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60 ℃ 时 110 g 硝酸钾溶于 100 g 水中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此时配得 的溶液降温至 20 ℃,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4)列式计算:用 100 g 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 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多少亳升?(水的密度为 1. 0 g·mL-1) 12.[2017·沈阳]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是 A.称取 5.0 g 氯化钾,溶解在 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 5.0 g 生石灰,放入 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 5.0 mL 浓盐酸,倒入 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 5.0 g 二氧化锰,放入 95 mL 水中,充分搅拌 13.[2017·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 t3 ℃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温到 t1 ℃,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乙的溶解度曲线为________(填“X”或“Y”);甲和乙的溶解 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t3 ℃时,将 30 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需 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14.[2017·广东]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应称量____________g NaCl,需加水____________mL。 (2)若称量 NaCl 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 10 g 加水稀释到____________g,可得到 5%的 NaCl 溶液。 15.[2017·天津]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现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 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4)若用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 l g/cm3)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需 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配制时应选用______mL 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 16.[2017·德阳]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的一次探究性活动中,他们将 50 g 氢氧化钠溶液与 50 g 硫酸铜 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9.8 g 沉淀。请你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变式拓展 1.【答案】D 【解析】A、据图可以看出,在 t2 ℃时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正确;B、据图可以看出,A、B 两 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C、t1 ℃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其饱和溶液 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t2 ℃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g 100 g+30 g ×100%≠30%, 错误。故选 D。 2.【答案】A 【解析】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 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B、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正确;C、 实验室配制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 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然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正确;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配制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 g×8%=8 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 g-8 g=92 g(合 92 mL),应选用 100 mL 的量筒,正确。故选 A。 3.【答案】19.6% 【解析】加入过量的锌粒,所以硫酸反应完全,设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8 g 98 x = 2 0.8 g x=39.2 g 39.2 g 200 g×100%=19.6% 答: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 考点冲关 1.【答案】D 【解析】 = 100%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将 100 g 20%氯化钠溶液稀释到 5%,溶液的稀释过 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100 g×20%=5%×x,解得:x=400 g,加水的质量 为:400 g-100 g=300 g。故选 D。 2.【答案】C 【 解 析 】 A 、 加 水 过 程 中 , 溶 质 未 完 全 溶 解 , 溶 液 始 终 饱 和 , 饱 和 溶 液 中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 100 g  溶解度 溶解度 ×100%,如果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错误;B、溶液中加溶 质,如果原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如果原溶液饱和,温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 误;C、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质溶解,但是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正确;D、恒温蒸发 溶剂,如果原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如果原溶液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 C。 3.【答案】D 【解析】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实际水的体积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相当于溶剂水的体积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放砝码的托盘上忘了放纸相当于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配得的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相当于溶液中水的体积偏小,故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正确。故选 D。 4.【答案】D 【解析】A、用氯化钠固体配置 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 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错误;B、在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 取水的操作中需要用到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无需使用蒸发皿,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液具有均一性,转移配置好 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 5.【答案】B 【解析】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 g,表示在 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 50 g 甲物质,所以②中加入的 50 g 甲会全部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 50 g 100 g 50 g ×100%=33.3%。故选 B。 6.【答案】A 【解析】A、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 t1 ℃升温到 t2 ℃,溶质 质量分数都不变,故正确;B、t2 ℃时,物质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0 g 100 g 50 g ×100%≈33.3%, 故错误;C、t1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均为 20∶120=1∶6,故错误;D、升高 丙溶液的温度,若是达不到饱和则不会析出晶体,故错误。故选 A。 7.【答案】C 【解析】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错误;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 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搅 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溅出来,错误;C、③的操作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 大,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准确,正确;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原先沾有水,使溶剂增多, 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对配制的质量分数有影响,错误。故选 C。 8.【答案】C 【解析】A、20 ℃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 10 g,所以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正确;B、 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 a 中含有少量 b,可用冷却 a 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正 确;C、t ℃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80 g,所以将 50 g a 物质加入到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 90 g a 的 饱和溶液,错误;D、20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将升温到 t ℃, c 物质的溶解度会减小,析出晶体,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故选 C。 9.【答案】(1)2.5 (2)玻璃棒 (3)BC (4)①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H2 + O2 2H2O ②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氧元素 是由氧、氢元素组成 【解析】(1)所需的 NaOH 的质量=50 g×5%=2.5 g。(2)配制过程除了用到图中所需仪器,还缺少玻璃棒。 (3)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 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 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砝码生锈(锈已脱落),会使溶质质量偏小,则溶质质量分 数偏小,正确;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故 选 BC。(4)①a 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管口,可观察到气体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现象,此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② b 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管口,可观察到 木条复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此现象可以推论出的结论是水中含有氧元素。③通过①②二步实验,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0.【答案】(1)2 g (2)14.6% 【解析】(1)根据图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2.5 g-0.5 g=2 g。 (2)设恰好反应时,氯化氢的质量为 x。 CaCO3+2HCl CaCl2+CO2↑+H2O 100 73 2 g x 73 2g 100 x  x=1.46 g 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46g 10g ×100%=14.6%。 直通中考 1.【答案】B 【解析】配制 2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20 g×10%=2 g。A、称氯化钠固体时将氯化钠 从试剂瓶中取出时,瓶塞倒放,称量时,使用 2 g 的砝码,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干净纸片, 正确;B、量取 18 mL 水应使用能一次量取最小规格的量筒,应选用 20 mL 量筒进行量取,错误;C、 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氯化钠的溶解,正确;D、装瓶时,瓶塞倒放,用玻璃棒引流,慢慢将配 置好的氯化钠溶液注入试剂瓶中,正确。故选 B。 2.【答案】A 【解析】称量一定质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如果物质和砝码反放,则物质的质量等于砝码的 量-游码的量,所以氯化钠是实际质量为 15 g-2.7 g=12.3 g;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应平视读数,仰 视读数,读数偏小。由图可知,所量液体的实际体积为 87 mL,所以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为 12.3 g 87 g+12.3 g ×100%≈12.4%。故选 A。 3.【答案】A 【解析】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 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 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 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 A。 4.【答案】A 【解析】20 ℃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36.0 g,即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36.0 g 氯化钠固体。那么 50 g 水中最多 溶解 18.0 g 氯化钠固体。故选 A。 5.【答案】D 【解析】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 化钠的质量=50 g×10%=5 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 g-5 g=45 g(合 45 mL),可用 50 mL 的量筒量取 45 mL 蒸馏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故选项说法正确;C、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 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D、 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刚清洗过还未干燥的试剂瓶中,稀释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 错误。故选 D。 6.【答案】C 【解析】A、比较溶解度大小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错误;B、a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明显,故当 a 物质中混有少量 b 物质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 b,错误;C、10 ℃时,a 的溶解度小于 b,故取 相同质量的 a、b 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 a 大于 b,正确;D、将 t ℃时 a、b 的饱和溶 液升温至 40 ℃,二者的溶解度都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故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等于 b,错 误。故选 C。 7.【答案】C 【解析】A、一种物质的溶液中能溶解其它的物质,氯化钠溶液能溶解其他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 一定温度下,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由于没有指明温度,20 mL 水中溶解氯化钠 的最大质量不是定值,故选项说法错误;C、加热后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大,则加热后溶液 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加热后的溶液可能恰好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可能是 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 8.【答案】B 【解析】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 A 溶液是饱和溶液,B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t1 ℃时,A、B 物 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 ℃时,B 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A 物质的溶解度,错误;D、t2 ℃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t1 ℃时, A、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 A、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 大于 B,错 误。故选 B。 9.【答案】(1)6 (2)C (3)B (4)①AgNO3 ②偏小 ③无影响 ④23.4% 【解析】(1)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另外还含有氯化钠,故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 和氯 6 种元素。(2)称取 5.0 g 味精配制成 50 g 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 50 mL, 故选 C。(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 B。(4)测定 NaCl 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 50 g 溶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后,在上层清 液中加入 AgNO3 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 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③精确测定 AgCl 沉淀质量为 2.87 g,则该味精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5→143.5,58.5 x =143.5 2.97 g ,x=1.17 g,1.17 g 5 g ×100%=23.4%。 10.【答案】(1)温度(溶质种类或溶质性质或溶剂性质) (2) 45.8 g 100 g+45.8 g ×100% (3)不饱和 93.5 【解析】(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种类或溶质性质或溶剂性质。(2)由表中数 据可知,30 ℃时 KNO3 的溶解度是 45.8 g,故 30 ℃时 KNO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45.8 g 100 g+45.8 g ×100%。(3)由 80 ℃降温到 60 ℃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69 g-10 g=59 g,结合表中数据可 知,此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应为 100 g。由 90 ℃降温到 80 ℃析出 10 g 晶体可知,90 ℃时溶解的 KNO3 的质量为 169 g+10 g=179 g,此时 KNO3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由表中数据可知,50 ℃时,KNO3 的溶 解度 85.5 g。降温到 50 ℃时,共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179 g-85.5 g=93.5 g,故 n 值为 93.5。 11.【答案】(1)K+ NO- 3 (2)38.6%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饱和 78.4g (4)100 【解析】(1)硝酸钾是由 K+和 NO - 3 构成的。 (2)硝酸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9 101×100%=38.6%。 (3)通过分析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总结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硝酸钾的溶解 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g,所以 110 g 硝酸钾溶于 100 g 水中形成的 溶液是饱和溶液,将此时配得的溶液降温至 20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g,所以析出硝酸钾晶体的 质量是 110 g-31.6 g=78.4 g。 (4)用 100 g 10%的硝酸钾溶液配制 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100 g×10% 5% -100 g=100 g,合 100 亳 升。 12.【答案】A 【解析】A、氯化钾能溶解于水,5.0 g 氯化钾,溶解在 95 mL 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5g 5g 95g ×100%=5%,正确;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错误;C、5.0 mL 是 浓盐酸的体积,不能得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故不能求得溶质质量分数,错误;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得不到溶液,错误。故选 A。 13.【答案】Y t2 ℃ 70 【解析】t3 ℃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 ℃,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说明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乙的溶解度曲线为 Y。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和乙 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t2 ℃。t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50 g,将 30 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 数为 10%的溶液,设需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列等式:30 g× 50g 50g 100g ×100%= (30 g+x)×10%,x =70 g。 14.【答案】(1)7.5 42.5 (2)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3)30 【解析】(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15%的氯化钠溶液 50 g,需氯化钠的质量=50 g×15%=7.5 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 g﹣7.5 g=42.5 g(合 42.5 mL)。 (2)在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过程中,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氯化钠固体; 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和游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 平平衡。 (3)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5%,设要加水稀释到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 溶质的质量不变,列等式: 10 g×15%= x×5% x=30 g 故取上述溶液 10 g 加水稀释到 30 g。 15.【答案】(1)5(2)玻璃棒(3)D(4)25 50 【解析】(1)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50 g×10%=5 g。(2)配制溶液应该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3)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错误;B、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烧杯中称量,错误;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溶解,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错误;D、 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正确。(4)若用 20%的氢氧化钠溶液 加水(水的密度为 l g/cm3)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 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为 5 g÷20%=25 g;配制时应选用 50 mL 的量筒量取水。 16.【答案】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x。 CuSO4+2NaOH Na2SO4+Cu(OH)2↓ 80 98 x 9.8 g 80 98= 9.8gx x=8 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 g÷50 g×100%=16%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

资料: 3.2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