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典诗歌鉴赏之一咏史怀古诗ppt课件

ID:566707

大小:15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之一 咏史怀古诗导学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咏史怀古诗 的简介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 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怀古诗   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金陵 :石头城、 台城 、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 朱雀桥 、西塞山。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 咏 ”,或在古迹、古人后加“ 怀古 ”、“ 咏怀 ”等。 写法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写人物,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内容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艺术特征 ( 1 )“诗”与“史”的结合: 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 ( 2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 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 ( 3 )“古”与“今”的结合: 多维的时空组合 。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 A. 前代的都城: 咸阳 、长安、金陵、 姑苏 、洛阳、汴京    B. 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 骊山 、赤壁、新亭、 隋堤 、马嵬、华清宫、汴河    C. 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 乌江 亭、陈琳墓、李白坟    D.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 1 、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 1 ) 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如苏轼的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 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 2 )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2 、 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 1 ) 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登金陵 凤凰 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 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 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 2 ) 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 朱颜 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 《 石头城 》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金陵图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3 、 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 1 ) 借古讽今 ,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 / 过度奢侈 / 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如 王安石金陵怀古词 《 桂枝香 》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 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 中江 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 2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 唐代杜牧的 《 赤壁 》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 周郎 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 东吴 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一) 杜甫一生,是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与“残杯与冷羹,到处潜悲辛”的冷酷现实的尖锐矛盾中度过的,对于历史上诸葛亮这位“伯仲伊尹”“功盖三分”的政治家,最后仍不能灭魏吞吴中兴汉室,很有感触;把诸葛亮、刘备君臣相遇和自己不为时用的境遇相比较,更生嗟惋忧愤。 3 这“泪满襟”的英雄们中间,自然少不了作者,但却并非他一人。“长使”一词扩充了诗歌感染的范围,把普天之下、千百年来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部包括在内。 1 、 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 颔联的诗眼应是“自”“空”,颔联表现的是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一“自”一“空”,把拜谒的人们,包括诗人在内,那种虔诚肃静的心情和动态都表现出来了。这“自春色”“空好音”便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意境。 一、导学 之一 《 蜀相 》 (一)整体把握全诗是如何联系自身,表达忧愤之情的? (二)细部探微 1 . 《 蜀相 》 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 .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之二 《 书愤 》 1 、 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陆游,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诗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2 、 理解诗句 ( 1 )早岁那知世事艰一句诗中“那知”一词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请分析作者的感情。 ( 2 )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几句诗诗描写自己那个时代?和上一句联系起来,你觉得有何效果? ( 2 )这两句描绘了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概括诗人过去的战斗生活。和上一句联系起来,那样的生活和经历使人联想到诗人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的现实的愤懑之情。 ( 1 )那知的意思是哪里知道,用反问的形式引出了早年那的“金戈铁马”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涯,但是世道的艰难让他产生了无限的愤慨。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 3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联诗中, 《 南史 · 檀道济传 》 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这里运用了这个典故,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前后两句通过“空”和“已”两个字加强映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4 )最后一联运用了(诸葛亮 《 出师表 》 )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 总结全诗,刻画了作者怎样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3 ) 诗人用典明志,诗人以塞上长城自喻,表达捍卫国家,扬威边地的壮志,一个“空”字,抒发了作者大志落空,奋斗落空,悲愤;而一个“已”字,刻画了诗人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的无奈。两个字加强了两相比照,抒发了诗人岁月蹉跎的悲怆而壮志难酬的郁愤。 3 、 这首诗刻画了诗人满怀捍卫国土的豪情壮志,却最终因人已迟暮世事排挤而壮志难酬的形象,抒发了诗人的郁愤之情。 ( 4 ) 这一联运用典故,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抒发了无奈的愤懑。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4 、阅读 《 书愤 》 ,回答下面问题。 ( 1 ).对这首诗中词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书愤”的“书”做动词,书写。标题意为书写一腔悲愤。 B .“早岁”即“早年”,指诗人的青壮年时期。 C .“世事艰”指恢复中原之事不断受到投降派的阻挠、破坏。 D .“谁堪伯仲间”是说谁能写出像 《 出师表 》 那样的名篇呢?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前句是对现在的慨叹,后句是早岁的豪情,构成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B .颔联回忆两次不寻常的战争经历,是对“气如山”的具体描写。 C .颈联诗意悲凉,一个“空自许”的“空”字,包含多少人生的悔恨与沮丧。 D .全诗由慷慨到苍凉,沉郁顿挫,声情激越,愤慨之情充溢其间。 D   C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之三 《 扬州慢 》 1. 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2 .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怎样的图景? 3 .词人的想象与现实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这份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 4 .如何理解 《 扬州慢 》 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 5. 王国维在 《 人间词话 》 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 有我之境 ), 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吗 ? 1 、 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作原因。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 (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 , 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 《 黍离 》 之悲也) 2 、 明确:见到 ——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红药 听到 —— 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联想 —— 重到须惊,难赋深情 ; 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3 、 明确:昔盛今衰 \ 感时伤世 胡马窥江 虚 ( 昔日繁华的扬州 ) 实 ( 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 ) 相济 4 、 明确 : 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 , 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5 、 ①废池乔木 ―― 拟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 [ 补充 ]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 15 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 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咎为“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②寂寞红药 ―― 直抒胸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 [ 补充 ] 姜夔游扬州时值隆冬,芍药并未抽蕊开花,但扬州芍药向来以“甲天下”著称,作者不禁想象到将来芍药盛开,而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全词至此一声长叹,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先高潮。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③二十四桥/无声冷月 ―― 移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 [ 补充 ] “ 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④“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补充 ]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之四 《 越中览古 》1 、两者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之四 《 越中览古 》 阅读课本 19 页李白的 《 越中览古 》 和下面的 《 苏台览古 》 ,回答问题。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 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2. 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哪里? 3.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3 、 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1 、 两者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 、 前者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局聚集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后者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二、怀古名诗     典例调研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台城      刘禹锡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注释 】 台城:旧址南京,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楼阁名。 ( 1 )前人认为刘诗中“竞”用的较好,认为韦诗中“无情”用的较好,请你说说他们分别好在何处?( 4 分) ( 2 )刘禹锡的 《 台城 》 和韦庄的 《 台城 》 ,有哪些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4 分) ( 1 )“竞”是“竞赛”、“竞相”之意,“竞”使豪华形象丰满,涵盖广泛, (1 分) 表现诗人对六朝败亡引起无限感慨之情;( 1 分)“无情”是没有情义,台城柳本就无情 ,( 1 分) 诗人指责柳无情,是人情的体现,恰恰是诗人无限伤痛的表露。( 1 分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 2 ) 对比,借景抒情 ;( 2 分) 刘诗“万户千们成野草”与当年六代的帝王们竞相比奢,建筑供享乐的高楼万巍阁相对比,韦诗通过点缀台城繁华和体现今日荒凉破败的六朝遗迹的台城柳今昔对比,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历史变迁和王朝盛衰兴亡的感慨和思考。( 2 分)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三、 直击高考   真题演练 1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6 分)          【 折桂令 】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 1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分)                                                                 ( 2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分) ( 1 )、(解析) 借代、反问。 ( 2 )(解析)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1 )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 4 分) ( 2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 1 )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 2 )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再 见 制作:惜书楼主 bycld@163.com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