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教材回顾:十一、《过 秦 论》十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教材回顾:十一、《过 秦 论》十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ID:459328

大小:30.4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教材回顾:十一、《过 秦 论》十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十一、《过 秦 论》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   ”通“   ”) 2.合从缔交 (“   ”通“   ”) 3.赢粮而景从 (“   ”通“   ”)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        今义:认为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今义:山东省 4.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三、一词多义 1.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张衡传》)(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 2.亡 吞二周而亡诸侯( )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 ( )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 3.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两章》)(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 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 并序》)( ) 4.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 (2)外连衡而斗诸侯 (      ) (3)履至尊而制六合 (      ) (4)将数百之众 (      ) (5)序八州而朝同列 (      ) (6)会盟而谋弱秦 (      ) 2.名词作状语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      ) (4)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      )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 (      )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外连衡而斗诸侯 (      ) (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      ) (3)吞二周而亡诸侯 (      ) (4)序八州而朝同列 (      ) (5)却匈奴七百余里 (      ) (6)约从离衡 (      )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崤函之固 (      )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      )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    ) 翻译: 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 翻译: 3.锄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    )翻译: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 翻译: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 翻译: 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 翻译: 7.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    ) 翻译: 六、语句翻译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 取西河之外。 翻译: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 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翻译: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翻译: 4.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翻译: 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翻译: 答案解析 一、答案:1.衡 横 2.从 纵 3.景 影 二、答案:1.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2.介词“以”与动词“为”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把……作为” 3.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4.两个词,以:来;致:招纳 三、答案:1.控制/统率、统领/形制、构造/规模 2.使……灭亡/丢失、失去/逃兵/逃 跑、逃脱/灭亡、消亡/通“无”,没有 3.有利的形势/锐利、锋利/使……快/有利、条件好/ 好处/利润 4.丢失/丢失的东西/抛弃/给予 四、答案:(一)1.(1)称帝称王 (2)采取连横的策略 (3)登上 (4)带领 (5)排列座次 (6)结盟 2.(1)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 (2)像云那样;像回声 那样;像影子一样 (3)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4)对内;对外 (二)1.逃兵 2.(1)使……相斗 (2)使……漂浮 (3)使……亡,灭亡 (4)使……朝拜 (5)使……退却,击退 (6)使离散 (三)1.(1)险固的地势 (2)有利的形势  2.变小;削弱 3.(1)使……弱,削弱 (2)使……愚昧 (3)使……弯 五、答案:1、2.判断句 1.这四位君子,都英明智慧又忠诚守信,既宽宏厚道又友爱待人,既能尊敬贤人,又能器重谋士。 2.(秦始皇)自己认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真是子孙万代称帝称王的不 朽的基业。 3、4.状语后置句 3.农具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 4.被征发守卫边塞的戍卒,(作战能力)不比九国的军队强。 5.宾语前置句 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6.被动句 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 7.省略句 商鞅辅佐秦孝公,(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 六、答案:1.在那时候,(有)商鞅辅佐秦孝公,(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 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国人毫不费力 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采分点:是、内、连衡) 新课 标 第 一网 2.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赂秦国。秦国有富余的力量来控制和利 用他们的弱点,追逐(九国)败逃的军队,使无数尸体横卧(道路),流淌的血可以使盾牌漂浮起 来;(秦人)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采分点:弊、亡、 漂、因、利、乘、便) 3.于是秦始皇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焚烧各学派的著作,企图使百姓愚蠢糊涂;毁坏 高大的城墙,杀害杰出的人物;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销熔这些刀箭,用它铸造成十 二个铜人,来削弱天下的老百姓。(采分点:愚、兵、以为、弱) 4.天下已经平定,秦始皇的心中认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真是子孙万 世称帝称王的不朽的基业。(采分点:固、帝王) 5.然而陈涉是一个用破瓮做窗户,用绳子系门板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一个耕田做奴隶 的人,而且是一个被征调往渔阳守边的人。(采分点:瓮、牖、绳、枢) 十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   ”通“    ”) 2.拜送书于庭 (“   ”通“    ”) 3.召有司案图 (“   ”通“    ”,    )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    ”)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通“    ”,    ) 二、古今异义 1.传以示美人①及左右② ①古义:         今义:指美貌女子 ②古义: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2.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 或文字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4.明年复攻赵 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7.臣所以①去亲戚②而事君者 ①古义: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②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8.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         今义:从前、过去,表时间 9.不如因而厚遇之 古义:        今义:连词,表结果 10.不忍为之下 古义:         今义:不忍心 三、一词多义 1.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秦贪,负其强( ) 决负约不偿城( ) 肉袒负荆(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2.奉 相如奉璧奏秦王(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 3.幸 而君幸于赵王( ) 大王亦幸赦臣( )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并序》)( ) 4.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 5.使 臣愿奉璧往使( ) 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 单于使陵至海上(《苏武传》)(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 6.请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 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伶官传序》)( ) 7.病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论语》)( )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舍相如广成传 (      ) (2)左右欲刃相如 (      ) (3)乃使其从者衣褐 (      ) 2.名词作状语 (1)间至赵矣 (      )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      ) (3)卒廷见相如 (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1)秦王恐其破璧 (      ) (2)宁许以负秦曲 (      ) (3)毕礼而归之 (      )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 (2)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大王必欲急臣 (      ) (2)完璧归赵 (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 翻译: 2.而君幸于赵王。 (    ) 翻译: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 翻译: 4.君何以知燕王? (    ) 翻译: 5.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    ) 翻译: 6.以勇气闻于诸侯。 (    ) 翻译: 7.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 翻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 翻译: 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翻译: 10.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    ) 翻译: 六、语句翻译 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翻译: 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怒发上冲冠。 翻译: 3.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 都予赵。 翻译: 4.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翻译: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间至赵矣。 翻译: 6.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翻译: 7.“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翻译: 8.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 9.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 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 答案解析 一、答案: 1.不 否 2.庭 廷 3.案 按 审察、察看 4.缪 穆 5.孰 熟 仔细 二、答案:1.①妃嫔 ②侍从 2.指给……看 3.遵守约定 4.(事件发生的)第二年 5. 走上前去进献 6.扬言 7.①……的原因 ②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 8.从这里到那里,指 地点 9.介词,趁此就 10.不甘心 三、答案:1.使……承担/凭借,倚仗/违背/背着/辜负,对不起 2.恭敬地捧着、拿着/接 受,承担/进献/赐予,给予/侍奉,侍候 3.宠幸/幸好,幸亏/希望 4.白白地/只,不过/党徒;同类 或同一派别的人/光着 5.出使/使臣/派/致使/假如 6.请求/请教/表示请求对方允许说话人 (即“我”)做某事/恭敬地取 7.生病/重病/担心,忧虑/疲劳 四、答案:(一)1.(1)安置住宿 (2)杀 (3)穿 2.(1)从小路 (2)向西 (3)在朝堂上 3.以……为先 以……为后 (二)(1)使……破碎 (2)使……承担 (3)使……结束 (三)1.(1)尊重 (2)撞碎 2.(1)使……急 (2)使……完好无缺 五、答案:1.判断句 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2、3.被动句 2.而且您又被赵王宠幸。 3.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能得到,却白白地被欺骗。 4.宾语前置句 您凭什么知道燕王可以依靠呢? 5、6.状语后置句 5.愿意同赵王和好,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 6.凭勇敢而在诸侯各国间出了名。 7.定语后置句 想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 8.省略句 把(和氏璧)传给宫中妃嫔和侍从观看。 9、10.固定句式 9.(“孰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怎么样”)你们认为廉颇将军和 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10.(“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拿走我的和氏璧,而不给我城邑,怎么办?六、答案:1.秦王请求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秦国和氏璧 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 任)。(采分点:曲、以、负) 2.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抵偿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说:“这宝玉有斑点,让我 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站定,背靠殿柱,因愤怒而使头 发竖起,冲动了帽子。(采分点:前、指示、因) 3.蔺相如拿着璧玉斜视着廷柱,准备拿它去撞击廷柱。秦王怕他撞坏璧玉,就婉言道歉,坚 决地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 池划归赵国。(采分点:睨、破、辞谢、固、案) 4.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 布便服,怀里藏着宝玉,抄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采分点:度、负、衣褐、怀、亡) 5.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决明确地遵守约定的。我实在怕受大 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赵国去了。(采分点:坚明约束、见、间) 6.(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相如瞪起两眼再喝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于是秦王很不高 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盆缶。(采分点:刃、靡、怿) 7.“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 “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采分点:素、为、宣言、辱) 8.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调转车子回避他。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门客 一齐对相如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前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采分点:引、 于是、所以、亲戚) 9.只是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 们两人在啊。如果两只老虎相斗,那结果当然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之急 为先,而以私仇为后。(采分点:顾、所以、先、后)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