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考】备战2020高考 语文全真模拟卷 黄金卷20(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赢在高考】备战2020高考 语文全真模拟卷 黄金卷20(解析版)

ID:447429

大小:113.53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黄金卷 20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3 小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 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 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 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 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 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 年陈独秀创办 《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 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 年李大钊在《新青 年》2 卷 1 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乏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 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 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 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 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 1918 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 大钊 29 岁,周作人 33 岁,钱玄同 31 岁,刘半农 28 岁,沈伊默 35 岁,胡适 27 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 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 20 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 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 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 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 1900 年他在《少年中国说》中表现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所及李大钊《青春》一 文与上文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 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 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 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 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 是不证自明的。“五四”作家的忧郁是青春的忧郁,“五四”作家的幻想是青春的幻想,他们对于青春的 迷恋已经到了走极端的程度,钱玄同甚至说过不可理喻的话“人过四十该枪毙”。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由于他们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的 生命形态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 B.“五四”文学运动的转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为特征的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 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终结了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催生了中国 现代的青春型文化,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运动。 D.“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历史和时代生活基础的,梁启超、李大 钊和郭沫若等为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认真阅读所给选项, 在文中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比对分析,找出答案。D 项,无中生有,“具有历史基础”文 中没有据;“郭沫若等为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不正确,文中只提到“至于郭沫若…… 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但说郭沫若做出贡献就牵强了。故此题 答案为 D 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徐志摩《默境》中的诗句,为论述“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奠定了昂扬、欢乐的基调。 B.文章第二段中的“宗教”其实是指“五四”作家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式。 C.文章第三段先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例,然后以李大钊的文章为例,集中论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时期的重要作用。 D.文章四、五两段的论证思路是相同的,一开始就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实加以佐证,很有逻辑力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 其表述正确与否。C 项,“集中论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时期的重要作用”不正确。第三段论述的中心是首 句的分论点,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故此题答 案为 C 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引述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为论述“五四”文学的 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 B.一个时代的作家主体特性往往决定一个时代的文学性质,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 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从封建文化向新文化转变 的背景中,前者与后者是相应和的。 D.“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 是青年,他们的青春气息使祖国成为年轻的祖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 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 出答案。B 项,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明确介绍“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历史”的原因,且原文 说“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并不是“体现出一种老年 心态”。C 项,混淆二者关系,“‘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不 正确,由原文来看,不是“平等并列”,而是从属关系。D 项,“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说法绝 对,且文中也没有关于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的内容,依据现实可知,五四新文学的读者不只是青年人。故此 题答案为 A 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4-6 小题。 材料一 假设市场空间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当前业已存在的所有行业,这是一个已 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当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业,即未知的市场空间。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 定的,游戏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 场份额。当市场空间变得拥挤,利润增长的前景随之黯淡。产品只是常规性的商品,而割喉式的恶性竞争 使红海变得更加血腥。与之相反,蓝海则意味着未开垦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尽管有些蓝海是在现有的红海领城之外创造出来的,但绝大多数蓝海是通过扩展已经存在的产业边界而形 成的,正如太阳马戏团所做的那样。在蓝海中,竞争是无关的,因为游戏规则还有待建立。 (摘编自 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 材料二 上图中实曲线就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生产率前沿曲线,它描绘了产业在现有市场即红海 中的战略边界。一个组织的市场竞争战略,或称红海战略,要成功,就必须在价值和成本间作出选择:要么 在价值上取胜,就是所谓的差异化(点 1),要么以低成本领先(点 2);但不可能两者兼得。 (摘编自 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 2》) 材料三 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迎来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敏锐的商家们惊 喜地发现,一片新的财富蓝海正在形成。 许多创业公司也瞄准这一点,全力搭上垃圾分类的“顺风车”。支付宝、微信在 7 月 1 日之前就已经相 继推出了各种“垃圾分类”小程序,企图抢占这一风口的第一波流量。 其中,支付宝还在“城市服务”中开辟了“垃圾分类回收”专栏——易代扔,服务内容包括家电数码 回收、生活垃圾回收、大件付费回收等上门回收服务。而拼多多则是在销售上做功夫:对分类垃圾桶进行补 贴销售,成绩不俗。 除了上门服务,智能垃圾回收柜赛道竞争也十分激烈,最近已经濒临破产的“小黄狗”也因为垃圾分类 又火了一把。作为一家环保企业的创始人,徐鹏正在筹划一项关于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的业务。“我们的项目是将社 区、医院、大学、政府机关、产业园区的垃圾变废为宝。我们会将餐巾纸、筷子、外卖盒、尿不湿、纺织 物品进行自动分解,如此一来,一吨的垃圾我们可以减量 80%-92%。如果是厨余垃圾,我们会将其做成有机肥 料,一吨的厨余垃圾大概可以产出 100~200 公斤的有机肥料。”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纷纷通过再生资源回收设备来跑马圈地。这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设有各种可回 收资源的投入口,包括纸类、纺织物、饮料瓶、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类别。 按照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计划,从 2019 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到 2020 年底,北京、天津等 46 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 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 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该市场将释放出 200 亿元到 300 亿元产能,10 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 2000 亿元到 3000 亿元。 (摘编自钱培坚《垃圾分类,能否分出一片财富蓝海?》) 4.下列不属于蓝海市场特点的一项是( ) A.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的行业。 B.行业前景是模糊不确定的。 C.创造和攫取大的市场份额。 D.同行很少且没有明显竞争。 【答案】C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不 属于蓝海市场特点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 项,根据原文“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可知,“攫 取大的市场份额”是红海的特点。 故选 C。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红海中,企业在同样的规则下,竞争已有的市场空间。企业在价值和成本之间权衡取舍。要想追求“差 异化”,成本必然增加。 B.企业大部分时间面临的是红海。企业可能随时从红海走向蓝海,但即便跨人蓝海,随着跟随者的集聚增 多,蓝海也将很快变成红海。 C.垃圾分类小程序的风行和徐鹏正在筹划的人工智能垃圾分类业务都说明垃圾分类产业良性运转起来主要 是垃圾分类回收环节要到位。D.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再生等环节中,都可能潜藏有大市场,企业只有找准切入 点才能发现真正的蓝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 项,“主要是垃圾分类回收环节要到位”错误,不是“垃圾分类回收环节要到位”,是说明随着垃圾回收 产业的兴起诞生了新的业务。 6.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中存在蓝海市场的依据。 【答案】①垃圾分类产业是--个新兴产业,以前从来没有过;②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这个行业发展 前景可观;③垃圾分类产业链中可以诞生的具体市场数量规模都还不确定;④新生的垃圾分类市场的竞争 规则还未曾建立;⑤垃圾分类市场存在未知风险;⑥垃圾分类市场存在高回报的可能;⑦垃圾回收产业使 企业和客户都能受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 合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中存在蓝海市场的依据”,然后到材料中找到写蓝海市场和垃圾分类 的句子,再从结合材料分析。 考生可以依据“在蓝海中,竞争是无关的,因为游戏规则还有待建立”“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正式实施,上海迎来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敏锐的商家们惊喜地发现,一片新的财富蓝海正在形成”“与此同 时,一些企业纷纷通过再生资源回收设备来跑马圈地”“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该市场将释放出 200 亿 元到 300 亿元产能,10 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 2000 亿元到 3000 亿元”等内容进行概括。 (三)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 7-9 小题。 琥珀手串 宗璞 祝小凤当护工已经六七年了,照顾的大多是老太太。她做事细心,手脚又麻利,是上等的护工。 这一次,祝小凤照顾的这位老太太,姓林。老太太只有一个女儿,在一家大公司做事,人称林总,母 女俩相依为命。祝小凤心里羡慕林老太的女儿。林总的衣着,那真是千变万化。有时毛衣上开几个洞,像是怕风钻不 进去;有时靴子上挂两个球,走起路来乱甩。跟着她的人对老太太说:“林总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报道 中总少不了介绍她的服装。”老太太叹一口气,摇摇头。 这一天,林总来了。她穿了一件黑毛衣,完整的,没有窟窿;胸前有一件蜜色挂坠,非常光润;手上 戴了同样颜色的手串,随意套在毛衣袖子外面,发着幽幽的光。小凤只觉得好看,不知道是什么材质。林 老太看着女儿说:“今天穿得还算正规,黄和黑这两种颜色搭配,很典雅。”女儿便把手串褪下来,说:“这 叫蜜蜡,琥珀中的上品,做工也好。”林老太随手模了摸,说:“戴首饰越简单越好。好在你不太喜欢这 些东西。” 祝小凤照顾林老太吃晚饭,问了一句:“琥珀很贵吗?”林老太说:“要看质地……”说着便呛咳起 来。祝小凤忙倒水、捶背,不敢再多话。 过了几天,祝小凤的丈夫来看她。二人去逛市场,忽然看到一个小摊。祝小凤站住了,她的目光落在 一件饰物上,那俨然是一件琥珀手串。她拿起手串,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看不出和林总的有什么不一样, 几次放下,又拿起来。丈夫善解人意,和摊主讨价还价,花了五块钱,把手串买下了。小凤明知这钱是自 己挣的,心里还是荡漾过一阵暖意。 回到医院,小凤指着手腕上的手串,请林老太猜值多少钱。林老太说:“做得真像。十块?二十块?” 小凤道:“您出个价,我卖给您。”二人都笑了。 晚饭后,护工们议论起小凤新戴的手串。一个说,一看就是假的,玻璃珠子罢了;另一个说,别看是 假的,做得真像呢;还有一个说,管它真的假的,好看就行。 晚上,林总来了,祝小凤拿起自己的手串请她过目。林老太忽然说:“小凤这么喜欢这样的手串,你 们两个换着戴几天。”女儿笑着把手串褪下来。小凤不敢接,林总说:“换着戴吧,怕什么,只要妈妈高 兴。”说着,她把手串放在桌上。小凤便也把自己那串放在桌上,取了林总那串戴上。 林老太拿起祝小凤的手串,仔细端详着说:“真像,只是光泽不一样,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林老太看了看女儿,不由得叹道:“东西戴在你手上,假的也是真的。”说着又摇了摇头。 林总出了医院,回到办公室,随手把手串扔在桌上。次日,一个半生不熟求林总办事的人来,见了说: “这么贵重的东西,就丢在这里?”回去物色了一个精致的盒子送过来,说:“好东西要有好穿戴,原来 一定有的,添一个是我的心意。”秘书收了盒子,林总瞥了一眼,心想,可以给妈妈看,证明妈妈的话。 祝小凤戴上真的琥珀手串,有些飘飘然。护士长来了,看着祝小凤戴的手串说:“呀,这么好看!” 祝小凤觉得护士长识货,便抬起手让护士长看。不料她说:“做得真像,看上去很贵重似的。”祝小凤说: “你仔细看看,这是真的呀!”护士长笑着说:“戴在你身上,真的也是假的。”林总去美国出差,几天没有来医院,病房里很平静。凌晨时分,祝小凤听到林老太哼了几声,没有在 意。等她起来梳洗后,见老太太没有动静,过去看时,见她双目微合,神态安详,叫了几声都不应,已经 停止了呼吸。 后来,祝小凤想起她拿着林总的真琥珀手串,应该去把自己的那件换回来。她不愿意用自己不值钱的 东西去换别人值钱的东西,况且她的手串是丈夫给她买的。 听她说明来意后,林总拿出那精致的盒子,递给她。祝小凤去取盒子里的手串。林总按住盒子,向前 推了推,示意祝小凤连盒子收下。她戴上自己的真琥珀手串,喃喃道:“妈妈说这样很好看。”林总明亮 的眼睛里装满了泪,一滴滴落在衣服上。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衣服。 时间流逝,祝小凤的生活也一如往常,送走旧病人,迎接新病人。她把手串连同盒子放在箱子里,再 想到取出来戴时,已是次年暮春了。这时,她的病人仍是一位老太太,见了说“好看”。祝小凤故意说:“这 是琥珀手串。”老太太疑惑地上下打量着她,慢慢地说:“假的吧?” (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老太是一个有思想、有审美品位的老人,她对女儿平时的衣着打扮不太满意;在女儿和小凤交换手串 后她立即就猜到人们对手串的看法。 B.“心里荡漾过一阵暖意”运用了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将小凤内心的暖意描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知, 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小凤内心的感动之情。 C.“喃喃道:‘妈妈说这样很好看’”,写出了林总对母亲的思念,她忙于事业,无暇照顾母亲,说这句 话意在表明她理解了母亲晚年的凄凉和孤寂。 D.文章结尾处“老太太疑惑地上下打量着她”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并和前文“戴在你身上 真的也是假的”相照应,引人深思。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 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 项,“说这句话意在表明她理解了母亲晚年的凄凉和孤寂”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此处写林总的表现主 要突出林总对母亲的思念。故选 C 项。 8.祝小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①工作认真、优秀。她细心,做事麻利,是一个优秀的护工,她和病人相处得很融洽。②爱美却不虚荣。她经常关注林总的衣服,并在喜欢上林总的琥珀手串后,自己也买了一个相仿的赝品。③纯洁、 善良、重情。在林老太去世后,她主动找林总将琥珀手串换回,不贪图便宜,珍惜夫妻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祝 小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 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首先明确人物的身份, 从文中来看,祝小凤是医院的护工,作为一个护工,“她做事细心,手脚又麻利,是上等的护工”,这说明 祝小凤工作很认真,很细心;作为一个女人,祝小凤也爱美,如“祝小凤心里羡慕林老太的女儿。林总的 衣着,那真是千变万化。有时毛衣上开几个洞,像是怕风钻不进去;有时靴子上挂两个球,走起路来乱甩”, 看到林总的琥珀手串非常喜欢,买了一个相仿的赝品,并且没有隐瞒手串的价格,这说明她不虚荣;作为 妻子,祝小凤珍惜夫妻的情感,如买手串的时候“小凤明知这钱是自己挣的,心里还是荡漾过一阵暖意”, 换回手串的时候,“况且她的手串是丈夫给她买的”;从为人来看,祝小凤纯洁善良,不贪图便宜,林老太 去世后,她主动要求换回假的手串,因为“她不愿意用自己不值钱的东西去换别人值钱的东西”。考生围绕 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9.小说用“琥珀手串”做题目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分析。 【答案】①“琥珀手串”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全文,使文章内容结构严谨。②小说主要情节都与“琥珀 手串”有关,以此为题紧扣文章内容。③小说通过“琥珀手串”来突显主题。祝小凤的丈夫买手串和祝小 凤主动换回自己的琥珀手串,表现了平凡夫妻间的真情;林老太主动要求女儿和小凤交换琥珀手串,表现 了林老太对祝小凤的关爱之情;通过“琥珀手串”揭露了一些人迷惑于钱势,以人看物,不辨真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用‘琥珀手串’做题目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分析”,然后明确标题的内容,再 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文的标题是“琥珀手串”,这是以物象为题, 物象为题一般是文章的线索,从文中来看,林总戴手串——祝小凤买手串——林老太让二人互换手串—— 祝小凤换回自己的假手串,可见“琥珀手串”贯穿小说的情节,是文章的线索,而且文章的主要情节都与“琥 珀手串”相关,以“琥珀手串”为题紧扣文章内容;从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写了很多与“琥珀手串”相 关的情节,如祝小凤和丈夫买手串以及祝小凤最后换回自己的假手串,这“琥珀手串”上传递出夫妻之间 的真情,如林老太要求女儿和祝小凤互换手串,这“琥珀手串”传递出的是老人对祝小凤的关爱之情,如 手串戴在祝小凤和林总手上人们的不同反应,这“琥珀手串”揭示出生活中一部分人以人看物、迷惑于钱 势地位的心理。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3 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 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登进士第,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改都官员外郎, 迁职方员外郎。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 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 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 史馆修撰。 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 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 度、崔群曰:“愈言讦忤,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 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 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镈素忌愈直,奏言:“愈终狂疏,可内移。”乃改袁州刺史。 愈性弘通,与人交,终始不少变。从愈游者,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时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 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颇 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新唐书·韩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B.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C.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D.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 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大概意思是“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 悦色,毫不在意。” AC 项,“后进”作“诱厉”的宾语,意思是“奖掖鼓励后辈”,是完整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十六 七”是“馆之者”的后置定语,表示“馆之者”的数量,意思是“招入家中的十六七人”,中间不要断开, 排除 AC 两项; D 项,“不给”是“晨炊”的谓语,意思是“早饭都供不上”,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为贬官,“右迁”表示升官之意, C.文章最后写张籍最终考中科举为官。在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吏部。 D.谥号,指皇帝或有功之臣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 C 项,“在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吏部”说法错误,在三省六部制里,主管 外交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的是礼部。 故选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祖上曾经有功爵,到了父辈没了功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因为自己是 孤儿,小时候很刻苦的学习儒家经典,最终考中了进士。 B.韩愈说话直率,品德正派,不善于处理世俗的人情交际。德宗晚年朝廷政务纷乱,宰相也不负责。韩愈 写文章极力批判,皇上反而把他从京官贬为连州山阳县令。 C.韩愈上书反对迎接佛骨,宪宗怪其狂妄,将其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了潮阳上表谢罪。皇帝感动后悔又 想重新启用他,但因宰相皇甫镈讨厌韩愈的刚直,奏言阻扰,最终改授韩愈袁州刺史。 D.韩愈喜欢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他总是把兴起名教、 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对经常和自己一起出游的孟郊、张藉二人更是极力推荐,使二人都考取了功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 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游:交往,不是出游。还有文章只写了张藉考取了功名。 故选 D。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 【答案】(1)韩愈自认为才高,屡次被排挤贬官(罢黜),于是作《进学解》来表明自己(的心志)。 (2)然而不是心中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做到这个地步?愿皇上稍微宽恕(宽容)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 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以:认为; 累:屡次;摈黜:排挤罢黜;喻:表明;自喻,宾语前置,即“喻自”,表明自己(的心志)。第二句得分 点:内怀:内心,心中;至:极大的;安:怎么;及此:到这个地步;少:通“稍”,稍微;宽假:宽恕, 宽容。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韩茂,对后魏有功,封为安定王。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 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年幼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 奖励督促。后韩愈考中进士科。元和初年,暂时任国子博士。改任都官员外部,升任职方员外郎。 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 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这件事 而德宗不听。韩愈曾经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 陵府橡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 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他操行坚定端正,言论鲠直无所顾忌。凤翔法门寺有一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 宪宗派遣使者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诵经,韩愈听说后很厌恶,于 是上表。奏表递上去后,皇帝大怒,拿着它给宰相看,准备处以死剂。裴度、崔群说:“韩愈出言不逊, 治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若不是心怀最大的忠诚,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圣上稍微宽容他。”皇帝说: “韩愈身为人臣,竟敢这样狂妄,决不能赦免。”于是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潮州后,上表悲哀地谢罪。 皇帝接到奏表,十分感动追海,打算重新任用他,说:“韩愈以前议论的事是出于对朕的爱护,但是不应 该说天子事奉佛就会寿命短促。”皇甫镈向来忌恨韩愈直率,就上奏说:“韩愈毕竟太狂妄,可以暂且酌 情内移。”于是改任袁州刺史。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 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 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成全后辈,常常帮助他们成名。凡受过韩愈指教的人,都称“韩门弟子”, 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毫不在意。 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 长庆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 14-15 小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 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4.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C.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D.“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 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分析错误。“故园书动经年绝”意为“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 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其中“动”是动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 C 项,“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分析错误。“蝴蝶梦中家万里”是梦中之景,不是“对春夕之 景的描绘”。 D 项,“其言外之意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的”分析错误。“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 烟景有谁争”言外之意是说,既然我要归去就可以归去,故乡的五湖风景是没有人来和我争夺的。如此为 什么还留滞他乡呢? 故选 A。 15.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春光易逝之叹。诗人面对着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景色,表达了深深的感叹;②羁旅思乡 之情。借“子规”、“三更月”的意象以及梦中之景写出了游子思乡羁旅孤独之情;③仕途坎坷、孤独飘零 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传达出诗人的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④年华老去之 悲。从第三联中写诗人揽镜自照白发生可以看出;⑤从暗用五湖典故看,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内 容和方向,如本题题干“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暗示了其感情不只一点,而且“复杂”;然后考 生结合诗歌具体词句进行分析。作答时,要注意不能只概括感情,还要有具体分析。 首联,首句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 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 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 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 颔联,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但梦醒以 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 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 苦哀伤。颈联,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这句 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 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 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难以解脱。 尾联,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 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 苦闷、彷徨的心理。 考生据此分析进行概括分点作答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人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总体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求学经历中虽生活艰难,但不以 为苦,乐在其中的进取精神。 【答案】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 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 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 应用和赏析。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蜉蝣”“粟 “覆”“隔”“以”“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小题。 春风又绿大地。我们走过一个艰难的庚子之春,终于迎来曙光。全国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太多人经 历了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纪录片人奔波在一线,用镜头聚焦抗疫,真实呈现了中国战疫画面, 为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传递了希望与力量。 面对突发灾难,人们会惊慌与焦虑。此时,( )。虽然拍摄视角受到 ,每部作品只有三五分钟, 但这些直面现场、传递希望的短视频,汇成一条纪实影像的河流,呈现出一种巨大的真实力量。当前疫情纪录片大多是短视频。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影像日记的方式,第一现场传播出去, 这些影像日记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这些短视频自然生动,朴实无华,充满生活的质感。因为仓 促与限制,以艺术的标准来看,这些纪实短视频参差不齐。 现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快速 。人类面临一次全球化考 验。面对这样的疫情,纪录片的使命仍在继续,不仅要纪录,更应当思考。假如说,这些纪实短视频是一 部宏伟乐章的序曲,我们未来还需要 式的作品,咏叹一曲人性的颂歌,深思一段艰难的记忆,陪伴人 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同舟共济 限制 曼延 黄钟大吕 B.患难与共 制约 蔓延 阳春白雪 C.同舟共济 限制 蔓延 黄钟大吕 D.患难与共 制约 曼延 阳春白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 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在这里强调的是大家团结互助,故用同舟共济合适; 第二处,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或规定的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 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这里指因疫情的原因,拍摄的视角要在规定范围内,用限制比较合 适; 第三处,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这里是指病毒向周围扩散,用蔓延比较合 适; 第四处,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 品。上文已经把拍摄的短视频比作“宏伟乐章的序曲”,所以这里用黄钟大吕比较合适。 故选 C。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而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能有效消除恐慌。 B.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是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虚假的信息只能加剧恐慌。 C.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可以有效消除恐慌,虚假信息会加剧恐慌。 D.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是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 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文 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前后文语境可知,括号后 强调短视频传递了真实信息,根据语意递进的关系,“真实信息”应置于句末,因此排除 BC;再根据表述 的简练性原则,排除 D。 故选 A。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这些视频形成了一股能量, 带给人温暖。 B.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这些视频带给人温暖,形成 了一股能量。 C.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 暖。 D.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播出去,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 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 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 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 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 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B 项,中途易辙,且“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这些视频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语序不当,可 以在“疫情”前加上“在”,把“迅速地”放到“传递”前,“带给人温暖”和“一股能量”调换语序; C 项,中途易辙,且“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可以在“疫情”前加上“在”,“形成” 前面加“这些视频”; D 项,“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可把“迅 速地”放到“传递”前,“形成”前面加“这些视频”。 故选 A。20.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给老师的书信,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恩师: 您好! 音问久疏,垂念已久。上周得恩师所寄大作,拜读之余,唯叹文笔清丽、管见非凡。又闻家兄近日来 丽江参加学术会议,若他有空闲,学生愿拨冗拜访,邀其游丽江,以尽地主之谊。学生近日习字有得,去 信寄上墨宝一幅,烦请先生雅正。 学生:XXX X 年 X 月 X 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垂念”改“思念” “管见”改“见解” “家兄”该“尊兄” “拨冗”改“登门” “墨 宝”改“拙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 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 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材料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书信。“垂念已久”中,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如, 承蒙垂念,不胜感奋)。语境中,学生对老师,不是上级对下级,也不是老师对自己的挂念。可改为“思 念”。“管见非凡”中,“管见”,管中窥物。比喻所见浅小。多用为自己意见的谦词。语境中是学生表达 对老师作品的评价。使用不当,可改为“见解”。“又闻先生家兄近日来沪参加学术会议”中,“家兄”是 说自己的兄长,语境中是说老师的兄长,词语使用不当,可改为“尊兄”。“学生愿拨冗拜访”中,“拨冗” 是客套话,请对方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用于说自己或学生不得体,可改“登门”;“去信附上墨宝 一副”中,“墨宝”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或画的画,该词使用不当,可改为“拙作”。 21.下面是某交通部门为中小学生办理地铁卡提供的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 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个字。【答案】申请人先准备材料,然后在学校开证明,提交地铁办理中心审核,材料齐全者,缴费领卡;材料 不齐者,补齐材料重新申请;条件不符者,不予办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 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某交通部门 为中小学生办理地铁卡提供的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为中小学生办事 提供的流程图,故可以从“中小学生”开始叙述,然后根据箭头的指向逐步描述即可,如先准备“个人材 料”“学校证明”等,“地铁办理中心审核”后把事情分成“材料不全”“符合条件”“不符合条件”三 个部分,“材料不全”的要补充材料;“符合条件”的要“缴费”,然后“领卡”;“不符合条件”的,不 予办理。 四、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一款名为“防疫大课堂观后感生成器”软件在众多大学生中悄然流行。据统计,有 30 万大学生 使用了此文章生成器,生成了近 90 万篇观后感。有人分析,生成的文章分三大段: 首段:交代观看背景,然后谈及自己面对非典和新冠肺炎的感受; 中间段:列举防疫中涌现的“感人”事例,多用排比、铺陈的手法; 尾段:用感叹号表决心。 生成的原理就是以“三段论”展开,开头、举例和结尾各十段以上,第二三段内容有关联性,可互相 调整顺序并随机组合。 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这不过是网络时代的小涟漪,纯粹就是个笑话,何必太认真;也有 人说,这不过是大学生从小写到大以致写到麻木的“观后感”的一次偷懒行为,何必上纲上线;还有人说, 如果让我自己写也就这水平…… 对于上述事件,你怎么看呢?请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给使用“防疫大课堂观后感生成器”的大学生写一 封信(署名统一为“李明”),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你的希望和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致大学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哥哥、姐姐们: 你们好,我是一名在校就读的高中学生,很荣幸能给你们写这封信,来交流我的心得。近日,一款名 为“防疫大课堂观后感生成器”软件在众多大学生中悄然流行。据统计,有 30 万大学生使用了此文章生成 器,生成了近 90 万篇观后感。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这不过是网络时代的小涟漪,纯粹就是个 笑话,何必太认真;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大学生从小写到大以致写到麻木的“观后感”的一次偷懒行为, 何必上纲上线;还有人说,如果让我自己写也就这水平……对此,我也想和哥哥、姐姐们谈谈我的看法。 我觉得参加防疫大课堂是一件很严肃认真的事情,而写观后感一事也应该引起我们大家足够的重视。而用 “防疫大课堂观后感生成器”软件写观后感的做法,我不能够赞同,而且此事反映了这些学生对疫情防控 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重视。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人们顾不得团圆,抛妻 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支医疗队,六千多名医护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1 月 24 日是除 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有大量的医护人员主动走上 抗击疫情的一线。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 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 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 1 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 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除夕之夜,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工地上,灯火通明,上百台挖机、推土机等机器正在热火朝天地忙 碌着。大年三十早上 8 点,工人们已抵达施工现场,义无反顾地投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这个春 节,他们无暇照顾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坚守在各自的“战场”上,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远程视频,报个平安。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我们志在必得! 相反,美国的疫情为什么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是他们的医疗条件不够好吗?不是的。关键就是政府 部门和人民群众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疫情发生后,美国的大部分居民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不 戴口罩、作公交车上下班等,对于感染疫情的病人,也没有做好隔离工作,导致疫情快速蔓延,无法控制。 这样的国家还有很多,英国的首相、王子、大臣都相继感染新冠病毒,也是这个原因。 由此可见,面对疫情,我们必须要引起思想上的足够的重视,对于疫情期间的令人感动的瞬间也要心 存感恩。而作为大学生的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更应该对此次疫情引起高度地重视,同时学习 那些最美逆行者身上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精神,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满腔的热情去 开拓、去创作、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李明 2020 年 10 月 【解析】 本题材料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材料作文首先要全面准确的解读材料,明确材料要求,任务驱动类材 料作文更要明确任务所在。本题材料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第一段材料讲了一款名为“防疫大课堂观 后感生成器”软件在众多大学生中悄然流行。据统计,有 30 万大学生使用了此文章生成器,生成了近 90 万篇观后感。对此,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并写了三种看法。一种人认为这是小事,不必太认真;还有人认 为这只是一次“偷懒”行为;还有人认为让自己写也就这水平;题目要求针对上述事件,给使用“防疫大 课堂观后感生成器”的大学生写一封信(署名统一为“李明”),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你的希望和 建议。审题中首先应此时来思考,针对争议表明态度,或围绕中心事件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根据内容, 很明显立意的方向应该是反对。我们可以一开始就此事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大学生的做法是不对的,这不 仅仅是一次偷懒的行为,而是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结合中国抗击疫情的情况来展开论述, 可以和国外作比较,指出抗击疫情的重要性。然后围绕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并呼吁青年朋友们都要投身到 这场疫情攻坚战中来。由此可以确定立意。 立意:如此“观后感”要不得 观后感可以偷懒但是思想不能偷懒 从观后感事件看思想问题 写作素材: 1、近日,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大课。除了由于人数过多,导致直播平台崩了的微博热搜外,如何 写这一堂防疫大课的观后感也引发网民讨论。不少网民表示,观后感是“建议加强平台建设”,也有人互相交流观后感模版,提供无水印版本,认为“拼拼凑凑再加点自己的话”就好了。为此,一名技术网友 Wolf 推出了“防疫大课堂观后感生成器”,能自动生成不同内容的观后感。截至3 月 10 日 19 点,超过 35 万名 网友生成了观后感,使用超过 120 万次。 2、在使用“防疫大课堂观后感生成器”后,用户只需点击首页的“再给我整一篇”按钮,即会出现不同内 容的观后感。经过测试的十次自动生成中,文字内容不同,且附有不同的直播照片。对此,有不少网友认 为,“甚至感觉我自己写也就这水平”。 3、为何大部分学生选择上网寻找观后感模版,还促使了观后感生成器的诞生?对此,就读于北京某高校的 研二学生小邓说,她认为类似这种课程未必讲得不好,但让自己花时间观看此类课程和写观后感不如去“干 点实事”。而且就算交上去也不知道有谁看,大多数老师也不会认真看,这有些“形式主义”。在微博一片“求 一份观后感”的声音中,也有学生被防疫课的内容感动了。安徽某高校的学生小周就是其中一例。她说观 看防疫课有助于让学生学习敢于承担、奉献的精神。不过,她也认为强制要求写观后感并无意义,写的目 的应该是为了让学生认真上课,但实际上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4、这些大学生对于写观后感一事的态度,明显是不对的。对于目前我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 疫情,令人感动的瞬间太多太多。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应该对这些事件进行认真的了解,并拿起手中 笔热情的讴歌,歌颂他们身上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歌颂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品质。 写作结构:首先引材料,就大学生利用“防疫大课堂观后感生成器”软件来写观后感一事,提出自己的观 点:我对于他们的这种做法不赞同,我觉得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接着列举中国和美国、英国抗 击疫情的事例作对比,强调思想上重视的重要性。最后从大学生的角度谈应该怎样做,并呼吁青年朋友们 都要投身到这场疫情攻坚战中来,一起打赢这场战役,结束全文。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