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3乡愁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3乡愁

ID:1251574

大小:110.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11-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乡愁一、明确课标要求(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体会回环往复的节奏。2.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诗歌意象,感知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2.难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二、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师: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预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余光中的《乡愁》,体会作者无尽的情怀。 板书:乡愁余光中(二)走进课文环节一:诵读诗歌,了解作者1.自由诵读师: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朗读时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1)自由读(强调: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2)指名读,学生根据感情基调和意象的特征,点评阅读表现。(3)教师指导朗读课件出示①感情基调:愁绪满怀,感情深沉,语气要凝重。②语气和语调一二节语速要慢,读出思念之情。第三节“啊”读轻声,相当于“呵”,读出生死离别的伤感。第四节音调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一字一顿。学生以多种形式练习朗读。(3)学生齐读,教师强调语气和语调。2.了解作者为什么诗人会有如此浓重的乡愁呢?预设:这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余光中出生在大陆,后来定居于台湾。他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余年。二十年的生活积淀,二十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更是他的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才让余光中在接受大陆记者的采访时,脱口而出:“从21岁负笈(ji)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设计意图】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便是十分”。这虽是古人的玩笑话,但也足见读的重要。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学会吟诵诗歌,学会根据感情基调确定语气和语调,并能结合作者的经历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环节二:合作探究,把握内容 1.自由诵读诗歌,思考诗人是采用何种顺序来构思本文的?个人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分享。预设:小时候——一枚——小小的——邮票——母亲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新娘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母亲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大陆2.这样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预设:不能颠倒,因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故不能颠倒。3.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寄托乡愁?选取这些意象有什么妙处?预设“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四个意象都有空间上的阻隔,都显示着分离,漂泊,诀别,可望而不可即的离别情绪。4.诗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前三节直抒思乡之情,第四节画龙点睛,并将乡愁的意境由“民愁”上升为“国愁”了。即由个人升华到国家。余光中曾说过:“如果乡愁只是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在漫长的时光中,诗人的乡愁不仅仅是简单的思家恋乡,更是慢慢升华,成为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恋,这份爱国情怀,深入诗人骨髓:“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思念,多么刻骨的爱啊!5.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6.全班齐读要求:带上深入一步的理解,全班齐读,一起体验,读出四个内容逐层递进的惆怅和哀痛。【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在方法上则让学生利用上一节课所学意象的有关知识,探究本课意象特点,进而理解诗歌情感。环节三:含英咀华品乡愁1.去掉“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前的修饰语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试简要说明。预设: 邮票只是“小小”的,船票也只是“窄窄”的,却能牵动人的万分乡愁;坟墓只是“矮矮”的,却隔开了亲人的生与死;海峡也只是“浅浅”的,却无情地隔开了两岸的中国人,成了国人心中沉沉的痛。“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同时,运用了这些修饰语,将浓浓的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事物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语言委婉含蓄,深沉哀怨。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修饰语和中心语的关系,并读出浓浓的哀愁。3.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预设:本诗语言在形式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和美感。一是对称和整齐,有对称之美、整齐之美。四个诗段分别由四行文字组成,每一诗段的同一行文字,字数都相同,如果把四个诗段看成一个整体,那就是一个气势宏大的排比句,从效果上说,看起来规整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气韵顺畅,有重章叠唱、一唱三叹之美。二是变化和自然,有变化之美、自然之美。把每个诗段独立出来看,四行文字的字数都不相同,上句和下旬之间呈现出“先短后长”的特点,从效果上说,看起来有变化,不呆板,读起来气势顺畅自然。从韵律上说,全诗没有一韵到底,但有一个主韵“ou”,“ou”韵读起来特别厚重,最能表达深沉的情感。“头”字在全诗重复出现了八次之多,因此整首诗读起来有一种低回掩抑、如泣如诉的旋律。4.学生体验读。带上深入一步的理解,全班齐读,一起体验。读出语言的对称和整齐之美、变化和自然之美,同时也要读出音韵的低回悲戚之美。【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品读诗歌,理解诗歌的艺术美和建筑美,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匠心所在。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情感,读出气势,读出氛围,把本诗的学习气氛推向高潮。环节四:展开想象,仿写乡愁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年迈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请同学们调动你的积累,借助一定的意象来抒写你的乡愁。学生动笔写作,注意仿写乡愁的句式。预设:乡愁懵懂时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穿的人在这头织的人在那头上学后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母亲在源头成长中乡愁是一支悠远的笛吹得人在这头听的人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月看的人在这头望的人在那头(三)课堂小结不同的事物赋予思乡之情有更丰富更深沉的内涵,这就是故乡情结,是中国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故乡情结,小而小之,就是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大而大之,就是爱自己的家乡,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故乡情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愿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中,都有一棵永不老去、没有年轮的树!一首好诗,有时看起来很简单,但它往往能让我们体验到丰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和节奏美。这多种多样的美,需要通过诵读来体验。我们要学会诵读,学会体验,让诗歌的美流入我们的心灵,积淀成我们美好的语文素养。(四)课堂板书升华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故乡之思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夫妻之思后来—-坟墓-母子死别——生死别离现在--海峡-两岸分离——家国之思三、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全易通》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四、推荐阅读篇目 课外阅读余光中的诗歌,如《乡愁四韵》《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五陵少年》《新大陆之晨》《春天,遂想起》《当我死时》等。五、教学反思教读本文,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这首诗歌以时空的变化和作者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运用具体形象可感的事物把浓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歌虽然文字浅显,但是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映射出我国古典诗歌的神韵和魅力。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诗歌的诵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诗意,把握诗情。其次,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第三篇课文,对于赏读诗歌的一些方法,在前面已经讲解,所以本节课不做理论性的指导,而是注重了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解读中检验所学,形成能力。最后,本诗具有建筑美,被誉为“乡愁体”,让学生学习仿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意象和诗情的关系。

资料: 215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