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6.猫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6.猫

ID:1251171

大小:1.84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2-11-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6猫郑振铎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通过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2.揣摩文中的细节,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掌握梳理、概括文章脉络(故事情节)的方法。3.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悔恨之情,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学习目标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等。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因而提笔写下了《猫》这篇文章。《猫》写于1925年11月,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多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同情弱小,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感情。背景材料 污wū涩sè怂sǒng恿yǒng一缕lǚ蜷quán伏怅chàng然诅zǔ骂红绫líng惩chéng戒jiè畏wèi罪潜qián逃虐nüè待屋wū脊jǐ叮dīng嘱zhǔ忧yōu郁yù凝níng望wàng重点字注音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诅骂】咒骂。【蜷伏】弯着身体卧着。【叮嘱】再三嘱咐。【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悲楚】悲伤凄楚;悲苦。【快意】心情爽快舒适。【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地逃跑。重点词语解释 先学后教: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 3.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一、1-2段:第一次养猫——小猫不幸病亡。二、3-14段:第二次养猫——小猫被路人捉走。三、15-34段:第三次养猫——小猫受了冤枉死去。得猫——养猫——失猫 人眼看猫:跳读课文,思考问题1.猫的来历:2.猫的外形:3.猫的性情:4.猫在家中的地位:5.猫的结局:6.猫对我家的影响: 人眼看猫一看:猫的来历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蜷伏在家门口(流浪猫)二看:猫的外形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花色灰白,不好看;毛被烧脱好几块,更难看了。跳读课文,感知文本 三看:猫的性情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很活泼不活泼、忧郁、懒惰四看:猫在家中的地位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很受喜爱很受宠爱大家都不喜欢;不加注意、若有若无更活泼,更有趣 五看:猫的结局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病死先是受冤,后来死亡六看:猫对我家的影响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难过,一缕酸辛怅然、愤恨、诅骂;自此好久不养猫十分难过,良心受伤;自此永不养猫丢失 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第一次:花白猫(1—2)第二次:小黄猫(3—14)次别内容项目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的很活泼更加活泼宠物宠物病死被一个过路人捉去了一缕酸辛怅然愤恨诅咒路人猫比猫:第一、二次养猫 第三次养猫(重点):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第三次:丑猫(15—34)次别内容项目遭人遗弃,拾来的。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不活泼忧郁懒惰若有若无,大家不喜欢,不大注意它。被我打伤致死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 第二只猫丢失后,:“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深入探究 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会怎么想、怎么做? 说感受谈收获在同一件事上,作者对待不同的猫的态度可能是不同的,猫的遭遇可能是不同的。那么这是什么造成的?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 疑难突破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我”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我”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由于主观臆断冤枉了第三只猫。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可以自然地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我”的忏悔是出于“我”的自省和良心的自责。人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不喜欢某人或某物,就常怀厌恶之心,一旦有事,就给他(它)定罪,结果铸成冤案。因为第三只猫经常凝望着鸟笼,而且找到它时它的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就断定小鸟一定是被它咬死的,这样的逻辑是荒谬的。“我”的武断使猫蒙冤。在“我”看来,“我”和猫在这件事中的区别在于:“我”能说话,它却不能;“我”处于强势,它处于弱势;“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打下含冤死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一只猫而已!中国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使得作者由一只猫的死引出如此深切的悔恨,所以这份忏悔真诚而感人。2.如何理解文中“我”的忏悔之情? 写作特色1.欲扬先抑。作者想表达对第三只猫的自责、内疚之情,可是却先写了对第三只猫的不喜欢,甚至反感,这样蓄势之后,再喷发出对第三只猫的不同情感。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同时也深化了文章主旨。 2.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3.衔接呼应,设置伏笔。 文章通过叙述三次养猫的经历,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之情,进而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那样很容易犯错误,如果被冤枉的对方没有机会辩解,则会让自己的良心更难安;对人对事不可有偏见、私心,要同情弱小、善待生命。课堂小结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污涩()懒惰()诅骂()惩戒()红绫()chànɡ然()quán伏()nüè待()课堂小练sèduòzǔchénɡlíng怅蜷虐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作者郑振铎,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代表作有《猫》《海燕》等。B.本文通过对三次养猫经历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揭示了“我”对第三只猫的自责、内疚之情。C.本文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不但会冤枉别人,也会给自己带来痛苦。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猫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悟。D【点拨】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

资料: 215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