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二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

ID:1061861

大小:1.34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2-04-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学课件第二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带感情背诵本诗。2.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3.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2.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 第一课时第二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激情导入“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读着这样的“狱中自白”,我们的心总是对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坚贞不屈的仁人志士充满激情。1942年,诗人戴望舒也在狱中受尽折磨,他同样没有屈服,而且一样充满激情地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 自主学习案【课题解析】“我”指诗人自己,“残损的手掌”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指日本侵略者用酷刑使诗人的手掌残损了,虚写是指即使手掌残损也要抚摩祖国的土地,表达了坚贞不屈的爱国之情。 自主学习案【走近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创办《新诗》月刊。1941年末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在狱中所作。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等,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对中国新诗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字词梳理】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灰烬()锦幛()荇藻()蓬蒿()蘸着()蝼蚁()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夹带()曝光()夹衣()曝晒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透到骨头里,形容程度极深。[]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物品)残缺破损。[]苏醒,重新焕发生机。夹曝jìnzhànɡxìnɡhāozhànlóujiājiábàopù憔悴彻骨锦幛残损苏生 课文朗读 自主学习案【文本初读,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从内容上看诗歌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总起下文。第二部分(从“这一角已变成灰烬”至“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沦陷区。 合作探究案1.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交流点拨]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2.创作此诗,作者身陷牢狱,不可能有中国地图,那么,诗中的“手掌”和“摸索”分别指什么?[交流点拨]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摸索”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合作探究案3.配乐朗诵诗歌,诗歌的第二部分描写沦陷区,描绘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交流点拨]描绘了六幅画面:堤有繁花嫩柳;长白山雪峰;黄河夹泥沙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的苦水。第一幅画面与后五幅画面形成对比。4.诗歌后两部分的写法不同之处在哪里?[交流点拨]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课堂小结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作者用残损的手掌来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能感受到他爱国的心跳。 反馈训练敬请完成《随堂1+1》“当堂强化”作业。 板书设计沦陷区:灰色——憔悴——阴暗解放区:太阳——蓬勃——温暖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 第二课时第二课我用残损的手掌 激情导入诗歌史上,戴望舒在探索新诗的音乐性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叶圣陶曾称赞他的成名作《雨巷》,说它为新诗的音节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首《我用残损的手掌》,语言更加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请随我品读诗歌,探究美点。 合作探究案【文本探究】1.作者对沦陷区的情景进行总体描述的句子是哪些?表明了沦陷区怎样的情景?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作者对沦陷区的情景进行总体描述的句子是:“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是一片凄凉的景象。风景如画的“家乡”,如今被侵略者强占,作者在诗句中流露出忧愤。2.诗中写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是怎样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使人如同身临其境的?[交流点拨]作者写到了家乡春天的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使人如同身临其境地回到了家乡。 合作探究案【文本探究】3.诗歌哪句话总结了解放区的情况?“辽远的一角”是指什么?[交流点拨]“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这句话总结了解放区的情况,“辽远的一角”是指没有被践踏的解放区。 合作探究案【品味语言】1.“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交流点拨]对比,突出江南大地的破败。2.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一句,这是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有什么作用?“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选用得恰如其分,你认为好在哪里?[交流点拨]诗中第二次出现“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强调,因爱国而受到敌人迫害的“我”,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两个意象用得恰如其分,唤起了人的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通过人类共通的情感经验调动读者的联想,形象感受到对如恋人般美好、如母亲般亲切的解放区的向往之情。 合作探究案【写作借鉴】本诗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突出情感的?[交流点拨]前半部分,是作者想象着用手掌触摸地图上的沦陷区,这里只有“灰烬”“血和泥”,一片凄凉景象。风景如画的“家乡”,如今被侵略者强占,作者在诗句中流露出忧愤。诗人的情绪还投射到更多的对应物上:长白山雪峰的“冷”、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水田里生长的“蓬蒿”、岭南憔悴的“荔枝花”、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都是多种感觉器官对国土现状的感受,也是对沦陷区人民苦难生活的暗示。这里作者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加重了情绪的渲染。后半部分,作者抚摸到了解放区那“辽远的一角”,情绪陡然一变,因为那里“温暖”“明朗”“蓬勃生春”。前后两部分一对比,诗人的情感倾向更加突出。从感情色彩上说,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前后两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迁移拓展1.自由发言。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改变祖国受欺辱的命运,不惜以抛头颅、洒热血的代价来奋力抗争。请列举其中你所知道的一些人和事,和大家交流一下。[交流点拨]学生自由言说。2.口头说文。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说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某一种感情(如忧伤、喜悦等)。[交流点拨]生活是个啥?有时,它像一杯烈酒,只需那么一口,就能让我们热血沸腾,豪气迸发;有时,它像一杯茶,品尝了当初的恬静、淡雅,渐渐的,渐渐的,我们才感觉它的浓重、深沉、博大。 课堂小结诗人虽在狱中,却仍不忘和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的祖国。他“残损的手掌”抚过被日军践踏的沦陷区,抚过充满希望的解放区,诗人感情前后对比,表现了他对解放区的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 反馈训练敬请完成《随堂1+1》“课后练案”作业。 板书设计忧郁阴暗——凄楚忧愤↓对比→祖国光明未来↑↑温暖明朗热切期盼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统摄全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