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

ID:1056238

大小:57.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教案设计计指导思想《关于北康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属于“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交锋时刻”板块。由于本专题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教材在设计上强调实践性.目的是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因此,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关于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宜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展开活动。教师应在课前印发“辩论的基本规范”等材科和“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明确正反方的代表人员,布置学生充分预习.提炼观点,准备好资料卡片;强调其他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听众的倾听能力。开展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让学生学会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辩论结束后.教师作适当点评和总结,让学生体会、感受梁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儒雅风范。教学目标l.认识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育修养的重要性,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犬方。2.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3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教学重点与难点l.能够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2.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3.感受粱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和儒雅风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印发有关辩沦的基本规范等材料和“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2.每个小组推荐2人,明确正方“保存派”和反方“拆除派”的代表.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帮助自已组的代表准备好相关论据和材料(以文本为基础)。3.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网络,搜集证明己方观点的相关论据和材料,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二、背景导人。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同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对于北京城墙的处理意见,当时主要分为两派:一是坚决主张拆除城墙的“拆除派”;一是以梁思成为代表,坚决主张保存城墙的“保存派”。粱思成曾在1957年写下这样一段话——“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对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现场”。三、辩论过程。1.主持人致开场词,简单宣布辩论规则。2.主持人宣布辩题“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并介绍正反方代表及其所持立场(分刖为“北京城墙应当保存”和“北京城墙应当拆除”)。3主持人宣布辩论开始。4正方一辩首先陈词。(时间3分钟)5.反方一辩陈词。(时间5分钟)6.正方=辩任选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时间2分钟)7.反方二辩任选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时间2分钟)8.正方三辩任选反方二辩或i辩进行一对攻辩。(时间2分钟)9.反方三辩任选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时间2分钟)10.正方一辩攻辩小结。(时间1分30秒)11.反方一辩攻辩小结。(时间1分30秒)12.自由辩论。(各4分钟)13其他同学提问。(4分钟)14.反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15正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说明: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听众要认真填写表格,积极参与)四、教师点评、总结。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展现了自己的风采,体现了同学们敏捷和缜密的思维(视课堂具体情况作进一步评析)。我们刚才在辩论中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各自据理力争,不分伯仲(视具体情况作进一步评析)。你们想知道上世纪50年代这次辩论的结果吗?历史没有选择粱思成,这篇极有说服力的辩词并没有阻止拆除者的脚步,从1952年开始,北京外城城墙被陆续拆除,历史也让今天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城记》一书的前言中,作者王军饱含深情地写下这样的文字:“研究中国建筑与城市 规划,是无法绕过梁思成先生的。是他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跋涉在深山老林里,寻觅中华古代文化的瑰宝,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部建筑史;是他发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规划的最高目标是安居乐业的呼喊,为中国城市的理性发展筚路蓝缕;是他搏尽全力为中国古代建筑请命,虽是屡战屡败,却痴情不改。”五、布置作业。课后阅读《城记》,进一步了解相关北京城墙的情况。(朱正忠)参考资料北京城原有4道城墙,城中心的皇宫外有紫禁城,其外又环以更大的城墙,称之为皇城,外面还有周长24里的内城,另外还有南边的外城。  1、紫禁城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有宫城高墙环绕,城高10米,厚6米多,成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长7.263公里,城外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又名筒子河。城四方都有高大的城门楼,南面叫午门,北面名神武门,东边称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  2、皇城  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6-1420年),用砖砌成,外涂朱红色,墙顶覆黄琉璃瓦,周长9000多米,高6米,厚2米,顶部厚1.73米,南为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民国时叫中华门),这是皇城南大门,东有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边初名北安门,清代改为地安门。民国时大部拆除,现仅存天安门两旁各一段。  皇城东为南池子、北池子、东黄城根,西为南长街、北长街、西黄城根。  3、内城  明太祖1370-1419年建造,周长24里,共有9个城门,老北京说的四九城,就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和九个城门,二十世纪70年代因修建地铁而拆除。  4、外城  明代时,正阳门外人口增多,为犯外族的侵扰,1542年刘伯温等即倡言修筑北京外城。嘉靖32年(1553)给事中朱伯辰上书说,城外人口激增,应添修外城。北京城郊尚遗存有金、元城故址“周可百二十公里”如能“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可事半而功倍”。  此言与中国古代城市"内城外郭"的重城制正相吻合。因此嘉靖帝即下令兴工修筑。后来因财政拮据,经严嵩巡视后提出应先筑南面城墙,待以后财力充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面之制”。于是将北京城南已经筑起的一面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外城自嘉靖32年(1553)动工修筑,十月完工,三面全长28里。于是北京城才形成“凸”字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