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ID:1056201

大小:111.8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2-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必修四》导学案(教师版〉吋间班级姓名!1!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课题:《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咅。拆除(■)薄利(•)狭隘■()抵触()阻梗()■偏差(■)衙署(■)嵯峨■()辩驳(■)答案:chaibdaichu9engchayacu6b6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慎重防御追踪举世无匹B.密集蔓延蔷薇人烟稀少C.枯躁胸襟文娱佣人自扰D.船舶威仪焚毁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C项中“躁”应写作“燥”,“佣”应写作“庸”。3.填空。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建筑0本文是一篇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辩论稿,选自答案:历史学家教育家建筑师《梁思成文集》二、课文探究导引:1.北京城墙的存废存在争论,那么请你归纳11!“拆除派”的理由。解析:作者在文中首先说明城墙的存废“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该慎重地研讨”,正面强调讨论的意义与价值。然后对拆除城墙的理由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参考答案:“拆除派”的理由有四:一是“失去功用”,二是“封建遗迹”,三是“阻碍交通”,四是“有利可图”。2.针对“拆除派”的理由,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解析:针对“拆除派”的理由,作者用“但是”一词马上转入自己的分析和批判之中,并提岀截然相反的观点,从文章第四段可以找到答案。参考答案: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北京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它的存在还会丰富北京市民的生活,将久远地成为我们可贵的环境。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现代的都市计划”的概念,那么,“现代的都市计划”的内容是什么?实施这种计划有什么好处?解析:“现代的都市计划”,实际上体现了城市有利的现代作用。作者在指出市区密集,市内枯燥嘈杂,市民行动困难,交通拥挤之后,提出了“现代的都市计划”的概念,并分析了实施这一计划的好处。参考答案:所谓“现代的都市计划”,就是为市民身心健康,为解除无限制蔓延的密集,采取将城市划分为若干区域的办法。小区域之间用园林地带来隔离。实施这种计划的好处有:居民在本区内工作方 便,行动距离合理化,交通方便和安全;居民容易接触大自 然,享受田园之乐;便于行政管理。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教案课时编号:041课题:《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第一课时主备人:武传胜备课时间:2011年6月14号使用时间:教学目标I•能够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辩驳。2.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3.感受粱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和儒雅风范。教学重点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的信息。教学难点能够在辩论屮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辩驳。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反复研读,相互探究,辩论教学过程个人复备一、课前准备1.印发有关辩论的基本规范等材料和“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2.每个小组推荐2人,明确正方“保存派”和反方“拆除派”的代表,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帮助自己组的代表准备好相关论据和材料(以文本为基础)。3.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网络,搜集证明己方观点的相关论据和材料,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学生听众参与情况记录表”。二、背景导入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对于北京城墙的处理意见,当时主要分为两派:一是坚决主张拆除城墙的“拆除派”;一是以梁思成为代表,坚决主张保存城墙的“保存派”。梁思成曾在1957年写下这样一段话一一“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对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现场”。走近作者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学家。清末大学者梁启超的长子,林徽因的丈夫。出生在日本东京,十一岁回到北平,早年受父亲影响,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o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就是当时的留美预备学堂,他学业优秀,兴趣广泛,既是体育健将,又是合唱团团员,还会吹小号、氏笛,后到美国留学。冋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白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三、辩论过程1.主持人致开场词,简单宣布辩论规则。2.主持人宣布辩题“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并介绍正反方代表及其所持立场。(分别为“北京城墙应当保存”和“北京城墙应当拆除”) 3.4.5.6.7.&9.10.11.12.13.14.15.(时间2分钟)(时间2分钟)(时间2分钟)(时间2分钟)板书提要教学《关于北京城墻的Y存废冋题Y的讨论%二、拆除者的四个理由(总说)】.较隔陶说]―心乙酸阻磚交通I=反咳*i3.较统治者遗迹|•4.较拆墻用砖丿现代作用厉史价值'文化价值民嗾精神主持人宣布辩论开始。正方一辩首先陈词。(时间3分钟)反方一辩陈词。(时间3分钟)正方二辩任选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反方二辩任选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正方三辩任选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反方三辩任选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正方一辩攻辩小结。(时间1分30秒)反方一辩攻辩小结。(时间1分30秒)自由辩论。(各4分钟)其他同学提问。(4分钟)反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正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说明: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听众要认真填充表格,积极参与。)四、教师点评、总结首先,谢谢各位为我献上如此精彩的辩论会;其次,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参与程度,展现了自己的风釆,体现了同学敏捷和缜密的思维,我很欣慰。我们刚才在辩论中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各白据理力争,不分伯仲,你们想知道50年代这次辩论的结果吗?历史没有选择梁思成,这篇极有说服力的辩词并没有阻止拆除者的脚步,从1952年开始,北京外城城墙被陆续拆除,历史也让今天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城记》一书的前言中,作者王军饱含深情地写下这样的文字:“研究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是无法绕过梁思成先生的。是他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跋涉在深山老林里,寻觅中华古代文化的瑰宝,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部建筑史;是他发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规划的最高目标是安居乐业的呼喊,为中国城市的理性发展隼路蓝缕;是他搏尽全力为中国占代建筑请命,虽是屡战屡败,却痴情不改。”五、矫正反馈:见“巩固案”「一、时代背景、讨论的重要性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案(教师版〉反思课题:《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吋间班级姓名基础过关检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曼延(man)B.彳顷署(yd)C.磊扌帀(tud)D.嘈杂(cdo)答案;B解析:^(zhou)嵯峨(cuo)揃花(qi6ng)縻端(bi)“•刹”读“chd薇蔷(qiang)轩昂(xuan)聽舶(b6)幼旅(zhi)颐和园(yI)什刹海(Sha)阻履(g。ng)壮硕(shu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枯躁蔓延从善如流B.轩昂C.昭告辩证明查秋毫D.敝害游息庸人自扰薄利巧言令色答案:B解析:A项,躁一燥;C项,查一察;D项,敝一蔽。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这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了。B.由全面城帝讣别的观点来看,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见树不见林的。c.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别具一格。••••d.古人屮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送ii/在历史上汗牛充栋。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D项“汗牛充栋”意思是韦多彳拿雉满屋,往外运时累得牛马出汗,形容书籍极多。二综合拓展提升:4.阅读下面--段话,为王僧虔续写一句得体的话。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写得一手好字,但赶不上当时的大书法家王僧虔。一天,高帝找来王僧虔一起写字,比试高低。写完后,高帝问道:“咱们两人谁第一?”王僧虔想了想,很机警地答道:“。”高帝听后大笑。参考示例:在大臣中,微臣的字第一;在帝王中,陛下的字第一5•“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屮的意思,分別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吋才能握手言和。(2)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屮国百强企业”之列。参考示例:(1)搁置不用(2)隐没无闻6.上课铃响了,一位同学才慢悠悠地往教室走。进教室后,又不紧不忙地回到座位上。这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某某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在教室里乱追同学,老师教育了他,你看现在稳重多了,上课铃打了这么半天了,依旧能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读完这段话,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当吋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⑴言外之意: (2)你说的话:参考示例:⑴批评那位同学,不遵守校规校纪;松弛拖沓,上课不及时进教室。(2)(平和中讲清事理,不要讽刺挖苦。)你很有个性,但该急则急,该缓则缓,轻重缓急都要用对地方喽,还要注意一个“度”,过犹不及嘛。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四》导学案课题:《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时间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拆除(■)薄利(■)狭隘(■)抵触()阻梗()■偏差(■)衙署(■)嵯峨(■)辩驳(■)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慎重防御追踪举世无匹B.密集蔓延蔷薇人烟稀少C.枯躁胸襟文娱佣人自扰D.船舶威仪焚毁趋向一致3•填空。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建筑和o本文是一篇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辩论稿,选自o二、课文探究导引:1.北京城墙的存废存在争论,那么请你归纳出“拆除派”的理由。答:2.针对“拆除派”的理由,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答: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现代的都市计划”的概念,那么,“现代的都市计划”的内容是什么?实施这种计划有什么好处?答: 课题:《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时间班级姓名基础过关检査: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蔓延(man)B.衙署(yd)C.磊拒(tud)D.嘈杂(cao)瓷(zhdu)哮峨(cud)琼花(qiong)麋端(bi)2.下•列词语中没有轄别字的一组是徹蔷(qiang)存昂(xuan)环舶(b(5)幼雜(zhi)■()颐和园(yi)存希!1海(sha)阻樓(g©ng)壮帧(shud)■游息庸人自扰薄利巧言令色A.枯躁蔓延从善如流B.轩昂C.昭告辩证明查秋毫D.敝害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课的一项是()A.这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了。B.由全面城rki+fe'JW观点来看,这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见树不见林的。C.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别具一格。D.古人屮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迭宜奢,•在历史上汗牛充栋。二综合拓展提升:..…1.阅读下而一段话,为王僧虔续写一句得体的话。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写得一手好字,但赶不上当时的大书法家王僧虔。一天,高帝找来王僧虔一起写字,比试高低。写完后,高帝问道:“咱们两人谁第一?”王僧虔想了想,很机警地答道:“。”高帝听后大笑。答:5•“雪藏”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根据它在下列各句屮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1)某歌星多年前因直言而“得罪”公司经纪人,从此被公司雪藏,不知双方何时才能握手言和。答:(2)这个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乡镇企业,在雪藏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Z列。答:6.上课铃响了,一位同学才慢悠悠地往教室走。进教室后,又不紧不忙地回到座位上。这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某某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在教室里乱追同学,老师教育了他,你看现在稳重多了,上课铃打了这么半天了,依旧能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读完这段话,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当时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1)言夕卜之意: ⑵你说的话:为辩论做准备一、为争辩定下一个积极的格调(一)避免无益的争辩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人相左时,当你的言行遭人非议时,你的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往往就在这时发生了。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你需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1.如果你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一笑置之最妙。同样,你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不必在那无关宏旨的细节琐事上做文章。2.你的辩论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如果是感情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样,我们向人提出问题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这种不积极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无谓争辩的歧途。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二)使争辩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换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去参加辩论。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2.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际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用有制有节的音调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与情恰恰是列车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然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口平的思想交流。你们彼此会以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论辩:“听君一席话,腔读十年书。”“您让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二、掌握“解剑息仇”的妙方经过一阵唇枪舌剑,胜负已成定局。作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既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三个途径:1.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要有敢向真理低头的胸怀。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真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上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1.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2.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而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争论是一回事,人际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三、辩论前的准备论辩赛是许多青年喜爱的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然而,不少青年,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学生,虽参赛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一定的论辩赛知识,或赛前不懂如何正确准备,或赛中不得要领,初次上阵便遭受挫折。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论辩赛的基本入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那么,初次参加论辩赛的参赛队员在赛前该作好哪些准备呢?主要有四项:认识准备、核对准备、立论准备和试辩准备。(一)认识准备所谓认识准备,是指参赛队员在赛前对“论辩赛”的性质和特点要有所认识。我们知道属于口头论辩的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专门场合下进行的有特定议题的论辩,如谈判论辩、法庭论辩;一类是由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矛盾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争辩,如邻里争辩、同事间争辩、上下级争辩;再一类就是各种形式的论辩赛。前两种论辩,论辩双方各自有明确的立场和主张,辩论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或争取第三者支持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自己也要有被对方说服或作出妥协的心理准备。论辩赛则不同,论辩赛是一种作为比赛项目来进行的模拟论辩(即论辩演习)。这种论辩往往不问论辩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而侧重于人们的论辩技巧的比赛。比赛双方都不准备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而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的裁决和听众的反响来击败对方。因此,这种比赛有以下三个特点:1.论辩的题目、论辩的程序、发言的时间等,都是由论辩赛的组织者所决定,参赛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论辩,不能随意改变。2.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3.论辩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初赛者了解了论辩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争辩相混淆。(二)核对准备某队初次参加论辩赛,到正式辩论时,他们突然发现黑板上写的辩题为“当今青年一代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他们事先准备的辩题却是“当今青年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某队经过初赛、复赛进入了决赛,在决赛开赛前,突然听到比赛主持人宣布各方允许发言时间比初赛、复赛时增加一倍,而他们事先却按初赛、复赛规定的时间准备辩词。更有甚者,进入赛场后,双方才发现谁为正方谁为反方都未搞清楚。凡此种种,都是由于初赛者缺乏经验,在事先准备过程中缺少仔细核对有关比赛事项这一环节所造成的。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是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比赛项目,目前虽有“国际雄辩赛”这样大型的论辩赛,但还没有统一的比赛规则。事实上,论辩赛的规模有大有小,层次有高有低,各主办单位的具体要求也会因时因地而不尽相同,所以论辩赛的规则也很难趋于统一。既然目前论辩赛的规则难于统一,这就要求参赛者在接到比赛通知后,不能立即简单地按照通知上的要求去准备,更不能想当然去准备,而应设法主动地找主办单位仔细核对一下通知上各项比赛规 定和要求是否正确无误,包括辩题的确切的字面样子,正反方所属,论辩程序细则,各位队员的分工和允许发言时间等,这既是为了确保本方准备辩词时无误,又是为了防止主办单位在工作上有可能失误。一些主办单位本身也是初次主办论辩赛,由于缺乏经验,难免出现疏忽,包括通知传递时的差错,这就要求参赛者每次都要主动认真地核对有关比赛事宜,以使比赛荻胜取得起码保证。(三)立论准备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参赛队员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扌当对方的任何攻击。能不能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论辩赛准备的成败关键。为了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槪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论辩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语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论辩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做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公认”,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典型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试举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一例。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有一辩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南京大学持反方。为了说明儒家思想不是主要推动因素,南大对“儒家思想”“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主要”“推动因素”四项词组进行了剖析,发现辩论双方争论焦点肯定会在“主要因素有多个,儒家思想是其中之一”。于是,南大把主要因素界定为必须是具有总揽全局功能这一点上。这样一来,南大总论点的方向便明朗了:儒家思想只是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条件,而并非是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推动四小龙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四小龙做得尤为突出的能总揽全局的正确而灵活的战略和政策。能攻能守的总论点的确立是论辩赛准备的关键,但并不等于说在实际论辩中就一定获胜。如何使这个总论点在实际的唇枪舌剑中充分发挥好,还要有一定的战略战术与之配合。所谓战略,是指论辩中用以争取胜利的带有全局性的总的论战方法;所谓战术,则是指论战中的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上面列举的南京大学一例,就是制定了“避实就虚”的战略和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战术,才保证了整个论辩赛的成功。由此可见,立论准备包括三个过程:审题、确立总的具体论点、设计相配的战略战术。应该说,这三个过程是整个论辩赛准备的灵魂,初学者在这个准备阶段应该找一些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实际论辩能力的人请教一下。此外,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而应在以后的辩词撰写和试辩过程中随时要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慎之处,以便及时修正。在立论准备停当,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四)试辩准备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论辩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为了达到检验的效果,试辩条件和气氛要尽量搞得逼真些,这就需要在正式参赛队员进入准备阶段的同时,应有一支与之实力相当的假设“对方”也进入准备阶段,并且双方都应处于“保密”状态。不过,为了增加正式队员的一些难度,正式队员应故意泄露些立论方面的要点,来吸引“假设对方”作有针对性的进攻准备,用之在试辩中检验参赛一方的立论和战略战术是否能奏效。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的最大特点就是辩题观点不一定与论辩者本人最初的观点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员本身的性格与剧中人的性格不一致 一样,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进入角色。论辩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论上的正面交锋,还有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往往能促使参赛队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辩题观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现出理直气壮、慷慨激昂、义正词严而又通情达理地维护真理的样子。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试辩一般宜在正式比赛前一两天举行,这类似于赛前的热身赛,使参赛队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试辩的程序应严格按照正式比赛的程序进行,不过不管正式比赛是否设有赛后听众提问,试辩赛一定要有听众提问。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管^3殳的对方准备得如何充分,总比不上众多听众的眼亮耳明,参赛队员在试辩中完整地亮出主要观点和战略战术,“假设对方”可能没有一下子找到“驮的”的方法,听众赛后提问揭短则可弥补“假设对方”论战之不得力。试辩结束后,参赛队员应与假设对方迅速共同进行总结,对原先准备的辩词和论辩技巧作相应的调整、修正和补充,这样赛前所有的准备便完备了。孙子曰:“上兵伐谋。”高水平的论辩赛首先是论辩双方在论辩思路与立场上的较量。对于一个已经确定下来的命题,如果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思路,确立好自己的立场,那么就能为整个论辩的胜利奠定基础。在论辩赛中,论辩命题一般可分为价值命题、事实命题和政策命题三种。价值命题一般是讨论某件事是否较好,如“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这类命题要求论辩员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辩题的背景知识有通盘、深入的了解。事实命题是讨论某件事是否真实,如“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这类命题注重举例实证,要求论辩者掌握大量材料。政罠命题是讨论某事该不该做,如''亚太地区国家应该成立经济联盟”。它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需逻辑推理,又应有大量材料佐证,所以论辩比赛中政策命题较为常见。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立场。在确定思路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知己知彼。对一个辩题,围绕正反方立场,可以有多种理解。这时候就不仅要找出自己论证辩题的各种思路,而且还要找出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思路,尽可能地把双方可能的思路都逐一考虑,并找出应付之策,这样对己对彼都心中有数,就为我方确立适当的立场找到了根据。确立立场就是针对对方可能出现的思路,在我方可以选择的各种思路中找出对本方观点论证最有利、例证材料最丰富的思路。确立立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1.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确立立场不仅应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须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其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对辩题中的主要概念作限制性解释。如在南大队对台大队“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论辩中,正方南大队一辩开头就指出:“人类和平共处”“是和战争相对而言”,消除了战争也就实现了人类和平共处。这样就把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排除在外,为本方以后论述打下了较好基础。另一个方法是对辩题加上一个条件。如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北大队对香港中文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北大队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学队举出许多例子论证许多国家由于具备某些条件,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成功。北大队马上指出,正方的立场并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所以中文大学队跑题了。这实际上是要正方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旅游业都利大于弊,当然使正方无从论证,陷入被动。1.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账”;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岀: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飯,势如破竹。如在北大队和澳门东亚大学队的比赛中,辩 题是“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北大队是正方。具备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而新加坡更是饱尝贸易保护主义之苦。东亚大学队开始就大谈“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严重”这一层次上与对方纠缠,显然要占下风,而且很可能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反感。所以北大队经过仔细斟酌,论辩伊始就明确说明,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确实相当严重,在这一点上我们非但不否认,而且还可以举出比你们多得多的例子。但是,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可以抑制,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存在或是否严重。这样就避开了对方拥有大量材料的事实,把论辩中心提高到对我方有利的“可以抑制”层次上来,避其锋芒,争取主动。确立立场时还应该注意的是:立意要新奇,要能够“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从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往往会起到很好的场上效果。同时,对手对此准备不足,也会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当然不能故作惊人之语,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四、常用的辩论技巧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地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一)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辩友!(热烈掌声)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二)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反方: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敬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強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 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三)顺水推舟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回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以“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期殳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四)正本清源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艾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之处,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入我方的“勞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做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五)釜底抽薪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正方:对方辩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入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 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入,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