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辑 胡适:大师盖棺难定论-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精华思与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4辑 胡适:大师盖棺难定论-2021年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精华思与用

ID:354556

大小:41.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4 辑 胡适:大师盖棺难定论 浓浓的北大情怀;幽默风趣的大师;被骂杀的先时人物;蒋 介石的御用文人;旧时婚姻的束缚与自由 在百年前那一个大师云集的时代,胡适不是以传奇、天才等身份出现的,他几乎是半个多世纪的神话, 一个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的偶像和伟人。他提出“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 “待人要在有疑处不 疑”。从文化到思想,从时局到政治,尽管胡适不乏论敌,但“我的朋友胡适之”简直成为半个世纪以来 社会名流互托身份的一个符号。当 1962 年胡适突然病发辞世,他所依附半生的蒋公为他“盖棺定论”:新 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人物小传】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 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 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 响。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 入的研究。著有《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胡适是二十世纪中国 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历史人物。他不仅造就了出色的文化学术成就,而且具有超凡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精华素材】 浓浓的北大情怀 1917 年 7 月,不满 26 岁的胡适回国,即入北大。胡适在北大的 18 年中,任北大校长只两年,然而无 论是蔡元培先生主校,还是蒋梦麟先生主校,胡适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辅佐作用。 胡适进北大第一年,便担任了中国古代哲学史、西洋哲学史、英文学、英文修辞学诸课和讲授工作。 第二年又担任了中国名学、中国小说等诸多课程,并开设了大量的讲座,此类跨学科授课,科目如此繁多、 任务如此繁重,令北大同仁们佩服,更是令一些旧派人士张目结舌。1922 年 12 月起,胡适因病告假一年, 后又多以养病和自己研究为主。1925 年离开北大。1930 年,胡适二进北大时,正值蒋梦麟任代理校长,故 胡适一回校,便被任命为文学院院长兼教育系主任。他们所面对的是已被军阀政府蹂躏得满目疮痍、生机 尽失的北大。于是胡适先生又辅佐蒋梦麟校长,开始了重振北大的艰难跋涉。然而正当蒋胡二人为振兴北 大而不懈努力之时,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了,北大被迫南迁,而胡适复命出任了中国驻美大使,第二次离开了北大。胡适第三次回北大是在抗战胜利之后,1946 年 8 月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发誓要把北 大办成具有国际地位的大学还为中国高等教育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然而此时国内时局已十分动荡,教师 们生活十分清苦,胡适的许多设想最终变成了空想。“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此起彼伏,胡适处于两 难境地。1948 年 12 月中旬,胡适登上了南京派来的飞机。 1962 年 2 月,胡适先生病逝于台北。生前曾立下英文遗嘱交代,将他离开北大时请北大图书馆保管的 102 箱书籍和文件交付并遗赠给北大,去世时灵柩上覆盖的也是北大的校旗,这一切都表达了胡适先生对北大 的眷恋之情。 【思与用】 在新中国掀起的对胡适的讨伐中,北大并没有担当他的保护神,尽管如此,胡适还是将 102 箱书籍和 文件遗赠给北大,去世时灵柩上覆盖的也是北大的校旗,他对北大的眷恋之情可见一斑。爱国不是一种抽 象的情怀,她体现在对家乡、母校等具体对象的眷恋上。爱国也不是生意场上的交换,她是无条件的爱恋, 不能因为这个国家贫穷落后或是对自己曾经的伤害而与她一刀两断。本素材适用话题:情怀、眷恋、爱国、 恩怨等。 幽默风趣的大师 胡适性情随和,宽容隐忍,温文尔雅,其幽默风趣的谈吐常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爱国人士杨杏 佛同样幽默异常,是胡适的关门弟子,此人鼻高嘴阔,绰号“杨大鼻子”。一天,胡适去他家找他议事, 适逢他不在家。等得无聊的胡适忽然想起了《寻隐者不遇》古诗,不禁童心骤生,掏出笔写下一首《致杨 大鼻子》的诗贴在门上。写毕,他一边念一边浅笑转身,适逢杨杏佛回来,与之撞了个满怀。杨杏佛惨了 擦眼镜片,连呼:“好诗,好诗!”紧接着对着恩师就来了一个响亮的喷嚏,“蒙蒙雨丝”洒满胡适的长袍 马褂,二人捧腹大笑不已。 胡适早年留美,人称“胡博士”。1940 年,他给留美同学胡叔潜(又名光镳)去信,“望能得到帮助”, 信中竟将“光镳学兄”的镳字少写了四点。胡叔潜回信道:“都言胡博士知识渊博,依我看,还少那么几 点。鄙‘镳’怎可胡书?”经叔潜指出,胡适在第二封信中又将镳字写成了八点。叔潜见信,追问何故, 胡适回信认真答曰:“上次去信,少带四点,此次补上,不欠君情。” 一次,胡适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高谈阔论,孔子、孟子、范仲淹、孙中山的语录随手拈来,妙趣横 生。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分条书写:“孔说”“孟说”“范说”“孙说”。最后,他话锋一转,“下边 呢,是‘胡说’,因为鄙人姓胡,所以呢,权作‘胡说’”,胡适的幽默言谈引得下面哄堂大笑,气氛十 分融洽和谐。 俄国文学家契坷夫曾说:“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即使额高七寸,聪明绝顶,也算不上真正的智慧。”幽默是一个人知识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幽默的人常常会给周围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也会因此 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思与用】 胡适是博学的,想不到胡适还如此幽默。人生需要严谨,同时也需要幽默。幽默是心灵的微笑,是— 种轻松的深刻,面对严肃的肤浅,深刻露出了玩世不恭的微笑;幽默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它要求与生活 保持一个距离,暂时以局外人的眼光来发现和揶揄生活中的缺陷。幽默可以转化人生的悲苦,实现心声和 谐,让人享受人生的快乐;幽默可以超越愤怒,化解纷争,促进社会的和谐。本素材适用话题:幽默、愤 怒、智慧、语言等。 被骂杀的“先时人物” 梁启超说过,一个人的生平和言论能够影响到全社会,一举一动、一笔一舌都引起全国人的注目,这 个人出现之前和这个人出现之后社会的面貌为之一变,这样的人可以称之为“人物”。胡适毫无疑问是一 个人物。梁启超还把“人物”分过“应时人物”和“先时人物”,“应时人物”应时而生,“其所志就, 其所事成”;“先时人物”则“其所志无一不拂戾,其所事无一不挫折,而其及身亦复穷愁潦倒,奇险殊 辱,举国欲杀,千夫唾骂”。胡适有幸成为“应时人物”,又不幸成为被骂杀的“先时人物”。 在许多研究胡适的文章里,尤其是国内,有两种说法:一个是说胡适“浅”,一个是说胡适软弱,总 觉得胡适所谓自由主义太过软弱。1917 年胡适回国时,用梁启超的标准来评判,他只是一个“应时之人 物”,是一个时代创造出来的人物。到 1989 年,也就是 70 年后,胡适反而成了超越时代的人物,超越时 代的标志在于他的全集还收不全,这在中国社会演变里值得大家深思。在胡适思想里,特别值得我们现在 学习的一点是他的个人主义。胡适的个人主义和我们传统的教育恰恰相反,胡适在 1919 年发表的《易卜生 主义》里提出,最重要的是把你自己造成一块好的材料,这是你救国的唯一途径。他还用了一个非常生动 的比喻:如果一艘船要沉下去,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救出你自己,连自己都救不出,何谈救别人?他 讲的是老实话。1930 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在文章里他写道:“现在如果有人对你 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 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我想这句话对当今 的中国人来说依然有深刻的时代意义。胡适在《易卜生主义》里面还写道:“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人就是那 个最孤独的人。”如果用《孟子》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千万人之以为是,不妨碍 我一个人之以为非。 【思与用】我们提倡忘我,提倡牺牲个人成全国家,胡适却大言不惭地宣扬个人主义,他不是找骂吗?其实,耐 心地读他的书,走进他宏伟的思想里,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幼稚,而承认胡适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天天 讲公而忘私,每个人都是一个圣人,可结果越讲虚伪越多,越讲小人越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点胡适所 说的“个人主义”,把自己抢救出来,社会就会少一些伪圣人,多一些真君子。本素材适用:倾听、人格、 捧和骂、自我与社会等。 蒋介石的“御用文人” 1958 年胡适去了台湾,很多人以为他和蒋介石关系非常密切,是“蒋介石的御用文人”,这个说法在 蒋介石日记公开后不攻自破。蒋介石在日记里对胡适“恨之入骨”,这四个字绝不夸张。蒋介石表面上对 胡适礼贤下士,非常客气,可骨子里把胡适看成是他的一个心腹大患。 胡适 1958 年到台湾后,和国民党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无论是蒋介石计划连任总统还是雷震案种 种,胡适都表示反对。他觉得当时的台湾不够民主是国民党独裁的结果,必须打破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 他甚至给过蒋介石建议:要救台湾,必须“毁党救国”,即要救中华民国,必须毁国民党,让国民党分裂, 否则中华民国会随着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而亡。蒋介石听了胡适的建议后,回家写日记时用最刻毒的话骂 胡适:“胡适让我做的事是数典忘祖,要我做亡国奴,胡适丧心病狂。”1962 年年初,胡适在一次中央研 究院的酒会上心脏病突发猝死,蒋介石表面上哀悼他,写了“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 师表”的对联,可他在日记里说的是:“我终于去掉了反攻复国的心头大患。” 【思与用】 胡适跟随国民党离开大陆,到了台湾,大陆已经将他划入人民公敌的行列,他也只能与国民党一起 “风雨同舟”“共赴国难”了。然而胡适照样将批判的矛头对准国民党,成为蒋介石反攻复国的心头大患。 一个真正优秀的知识分子,应当有独立的人格,应当是真理的捍卫者,社会良知的守护者,而不应当是政 治的婢女。不谈胡适的“毁党救国”主张如何,单就其独立精神而言,也应该成为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 本素材适用话题:真相与假象、人格独立等。 旧时婚姻的束缚与自由 林语堂曾赞美胡适的婚姻:“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胡适确实不愧是“旧道德楷 模”,在五四先贤们“点把火先烧后院”,纷纷打破旧婚姻的全方位革命中,他的包办婚姻一直很稳定, 并与结发妻子江冬秀风雨同行,白头偕老,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 1904 年 1 月,胡适与江冬秀的终身大事是在家母之命、媒妁之言、算命先生的凑合和灶神爷保佑之下 定下来的。13 岁的胡适对于这门亲事究竟是怎样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看到的是两年后在上海读书的胡 适,在《竞业旬刊》上发表了一组《敬告中国的女子》,文中说,女人要是不想做废物,一是要放足,二是要读书。而江冬秀当时既是小脚,大字也不认识几个,自然不是胡适心中理想的对象。他 18 岁时写的 《论婚姻》一文中,把满腔怒火都抛向了“下流的媒婆”和“瞎了眼睛的算命先生”。对于这种命运的安 排,年轻的胡适陷入到一种两难的境地,接受了新知识的胡适愤怒于这种宿命论。 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欲 毁除婚约,但是,出于善良而顺从的性格,以及对母亲的感恩心态,最终还是在留学多年之后的 1917 年, 遵照母亲意愿,回乡与比自己大一岁、从未见过面的小脚女子江冬秀结婚,并且小心翼翼地培养着他们之 间的爱情。江冬秀虽没文化,却在某些方面颇有见识,她能力劝胡适出世,在精神世界,她与胡适有可贵 的默契。这也是胡适能够与江冬秀这个乡下太太恩爱一生的关键。 在喝过洋墨水或富贵显达者纷纷喜新厌旧,家庭革命,抛弃了糟糠之妻的新潮中,胡适能忍他人所不 能忍,和江冬秀“恩爱”相处,便在朋友中受到特别的敬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爱面子好名的胡适也 为此而自豪。傅斯年就曾对胡适说,我们这些新派表面上西化,生活上却还是很传统的。胡适深有同感, 他以洋博士的身份娶乡下女子江冬秀,朋友们非但不鄙薄他,反而对他深表敬意,为他的自我牺牲而感动。 【思与用】 在爱情问题上,有人痛斥胡适胆小、自私,敢想却不敢为,是十足的伪君子。其实,胡适爱过恨过, 他做过多少次挣扎,没有人能知道。他内心的痛苦,也许难以为外人所能体会。在这里,他留给我们很多 启示。世上没有绝的自由,任何人都得有所拘束,不能天马行空;人生要有追求的执着,又要懂得妥协和 折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新旧可以共存,差异成就和谐。本素材适用话题:追求与妥协、自 由与限制、差异与和谐等。 【时文赏读】 建议小孩子读胡适 潘采夫 鲁迅像一剂苦药,猛药,对的是这个民族的顽症;胡适更像是“健”字号的冲剂,对身体健康的人, 能起到调和、顺气的作用。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好好读“胡适”,别像我们,每天用“鲁迅”鞭笞自己。 ——题记 我最早知道胡适,应该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说陈独秀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记得当时还 考过一道题:陈独秀写过一篇《文学革命论》,胡适写过《文学改良刍议》,看他俩谁更牛。标准答案是 老陈更牛,因为他是“革命”,更坚决更彻底,而胡适是“改良”,太温和,太妥协,缺少革命精神。 高中开始看李敖的书,李敖自认是胡适之的小朋友,但对胡适讥诮多于尊敬。通过零散片段知道了一 点儿胡适,但是有限,只知道他整日笑嘻嘻的,怕老婆,常陪老婆打麻将。中学语文里鲁迅骂梁实秋和新月派的时候,胡适也被拉出来展览过,好像说《新月》是小资产阶级杂志,一帮文人小骂大帮忙,没鲁迅 柔石胡也频他们厉害,敢拿命跟国民党死磕云云。 上大学以后,一位讲《中国革命史》的历史老师给我正式“开了蒙”,这位胖胖的、气喘吁吁的老师, 用半个学期讲了胡适,说胡适其实是个人物,无论写诗还是搞学术,随便一弄就是“开风气之先”,等等。 那时候太晚熟,老师讲的好多东西,都没记到心里去,但开始真正想一些事情,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工作以后,正好碰到民国热开始起步,从张爱玲钱钟书周作人他们开始,到沈从文梁实秋徐志摩,直 到胡适微笑着走出来,民国热的主题演出才“哗”地正式拉开帷幕。随即,要“革命还是改良”“救亡还 是启蒙”“要鲁迅还是要胡适”、“鲁迅属于 20 世纪胡适属于 21 世纪”“五四和新文化运动谁重要”等 篇目依次出场,各种论战,煞是精彩。现在回过头看,那几年是知识界十年来最好的时光,当今思想文化 界有分量的人物,就是在那几年走上舞台的。 那是对我至关重要的几年。我在青少年时期喝下了太多“狼奶”,大学时开始“断奶”,但苦于找不 到解药,毕业的几年才正式开始“吐奶”,至今仍觉得余毒未净。但已经不错了,如果没有那几年的启蒙, 我现在得是多么可怜的一个人呢。每想到这儿,心里就几分庆幸,几分痛恨,又有几分感激。 我喜欢鲁迅,也喜欢胡适,但与不少人的感觉相反,我在感情上与鲁迅亲近,对胡适更多的是敬重。 鲁迅的严厉和苛刻,绝望和不宽恕,对我来说都可以理解,对其文章幽默之处也颇能领会,而对胡适,更 多的是一种温情的敬意,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珍惜,因为如他这样理性又乐观的人在中国,实在是太过稀少。 韩寒和方舟子的论战,已经超越了论战,成为知识界的大检阅,结果令人悲观。在硝烟弥漫处深思, 越发怀念胡适,他对待批评的理性态度,他的“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他对“容忍”的以身作则,都成 了这个时代的空谷绝音。 建议家长给小孩子们选书的时候,给他们读一些胡适的作品,通俗易懂,说理透彻,有如清水,可去 戾气,很有益于小孩子的身心。 赏析: 文章先冠以题记,在对比中评价鲁迅与胡适,凸显要让孩子好好读“胡适”的主题。文章主体部分回 顾自己对胡适的认识过程,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对胡适的认识从零星到深刻,情感也从诋毁到敬意。 文章有思想的光芒而无批判的戾气,理解鲁迅,敬重胡适,深刻而平和,公允而折衷;“狼奶”“断奶” “吐奶”等比喻形象生动,既展现了个人对胡适认识过程,也反映了胡适在新中国的遭遇,引人深思,也 发人深省。 【相关链接】名人语录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 ○现在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 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 ○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 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 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 也算不得好汉。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 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 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 自然很愿挨骂。 各界热评 胡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述最多、影响最大,自传材料最丰富的一个名人,同时也是最被人顾盼、窥伺、 议论,却又最被人误解的一个名人。 ——著名学者江勇振 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 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 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 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 ——历史学家唐德刚 在启蒙人物中,胡适是最稳健、最优秀、最高瞻远嘱、最具潜德幽光的哲人智者。宋朝朱熹有诗说: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胡适一生,可谓身体力行,因此他死后的遗产与遗爱,最令我们 珍惜。 ——李敖 在中国近代史上,胡适是一个起过重要作用但争议又非常多的人物。 ——季羡林对于这样一个启蒙式的人物,我们既不能用中国传统‘经师’的标准去衡量他,也不能用西方近代专 业哲学家的水平去测度他。 ——著名历史学者、汉学家余英时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