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 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加入VIP免费下载

特别关注: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 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ID:354396

大小:23.28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0-1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特别关注:2020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导言 2020 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公布!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诺贝尔文学奖于北京时间 10 月 8 日 19 时正式揭晓,来自美国的诗人 Louise Glück 获奖。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 尔姆揭晓获奖者时说,格吕克用她“带有朴素美的、清晰的诗意声音,令个人的存在普世 化”。 路易丝·格吕克 1943 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68 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 多本诗集和诗歌随笔集,获得过美国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当 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自 1901 年首次颁发以来,曾有 15 位女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路易丝·格吕克是第 16 位。  中新网 10 月 8 日电 (陈爽 张奥林)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开奖季仍在进行。据诺贝尔奖 官网消息,2020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已于北京时间 10 月 8 日揭晓,美国诗人露 易丝·格丽克获此殊荣。 露易丝·格丽克小档案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介绍,格丽克于 1943 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居住在马塞诸塞州剑 桥市,除了诗人身份外,她还是耶鲁大学的一名英语教授。 介绍称,格丽克出版了 12 本诗集和一些诗歌散文集,曾于 1993 年和 2014 年分别获得 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对于格丽克的获奖,颁奖方称她的“诗意之声”能够“让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算上本次的获奖者,自 1901 年以来,已有 110 余位作家摘得诺奖桂冠,既有大众熟知 的“文艺偶像”,如马尔克斯、海明威、泰戈尔,也有比较小众的“低调实力派”。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格丽克在宇宙和神话中找寻灵感 2020-10-08 20:42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 10 月 8 日下午 1 点,瑞典学院将 2020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 给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 露易丝·格丽克 瑞典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在揭晓奖项得主时说: 我刚和露易丝·格丽克通了话。这消息让人大吃一惊。我今天一早就知道,由于新冠 疫情的影响,今年有一些特殊问题需要讨论。诺贝尔奖的公布不会受到影响,但诺贝尔奖 获得者将不能于 12 月在斯德哥尔摩聚在一起领奖,今年的颁奖仪式将进行线上直播。获奖 者将被邀请参加明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典礼。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于 1968 年凭借《头生子》(First Born)登上文坛, 并早早地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她出版了 12 本诗集和几本关于抒情 写作的文集。 她所有的作品都以追求清晰、孩子和家庭生活为特征。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 一直是她的核心主题,即使她的个人背景很重要,格丽克也不能被看作是一个纯粹关注自 己的诗人。她在宇宙、神话和古典动机中找寻灵感。 格丽克的有关家庭生活的作品,既简朴,又展现了充分的智慧、雅致的构图感。格丽 克还指出,在这些作品中,她意识到了如何在诗歌中使用普通的措辞。从她的诗中,我们 看到的是痛苦家庭关系的直白画面,没有任何雕饰。路易斯的声音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坦 率和毫不妥协的。这表明诗人想要被理解。但同时,她的声音也充满了幽默和辛辣的智慧。 格丽克的作品涉及到了一个宏大的话题,即社会的激进变化是否来自于深刻的失落感。 在这个充满了各种不同声音的世界,这层思考尤其珍贵。 “在她的诗歌中,自我倾听着自己剩下的梦想和幻想,在面对自我的幻想时,没有人 比她更坚强。”奥尔森说。“但即使格鲁克永远不会否认自传背景的重要性,她也不能被视 为一个自白的诗人。” “格里克以非凡的优雅和轻盈接近死亡的主题,再一次震动了她的读者。“他说。她写 叙事诗,唤起回忆和旅行,只是为了犹豫和停顿,寻求新的见解。世界被解放了,却又奇 迹般地出现了。” 她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就是 2014 年的最新作品《忠实与美德之夜》(Faithful and Virtuous Night)。在这部作品中,格丽克以非凡的优雅和轻盈接近死亡的主题,再一次震动了她的读者。她的叙事诗里充满了对于往事的回忆,但这趟旅行是为了停下来寻找新的见 解。在她的笔下,这个世界被解放了,却奇迹般地再度呈现在眼前。 露易丝·格丽克诗作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美国桂冠诗人,1943 年 4 月 22 日生于纽约长岛一个 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1968 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已出版十二本诗集和两本诗 论集,遍获各种诗歌奖项,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 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 她出生在一个文艺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她在一次采访时回忆,小时候她的奶奶经常 随身携带一本诗集,她还能记得自己在四五岁的时候读过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诗 《黑人小男孩》(The Little Black Boy),还有莎士比亚戏剧《辛白林》(Cymbeline)里的选段; 从幼年时起,她的父母就鼓励她写作,他们甚至会把她写的诗打印出来进行点评。在随笔 《诗歌教育》(Education of the Poet)中,她说童年时代的她,自认为是威廉·布莱克、叶 芝、济慈和艾略特的传人。在这样一个崇尚智力活动和艺术创作的家庭里成长,露易丝·格 丽克本该度过一个自由发展天赋的快乐童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那句老掉牙的话印 证:“每个伟大的诗人必定有过极其痛苦而残酷的人生”。格丽克一生几乎同样伴随着死亡、 失望以及丧失。 以下诗歌均由柳向阳翻译 露易丝·格丽克诗选 柳向阳 译 致秋天 ——给基思·奥尔索斯 清晨在荆棘中颤动;含苞的雪花莲上 露珠凝聚如娇小的处女,杜鹃灌丛 吐出最初的新叶。又是春天了。 柳树等待它的时机,海岸 粘着薄薄一层淡绿的绒毛,期待着 塑形。只有我没有参与,因为 早已盛开过。我已不再年轻。这 有什么关系?夏天临近,等到漫长的 腐烂的秋日,我将开始写作 我中期的伟大诗篇。 上学的孩子们 孩子们背着小书包,一直向前去。 整个上午,母亲们都在辛苦地 采摘晚苹果,红的,黄的, 像另一种语言里的词语。 在另一边 是那些等在大课桌后面的人 准备接收这些奉献。 多么整齐啊——那些钉子 孩子们在上面挂着 他们蓝色或黄色的羊毛外套。 老师们将在沉默中教导他们, 母亲们将走遍果园,找一条出来的路, 被它们自身吸引,果树灰暗的枝条 结出如此少的弹药。 登场歌 从前,我受到伤害。 我学会了 生存,作为应对, 不接触 这个世界:我要告诉你 我想成为什么—— 一个倾听的装置。安静:不是迟钝。 一片木。一块石。 我为什么要疲于辩解,争论? 那些正在别的床上呼吸的人 几乎无法明白,因为 像任何一个梦 无法控制—— 透过百叶窗,我观察 月亮在夜空里,阴晴圆缺—— 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去见证 那些伟大的秘密。 如今我已看过 生与死,我知道 对于黑暗的本性 这些是证据, 不是秘密—— 不可信的说话者 不要听我说;我的心已碎。 我看什么都不客观。 我了解自己;我已经学会像精神科医生那样倾听。 当我说得激情四溢, 那是我最不可信的时候。 真的很伤心:我一生都因为我的智慧, 我的语言能力,洞察力而受赞扬。 最终,它们都被浪费—— 我从来看不到自己, 站在前面台阶上,牵着妹妹的手。这就是为什么我无法解释 她手臂上、靠袖口处的伤痕。 在我自己头脑中,我是无形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是危险的。 人们喜欢我这样看起来无私的人, 我们是跛子,说谎者; 我们属于,为了真实, 应该被剔除的人。 当我安静,那才是真实显现之时。 一片晴空,云朵像白色织物。 下面,一座灰色房屋,杜鹃花 红色,亮粉色。 如果你想知道真实,你必须禁止自己 接近大女儿,把她挡住: 当一个生命被如此伤害 在它最深的运转中, 所有功能都被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可信。 因为心的创伤 也是头脑的创伤。 月光中的爱 有时一个男人或女人把自己的绝望 强加给另一个,这被称作 裸露心,或称作,裸露灵魂—— 意思是此刻他们获得了灵魂—— 外面,夏夜,一个完整的世界 被抛在月亮上:团团银色的轮廓 也许是建筑或树木,或狭小的公园 有猫藏在里面,在尘土里仰身翻滚,玫瑰,金鸡菊,还有,黑暗中,金色的 国会大厦圆顶 变成了月光的合金,外形 没有细节,神话,原型,灵魂 充满了火,那实际上是月光,取自 另一个来源,短暂地 像月光一样闪亮:石头与否, 月亮仍称得上是一个生命之物。 译者评论 柳向阳是露易丝·格吕克由世纪文景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月光的合金》 和《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的翻译者。 柳向阳这样评价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 最初读到格丽克,是震惊!仅仅两行,已经让我震惊——震惊于她的疼痛: 我要告诉你些事情:每天 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   “她的诗歌写作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有许多让人颇费思量的地方。”早 在 2016 年,柳向阳就曾这么撰文介绍露易丝·格吕克的诗歌给他的感受。柳向阳以她 2006 年的诗集《阿弗尔诺》为例,认为该诗集“对每首诗细细勘察,即会遇到一些难解之处”。 柳向阳认为她的诗随笔是理解她的诗歌的一把钥匙。   柳向阳认为露易丝·格吕克“是一位值得多角度阅读的诗人”,“格吕克的诗长于对 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强的自传性,后来的作品则通过人神对质,以及对 神话人物的心理分析,导向人的存在根本问题,爱、死亡、生命、毁灭。”   柳向阳的朋友、长沙诗人韦白也对格吕克的获奖感到意外,“她是一个优秀的诗人, 但不是一名伟大的诗人。”韦白认为格吕克的知识储备、写作技巧以及诗歌创作的成就离伟 大诗人还是有些距离,“她的每一首诗歌都很精美,但不大气”。    童年自认为是济慈的传人   “我要告诉你件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这是柳向阳最初读到的格吕克的两行诗。这两行诗让他对诗人的疼痛很震惊,“她的诗作大多是关于死、生、 爱、性,而死亡居于核心。经常像是宣言或论断,不容置疑。”柳向阳觉得这些诗“像锥子 扎人,扎在心上。”   根据格吕克的诗集中译本《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月光的合金》的 出版方介绍,格吕克降生的时候,迎接她的并不是家人的喜悦和期待。在她出生前七天, 她的姐姐——她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了,这个悲剧沉重地打击了整个家庭。尽管格 吕克之后又有了一个妹妹,但这一创伤在此后多年,犹如一片无法驱散的阴云笼罩着她的 生活。   庆幸的是,这是个文艺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格吕克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她奶 奶经常随时携带一本诗集。她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读过威廉·布莱克的诗《黑人小男孩》,还 有莎士比亚戏剧《辛白林》里的选段;从幼年时起,她的父母就鼓励她写作,他们甚至会 把她写的诗打印出来进行点评。在她的随笔《诗歌教育》中,她说童年时代的她,自认为 是威廉·布莱克、叶芝、济慈和艾略特的传人。    业内观点:   露易丝·格丽克因何获奖?她的作品有怎样的特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 学研究所教授赵白生表示,专业人士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格丽克的作品有口皆碑,且一直 保持稳定的产量。    新京报:您如何看待露易丝·格丽克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赵白生:格丽克获奖,对普通读者来说,似乎有点爆冷,因为她并不属于家喻户 晓的那类作家,如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等。但她又不是绝对爆冷的作家。她获诺奖, 专业人士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格丽克算是一位高产诗人,一直保持着稳定的产量。此外, 她的诗作,评论界有口皆碑。2016 年,鲍勃·迪伦获奖;今年,露易丝·格丽克折桂,不 到五年,美国诗人两次获得殊荣。鲍勃·迪伦获奖时,争议很大,但格丽克折桂,争议不 会很大,因为她是公认的大诗人。    新京报:您怎么评价露易丝·格丽克这个人?  赵白生:露易丝·格丽克是一个被经典化的诗人。她的被经典化,表现在三个方 面:一、她的作品经常出现在教材和选本里;二、她是美国获奖最多的诗人之一,其中包 括一些大奖,如普利策奖、国家图书评论家奖、博林根诗歌奖等,可以说是获奖专业户; 三、在名牌大学任职,包括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等。   新京报:露易丝·格丽克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赵白生:格丽克的作品有两个特点,比较明显:一个特点,是其自传性。她在诗 歌里用了不少的“你”和“我”,但又不仅仅指具体的你和我,而是常常用来指普通的男男 女女。所以,她的诗歌,既有自传性,又有超越自传性的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她的作品里,原型性比较突出。这具体指的是,她的诗歌中经常 使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的形象和素材,包括西方神话中的阿波罗、格林童话中的素 材等。   新京报:诺贝尔文学奖近些年来争议不断,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赵白生:简单地讲,原因有三个方面:近期来说,首先是内部问题,从而引发危 机,最后导致颁奖终止一年。其次,文学奖评选本身的难度之大,也是造成争议的主因。 最后,也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原因,即瑞典学院的评委们有意为之的“争议”。制造争议 性,就像诺贝尔制造炸弹一样,引发轰动效应,也是原因。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