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对“生命”的思索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对“生命”的思索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ID:352551

大小:18.8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对“生命”的思索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④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 ⑤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⑥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 关于“生命”,人们总是有很多的思索,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你对此是否有了更多的感 触与思考?请以上述名言中的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生活中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珍爱生命、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积淀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未知生,焉知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六则名言,是题目 提供的触发考生写作的真实情境,此为考生联想思考的基点。每一句名言都有其本身的意 义,又有其在语境中的特殊限制,只有立足材料,才能做到正确地审题立意。以此,对“生 命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如何更好地对待它”才有更好的把握,作文的任务正是针对此而设。同时,六则名言又互相联系,考生必须整体把握,抓住核心,若脱离材 料,另起炉灶,会被视为偏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有四处典型任务的限制。首先是写作对象,应该是“生命”, 考生需围绕这个关键词来行文。然后是写作背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可见文章中对 生命的理解,需要有对疫情思考的基础,要“结合生活中的感悟”,即文章中出现的论据, 应该是紧贴生活的素材,并有相关的思考才行。其次,要从六则名言中选择两句为基础确 定立意,考生不能只选择一句,也不能选择太多。 3.价值判断的限制。这些名言都饱含哲理,也体现题目的价值导向。它们各有对“生 命”的理解,比如孔子的话语在向世人提倡“以人为本”,比如孟子的名言告诫人们要有忧 患意识,又如陶渊明的诗句在劝勉后人珍惜时光……这样的语句,都有着具体的价值导向, 告诉我们怎样理解生命,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不论选择哪两句组合,都要求考生认真思 考、反复揣摩其中的旨意。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选择不同名言的组合,就能够有不同的立意,这是立意角度的自由。 如以①⑤组合,则可立意为“珍惜生命,以人为本”;如以②③组合,则可立意为“把握时 光,及时反思”;如以④⑥组合,则可立意为“生命中的‘大我’精神”……考生可以进行 反复思考、精准比较,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更适合的组合。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立意角度自由,联想和思考也是开放的。在如何理解生命、 对待生命的问题上,考生能由疫情期间发生的事情产生很多联想及思考。自 2020 年初以来, 对于疫情的关注一直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疫情中所涌现出的层出不穷的正能量,都能可 在作文中使用,这样每位考生都有话说,都能够对“生命”发表自己的理解。因为有“新 冠疫情发生以来”和“结合生活”的限制,不可以古今中外过度联系。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作文并未对文体进行细致要求,没有规定写演讲稿,也没有指 明写议论文等。考生可以记叙自己在疫情中的经历及感受,写成记叙文;可以联系疫情期 间的事例,围绕“生命”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在举例的基础上,紧扣住自己的思考,写 成议论性散文等。只要文体特征明显即可。 解题 本题属于名言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此题采用名人语录,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生命的 意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比一般的名言类题目稍难,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理解材料、思考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整体方向上看,首先是对名言的含义解读,其 次是注意题目的要求——写作对象是“生命”;新冠疫情的背景;以名言中的两句为基础确 定立意;结合生活中的感悟。 在理解具体名言时,可以参考以下解读: ①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反对不把人世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花费 在敬奉鬼神上)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忧患祸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③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强调珍惜时光, 及时勉励自己) ④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秋瑾(真正热爱生命的人,就会 热爱整个社会、整个人类,从小爱升华到大爱) ⑤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珍爱生命,雕琢生命) ⑥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泰戈尔(为了某种信念、理想可牺牲一切 甚至生命,如此才能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选②③为组合,立意可定为“把握时光,常怀殷忧”。 2.选②⑤为组合,立意可定为“在忧患中雕琢生命”。 3.选②④为组合,立意可定为“生于忧患,博爱众生” 4.选①④为组合,立意可定为“以‘生’为本,以‘众’为本”。 5.选①⑤为组合,立意可定为“死生亦大,雕琢生命”。 …… 偏题立意: 1.为国捐躯,虽死而生。(以疫情中牺牲的逆行者为例,对“大我”理解过于偏激) 2.生命为石,生命为刀。(“生命为刀”指向不明) 3.生命不单属于你。(或想强调一种集体精神、大我精神,但题目表达模糊) …… 下水文 让生命之光绽放 龚新定老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用看得见的水流,形象表现出时光的飞 逝。2020 年转眼已经过去一大半,回首来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被一场疫情风暴打乱节奏, 生活远比想象中要艰难。时至当下,中国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取得了伟大成功,生产生活 都已基本恢复正常。我们在前行的路上,也逐渐开始思考“生命”这个话题。 生命是脆弱的,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消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命, 然而,它有时候又能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强大力量。疫情期间,全国各地 4 万 2 千多名医护 人员驰援湖北,火神山医院大概 10 天建成,雷神山医院 18 天建成……面对这样一个易随 时间流逝,既脆弱又强大、令人又敬又畏的“生命”概念时,我们应该怎样去更好地把握 呢? 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诗人借此慨叹人 生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不过,陶渊明也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暗含其中——要抓紧时间, 及时勉励自己,以此实现自身独特的价值。试看,东晋时期的祖逖与好友刘琨,他们约定 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终于成为能文 能武的全才。再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导师马克思,为著《资本论》花了 40 多年的时 间,在大英博物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著成了全世界无产者所需的《资本论》,而他所 坐的位子下的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层水泥,这便是自我勉励的最佳证明。 珍惜生命,及时勉励,这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之一。此外,在漫长的生命旅途 中,除了关注自身成长之外,更需要一种关怀群体及社会的大我情怀。“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这句话出自辛亥三杰之一的秋瑾,是 其《光复军起义檄稿》中的一句话。天下的人,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啊?当珍爱自 己的生命活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得到升华进而热爱每一个人。秋瑾的生命境界多 高啊!这何尝不是由爱自己,转而到爱社会、爱整个人类,从小爱升华到大爱呢? 抗日战争时期,赵一曼女士在哈尔滨市立医院养病时,在被警察监视的情况下,白色 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这是她文人气质的体现,也是热爱生命的体 现。她却不只是爱自己,更爱他人、爱共产党,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出黑暗,先后争取 了董警士和女护士。然而,却被南岗警察署在赵一女士逃走后将他们逮捕,并被日本宪兵 强杀。她的生命的崇高不只体现在关心自己上,优秀的“大我”精神使她的生命镀上耀眼 的光。 光阴荏苒,战争的烟云早已离去,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 命,多么宝贵的财富啊!当再次谈到它时,除了像陶渊明那样坚持珍惜生命、及时勉励自 己之外,也需要一种关怀社会的责任心和大我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做到了对生命的尊 重,我们在暮年回首往时,才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