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避免偏题?紧贴着材料写(附:三篇示范文及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如何避免偏题?紧贴着材料写(附:三篇示范文及点评)

ID:350433

大小:26.4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如何避免偏题?紧贴着材料写(附:三篇示范文及点评) 【题目 1】 ⑴ 请以“做好自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蜗牛在地上爬,小鸟在天上飞”为思考点,展开联想,联系现实,写 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题目自拟,⑶不得抄袭。 【审题说明】 “做好自己”与“‘蜗牛在地上爬,小鸟在天上飞’的思考”是同中有异 的两个题目。相对而言,“做好自己”的发散性要好些,将“自己”放置在一 个团队、一个集体,乃至整个社会、整个民族中进行参照性、前瞻性的思考, 且表达一种进步,作文就好了。“‘蜗牛在地上爬,小鸟在天上飞’的思考” 则要局促许多。考生要思考的是:人其实是一种先天性与后天,且重在现时的 存在。如何禀承天性,努力于现时,进而持守住精神层面上的真善美,对成长 着的青年来说,这应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做好自己,你可以是蜗牛,也可以是 小鸟,不同的禀赋,并不妨碍我们与社会、时代一起进步。若能这样思考,我 们就豁然开朗了,思想不再先入为主,以为小鸟天生要优越于蜗牛。考生大可 以借此认识社会、评判人生、感受成长等等。 【教师示范】 做好自己 “蜗牛在地上爬,小鸟在天上飞”,它们无非是做好了自己。 《中庸》上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造物赋予每个 人以天性,禀承天性行事、修养就好。因为天赋之性,蜗牛注定在地上爬,小鸟注定在天上飞,鱼儿注定在水中游,那就把自己能做到的爬、飞、游,做到 极致吧。 希腊神话中智者西西弗斯被宙斯惩罚,每天把一块大石头推上山头,再眼看 这大石头滚到山脚。既然此生注定要永远地重复着这个行为,拒绝永沉冥府的 西西弗斯就选择一边推石,一边欣赏大地的美丽。西西弗斯并非一个多么荒谬 的英雄。他藐视天神,对生活充满激情,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看起 来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或者就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他做好了自己。 能极致地做好自己的人,多是甘于寂寞的人。俄罗斯有一位汉学家叫彼德罗 夫,三十年来一直从事中国文学的翻译、研究和教学工作。天性沉静的他研究 鲁迅、老舍、郁达夫……不辍地耕耘在中国的书本里,在静寂中以此为乐,而 他连教授都不是。死后,他的墓碑上刻了一个大大的汉字:梦。除了他自己, 也许没有人知道属于他的梦是什么,是一个攀涉在中国文学世界里的梦,还是 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生没有耀眼的奖杯,却一直在爬行,心有远 方,生无所息。结果不是惟一,他在寂寞里做好了自己。 生命有困境,有不适合于你的攀爬或者飞翔的时候,而在敢于直面困厄的人 看来,生命就是来过。此生做定了蜗牛,就不停地攀爬;此生做定了小鸟,就 不停地飞翔。 至今记得海明威的那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桑地亚哥老人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大海的征服,尽管他只 收获了大马林鱼白花花的骨架,但他天性是硬汉。他几乎就是一直在爬的蜗牛、 一直在飞的小鸟,一直在游的鱼儿,他以一场孤独的战斗,接近了自己的梦想, 并为之拼尽了全力。他做好了自己,他那义无反顾的勇毅抗争的精神,鼓舞了 一代又一代的血性之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实现梦想的路途,不是只有飞翔。禀承天性去追 求就好!那梦在远方,而远方总可到达或可接近,关键在心有远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如颜回,天性不以智慧出 众,而以后天修为取胜,艰难困苦,便兀兀以穷他的理想。 冰心先生曾赞叹雨后青山,说它像泪洗过的良心。颜回有泪洗过的良心,青 年万代远也是。2003 年,他考取了南开大学。此时母亲重病,而医药费昂贵。 他毅然退学侍奉母亲,退学的 5000 元学费化作了医药费。这位孝顺的独子与母 亲相约,照料她,也自己补习。母亲得救了,第 2 年,万代远考上了北京师范 大学。弃学侍母的青年有梦想,更有泪洗过的良心,在艰难中,他不停地攀爬, 持守他的美好,终于实现了自我。 做一个禀承天性,有理想、有良心的青年吧,蜗牛也可,小鸟也罢,一生走 好。 【文章的正文出现 5 次“小鸟”,5 次“蜗牛”,5 次以上“做好自己”】 【题目 2】 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世间行走,作为当代青年,你最该与谁同行? 请联系现实,以“与 同行”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⑵ 请以“潮流”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审题说明】 “与 同行”“潮流”,都是涉及当代青年精神层面的题 目,2010 年的考场作文应该对此有所关注。现时社会,万象纷呈,谁为“潮 流”?谁可“同行”?要写好这样的作文,考生要有一个大语文观,善于思悟, 善于发现,善于拓宽生活的空间和文化的视野,去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而有独具 慧眼表达。“与 同行”“潮流”两题,一个设计为半命题作文,一 个设计为命题作文,走向上同中有异,内核是人的“精神世界”。这两个命题, 切合当前中学生的实际,时代感也较为强烈。让青年来讨论“潮流”和与谁“同 行”,这是有意义的。至于 2010 年高考作文在这方面上如何命题,则要看开考 时具体的情形了,考生应懂得机变。 要特别指出的是,“与 同行”中有一个考生可以自由选 取的对象。既然是可以选择,在立意之初,最好能从精神层面上思考,使作文 脱然而有新意与高度。而写这样的大题目,考生要学会大题缩小做。确定“同 行”的一个对象,能够议论得很集中,也很充分。“潮流”一题,也有一个找 到较小切入点的问题。“潮流”可以是一种形态、一种力量,这种形态或力量, 常常表现为一种时尚,我们的生活里时尚的东西有很多。可以是一种实物、一 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态度等,讨论一点,可不及其余,审题就正确而且集 中,作文也就能从心所欲了。 【教师示范】 与弄潮儿同行 宋人潘阆在《酒泉子·长忆观潮》里赞道:“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 不湿。”我赞美弄潮儿的勇敢,此生唯愿与时代弄潮儿同行,手把红旗,而无 惧波澜壮阔的人生路。 在生活的潮涌里,我一直在寻找我的“红旗不湿”的同行人。 广东的老山里有一个“麻风村”,全村 100 余人,被截肢的有 38 人,其余 都有不同程度的手脚残缺,五官变形。生活在那里的人要忍受着疾病的折磨, 还要被俗世所鄙夷和拒绝。香港退休护士傅宝珠偶然得知这一消息,只身辗转 来此。她为村人修缮一个小医院,每日给溃疡患者清疮换药,成了她最繁重的 工作。傅宝珠先后被查出脑部肿瘤、心脏病,腿部也受过伤,她做了开颅术、 装了心脏起搏器和人造髋骨。她笑称自己是个“机器人”。傅宝珠普通却并非平凡。她没有惊天的发现,也没有动地的创新,但她是当 然的时代弄潮儿,那谈虎色变的“麻风村”,或者就是她的“钱塘江潮”。她 敢立潮头,用生命的关爱温暖了他人,她的悲悯足以骇俗,足以跨越时空而恒 在。难怪她说:“我的后半生活得比前半生更有意义。前半生是挣钱,看到的 只是钱;后半生看到的就是人了。”傅宝珠的红旗不湿而鲜亮! 傅宝珠是长者,我们青年呢?李大钊先生曾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 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 在时代的潮头上,青年应 是弄潮的主力。我想我们大好青年应一生与傅宝珠同行,爱心不泯,红旗不倒。 我被青年鱼片所感动,被他同样普通却无私的奉献所感动,更被他“活泼之 生命”所激励。鱼片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炎陵县的 穷乡僻壤,帮助了一位又一位面临失学的贫困学生。2008 年 8 月的一个上午,在 走访一位贫困学生的途中, 一辆中巴无情地夺走了鱼片 31 岁的生命。鱼片说: 我潜意识里总有一种冲动。工作之余,我会骑上摩托车去户外,奔走在助学的路 上,领略好山水,而看到孩子们重返校园时的阳光般笑脸,我是那么开心。 在我看来,鱼片是一个何等热爱生活的青年!我不认为鱼片帮助失学孩子, 是一件让人感动却并不新潮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教育是引领孩子走出大山, 改变穷困的重要一途。因而,他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的身上,奔 涌着中华民族先进青年的热血。鱼片的红旗不倒而高扬! 与时代弄潮儿同行,自己也做弄潮儿吧!所谓弄潮儿,其实就是在改革大潮 中,在各条战线上,意气风发,积极有为的人。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 力军。他们或者是一名下岗工人,离开繁华都市,回乡创业,带领村民共同富 裕;他们或者是一名乡村教师,心系留守儿童,让乡下孩子也能在社会大家庭 的阳光下健康成长;他们或者就是如我一样的一名学生,课业之余,走进社区, 陪伴空巢老人,做做力所能及的事务……而他们手中都有一个标识,那就是不 湿不倒的红旗。 在生活的潮涌里,我们一生应与时代的弄潮儿同行。 【文章的正文出现 18 次左右“弄潮儿”或“潮头”“大潮”等关键词】 【题目 3】 ⑴ 请以“阳光总在风雨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 文。 ⑵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阴霾的天气阴晦、昏暗;但太阳一出,阳光照耀,阴霾全被扫除。 请以“阳光与阴霾”为标题,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和思考,自定立意,写一 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 【审题说明】 对青年来说,“阳光与阴霾”“阳光总在风雨后”是颇含生活哲理意味的话 题。 “阳光与阴霾”“阳光与风雨”是意象比较接近的二元命题。阳光对阴霾、 风雨有驱赶作用;阴霾、风雨对阳光又有遮蔽作用。季节或人生不会永远阳光 照耀,也不会永远阴霾蔽空、风雨如晦。审题时还要注意阳光与阴霾所能有的 比喻意义。阴霾可比喻社会人生里的各种困境,还可侧重人们内心中的诸多阴 影,可涵盖生命存在、社会人际、心理体验、成长历程等方面。风雨则多可比 喻人处世间所面临的困难、挑战、考验等,来自外在的干扰力量居多。可以说, 社会人生里,总难得始终是阳光灿烂,关键在于面对阴霾、风雨时,人所持有 的正确态度。态度正确了,立场坚定了,就能达观地面对社会人生的种种阴霾 或风雨,而迎来阳光。 【教师示范】 阳光与阴霾阴霾天气阴晦、昏暗,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味道,少有人过惯太阴沉 的日子,抑郁而不舒服。欢喜晴天的人毕竟多,太阳一出,阳光普照,大地尽 见生机。 然而,人们常常身陷于与天气无关的阴霾之中,心头笼罩着一层乌云,身形 难以逃遁。 马克•吐温曾说:“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 勒。”美国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多时,因为一场大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 命运的阴霾笼罩了她,她变得性格古怪、娇纵,甚至于暴戾。在家庭教师苏利 文及时的指导下,海伦•凯勒头颅高举,她仿佛窥见太阳正在阴霾的罅隙中投下 一缕明媚。她渐渐了解世间万物,也明白了“爱”等抽象事物的意义。她看不 见、听不到,但她心中始终向往着温暖的阳光。她艰难地完成了大学学业,马 克•吐温还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最终,她从阴霾中 走出来,参加社会的慈善事业,足迹所到之处,进行演讲和捐助,并出版了《假 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她的事迹,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人。海伦•凯勒可谓玉汝 于成。 身在旅途的我们,无法阻止阴霾压城和风雨摧人,那么让内心之海升腾起太 阳吧。只要光明永驻心中,不期而至的阴霾再多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李白曾高 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不正是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 么?我喜读巴金的著作,我知道他也有阴霾逼压的时候。曾经彷徨于阴霾下的 巴金,找到了属于他的那一丝温情。巴金《愿化泥土》中的马房老周和门房赵 大爷,是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用美好的情感、高尚的灵魂影响了青年 巴金,一如阳光,驱除了他情感世界里的阴霾,照亮了他的人生前路。他说: 我不致沉沦,是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了热爱生活。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住房强拆迁案,让众多媒体关注。农民唐福珍因为施工 方要强拆自家的住房,用汽油淋身点火自焚。那时唐福珍的心被阴霾团团围住 了,心中充满绝望,预见不到阳光,于是惨剧发生。其实她可以走司法程序, 以求问题的解决。阴霾也终将被阳光驱散。可她放弃了,用一种毁灭生命的方式来争取公正,这是不可取的,也无法唤来光明,最终,唐福珍拒绝社会救助, 不相信人间真情,她被阴霾吞没了,阳光没有照耀到她。 雪莱曾在他的《论爱》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 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海伦•凯勒复苏了博爱,她驱逐了阴霾,拥抱了阳光;唐 福珍关闭了真情,她拒绝了阳光,投向了阴霾。 其实很多时候,阴霾也是一种财富。我想说:处世同于衣食,太过温饱,会叫 人意志消磨;偶尔的饥寒,反倒让我们经历丰富,关键在我们意志够坚定。我 还想说:人生或者阴霾、或者阳光,或者光明、或者黑暗,它们其实相生相克, 但我总是相信,阳光终能驱散阴霾;因为阳光是人类的希望,是社会的正义, 是人性的善良。只要我们心中坚信,阴霾不会长久,那么,明天就一定升起太 阳。 【文章的正文出现 11 次“阳光”,19 次“阴霾”】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