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配套基础练习、提升练习(《鸿门宴》)
《鸿门宴》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内:通“纳”,纳入)
②要项伯 (通“邀”,邀请)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违背)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早上)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嫌隙)
⑥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否”)
2.古今异义
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④沛公居山东时
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⑥持剑盾步走
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⑧再拜献大王足下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一样用翅膀)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②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扎)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
③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善)
④动词使动用法
臣活之(使……活)
⑤动词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4.一词多义
①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②如 沛公起如厕(往,去)
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如同)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
③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④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二、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②此亡秦之续耳。(语气词“耳”,表判断)2.疑问句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疑问语气词“为”,用在句末,表疑问)
翻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
3.倒装句
①大王来何操?(操何,宾语前置)
翻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②沛公安在?(在安,宾语前置)
翻译:沛公在哪里?
4.被动句
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为”表被动)
翻译: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基础练习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
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
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
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
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抵挡,挡住
B.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D.不如因善遇之 遇:对待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不如因善遇之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
B.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详细
D.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叛,忘记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夜访,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
的项、刘矛盾出现了转机。
B.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
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
羽上当。
C.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
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此处轻描淡写,却更显出了张良沉稳机警、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D.刘邦本无意做关中之王,因“鲰生”的劝说才生此念头。入关后,他秋毫无犯,“籍吏民,封
府库”,可见其对项王并无二心。
5.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
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
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
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
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
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
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咸平三年,又
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
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
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
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
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
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
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
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
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
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
其材/力置左右
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
其材/力置左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王位。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
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
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
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
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基础练习)1.【解析】C 谢:道歉 2.【解析】B A 项,①动词,到,往;②代词,指代这件事。B 项,介
词,替。C 项,①却,表转折关系;②而且,表递进关系。D 项,①趁机,②依靠。3.【解析】C
“具”不是通假字。4.【解析】D 刘邦并非无意做关中之王,“鲰生”的劝说不过是正中下怀而已,
他入关后收买人心,并非表现出对项王的忠心。5.【答案】(1)把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您)
就可以在整个秦国的土地上称王。(2)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得用对待兄弟的礼节侍奉他。
参考答案(提升练习)
1.A [“经宿复苏”指的是被殴杀的少年,而不是“其父”,故应在“复苏”后断句,可排除 B、C 项;
“奇”的对象是“材力”,而不是“材”,故应在“材力”后断句,可排除 D 项。]
2.D [“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过于绝对化。]3.D [手下的将领很不高兴的原因不是“因
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而是王汉忠“自矜尚”。]4.解析 (1)“从征”,跟随……出征;“急”,奋勇;
“壮”,赞许;“流矢中眸”是被动句,被流矢射中眼珠。(2)“识略”,见识和谋略;“行师”,出兵;“祝”,
祷告;“贷”,宽恕。5.答案 (1)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
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得分点:大意;“从征”“急”“壮”)(2)王汉忠有见识和谋
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
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得分点:大意;“识略”“行师”“祝”“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