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天问一号,遨游苍穹,问鼎火星,2021高考语文会有它的身影!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素材:天问一号,遨游苍穹,问鼎火星,2021高考语文会有它的身影!

ID:350258

大小:23.9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7-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作文素材:天问一号,遨游苍穹,问鼎火星,2021 高考语文会有它的身影! 点火、奔火、探火……今天,火星“火”了! 7 月 23 日,随着文昌航天发射场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我国首次火星探 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式启航,载着中国人的“探火梦”,向着星际未知、宇宙 本源,不懈求索、勇敢逐梦。 天问一号解析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 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 2000 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 7 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 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对宇宙千百年来的探索与追问,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梦想。从古代诗人屈原 发出的《天问》,到如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太空探索无止 境,伟大梦想不止步。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表示, 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是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 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同时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推动我 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 “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实现对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 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 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的研究。”刘彤杰说。 我国火星探测作为开放性科学探索平台,包括港澳地区高校在内的全国多地研究机 构积极参与研制过程,并与欧空局、法国、奥地利、阿根廷等组织和国家开展了多项合 作。此次火星探测任务于 2016 年 1 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 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为工程总体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系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 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探测器系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 负责组织实施发射、测控。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抓总研制地面应用系统,负责科学数 据接收、处理、存储管理等工作。 “天 问 ”之 名 从 何 而 来 ? 火星,这颗古称"荧惑"的红色星球,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地球"相伴而行"。从秦始皇 忧思"荧惑守心"到祖冲之推算五星会合周期,这颗红色星球始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天问一号的名字,来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先生的诗歌集《楚辞》中的名篇《天问》。 2020 年 4 月 24 日,今年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名称、任务标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以“揽星九天”作为工程的 图形标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 征名系统终端显示,武汉市一家公司的党建与人力资源部政宣室主任何怀德,第一 个提交了“天问”这个名字。 “楚国诗人屈原在长诗《天问》中提到 170 多个问题,有关天地、自然、历史、人 生等,向天发问,大气磅礴,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用作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 名字再合适不过。”何怀德说,“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 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断创 新永无止境。 天 问 一 号 发 射 现 场 , 为 什 么 选 在 七 月 发 射 ?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最大亮点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 三项任务,即一次完成“绕着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考虑到风险、成本等因素,地球航天器到火星的最佳路线为 1925 年提出的“霍曼轨 道”。即通过火箭的运力把探测器送入轨道,让探测器飞着飞着自然而然和火星“相 遇”。由于地球和火星公转速度差异,每隔 26 个月会接近一次,此时叫做火星冲日。 根据观测,2020 年 10 月中旬正是最近的一次火星冲日。 据航天专家介绍,最近“霍曼轨道”形成时间为 2020 年夏,所以近期各国火星探测 计划均集中在这个时间段。 赴 火 星 要 经 历 这 几 道 难 关 顺利升空之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开启 7 个月的"长途跋涉",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支 持下,经过 4 次中途修正和 1 次深空机动修正飞行路径,逐渐飞近火星,在近火点实施 制动,被火星捕获,成为火星的人造卫星。 火星捕获是火星探测任务中技术风险最高、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在火星探测器从 地球飞向火星的过程中,能够被火星引力所捕获形成环绕轨道的机会只有一次。 随后,探测器进入火星捕获轨道,经过轨道调整进入停泊轨道并运行约 75 天,完成 着陆巡视器预选落区的预探测和进入点位置调整动作。在确认满足着陆条件要求后,将 进行降轨控制,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分离结束后,着陆巡视器进行火星大气进入 段的飞行,火星环绕器则进行升轨机动,返回到停泊轨道,下一步进入中继轨道。 着陆巡视器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数分钟内将时速从近 2 万千米降低到 零,也就是著名的“恐怖 7 分钟”。这过程中电磁信号是完全被屏蔽掉的,要完全依靠 着陆器的自身本事。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表示,这需要融合 多种减速手段才能实现,包括气动外形、降落伞和反推等,也需要自主导航控制技术来 保证。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说,每个环节都必须精准无误,其难度 不亚于“在巴黎打一个高尔夫球要落到东京的一个洞里”。 抵 达 之 后 三 大 任 务 : 绕 落 巡探测火星是人类太空飞行中最具挑战性的壮举之一。有数据显示,自 1960 年到今年 7 月初,人类已实施火星探测活动达 44 次,但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务仅有 24 次,其中 着陆任务 17 次,成功仅 8 次。在业界,火星被称为“探测器坟场”,其探测难度可想 而知。 “天问一号”经过地火转移段、火星捕获段、离轨着陆段、中继通信段及科学探测 段,飞行超过 4 亿公里,过五关斩六将,预计明年 2 月份最终抵达火星并开展科学探测 任务。如果顺利实施,我国将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步走”。按照 国家航天局的说法:将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从名篇《天问》到天问一号任务,从屈原忧思到火星探测,千百年来,中国人漫长 的求索之旅终将梦圆。在不久的将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登陆火星,完成前无古人的创 举。 天 问 一 号 时 评 1 天 问 一 号 ”出 征 , 探 索 浩 瀚 太 空 永 无 止 境 (来源:长城评论) 向着火星,出发!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 空,飞行 2000 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 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7 月 23 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施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任务)。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是实现火星环绕探 测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同时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国火星探测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志着中国航天科技实现了新的里程碑。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纵观世界航天史,人类似 乎对火星“情有独钟”,这不仅缘于探索火星能够帮助人类更好了解行星和宇 宙演化,更缘于它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前沿知识。 据统计,截至 2020 年 6 月,世界各国共实施 40 余次探火活动,成功和部 分成功的任务仅有 24 次。而中国在火星探测领域尚属“新手”,“天问一号” 要一次性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应对种种未知的风险, 难度可想而知。 当前正值火星探测窗口期,“天问一号”带着中国人对星辰大海的探索, 将经历 7 个月左右的长途跋涉,到达火星并开展环绕和巡视探测。尽管 7 个月、 最远 4 亿公里的长途布满荆棘,但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任何险阻都无法阻 挡我们探索太空、认识太空的梦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回望半个 世纪的太空征程,从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在无数航 天人的接续奋斗下,中国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众 多“高大上”的科技成果,诸如航天育种、GPS、方便面蔬菜包、运动鞋气垫、 尿不湿等等也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这异常艰辛的攻坚之路背后正是中 国航天精神的接续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于自主创新的不懈追求,为攀登世 界科技高峰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力量。 近年来,世界大国纷纷放眼“星辰大海”,制定多样的太空探索计划。从 实践不难看出,航天科技的发展,既可以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还可 以推动与其他国家在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太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时刻鞭策着我 们要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不断增强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 难者。对宇宙千百年来的探索与追问,越是难走的路越要走一走,越要迈得更 坚实。 天 问 探 火 因 穷 理 而 不 凡 (来源:新华时评) 7 月 23 日消息,今天(23 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向着浩瀚苍 穹出征了!尽管 7 个月、最远 4 亿公里的长途布满荆棘,但任何险阻都无法阻挡我们对 未知的渴求。人类文明屡因断惑而进步,天问探火将因穷理而不凡。 孔孟之道,首求断惑。然欲断惑,则必先证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实。早在 2000 多年 前的西周,华夏祖先就曾提出有关火星的猜想,而后,几乎历代王朝都设有专司天象的 官方机构。先秦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写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 《天问》长诗,体现了古时可贵科学精神的萌芽,也给予了今时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以命 名的灵感。天问奔火,肩负了祖先的重托,接续着科学的求索。 翻开人类历史,火星探测共 40 余次,成功 24 次,通关概率仅一半左右。航天专家 说,探测长路挑战重重,即便一粒微小的尘埃都可能对航天器构成巨大考验。然而,人 类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断惑,身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求知欲超过一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天问一号”将载入史册:于中国,它是国家航天科技走向更远 深空的里程碑,开启了国人对地球之外一颗行星的深入探索;于世界,它意味着国际太 空探索再添生力军,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知将进一步深化。 火星的形貌与地质构造如何?哪里有水冰分布?大气环境与表面气候怎样?内部 结构、物质组成如何?……这些都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即将研究的重点科学问题。然而, 天问穷理的深意远不止于此。 实践证明,深空探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非凡的。尿不湿、脱水食品、太阳能电池 都曾是航天领域“高大上”的尖端科技,而今,这些应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天 问探火,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迈出这一步,我们将亲证宇宙实相, 穷理而达本;坚持走下去,我们将创造更大福祉,推动人类进步。03 天 问 奔 火 勇 敢 逐 梦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 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 2000 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 测的第一步。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这次逐梦,迈出了我国自主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浩瀚星河,国人最熟悉的还只是地 球的卫星——月球。走出“地月系统”,探测与地球更像的行星——火星成为国人志在 必得的梦想。2016 年 1 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经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 “工期”仅 4 年,“立志”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齐步走。 这次逐梦,承载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气和决心。历史上,人类总计开展过 40 余次火 星探测任务,成功 24 次,且多以火星高空环绕、飞越探测居多。面对仅有约 50%的成功 几率,中国航天人勇敢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超高难度探险路:这一次,长征五号系列 运载火箭首次应用性发射,把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这一次,“天问一号”探 测器计划一次性完成绕火观测、着陆火星、巡视勘测三项任务,将轨道飞行器、着陆器 和火星车同时送上天;这一次,13 部用途各异的顶尖科学仪器将对火星开展全方位研究。 这次逐梦,寄托着人类携手探索未知、共拓家园的美好希冀。人类一直希望为子孙 后代拓展下一个生存家园。为了早日如愿,多国纷纷各展所长:7 月 20 日,阿联酋“希 望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虽没有落火计划,但独特的轨道和载荷将得到前所未有的 火星大气数据,填补人类认知空白;而今,中国奔火启航,将对火星表面形貌、土壤特 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逐一探测,为人类建立对火星更加全面而 基础的认识;不久后,美国“毅力号”火星车计划再次巡火,用最新探测仪器,采集火 星岩石土壤样本并拍摄高分辨率 3D 照片。人类探索火星的步伐更加坚定…… 宇宙如何起源?火星是曾经的地球还是未来的地球?人类下一个生存家园会是火 星吗?各国携手火星探险,都是为了找到更确定的答案。探火因勇气而不凡,人类因穷理而进步。尽锐出战的火星先遣队们,向着真理的光 芒奋力奔跑吧!愿:行之所至,梦想花开!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