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最是清泉能“解渴”——古代诗歌中“甘泉”意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素材:最是清泉能“解渴”——古代诗歌中“甘泉”意象

ID:350251

大小:19.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7-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是清泉能“解渴”——古代诗歌中“甘泉”意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滋养一种文化。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的生活方式、思 维方式息息相关,当自然的山水进入诗词时,与诗人的人生轨迹融合,与诗人的情感体 验契合,便成为一个个文学符号,具有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在中国,一座海拔 1808.9 米的山,仅凭高度是不足为夸的;但是,当它的命运与山 麓那座曾经气势恢宏的同名宫殿群——甘泉宫(汉)连接时,便焕发出璀璨的光芒,成 为古代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甘泉祠殿汉离宫”(叶梦得《江城子》),“汉家迎夏华, 避暑甘泉宫”(刘孝威《行幸甘泉宫歌》)……在诗人们的笔下,“甘泉”也由帝王行宫 逐渐蜕变浓缩为一个颇具浓郁政治文化色彩的艺术符号,成为一个灌注了诗人情感体验 与精神寄托的内蕴丰富的诗歌意象。 一、云阳甘泉山 陕西省淳化县,历史悠久,地势险要。在秦汉以至隋唐,中间名称隶属虽有变化, 主要以“云阳”见称,秦朝属内史郡,汉朝归左冯翊。北宋太宗赵炅淳化四年(993), “析云阳县之金龟、平泉、古鼎三乡及山后甘延、温丰、威远三乡别为县,梨园镇在金 龟乡,于其地立县,曰淳化,属永兴路。”(张如锦《淳化县志》) 甘泉山今名黄花山,又有石鼓原、磨石岭(磨盘岭)、横天岭之称,因山有甘泉而 得名,东西走向,长 13.5 公里,主峰 1808.9 米。南距淳化县城约 30 公里,北接石门山, 是今淳化、耀县与旬邑三县之界。山川林泉,深沟嵚岩;飞禽鸣呼高树,走兽悦其岭斜。 “清辰策马暮留宿,尽日看山兴未足。崭岩路绝披蒙茸,百道山泉挂双目。”(吴文溥 《甘泉山》)“北山紫雾树蒙蒙,甘泉如醴多清风。”(林侗《甘泉汉瓦歌》)。甘泉山宜人 的自然风景和炎夏时节凉爽的天气,历来被帝王视为避暑佳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 光凝”(张仲素《宫中乐》)。秦汉时期兴建的皇家行宫,在避暑休闲之外,逐渐增添了 其他的功能。 二、秦汉甘泉宫及甘泉上林苑甘泉宫建于甘泉山南麓,依山面南,因山命名。是在秦林光宫基础上建造的庞大宫 殿群,为汉代长安未央宫之外的重要宫殿,规模宏大,建筑屈夸瑰玮。有“宫十二,台 十一”“苑中起宫殿台阁百余所”,(《关中记》)真是“甘泉宫起罢,花媚望风台”(李 峤《珠》),“甘泉之山化金碧,千门万户交玲珑”(《甘泉宫瓦歌》),这里“五畤明庭势 最高,乾坤磊落助波涛”,“通天台畔望咸京,秋入秦川雨半晴。”(王士禛《汉武帝通天 台址》)。唐玄宗李隆基也觉得汉朝的宫殿真是奢华,他在《春台望》里写道“甘泉逶迤 亘明光,五柞连延接未央。” 三、帝王生活场景 汉甘泉宫不仅是一座供帝王休闲避暑的行宫,还是一片承载祭祀功能的圣地,一个 捍卫京城长安北部边防的要塞。 1. 避暑享乐 “汉家迎夏华,避暑甘泉宫”。(刘孝威《行幸甘泉宫歌》)淳化为古代帝王避暑胜 地,文献记载:“汉武帝以五月避暑于此,八月乃还。”在这里,他和那位倾国倾城的 李夫人和握钩而生的钩弋夫人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后世文人感触的材料。“珠帘玉户山谷 里,中有倾城尹与李”(林侗《甘泉汉瓦歌》),特别是在李夫人病逝之后,齐人少翁因 用方术显李夫人容貌而被封为文成将军,备受后人诟病,白居易在《李夫人——鉴嬖惑 也》中写道“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君恩不尽念未已,甘泉殿里令写真”。 温庭筠在《马嵬驿》里也感叹“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穿过历史的烟云, 借由这些诗句的记载,我们似乎能感受到当年的景象。逝者随风而去,只留下荒冢让后 人凭吊。“君不见,勾弋官,年年岁岁起秋风”(宋振麟《云陵曲》)。 2. 祭祀活动。作为一座因佑神祀天而筑的圣坛,甘泉宫本来就是“皇帝以来圜丘祭 天处”(《三辅黄图》)。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因在汾阴发现大鼎,汉武帝亲迎至甘 泉天神之庭,第二年兴建甘泉泰畤,冬至日,亲行郊祀之礼,从此形成了皇帝三年亲往 祭拜的惯例。“甘泉祭罢神光灭,更遣人间识玉杯”(钱惟演《汉武》),“六宗禋配岳, 五畤奠甘泉”(谢朓《郊祀曲》,“早遇齐侯游柏寝,晚从汉帝祀甘泉”(陆游《杂 诗》)……虽时代不同,诗人们对这一祭祀活动还是有所记述。元封二年(前 109),扩建甘泉宫,起益延寿宫,作通天台。当年夏天,甘泉殿内长出一根九茎的灵芝,汉武帝 视之为祥瑞,作《芝房歌》“齐房产草,九茎连叶”并下诏“赐云阳都百户牛酒”,从而 给诗坛留下了一个“九茎灵芝”的典故,来讽谏皇帝的求仙问道的荒唐。“湛露晓凝千 片玉,甘泉春长九茎芝。”(张元凯《西苑》)“芳草茸茸故殿基,绿烟谁识九茎芝?”(朱 廷铉《云陵绝句》)祈求上天保佑、长生不老,只不过是个美丽的幻想而已,最终是一 无所获。“九皇真人终不下,空向离宫祠太乙”(张籍《求仙行》)。 3. 政治军事 甘泉山北,一东一西两座雄奇的山峰相对而立,如同一道大门,被称作石门关,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云阳甘泉也是秦汉时捍卫京畿北方边防的重要军事要塞。 秦始皇 35 年(公元前 212),“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司马迁 《史记•秦始皇本纪》),千里秦直道从这里向北方延伸,蒙恬征讨匈奴的大军从这里出 发。 建元三年(公元前 138),19 岁的汉武帝雄心勃勃,在这里目送 27 岁的张骞出使西 域,试图找到一条从西侧斩断匈奴威胁的道路。卫青、霍去病、李广,一个个英雄的名 字,刻在了甘泉古道旁。匈奴入侵的信号,经由这里传向帝都长安;有时候,这里也会 成为皇帝临时的指挥中心。“云中亭障羽檄惊,甘泉烽火通夜明”(梁简文帝萧纲《从军 行》),“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卢思道《从军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直登宣室螭头上,横过甘泉豹尾中”(李商隐《少 年》),勇武的将士用“封狼居胥”的功绩回报着皇帝的恩典:“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 夜到甘泉宫”(苏轼《闻洮西捷报》),诗人也从历史当中汲取教训,“常使屏风写无逸, 应无烽火照甘泉”(陆游《读史》)委婉地表达着对君王的讽谏……岁月悠悠,战火纷纷, 诗歌忠实的记录了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四、扬雄献赋 “欲识扬雄赋,金玉满甘泉”(张正见《芳树》)。对西汉大才子扬雄来说,元延二 年(前 11 年)前后,无疑是他的高光时刻。这一年,扬雄 43 岁,经大司马车骑将军王 音举荐,任黄门郎;有幸陪侍汉成帝刘骜祭祀甘泉泰畤、汾阴后土,在上林苑狩猎,在射熊馆观看匈奴手搏黑熊取乐,先后献上《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这 四篇大赋展现了扬雄的文采和见识,虽官位不高,但陪侍皇帝身边,扬雄从容进谏,历 经王莽之乱却能善终,成为后世文人仰慕的对象。后世多用“甘泉献赋”来表达得到皇 帝恩宠的愿望。“见诵甘泉赋,心期折桂归”(刘商《送李元规昆季赴举》),“明时早献 甘泉去,若待公车却误人”(权德舆《戏赠表兄崔秀才》),“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孟浩然《田园作》),字里行间的欣羡之情溢于言表。就连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欣赏扬雄 的才华与际遇,他在《题扬雄甘泉赋事》中写道“甘泉献赋风枫宸,更著剧秦与美新”。 在宦海之中浮沉的古代文人,当他们远离京城,漂泊江湖时,往往会用长安、金陵 等地名来表达自己对京城、对皇帝的忠心。古代诗歌中的“甘泉”也有这样的内涵。“画 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陆游《长相思》)“宣室思才子,甘泉 欠侍臣。”(陈元晋《代饯转运判官赵帑辖》)。 五、历史兴亡 帝王大兴土木,满足自己的欲望,往往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负担。庞大的土木工程 耗费着巨大的人力物力,那些修筑通天台的苦力中流传着一首《筑台词》“前杵与后杵, 筑城声不住。我愿筑更高,得见秦皇墓”,粗犷苍凉的歌声里传达着他们对帝王穷奢极 欲的不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甘泉”也成为咏史怀古诗中一个常见的意象。百千年之后, “武帝乘龙事可哀,更无人到集灵台。唯留一片甘泉瓦,曾照西京烽火来。”(徐鱿《甘 泉汉瓦歌》),“石鞭东海秦王误,台筑通天汉武痴。”(罗绕典《通天台》)。当初“汉宫 一百四十五”(杜牧《村舍燕》),如今“不见甘泉官,犹见甘泉瓦。兹瓦未堕时,鳞次 苍苔下。”(张鸿烈《甘泉汉瓦歌》)。 如今,在淳化县铁王镇梁武帝村的北,高高耸立的通天台残存的台基,还能给人们 带去关于这座宫殿群宏伟的想象,而远处的麦田果园又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