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 写作指导:高考撕别人答题卡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原题再现
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2020 年高考期间,一则新闻登上了热搜。河南平顶山市一高考考场内,有一考生因
“部分题目不会做”、“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情绪过分激烈,撕毁了同考场其他两位考
生的答题卡,却没有撕自己的。事后,河南省招生办回应依规取消该考生全科成绩。
假设你是“复兴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你对这件事有怎样的看法?试向本校校报
投稿,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立场与看法。
要求:①不能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任何反映考生真实身份的信息;②自拟
题目,自定立意;③字数不少于 800 字;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任选;⑤不要套作,
不要抄袭。
审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
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作文材料中的事例,从
一个侧面切中了当今社会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审题:
这是一则时事评论性的材料,材料的主体内容是一考生因“部分题目不会做”、“压
力过大”等原因造成情绪过分激烈,撕毁了同考场其他两位考生的答题卡。值得思考的
是这一事件的性质,以及产生的原因。从性质角度看,这样的行为是一时的冲动,还是
违规、违法?从原因角度看,“压力过大”是个人心态问题,还是群体社会效应?是个
别极端事件,还是普遍教育弊端?这些问题都值得考生进一步的思考,从而谨慎落笔成
文。时评类的文章首先学会就事论事,考生应对该事件从多角度进行评析,考生因题目
不会做而激动撕毁他人答题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原因是什么?解决办法是什
么?考生可采用逐层深入式的写作方法,这也可使文章有条理,进而获得高分。可以从“理性和冲动”、“道德修养”、“中学生考试压力大的原因”等方面确定立意进行创作。
最后联系现实中的其它问题,使文章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另外,题目设置了具体的写
作情境,要求以“复兴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的身份,向本校校报投稿,考生写作时应
充分考虑这一写作情境,站在在校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注意观点正确,思想不
能偏激。
参考立意:
(1)教育永无止境,不应止步于高考
(2)眼界和格局,心态和品德,远比一时的成绩更重要
(3)培养孩子的积极乐观心态,远离阴暗和扭曲
(4)人生处处是考场
(5)对问题学生,社会应给与宽容
参考素材:
(1)看完这则新闻,心里有愤怒也有悲哀。这个撕毁他人考卷的女孩,也经历了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她也一定知道高考对于考场内每个人的意义。平顶山市招生办表示,
该女生部分题不会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其实题目不会做固然令人沮丧,但最差结果不
过是落榜或明年再战。而故意撕毁他人考卷,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之恶了。不仅自己要
放弃这场考试,也存心要拉上其他不相干的人一起,毁掉别人的人生。这是典型的“我
不好,你们也别想好”的心态。回看这几年的新闻,会发现经常出现孩子因为成绩的原
因,伤害同学以及自杀的案件。这已经不是谴责某一个犯错的孩子,能够解决的。而是
我们整个社会、每个家庭,都需要重视起孩子的心理问题。
(2)高考是检验自己的时刻,无论是考试过程可能不顺利或者精神压力过大都不
能产生伤害他人的行为,这次事件也给我们产生警示,对于学生不能只是传授知识,对
于他们的思想素质教育也应加大,同时对于学生的心理压力及精神状况也要及时进行了
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高考已经结束,希望所有参加高考的学子都能取得自己理想的
成绩,扬帆起航,开始新的征程。(3)当事考生直接撕毁了他人的答题卡,对受害的两名考生来说产生的心理影响
是无法估量的,对于他们的本次考试以及接下来的考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也不可想象。
撕毁他人答题卡的考生成绩虽然取消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但是这种行为需要引起深思。
(4)我们尝试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待这种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笔者认为,所谓
压力太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位撕他人答题卡的考生本身就存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问
题。笔者认为,这位考生或许存在着严重的“非我心态”,她还没有能力分化出善与恶,
她只区分“我”与“非我”。所谓“非我”,是具有严重“巨婴倾向”群体的一个典型心
理特征,即“整个世界都属于我,你也属于我,我们在一个共同体内,如果你是“非
我”,那你就是我的敌人,我攻击你时毫无心理障碍”。换句话说,咱们是一个共同体,
我不好,你也不能好。在考试中,这位考生将“非我”之外的整个外部世界视为敌人,
当她发现自己已经濒临崩溃而他人依然在安静的答题,这时她的“非我”心理达到极致,
需要撕别人的答题卡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5)当前我国的应试教育环境虽然让学生承受太大压力,但鉴于我国的国情,应
试教育包括高考、研究生考试等仍是当前最公平的选拔制度。而且,全国每年这么多考
生,真正在考场上失态崩溃的,寥寥可数。总的来说,避免这种恶劣事件的发生,既要
从外部入手,即强化答题卡的质量;又要从内部入手,抚慰那些问题学生的心理。做教
育,而不是做培训,永无止境。
考场作文
关注心态短板
文 | 一考生
河南省平顶山市一高考考场内,有考生撕毁同考场内其他两名考生的答题卡,原因
是“部分题目不会做”、“压力过大”。事后有人深挖,把矛头指向应试教育,抨击教育
制度的弊端,而我认为,与其指责教育,不如从考生自身寻找原因,反思心态与人格,
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压力普遍存在,但对于这个年龄,大多数压力是可以自己调节的。然而,在高考考
场中的崩溃,很大程度上是她将高考视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过度的关注了考试导致其
无形之中为自己增加了很多压力。
常态下考状态,意外时考心态。高考本就不只是考功课,更是成人礼中一次心理素
质的大考。在这次事件当中,肇事女生不仅是“心态不好”的问题,更是在存心报复同
学、伤害“竞争对手”,如果当事人不属于精神疾病的话,“我不好了,你也不能
好”…… 在 7 月的阳光之下,这样的恶劣心态,却让人感到了来自 18 岁孩子的寒意。
高考考查的是考生对高中阶段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查的是考生升入大学之后的学习
潜力,道德水平和健康心态不会被写进高考分数当中,却是一切高考成绩的根基。考试
时“心态崩了”,撕了自己的卷子,是一回事,撕了别人的卷子,就是另外一回事(如
果不是涉及到精神疾病发作的话),这就是偏执和暴戾了。
生活中也存在类似事件。近年来,网上经常出现一些新闻,某某某因为自己遭遇了
不幸,伤害甚至杀害了无辜者。当然,如果涉及到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这就不是简单
的心理问题,而是有着严重精神分裂和心理不完善。我们回到该事件上,如果对于该考
生撕答题卡这种行为不予以关注,那么其日后会不会演变成我们刚才所说的“反社会”
的精神分裂人格?
考生群体中的心态短板,今后就是社会群体中的心态短板,影响个人发展很可惜,
还难保不祸及他人,影响社会稳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普遍的压力教
育之外,也应重点关注这些人群的精神心理健康。
除了教育部门对于撕考卷行为,要作出处罚之外,司法机关也应该对这样的严重扰
乱考场秩序的行为,作出全面的调查,给予“罪罚相当”的处分,惩罚一个,才能挽救
一片。这背后的暴戾心态,不能助长,不能纵容。作为家庭、学校等负有教育责任部门,
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把视线拉长一点,人生的考场风雨无常,每一个“赶考人”都需要面临高压环境,
谁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赢在了起点。人生的答卷,也不是只能在这两天里全部写
完的,端平心态很重要。名师点评:
《关注心态短板》,议论文文体。开篇简引材料,亮明观点:反思心态与人格,关
注人的成长与发展。文章首先分析站在考生角度,压力普遍存在,高考也是心理素质的
一次大考,指出当事女生的心态问题;然后延伸到生活中,指出心理不完善的危害;再
进一步分析考生群体中的心态短板,今后就是社会群体中的心态短板,强调关注人的精
神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最后回到事件本身,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尾总结,人生的考
场更需要健康的心态。
【点睛】
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
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
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
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
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
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
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
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
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
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
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
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
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