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 写作指导:护诗词之美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考场作文 写作指导:护诗词之美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ID:350208

大小:19.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场作文 写作指导:护诗词之美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完成《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任务后,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尝试写 诗填词。对此,有同学兴趣浓厚,创作踊跃。但也有同学认为写诗填词这种创作方式已 经过时了,而且高考也不考。 为此,语文老师在班级组织了一次演讲交流活动。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班同 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尝试写诗填词”,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 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 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班同学 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尝试写诗填词”,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审题】 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材料讲的是在完成《唐诗宋词选读》的 教学任务后,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尝试写诗填词。这一举措引来不同反响。 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写诗填词这种创作方式已经过时了,而且高考也不考。 反对的主要是一些不爱古诗文创作的学生,认为已进入新时代,写诗填词这种创作方式 已经过时,而且高考也不考。另一种兴趣浓厚,创作踊跃。这两种态度都有自己的道理。 作文时,选择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运用思辨的眼光看待这件事,文章要有思辨性。选择第一种反对观点的理由可以从以下获得:家里就有不少古诗文书籍,酷爱古诗文,采 用“自学+父母辅导”的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古诗文在心里留下了美好回忆。课堂上 老师讲解古诗文的模式有些死板、不灵活,对古诗文的学习掌握,主要以考试要求的范 围为准。没有顾及学生的心理,失去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感觉枯燥。选择第二种支持 观点的理由:与古人对话,拓展知识面,锻炼语言的表达,丰富自己的情感,弘扬并传 承中国传统文化等等。同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立意】 从支持的角度: ①符合当前“国学热”的潮流,弘扬了传统文化精粹; ②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③启蒙国人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能普及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人文主义。 从批判的角度: ①形式单一,对人的能力提高无益,更谈不上弘扬传统文化; ②加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加重了急功近利的现实; ③束缚人的创新能力; 【素材】 1.“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眺望 新征程,文化重塑和文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托底作用也越 来越明显。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文化承担着比以往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开 掘好传统优秀文化的富矿,用好先进文化的活水,激发文化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重要 作用,我们一定可以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让文化促进社会变 革和国家发展。 2.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文化,是华夏泱泱大国独有的气度和底蕴。尽管处 在当下这个节奏飞快的文化快餐时代,诗词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不然。中国人内心深 处一直有着对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眷恋,也都愿意去亲近、去熟悉古典的诗词文化,只是一直缺少这样一个契机。 3.韩寒说,每一种文化都有它,存在的自身价值,对于古诗词更是如此,古诗词经 国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能够存留的都是那些精华,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值得我们去 传承。 4.独到二月柑香,三月桃良,海上生明月,你会无动于衷,会忍心跳过吗,我们心 中充满了对诗意的向往,不会沦落在现实的泥潭,情绪在诗歌的胸口跳荡,你大声的念 出来,会心的倾听自己与诗的灵魂的共鸣。感受那遥远的时空,裹挟着沧桑的诗意,瞬 间袭来满满的感动。 5.读诗歌是对情感的美学领域的追求和探索,古人对壮志未酬的哀叹,对国破家亡 的悲愤,对背井离乡的忧伤,对戍边将士的激昂,对回归田园的恬淡闲适,这些情感因 为境遇的变迁而风格各异,但却同样千古流传,隔着时空共鸣。 6.古典的诗集文集,都是一把把情感的钥匙,能够打开人们内心世界的大门,门后 是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致天堂。如果用功利主义,实 用主义去衡量诗词价值,那么,就是怀着可食之肉的心态,去叩打诗词竹林的柴门,那 门自然要紧闭。 7.作为一个中国人,能饱读诗书者,气质自然高雅。墨香飘艺苑,丹青绘人生。诗 词是上古先贤精华之荟萃,博览诗词,你可以感受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春日清丽,映日荷 花别样红的夏日灿烂,体验到秋风中的,人比黄花瘦的寂寥,冬天雪地中疏影横斜水清 浅的淡雅。 8.每一首诗词歌赋里,都有一种精神的流贯,都有一份情感的跳荡,都有一个个意 象的飞舞,一个个意境的绚烂,幽幽墨香,不朽情怀,传承下去,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诗词应该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信仰,是中国人的优雅的风貌,是我们泱泱大国,诗词国度 的精致的名片。 考场作文 护诗词之美 文 | 一考生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守护诗词之美》。 法国文学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同学们都很熟悉,文中法文老师韩麦尔 先生的一句话我想大家都会有很深的印象: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其实我们龙的传 人更应该自豪地说: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诗词更是其中最美的明珠。 五千年的浩瀚岁月里,诗歌是一朵馥郁袅娜的墨花,于变换的时空里绽放着华夏大 地的千山万水,更传唱着炎黄子孙的喜怒悲欢。无论是春华秋碧,还是朝代更迭,诗歌 的国度始终盛世未央,多少年沧海成桑田,诗人们的缱绻心事依然触手可及。 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学习诗歌的最初目的, 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传承文化,继往开来,而非仅仅是为了高考试卷上那小小 的分值。从何时起,我们将学习古诗文当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抱怨古人为何要写那么多 诗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习古诗文,我们能收获的不仅仅是试卷上的分数,更有 文学修养乃至整个人生的满意答卷。 诗歌源自于生活。尘世的苦辣酸甜,生命的喜怒悲欢,都在诗歌中涓涓流淌,于岁 月的流光中隽永绵长。那是“桃花灼灼,枝叶蓁蓁”的绚烂花事,是“君生我未生,我 生君已老”的千古遗憾,是“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真情告白。当生活跌落现 实的尘埃,诗歌却在尘埃里萌芽开花,绽放一片锦绣山河。 诗歌源于生活,更是生活的升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们目睹 了现实世界的悲欢离合,便在心中勾勒了一座诗歌帝国。那是屈子的“后皇嘉树,受命 不迁”,是辛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陈与义的“欲题文字吊古昔, 风壮浪涌心茫然”。寥寥数语的背后,藏着朝代更迭的烽烟,更藏着诗人们无尽的山河 泪。 诗歌是生活的升华,是古人智慧的精粹,更是我们受益终生的文化瑰宝。在烟海浩 瀚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时空辗转的不同风景,领略了星移斗转的岁月变迁。那些背过 的诗句或许被我们遗忘,但是它们已经汇成了我们的骨血,在悄无声息中晕染着诗意的 青春。总有一天,我们会带着无限诗情画意去看王摩诘的松间明月,去品元好问的千山暮雪…… 诗里写青春,手中舞流年。背诵古诗文的意义是不需要质疑的,愿我们都能领悟诗 歌的真正内涵,诗海扬帆,谱写自己最诗意的青春。 同学们,诗词的美是无与伦比的,我们炎黄子孙应该好好地学习、继承、完善它, 守护好它。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用键盘代替了写字,在敲击键盘的声音中 我们逐渐丢失了书写汉字的优良传统,以至于大多数人都是提笔忘字,明明会写这个字, 拿起笔的瞬间却不会写了,这是多么可悲又可怕的现象。不要让诗词渐渐被遗忘,不要 让诗词被消磨,守护诗词之美,从我开始,从我们开始!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名师点评: 例文从法国文学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引出“诗词之美”,然后具体阐释 学习诗词的意义:诗歌源自于生活;诗歌源于生活,更是生活的升华;诗歌是生活的升 华,是古人智慧的精粹。层层推进,且行文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以行动验证“诗词之 美”。最后呼吁守护诗词之美,从我开始,从我们开始。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 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 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 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 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 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 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 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