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创新一轮复习语文特色训练:名篇名句即背即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登高》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背原文——谨防易错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
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
[易错字·写三遍]
[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
上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
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件,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
训,不要草率行事;借廉颇自比,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
才的慨叹。
[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
1.填两句
(1)(2016·全国卷Ⅰ)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
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2)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像宋文帝刘义隆
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只怕会有“ ”的结局。
(3)《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
物,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 , ”的慨叹。
(4)《永遇乐(千古江山)》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
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 ”。
(5) 《 永 遇 乐 ( 千 古 江 山 ) 》 中 赞 叹 刘 裕 北 伐 的 赫 赫 战 功 的 两 句 是
“ , ”。(6)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
(7)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 , ”两句,将英雄
刘裕成长地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2.填三句
(8)《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壮志
犹 存 , 希 望 能 够 为 国 立 功 的 句 子 是
“ : , ?”
答案:(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6)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7)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8)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
能饭否
一、锦瑟
[背原文——谨防易错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易错字·写三遍]
[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
首联:诗人由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颔、颈二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写华年之思的具体内容。
尾联:叙说以上种种凄怆欲绝的情怀、痛苦执着的追求终成泡影,面对现实,不禁
怅然若失。
[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
1.填一句
(1)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自己内心曾经茫然的一句是“ ”。
2.填两句(2) 《 锦 瑟 》 中 以 锦 瑟 起 兴 , 引 起 对 华 年 往 事 的 追 忆 的 诗 句 是
“ , ”。
(3)李商隐的《锦瑟》中,“ , ”两
句,借用庄周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营造朦胧的意境。
(4)“ 人 有 悲 欢 离 合 , 月 有 阴 晴 圆 缺 ”, 李 商 隐 的 《 锦 瑟 》 中
“ , ”两句用凄迷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追怀人生的
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哀怨之情。
(5)《锦瑟》一诗的“ , ”两句表现的这种可
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6)《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
是“ ? ”。
答案:(1)只是当时已惘然 (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3)庄生晓梦迷
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4)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5)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6)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登高
[背原文——谨防易错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易错字·写三遍]
[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
首联:先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等特点。后转写眼前景物,描
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
颔联:写落叶和江水无边无尽,写出三峡秋日的宏大气势。
颈联: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尾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
(1)杜甫《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诗句
是“ , ”。(2)杜甫《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落叶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
“ , ”。
(3)杜甫一生失意漂泊,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这些
诗句是“ , ”。
(4)杜甫《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
诗句是“ , ”。
(5)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
遣的诗句是“ , ”。
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
来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5)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虞美人
[背原文——谨防易错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
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易错字·写三遍]
[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
上片: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下片:回到现实,惆怅莫名,满腔幽愤再难控制,化成滔滔江水东流而去。
[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
1.填一句
(1) 李 煜 《 虞 美 人 (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 一 词 中 运 用 对 比 手 法 , 想 象 故 国
“ ”,只是自己的容颜已老。
2.填两句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 ? ”。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词中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 , ”。(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
是“ , ”。
(5)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
是“ ? ”。
(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诘问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
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
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答案:(1)雕栏玉砌应犹在 (2)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5)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6)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
[背原文——谨防易错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易错字·写三遍]
[明文意——定位检索区间]
上片:即景抒怀,通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
下片: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押题练——全练命题角度]
1.填一句
(1) 苏 轼 在 《 念 奴 娇 ( 大 江 东 去 ) 》 上 片 描 写 了 赤 壁 雄 奇 壮 阔 的 景 物 , 其 中
“ ”一句从视觉角度来写滔滔的江流。
2.填两句
(2)(2017·山东高考)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3)(2015·全国卷Ⅰ)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一句描
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5) 苏 轼 在 《 念 奴 娇 ( 大 江 东 去 ) 》 词 中 表 达 词 人 旷 达 之 情 的 句 子 是
“ , ”。
3.填三句
(6)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
是“ , , ”。
(7)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 , , ”。
(8)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词中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
“ , , ”。
(9)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
若定的儒将风度的句子是“ , , ”。
答案:(1)卷起千堆雪 (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4)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5)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6)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7)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8)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9)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