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案:2021高考一轮复习之咏物诗
加入VIP免费下载

优秀学案:2021高考一轮复习之咏物诗

ID:350133

大小:35.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优秀学案:2021 高考一轮复习之咏物诗 【经典诵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 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 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 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 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句注释】⑴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⑵驿(yì)外:指 荒僻、冷清之地。断桥:残破的桥。⑶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⑷更:又,再。著 (zhuó):同“着”,遭受,承受。⑸苦:尽力,竭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⑹一任:全 任,完全听凭。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⑺碾(niǎn):轧烂,压碎。作尘: 化作灰土。⑻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赏析】词的上片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梅花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 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已是黄 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 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 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 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下片写梅花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正像梅花 “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 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梅花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 土了,轧成尘埃了,它的品格就像它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 纵观全词,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 坷,绝不媚俗的忠贞。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词句注释】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 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 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 桐:高大的梧桐。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藉(jiè):凭借、依赖。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 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首句 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 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出”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 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 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三、四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 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着 一个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 自能声名远扬。两句中的“自”字和“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作者对人的内在品格的 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作者以蝉自许,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 【专题解读】: 【概念】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 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 格和志向。 【特点】 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 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 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理想;而其他类别诗 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 想感情。 【思想内容】 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 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理想, 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 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 【自主探究-提炼情感主旨】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徒③玄鬓,指蝉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官仓鼠 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入君口?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篇目 写了什么 为什么写 怎样写的 《北陂杏花》 杏花的娇媚和品性 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 人格,坚持理想,绝 不趋势媚俗,不向恶 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托物言志、比喻 《在狱咏蝉》 歌咏蝉的高洁品行 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 闷苦恼,表达愤慨之 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 用的愿望 象征、托物言志、双 关、比兴 《早梅》 作者在雪后出行看到 早梅开放的所见所感 2、表达诗人的人生理 想或愿望:或远离尘 世(污浊的官场), 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 或积极入世,渴望建 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对比、双关 《官仓鼠》 官仓里的老鼠 3、讽刺社会上丑恶的 人性或现象 比喻 《菊花》 菊花的情态 4、表达喜好和兴趣 侧面烘托 【情感归纳】: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 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5.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常见的意象】 1、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常被诗人自喻,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淡泊的气质, 顽强不屈的节操。(生长环境:清幽,绝俗,苦寒)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 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 唯有香如故。” 2、竹:亭亭而立,节节而高。常被喻为贤才,以表达正直、不屈的品性。如《严郑公宅同咏竹》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浮云长。” 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比喻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隐士君子 3、菊: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生性淡泊,是隐者的象征。诗人或托菊表达对其的喜爱,如 《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或者诗人以菊自况,通过菊的高洁、幽香的品质,表达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 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宋人常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晏殊:“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欧阳修:“芙蓉 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张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菊以陶渊明为知 己,木芙蓉就与菊花一样,成为隐逸高洁的象征。 4、松柏:是中国士子坚贞心志的人格典范。《论语·泰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杜荀鹤《小松》。 5、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芳草自怜,淡泊高洁。喻高洁美好的品质。兰途——美好前途; 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如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 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怀才不遇) 6、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华贵,喻富贵吉祥美好。欧阳修“天下真花独牡丹”。 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 也可喻“离情”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8、莲花(荷花):冰清玉洁,喻君子。(“莲”谐音“怜、恋”,乐府诗《采莲曲》) 9、红豆: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0、丁香:素雅清纯美丽,沁人心脾的幽香,爱情与幸福象征。又“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 花苞)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来表示愁思的一种情结。比如有唐·牛峤的“自从南浦别,愁 见丁香结”,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都是以丁香来暗喻愁思。 11、蝉:清露高声,是高洁品性的代表。诗人常以他自况,表达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追求。(惜 时光)如《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 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2、鹰:多是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词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常用的艺术手法】 (1)整体:托物言志(托物讽喻)、借物抒情、象征 (2)描写角度:虚实、白描、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3)修辞:对比、拟人、比喻、借代、双关 【高考零距离】 (10 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 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 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 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011 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 结合全诗,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 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 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13 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 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表达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 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模拟加强练】 红白牡丹 吴 融①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②。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850~903):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目睹唐朝衰亡, 一生仕途不顺。②鲁阳戈:《淮南子》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酣战至日暮,为了趁日间 消灭敌人,他探戈使太阳倒退了三舍(舍:星次,相传有二十八宿,一突为一舍),又恢复了 光明。后多指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来表明自己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 表现出自己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B.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用美丽的红霞写 出怒放的红牡丹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 C.颔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 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和极具美感的花形。 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还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牡丹随风花落香逝,却甘愿奉献 自己,为莎草做陪衬,让诗人遗憾之余略感宽慰。 E.本诗将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借牡丹寄托诗人的情感;写牡丹特点时用想象的美景来表 现内心的喜悦,写牡丹凋残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1. 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答案: 1.答案 A、D(答 D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 思路点拨 A.“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分析错误。D.“却甘愿奉献自己, 为莎草做陪衬,让诗人遗憾之余略感宽慰”说法错误。 2. 答案 诗人先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为了能一直与牡丹花相伴自己愿意变为蝴蝶,而借鲁阳探 戈的典故,表明希望时间倒流从而留住美好的牡丹花。(2 分)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惜别 之情。(2 分)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无力改变唐朝危局的无奈,希望有力挽危局的 人出现。(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①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②冠中秋。骚人③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 “画栏开处”用唐人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诗意。③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 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 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 分) 2. 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6 分) 答案及解析: 1.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3 分)这样写为后边围绕桂花的 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2 分) 2.这首词刻画了朴素低调的桂花形象。(答出“朴素低调”1 分)桂花颜色“暗淡轻黄”, 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2 分)诗人抒发了对桂花“的”赞 美(喜爱)之情(答出“赞美”或“喜爱”1 分),表达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 处的情操。(答 出“淡泊名利,高洁自处”2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燕袁凯①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②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③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①袁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太祖洪武三年(173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不满, 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②梁园:汉代梁孝王会集天下文士的大型园林。③赵家姊妹:指赵 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同时也铺设了白燕的生活的背景,奠 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先写明月初升之时,白燕与皎洁月光融为一体,因此汉水之上难见其影,又写因大雪, 白燕难以回到染园。 C. 颈联写池边柳可作为白燕“香入梦”的暂避港湾,而“梨花庭院冷侵衣”又呈现了一种被 迫远离尘寰的凄楚与清冷。 D. 诗人在尾联借宫廷乱象,告诫白燕远离宫廷的喧嚣,表达了作者对白燕的关切以及对宫中 文人争宠的鄙夷之情。 E. 全诗虽无一燕字,却无处不有燕影,把客观环境之美与情志高洁之美有机结合,语言贴切 自然,感情深厚饱满。 1. 这首诗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1. BD B 项,这里诗人借梁园典故,来说明对人才的招纳,“雪满……未归”写白燕不为 权势所动,作者极力描写了白燕之白,白燕之白也隐喻其内在品质的高洁。“因大雪,白燕难 以回到梁园”不当。D 项,诗人借赵飞燕、赵昭仪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实现写物到写人的 转换。以赵氏姐妹的相互猜忌来比喻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 2. ①托物言志。借写白燕外表的洁白,对梁园的漠视等一系列形象表明作者自己高洁的品质。② 用典。借梁园典故来说明对人才的招纳,借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典故,比喻皇权在握的人对有 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寄寓作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情怀。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