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万能模板 :《航拍中国》又给“央视爸爸”的神仙文采跪了
继 2017 年与 2019 年《航拍中国》第一季、第二季陆续上线后,2020 年 5 月 21 日
至 5 月 30 日,《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跃》在央视两大频道再次亮相。
精致的画面、娓娓道来的解说方式、生趣盎然的文案……共同演奏了一场交相辉映
的视听盛宴。
众所周知,“央视爸爸”的文案向来都是高水平“国家队”的代表,可从来没让人
失望过。
所以,快带上小本本,跟我一起来品读下“国家队选手”的高级文案吧~
01
写出自然界的精气神
① 清冷的晨昏,无边的云海在脚下汹涌翻卷。
② 上险峰,下幽谷,最终是为这一刻云上驻足。
③ 喝饱水,黄山松还要绝地求生。它们的根不断地分泌有机酸,从坚硬的岩石中,
溶解出点滴养分,形成薄薄土壤。阳光正好,木已成林。
④ 山腰往上,气温常常徘徊在 0 摄氏度上下,导致冰与水在频繁切换着形态。多
变的流水,从来不怕坚硬。
⑤ 村落之外,漫山遍野的红枫、银杏在暗暗憋着劲儿,它们打算换掉穿了整个夏
天的装扮。于是,不知不觉中,田间地头的空隙间,一个原本萧瑟的季节,竟然七彩斑
斓。
⑥ 水汽没有停住脚步,它们的终点是天空,最终冷却,变作云海。即便是秋冬季
节,云雾依然在阳光的助力下,湿润大山。
⑦ 安徽不靠海,花海倒能找到不止一片。不同于梨花清雅,亳州的花季,芍药娇
艳欲滴,在中原民族务实又粗犷的观念中,花朵的意义不在于美丽,而在于丰饶。
⑧ 芍药是传统的中药材,一旦花朵过密,与入药的根茎争夺养分,花农就顾不上
怜香惜玉,定要“辣手催花”。悄悄话
1. 对自然风光的刻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形”上,更应该在其中寻找其
“精神”所在,“精神”有了,“形”也变显现出来了。
“精神”的刻画,可以着眼于观察自然景观的生长的过程、流动的状态,从其中的
系列动作、过程、结果等细节中发掘自然物的精神气。如上文中所写到的“黄山松”,
喝饱水——分泌有机酸——溶解氧分——形成土壤,从其生长过程出发,细腻生动展现
了其在艰苦环境之下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2. 灵活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拟人可以赋予自然景观以个性,如上文中的“红枫、银杏”在“暗暗憋着劲儿”“换
掉装扮”,展现出树木的可爱与生机。对比的表现手法可以运用在落差之中,凸显事物
的特点,如与“梨花的清雅”气质相比,芍药花海则更显丰饶多姿。
02
河湖的人文气息
① 秋风起,向南飞行,江南的丰收却是另一番景象。眼前方方正正的稻田,是从
湖里抢过来的。想要在河湖纵横的大地上养活更多人,与湖争地是南方古代先民世代的
功课。
② 在漫长的岁月里,淮河曾经被黄河夺走过入海口,也一度化为长江的支流。夹
在这两条大河之间,淮河却难有自己清晰的路线。皖北平原地势平坦,刚出大山的淮河
没了束缚,就在这里,徘徊往复,肆意流淌。
③ 稠密的水网,本可浇灌出一方沃土。但淮河水的喜怒无常,却常令人们无所适
从。一场暴雨,辛苦经营的家园,便成汪洋泽国。靠着淮河的人们,吃尽了水的苦头,
却也磨出一副倔脾气,决不向大水低头认输。
④ 10 多年前,这里曾是淮河重要的泄洪区,人们不得不常年住在船上。如今,水
患已经远离,居民终于下了船,有了不晃荡的房子。他们再回到水中央,已是与花叶相
伴的采莲人。
⑤ 这里原本是个采煤沉陷区,这些积水,也曾经是一坑死水。如今,水面上,绿色的新能源,每年约可发电 1.8 亿度。水面下,经过人们的养殖与呵护,也能鱼虾满塘。
悄悄话
1.写作过程中,可以借由“画面场景”的移动转换推动情节的切换。如上文中在提
到“江南的丰收景象”之前使用了“秋风起,向南飞行”作为过渡转换句,显得颇为自
然生动。
2.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液,与人类产生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在描写河湖的时候,
要注重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把握河湖的变迁与人类社会的关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
“淮河”,随着人类对其的治理深入,在不同时间阶段,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由“抗争矛盾”逐渐向“和谐共生”过渡。
3.人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主观能动性,河湖也有着它自己的秉性。在社会发展的大命
脉中,两者的关系既有矛盾和摩擦,也有和谐共生的一面。在写作过程中,要用动态发
展的视角去分析事物,不要仅局限在事物发展的某一个阶段。
03
科技的灵动优美
① 这颗云雾中的明珠,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到了 2006 年,它新增
了一项黄山气候导游的任务。它会告诉登山者,在什么时间能等到流云飞瀑,在什么时
间会遇见云霞缠身,在什么时间会看到奇异的光。如果你想要知道,可以问它,远处的
那座山峰,在几点几分,会迎来今天的太阳。
② 在黄山,钻进云雾的是缆车,出来的可能是另一位登山高手。45 度以上的险峻
峭壁,在地轨缆车的脚下稳稳展开。它走得很慢,以效率为准则的山外人,想要领略黄
山的幽谷之美,慢,是千仞峰林间的内心养成。
③ 村落之外,山丘、耕田、森林,默契地拼配着颜色。但这些人偏要在这成熟的
色系中,堆出一山刺眼的白。因为他们有信心,让这一山白,变成全世界最好的纸。
④ 从竹篓中倒出的青檀树皮,是制造宣纸最重要的原料。前期处理后,它们将在
这山坡上,接受为期 1 年的日晒雨淋,一共要经过 108 道工序,才能做成一张合格的泾
县宣纸。最终,这些宣纸会摊开在人们的桌案之上,描绘每个人自己心中的山水。悄悄话
1.科技类的话题,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严肃、正经的,似乎与文化、柔和的文字画面
不尽和谐。
在写作过程中,视角不要仅局限于科技本身,应跳脱出来,尝试寻找其与人、自然、
社会的连结,要从人本身的视角、思维、感受出发,对其制作过程、使用过程与感受等
多角度进行描写,为原本冰冷的器械,注入人文气息。如上文在写“宣纸”的制作过程
中,一方面将其融于大自然的场景之中,同时又表露了人类对宣纸制作工艺的信心。文
段虽短,但表意丰厚。
2.在对主体了解的前提之下,可以多使用动词、副词、量词。
如上文在写“黄山缆车”的时候,接连使用了“钻进”“出来”“稳稳展开”“走得
很慢”,使得“缆车”仿佛与黄山的幽静之美融为一体,灵动不失和谐。
大家在欣赏《航拍中国》纪录片文案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想献出“膝盖”的感觉哇?
你们也可以以自己的家乡或者曾经去过的旅游景点,围绕其自然美景或者科技人文
大胆创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