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文字是文明的载体 作文导写(附:范文展示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字是一个文明璀璨文化的重要表现。
①楔形文字是大约公元前 3200 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刻在石头或泥版(泥砖)
上的文字,是我们已知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的时间长达 3000 年,大约公
元前 75 年开始,楔形文字再也无人知晓。
②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是古代埃及的文字,它发源于 5200 年前的青铜时代早
期,圣书体一直使用到公元 5 世纪,随后消亡。
③甲骨文,主要指我国商朝晚期(约公元前 1300 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
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下启西周文字,我们现代使用的文字就是由它
渐渐演变而来。
④玛雅文字是中美洲玛雅文明文字系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 3 世纪,这个文字于
西班牙人在公元 16-17 世纪入侵玛雅后消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特征,诗歌除外;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立意:
1.文字是文明的载体
2.拥有自己的文字,才能拥有自己的国家
3.文字是民族的凝聚力
4.文字是世上最美的精灵
素材:
1.据国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12 城市进行的“中
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 26.8%的人经常会提笔忘字。据统计,1950 年,全国的人口普查里文盲率是 80%,现在的文盲率约 15%。梁漱溟
说:“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早熟者。”报载,韩国已准备把中国书法改成韩国“书艺”
向联合国申请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我们的“手写体”却要绝迹了,这是为什么?
一份名为“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不合格的占 70%
至 80%。许多学生别说作业信手乱涂,连升学考试答卷都字迹潦草,直看得老师、家长
望“字”兴叹,皱眉摇头。还有一项针对初高中生的调查则显示,近九成的学生承认写
字难看,85.8%表示有人说过自己的字不好看。
2.面对着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
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
呼唤曾经搅动得热血沸腾,但却有点唐·吉诃德攻打风车的憨态。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
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
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字需要不断地再造,以至到了不
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的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
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
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3.古人云:“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虞世南的“德行忠直”、颜真卿的“忠义光明”、
柳公权的“心直则笔直”和蔡襄的“才德俊伟”等无不道出了人品与书法之间的微妙关
系。一手好字不但让人看了舒服,还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从古至今,人们不只会说
“字如其人”,不可否认的是,自从电脑普及应用键盘打字成“主流”之后,不仅能写
一手规范汉字的越来越少,能写一手好字的高校毕业生则更是“稀缺”。不少学生的汉
字书写能力确实不敢让人奉承,不只看着别扭,而且错别字还不在少数,可见键盘打字
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却也让不少人把汉字书写的这一基本功给荒凉了,不能
不让人认为惋惜。我们逐渐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敬畏感,不再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美、
深刻美,我们急需做的就是要纠正这种文化偏差行为,多一些中华文化膜拜感。
4.苏州 90 后小伙陈柯宇创作了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歌曲,在网上走红,整首歌曲
的歌词几乎使用的全是各种生僻字,包含 70 多个。网友直呼,“听完歌语文水平大涨”。
随着这首《生僻字》的爆红,中医版、日语版、方言版等等“加强版”都相继出现。其实陈柯宇在 2017 年 11 月就创作发表了《生僻字》这首歌,但这首歌的爆红是源于他去
年 12 月在抖音上传了自己演唱这首歌的视频。陈柯宇认为,这首歌的受到欢迎是因为
大家对于这些难学的生僻字越难越想学:“可能大家一开始都觉得我不太认识这些字,
然后想去学一下,越难越想学,所以就这样渐渐地被大家传唱。其实一开始觉得这个歌
好难想象,但是后来发现大家越不认识就越想学。”一些中小学校的老师将学唱《生僻
字》布置为家庭作业,不少毕业多年的网友们也纷纷在留言,称这首歌带自己温习了忘
却多时的语文知识。随着这首歌曲的走红,生僻字与其背后的中国汉字文化再次成为了
人们热议的话题。当然,也有一些网友对《生僻字》提出了质疑,认为歌词只是一些看
似复杂的字词的堆砌,谈不上有多大贡献。对于这些质疑,陈柯宇表示,只要歌曲能有
哪怕一点意义,他觉得就足够了。“这一点意义”可能小到让某位考生在答题时对恰巧
出现的生僻字应对自如,也可能大到通过歌曲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汉字。
【范文展示】
让文字不死,让文明永传
文字是一个文明璀璨文化的重要表现。可是,创造了远古文明的楔形文字、埃及象
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都随着历史的发展,淹没在了历史的浪花之中。面对这些消
逝了的文字,人类又怎能不感到遗憾?
文字和文明好比树根与大树,只有文字不死,文明才能永传。
文字是文明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可以使人们加强劳动协调,传递劳动经验,
但是,语言毕竟像一阵风,它不能在很大的范围内和很长久的时间里加强劳动协作和传
递劳动经验,文字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文字使人们的劳动协作范围可以扩大到能
够认识文字的所有区域,从而使人们可以承担大型社会化劳动;文字可以把劳动经验永
远保存下去,从而使人们减少了许多重复的尝试性劳动内容。原始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因
文字而得以大大提高,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文字大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秦朝靠武力统一南越后,把中原文明和汉字带进南越,
南越的经济迅速得以发展,秦朝灭亡后,秦朝的南越统治官赵陀称王,西汉前期,南越
回归中央。西汉没有使用武力统一了南越,自然是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华文化的功用所致,这说明,中国能够分分合合至今文明不衰,汉字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字的发展变化与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荀子说:“越人安越,楚人安楚”,说明
最初越人和楚人的文明是并立在中国的中南部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掘的越王勾践佩带
的宝剑,其剑身上的八字铭文使用的是楚国文字而不是越国的鸟文,这说明那时楚国文
明已经超越了越国文明。越国在春秋时期曾经灭吴败楚,不可一世,但是最终还是在战
国后期为楚国所吞并,越国的悲剧其实正是从自身文字的衰落开始的。
反过来说,弱小民族一旦立国,就要拥有自己的文字,否则,其国家就不能长久,
就会被临近的强大国家吞并。西夏在立国不久,其皇帝李昊就创制了西夏文,西夏文是
西夏能够以狭小的疆域存在于宋、辽后来还有蒙古等庞大的政权旁边数十年的主要原因
之一。
因此,文字对于人类十分重要。现在有很多偏激的论调,说汉语不好学,想用外语
代替中文云云。我们说,这是自毁长城的表现。
想一想那些从历史中消失了楔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吧,想一
想那些文字消失的背后,还有文明的陨落,这怎不让人类痛心?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由蒙
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岭,那么,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让文字不死,让文明永传!
名师点评:
《让文字不死,让文明永传》是一篇典型的并列式作文。文章第一段概括引用材料,
第二段用比喻的方式写出文字和文明的关系,它们好比树根与大树,进而提出文章的中
心论点:让文字不死,让文明永传。论证部分,文章以并列的方式,从三个方面论证了
文字对文明的作用:文字是文明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文字大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字的发展变化与国家的兴衰密不可分。这三个角度,比较全面详实地说出了文字的重
要性。然后,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汉语的不同论调,文章直接进行了批评。最后,文
章再次回归材料,点题结束全文。文章层次清晰,论证充分,是一篇不错的说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