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作文冲刺: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及2020年作文备考指南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备战高考作文冲刺: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及2020年作文备考指南

ID:347908

大小:24.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战高考作文冲刺: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及 2020 年作文备考指南 一、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剖析 高考作文题应该贴近现实,让学生有话可写。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品味人生,增强 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感受时代的冲击和震撼,从而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和思 考表达出来。以此来审视近年高考作文,我们认为近年来各卷的高考作文一贯喜欢“以小见大”,倡导 作文的“生活化”“通俗化”,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写好作文又必须具备较好 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功底。具体讲,近三年的高考作文体现了以下特点: 1.注重价值导向,坚持立德树人。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坚持“能力立意”与注重“价值导向”的高考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 树人为核心,力求在作文中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高考作文的导向功能和考查功能。从高考作文的指 导思想到题目设计,均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提高语用水平、思维品质等关键能力为目标, 以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审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为核心价值导向,在着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也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文素养。 比如,2019 年的全国Ⅱ卷作文试题“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向考生展开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1919 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 年)的特定历史时空,从中精心选择 5 个标志性历史 节点: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 100 周年、新中国成立 100 年。突出各自的时代 主题,启示考生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站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分析及 2020 年作文备考指南起来、富起来、强 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中国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创造青春中国、 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定位,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这道作文题的写作任务设置了 5 种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 激励他们自觉继续奋斗,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将个人的 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 更加绚丽的光彩。2019 年全国Ⅲ卷漫画作文试题,“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 品格修养。作文试题选取了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 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 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 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刻下深深的烙印。2019 年北京卷 作文试题之一“2019 的色彩”则引导考生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的历 史进程中,激发考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比如,2019 年天津卷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 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的 3 则材料,分别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个人对国家、民族的 责任,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命题主题鲜明,启迪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 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继续奋斗的重大意义。这些命 题都要求考生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要胸怀爱国之心,把握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 大历史变迁。考生在面对此类作文题时,要有崇高的爱国情怀,更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平时要多 关注国家、社会大事,做到素材翔实、丰富,叙议结合。比如,2018 年全国Ⅰ卷的作文命题,精选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民生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影 响力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材料,又选取“2020”“2035”这两个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作为材料,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更创 编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这样饱含启迪、指明方向的引导语,启发考生强 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 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 关联,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更切实感受到“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2018 年的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 “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 深入思考,启迪考生争做大国栋梁,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有北京卷作文“新时代新 青年”,浙江卷的“浙江精神”,都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立足 2018 年参加高考的“千禧一代”特点,引导 他们思考自己对国家和民族肩负的责任。这些命题都要求考生要将个人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发展紧密结 合,要胸怀爱国之心,把握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变迁。 比如,2017 年的高考作文。2017 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 并与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对外国青年“讲好中国 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 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 2017 年全国Ⅱ卷的作文命题,在立意和行文中,考生要尽量关联到文化,表达出对优秀传统文化 的自信与传承,对当代文化的关注和思考,或者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再比如,2017 年北京卷作 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以 2049 年共和国百年华诞为情境,要求考生通过拍照来展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小切口,大开掘,暗合“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有利于发挥想象,也引导 考生将个人命运与共和国发展紧密结合,激发了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比如,2016、2017 年天津卷 的作文题分别是针对当下青年人的阅读方式,对长辈生活的反思、借鉴而命制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 结合自身体验与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谈“如何重读长辈这部书”,这无疑具有时代性、现实 性和针对性。2015 年天津卷作文以社会流行的新词语“范儿”作为写作材料,并提示考生“范儿”多 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导向积 极,传递正能量,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 可以说,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注重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直面时代精神、反思自我 人生。 2.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都重视考生思维品质,突出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作文命题材料的选取 强调思辨性,突出思维力,空间、内涵、角度和层次非常丰富。试题从整体上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 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说理论证,既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 考生都有发挥空间,又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这对考生在比较中思辨说理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不仅 能够有效防止套作,而且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同时也体现了新修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核 心素养的要求,凸显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比如,2019 年上海卷,让考生由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去思考问题。这与上海这些年一直倡导的材 料作文写作理解一脉相承,关注思维锤炼,关注思维品质。2019 年的上海高考作文材料对学生的思维 力有很高的要求,因为它的特殊性是很特殊的——在这个材料下看到的“如何去认识事物”,也就是需 要考生去分析认识事物的方法,比如“比较、反观、反省、内视”;也就是说,这个材料的特殊性主要 不是指向所有认识事物的过程,而是主要指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更多指向体 认、回顾、反观、反省,在反省中再发现,有否定,有扬弃,有再生,它是一个很高级的认知过程。 可见,本题“寻找‘中国味’”仅仅是表层,如何由现象到道理,由道理再来指导我们认识世界,这才 是命题者在第二段材料中给出的重点:“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认识音乐的中国味,到寻找各种 (绘画,文学,建筑,民俗、语言……)中国味,关键是“如何认识”,即方法是什么。而且,试题的 写作角度非常丰富:(1)“只知其一,一无所知。”当我们有了“多知”,也许我们才可以有“所知”。 (2)“认识你自己。”但认识自我是需要反观的,“关注你自己”则是反观的必然方式。比如,中国的 儒家讲“反求诸己”,道家讲“反观内视”,释家讲“念起心觉”,就是我们常讲的“同出心源”。(3) 做一个觉醒的中国人。这个觉醒,是对“中国味”的觉醒,是对“中国文化”的觉醒,对“中国身份” 的觉醒。如果考生能从前些年红火的“舌尖上的中国”写起,写到“心魄中的中国”,再写到“词曲中 国”“小说中国”“山水中国”“亭台中国”……这样的作文是很了不起的。只有真正对“中国”、对“几 千年的(音乐)文化中国”有觉醒,才可能写出来。(4)“‘中国味’——呼唤民族身份的认同”是这 个题目下可以写的“大主题”。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时代,需要我们对自我身份的确认。(5)由特殊 性到普遍性。总之,该命题具有很强的辩证思维意识,要求学生由点及面,由此及彼,从浅入深。 正如我们是在与同伴同学的比较中认识自己,中国人如何认识中国文化的方式,也必须通过与众 多不同文化相比较,通过比较,才真正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进而 找到差距,也树立文化自信,汲取“其他音乐”的精华为我所用。再比如,2019 年江苏卷高考作文是 一则富有哲学意味的材料,材料中的四句话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句,“物各有性”意在强调每个 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水至淡,盐得味”,是例子,意在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第二句,“水加水还是水, 盐加盐还是盐。”是从“事物叠加”的角度加以提示,物的属性是不会改变的。第三句:“酸甜苦辣咸,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强调生活有千姿百态:色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味有酸甜苦辣咸,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味调和,共存相生”意在强调和谐发展。第四 句“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由物及人,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鲜活的生活。个人、民族、国家,君 子和而不同,我们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四句话的整体关系看,三、四两 句是重点,即强调人(事、物)的融合,材料命题的出发点是谈融合的智慧。当然,人(事、物)的 个性、风格稳定是前提。考生在选择好立意角度后,可发散思维,展开联想,小到自身生活经历,大 到国家、民族发展,层层深入地去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以写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文采的佳作来。比如, 2019 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由 2018 年的“重人文思想”到近年的“重生活思辨”。要写好“浙江精神”, 需要考生熟悉浙江历史上的人文思想,需要考生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而要写好如何对待生活这本书的 “读者”,则需要考生回望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心灵,理性反思。虽然大家对待“读者”的方式各 不相同,但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前提,比如都应该要善良、宽容等等。考生在写作时要思考,你在追求 理想生活时怎么考虑同他人或外部世界的关系。实际上,这才是这篇作文的核心。即如何思考我的生活与他人(外部世界、大环境)之间的关系, 也即思考自己追求理想生活时与他人生活(外部世界、时代生活)之间的关系。抓住了这一点,就抓 住了写作的关键。 比如,2018 年全国Ⅱ卷作文,使用了逻辑学当中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的案例,但是又有所改编 和删节,充分突出了材料的重点。英美军方从最初的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到后来转而注意弹痕少 的部位,实际上是注意到了被忽略的、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而这一因素恰恰是所谓“沉默的数据”。 它们不仅是重要的,甚至是致命的。 “到底是弹痕多该加强,还是弹痕少该加强?”这一核心要点引导学生跳出惯性思维;并且材料 的事实也说明,不能只从“幸存者角度看问题”,而忽略了“被击落的失败者的数据”。命题事理逻辑 严密,又有“留白”;内容明确,又有开放性。 这就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该 题强化了对考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和独立思考等关键能力的考查,考生可以通过聚焦思维方式来立 论,如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认识事物的规 律进行理性分析;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被隐藏的事实真相等。2018 年全国Ⅲ卷作文“改革 开放三部曲”精选的三条标语口号,既借重标语口号言简意赅地反映时代的特点,又发挥标语口号自 身的思想力量和彼此间的思维张力,考生需关注到“围绕三个标语”的提示语,要深入把握三条标语 口号的内涵与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可孤立地看问题。2018 年上海卷作文“被需要”,为考生的写 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命题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 注他人、关注生活的同时,也注重了对问题的思辨和理解。考生可以从正面立论,阐发在满足他人的 需求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可以承认“被需要”的合理性与重要性,同时提出质疑,分析可以不接受 “被需要”的心态。当“被需要”成为体现自我价值极重要的途径时,背后隐藏的可能是“自我价值” 的缺失。 还可以辩证地阐发“自我需要”和“被需要”两者的关系。一个人不但要满足自己的(健康的合 理的)生存、生活、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他人(健康的合理的)生存、生活、发展的需要。2018 年 的江苏卷作文“语言”涵盖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引导考生拓 展思维空间。2018 年的天津卷作文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在提供多向思维路径的同时, 又有一定的思维梯度,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和思辨,达到叙述或论证的深度与高度。 比如,2017 年全国Ⅰ卷中“中国发展关键词”,命题人选取的“共享单车”“广场舞”“空气污染” “食品安全”“美丽乡村”等关键词既有褒义,又有中性,还有问题性词语,意在引导考生学会以世界 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发展中的中国。2017 年的上海卷对“预测”的看法,考生在做出任何一种选择的时 候,都要思考其反面,所以,两个角度可以对举论述。过于依赖预测,可能会丧失面对突变的应对能 力,束手束脚,错失机遇。而一味地不以为然,则可能缺乏对未来的洞察与展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穷于应对。这也是上海作文一贯比较看重的辩证分析的要求。2017 年天津卷的“重读长辈这部书”, 让考生以长辈的经历为镜鉴,要求考生多角度去辩证地“读”“长辈这部书”,既可以写自己读出的正 面体悟,如事理、传统、时代的印记等,也可以读出他们的“思想落后面”以及他们与自己的矛盾、 分歧、代沟等,而且要想写得深刻,就应该要进行思辨性的阐发。2016 年全国Ⅰ卷的奖惩之后(漫画),漫画材料选择得很好,组合巧妙,赋予考生多角度的思考 和立意空间。表面上看是对学习成绩的认识和评价问题,其实在对待分数升降的态度上,构成了多种 不同的认识关系:肯定与否定、表扬与批评、评价与发展。这样,看似老套的命意,却赋予了广阔的 思考可能。2016 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偏重哲理性和思辨性,侧重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思考,突 出了公民意识、公民责任,突出思辨性。“他人的生活”的界定是文章的立足点,能不能评?要不要评? 哪些能评?哪些不能评?这个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考生自己选取一个立场即可,但是切忌做简单的 非此即彼的判断,不能绝对化。2016 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两者是否绝对割裂,需要进行界定和辩 证思考。这个题目不是让考生简单地看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而是讨论当虚拟成为现实以后,我们该 如何对待。2016 年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考生可以写自己对阅读方式的辩证思考,也可以写自 己对阅读变化的思考,还可以结合阅读内容及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探讨阅读背后的本质,甚至还可以 逆向思维,谈“我的青春阅读的不止是书”,并分析为何不能只是阅读书。2015 年天津卷的“范儿”, 通过材料提示可知,考生可以从正面理解命题人心中的“范儿”,从民族、国家、时代、职业、个体等 维度,从风格、气派、情调、品位等内涵中选择一种“范儿”,比如历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范儿”“身 边的好人范儿”“道德范儿”“春秋战国思想范儿”“唐宋文学范儿”“民国教育范儿”等,以彰显正能 量的“范儿”;但是,材料中“多指”一词,又为考生的理解扩充了思维的空间,换言之,对“范儿” 的理解和把握,还可以包容褒义色彩之外的其他带有负面色彩的情况。比如,从反面着笔,写大肆挥 霍的“土豪范儿”,矫揉造作的“明星范儿”等,以凸显不要盲从某些“范儿”,不要做“功利范儿” 和“精致的利己范儿”,要追求高品位的“范儿”,拒绝不文明的所谓“范儿”等。 可见,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写作角度多元,具有开放性,命题很好地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 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与思考,并要求考生“以小见大”地发 掘出具有一定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的内涵。这也需要考生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做出有理有据的 分析,提出合理的看法,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3.强调文体意识。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一般不限定考生具体文体的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了文体意识。比如,2019 年、2018 年、2017 年的北京卷,两道作文题,一题明确要求写议论文,一题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这可 以说是对作文文体的最明显的强化。其他卷的很多命题也提出了“明确文体”“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比如,2019 年全国卷 3 道作文题、2018 年全国卷 3 道作文题以及 2017 年全 国卷 3 道作文题,题目都要求“明确文体”,亦即文体必须是议论文、记叙文等中的某一种,务必清晰 明确,这与近几年“文体不限”的要求明显不同;再比如,2019 年天津卷、2018 年天津卷、2017 年 天津卷、2017 年山东卷提出了“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命题人不限定考生 的写作文体,考生既可以针对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议论分析和理性阐发;也可写成记叙文 或散文,从不同侧面再现生活场景或镜头,进而揭示本质,升华情感;还可以尝试其他文章样式,如 杂文、剧本、新闻报道等,既要有现象和问题的形象呈现,又要注意内容的丰富性,立意的深刻性, 表现的多样性。但是又明确提出“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这就提醒考生,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 想写成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而是应该根据你所要写的内容,选择适合这一内容的文体来写,而且 一旦选定写某种适合内容要求及自己特长的文体后就要按照既定文体要求,力求写成这一文体,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