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桂林崇左防城港等多地联考 优秀作文点评(附:全面精彩点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6月桂林崇左防城港等多地联考 优秀作文点评(附:全面精彩点评)

ID:347518

大小:2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 6 月桂林崇左防城港等多地联考 优秀作文点评(附:全面精彩点评) 作文原题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①战争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使中华民族在“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发出最 后的吼声”中艰难崛起,用生命的强音筑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 ②改革年代,一首《春天的故事》用感人肺腑的歌词、亲切舒缓的旋律,再现了当年“南方 谈话”前后中国改革的大背景,激励了改革开放弄潮儿。 ③现今,一大批经久不衰、吸引人感染人的歌曲,如《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子号》等, 无一例外唱出了时代的关注,更是点亮当代青少年爱国精神火炬的重要“助燃剂”。 有时候,歌声比语言更能打动人心,更能让时代精神代代相传。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 联想?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考生作文点评 听,中国的声音! 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婉转,音乐凭借其无可比拟的感染力、传播力,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刻 下时代的烙印。中国的音乐,便是中国的声音,铭刻在其中的时代精神薪火相传,历史悠远却不减哄 亮,不减震撼。且听中国之声,听一段由血泪与汗水、辉煌与成就谱成的时代乐章。 (作者开篇从音乐谈起,提出“音乐的感染力、传播力,会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刻下时代的烙 印”。接而引出本文的中心:中国的音乐“铭刻在其中的时代精神薪火相传,历史悠远却不减哄亮,不 减震撼”。再而一句“且听中国之声,听一段由血泪与汗水、辉煌与成就谱成的时代乐章”,总领下 文。) 听,中国的声音沉痛庄严,似号角催人奋进。在那战火纷飞、血流成河的年代,正是这样一批为 人民、为中国疾呼的音乐作品,鼓舞了更多人为祖国的明天抛头颅洒热血:《义勇军进行曲》高呼“中 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黄河大合唱》歌颂着与强敌抗争的人民子弟兵;一曲《绣红旗》,绣出 光明的未来,歌着无畏的爱国精神……若没有它们,今日的五星红旗下或再难响起雄浑国歌声,中国 的声音或早已被扼杀!那份为国捐躯的英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操,随着铿锵嘹亮的歌声,燃起 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的爱国之火。 (主体部分,以平列式安排文章结构,3 个分论点,3 个侧面,3 个时代,3 种声音。第一个层次, “听,中国的声音沉痛庄严,似号角催人奋进”,带领读者回到在那战火纷飞、血流成河的年代,我们 听到的是《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绣红旗》,感受的是爱国之情。) 听,中国的声音温柔亲切,似笛声润人心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春天的 故事》便由这里讲开去。小岗村的一次尝试,揭开了三月的春帷;邓小平的一次南下,更让这春天焕发崭新生机,中国大地成为一块希望的田野。从分产到户到国企改革,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 度,一股新鲜的活力注入了中国人的血液,歌声也清亮了起来。中国的声音讲着中国的故事,记载这 个创业奋斗蔚然成风的时代,这个“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不断告知着后人。(第二 个层次,“听,中国的声音温柔亲切,似笛声润人心田”,带领读者回到了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邓小 平同志南巡的步伐,我们听到的是《春天的故事》,感受到的是春天的希望与活力。) 再听,中国的声音活泼灵动,似铃鼓惹人喜爱。改革开放的“引进来走出去”,让中国的音乐市场 有了更多元、更广阔的新面貌。而在音乐创作门槛趋低、主流市场作品良莠不齐的当今,仍有这样着 眼于时代的佳作,如清泉在浊流中自辟一径:《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号子》,催着年轻一代向祖国 未来敞开温暖怀抱;疫情爆发之际,大批歌手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说唱、快板、流行歌,声援湖北, 鼓励奋斗在一线的医疗人员……中国的声音,有了更多年轻的成分,抛却了古板严肃的刻板形象,从 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中国之声也更拥有了向前传去的力量,号召着有力量的年轻代投身祖国的事业, 让时代精神随之感染更多后辈。 (第三个层次,“再听,中国的声音活泼灵动,似铃鼓惹人喜爱,作者着眼当下,写到中国的音乐 市场有了更多元、更广阔的新面貌,我们听到的是如清泉在浊流中自辟一径的《我们都是追梦人》、《复 兴号子》,听到的是声援湖北鼓励奋斗在一线医疗人员的说唱、快板、流行歌,感受到的是投身祖国事 业时代精神。) 听,这是中国的声音——尽管饱经磨难却历久弥新,形势变却从未变其精神内核。中国人民且歌 且行,歌出更光鲜的前程!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回应开头。“听,这是中国的声音——尽管饱经磨难却历久弥新,形势变 却从未变其精神内核”,进而展望未来,“中国人民且歌且行,歌出更光鲜的前程”,深化文章主题。) 总 评 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考场上较为难得的议论散文。文章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脉清晰,结构严谨 文首以一句“且听中国之声,听一段由血泪与汗水、辉煌与成就谱成的时代乐章”总领全文,主 体部分以并列式的结构,通过 3 个分论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那战火纷飞、血流成河的年代, 到改革开放的初期,再到当下的武汉抗疫,作者围绕着“血泪与汗水、辉煌与成就”娓娓道来,结尾 呼应开头。全文总分总的结构使得文章布局合理,材料的组织条理井然,可谓文脉清晰,结构严谨。 二、内容丰富,论证深入 中国的声音,可谓铿锵、震撼、宏大。如何展现,作者是费了番心思的。从《义勇军进行曲》,到 《黄河大合唱》《绣红旗》,从 《春天的故事》,到《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号子》,到声援湖北,鼓 励奋斗在一线的医疗人员的说唱、快板、流行歌,作者给我们展现的是“沉痛庄严”、“催人奋进”声 音,“温柔亲切”、“润人心田”的声音,“活泼灵动”、“惹人喜爱”的声音,通过这些丰富的材料深入 论证了“时代精神的薪火相传,论证了“尽管饱经磨难却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 三、虚实结合,声色结合 歌声,声音,本就是抽象的概念。若想完美展现,不是件易事。不过,我们学过白居易的《琵琶行》,应该可以从中获得灵感。本文作者就很好做到了虚实结合、声色结合。实写的是歌声,《义勇军 进行曲》,到《黄河大合唱》《绣红旗》,虚写的爱国之情。《义勇军进行曲》高呼的“中华民族到了最 危险的时候”写的是声,同时,作者又给我们展现了“更多人为祖国的明天抛头颅洒热血”,“与强敌 抗争的人民子弟兵”等等画面,使文章极具画面感。 文章的不足之处则在于: 一、文章的核心概念,有扩大化之嫌 文题所给的核心概念是“歌声”,而非“声音。从作文提示语中的“有时候,歌声比语言更能打动 人心”可知。所以,作者以“中国的声音”为论题,有概念扩大化之嫌。 二、文章的语言细节,处理还可更好 中国的歌声,各个历史阶段,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战争时期,中国的声音是“沉痛庄严,似号 角催人奋进”,在这里说《义勇军进行曲》“沉痛”似乎不太合适。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声音“温柔 亲切,似笛声润人心田”,说《春天的故事》““温柔”似乎不太合适。当然,时代原因,材料中所给 的许多歌曲,同学们不一定都听过,实在有点难为我们的考生。 歌曲传递时代精神 (文章标题一语中的,直接从作文题中的总结句提炼出标题,观点鲜明,主题突出。) 婴儿时期,我们的耳边响起妈妈的摇篮曲;进入小学,我们唱着少先队队歌;步入中学,我们又 唱起了共青团团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歌曲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歌曲传 递着时代精神,激励着人们描绘祖国新蓝图。 (开篇排比引入,简洁明快。但这组排比只停留在“年龄感”,“时代感”不强,更忽略了传递时 代精神。幸好,在立论句中做了明确和补充。)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知识分子南迁,其中田汉与妻子曾在广西师大附中任教,并为其编写 校歌。“锄野草,长新苗,长出梧桐万丈高。”“身体力行,莫把时光荒废了。”这些歌词无不显现出田 汉对青年人的希望与期待,也传达着当时身体力行、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附中人 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而后,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在那个战史纷飞的年代, 又以铿锵有力的音符、振奋人心的歌词,振奋了多少中国人不屈不挠,为中华之崛起而奉献终生的志 向?直至今天,我们仍能从中体会到革命先烈不畏牺牲、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 (作者紧扣住题旨,通过对师大附中校歌的诠释,传唱附中人的风采,紧接着联系第一则材料, 再次点题) “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首火遍大江南北的歌至今仍在 感动着我们。从这其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当时的中国人敢于改革、善于摸索的创新精神;是“黑猫 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实干精神;是敢于迈出第一步,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小岗村精神”。而 这样的时代精神指引着当时的中国人,现在的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通过一组排比,诠释《春天的故事》传递了创新、实干、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属于扩写 命题材料。)那么当代的中国呢?在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们听到大街小巷上播放着《我和我的祖国》,它 唱出了当代中国人对祖国深厚的感情,也唱出了我们对祖国发展的期待。《我们都是追梦人》反映的正 是当今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于梦想的追求。曹原追求自己的科研梦想,才有《科学》期刊连发 两篇论文的成就(不是在《自然》发表的吗?);施一公希望能教导出更多优秀学生,才有颜宁当今的 大放异彩;袁隆平希望有一天,世界人民都能吃饱饭,才有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的问世。《我们都是 追梦人》传递着不畏困难追求梦想的时代精神,激励着中国人在梦想的道路上一往直前。 (此段,作者意图是想表达《我和我的祖国》《我们都是追梦人》传递的不畏困难,担负祖国复兴 梦的精神,并影响了当代人勇敢追梦。于是排比例举了三个人勇敢追逐梦想取得的人生意义和成就。 但事与愿违,论据没有围绕“歌声传递了时代精神”这一主旨,看不出这两首歌对这三个人有激励作 用,如何成为这些人成功的“助燃剂”,更看不出“传递时代精神”这一重要环节,这也就无法照应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歌曲传递着时代精神,激励着人们描绘祖国新蓝图”这一观点。) 不同的歌曲传递着不同的时代精神,描绘着不同的时代景象。而未来的时代,是属于现在的青年 人的,未来的时代之音,也将会由现在的青年人谱写。 (前后照应,提出呼吁。) 总 评 这道作文题切口小,在“歌声比语言更能打动人心,更能让时代精神代代相传”一句中直截了当 明确写作的三个关键要素“歌声”“传递”“时代精神”。本文标题中不宜用“歌曲”替换“歌声”这一 关键词,不同时代的“歌声”,传唱不同时代人们的“心声”(精神),而“歌曲”少了“歌声”的动态, 即传唱、传递、感染人之义。考生如果对各时代的励志流行歌曲不熟悉,不懂得其中歌词内涵,也就 无法表达歌声中传递的是哪种时代精神?综观全文,值得肯定的有: 1.领悟主旨,扼住关键。作者抓住三则材料的共同内涵,即都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励志流行歌曲对 人们的激励作用,准确领悟题旨,并围绕这一题旨,一线串珠式展开。 2.紧扣命题,巧妙取材。文章最亮眼的地方就是,作者对田汉的了解不止是其写了《义勇军进行 曲》,还有他为师大附中编写的校歌,这首歌传递了附中人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立志为祖国发展贡献 力量的精神,切对题意。 当然,文章值得商榷的地方也不少,最明显的是: 1.论据单薄,用例欠当。这应该是大多数考生会碰到的问题。经典传唱的励志歌曲有很多,如果 你没唱过或没留心听过,定会捉襟见肘。文章整体缺乏有力论据,通过扩写命题材料来填补这个空缺 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2.要素不清,逻辑不严。从命题材料中找对关键词句还不行,理清关键词间的关系,才可能做到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论证严谨。如第四段,建议先引出《我和我的祖国》《我们都是追梦人》中能体 现时代精神的歌词,就像第二段引出师大附中校歌歌词那样,由歌词切入时代精神“做当代追梦人, 肩负祖国复兴的责任”。然后论证曹原、施一公、袁隆平三人的事迹就是在传唱这样的时代精神,进而 再对年轻一代提出呼吁。青春奋斗,奏响时代之歌 (用“青春奋斗,奏响时代之歌”作标题,标题亦是中心论点,但重点落在了青春奋斗上,把写 作的视野、思路框窄了,幸亏有奏响时代之歌把标题拗救回来。) 当鲜红的国旗伴随阳光再次升起,我凝望着这抹鲜红在风中飘扬,耳边传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 也不能分割”的歌声,原来是年轻人们在拍摄快闪视频。看着他们的笑脸不时地在晃动的红旗间浮现, 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些为祖国建设奉献了青春的先辈。 (开篇抛弃原材料。另外创设了情境,这是任务型作文的大忌。且创设的情境只是为了引出“我 不由得想起了那些为祖国建设奉献了青春的先辈”,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入题慢。“看着他 们的笑脸不时地在晃动的红旗间浮现”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战争年代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军(删除军)的猛烈进攻,上致鬓角斑白的老人,下致还没有兵器 高的少年,全部投身于这场殊死的战争中。年轻人们也许还不知道战争是什么,就已经背起刺刀到战 场与敌人拼死斗争。王小二、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将他们的生命都定格 于最美好的青春时代。冼星海在延安的窑洞里,仅靠一架破旧的钢琴,在七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交响 曲《黄河进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铿锵的歌声鼓励着更多的青年前赴后继,在 最危险的时候艰难崛起。青年们发出生命最强音,保家卫国,誓死斗争,筑起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 血肉长城,也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的精神熔注(铸)在歌声中,永远流传。 (本段围绕材料一展开,论述歌曲在战争年代的激励作用。用例思维逻辑有问题,刘胡兰是解放 战争时代的,“上致鬓角斑白的老人,下致还没有兵器高的少年,全部投身于这场殊死的战争中”语言 过于绝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将他们的生命都定格在最美好的青春时代”是病句) 改革年代,青年们面临高考回归,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背景概括得不够准确),一度迷惘无措。 突如其来的变局让青年们迷失在众多的选择当中。一曲《春天的故事》如春风般用感人肺腑的歌词, 传递着青年们要争做开放的弄潮儿,激励了无数青年们勇于选择未知,勇于向未知挑战,美的(应为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老干妈创始人陶碧华,还有柳传志、马云……众多的青年向当时的无人区挑战, 铸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开辟了中国 020 领域,淘宝、支付宝影响着中国 的同时,也改变着世界。移动支付技术的领先让中国在世界上有了话语权,而马云功成身退,留了的 浙江精神(这里的表述令人费解),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在一代代企业家中流传。 (本段围绕材料二展开,论述歌曲能再现时代背景,反映重大事件,讴歌时代精神。只有叙述没 有分析说理。“一曲《春天的故事》如春风般用感人肺腑的歌词,传递着青年们要争做开放的弄潮儿” 是病句) 现如今,一批 95 后 00 后正用他们的奋斗,改变着他人对他们的偏见,年轻人们配合《我和我的 祖国》的歌声,在大街小巷进行快闪活动,借助互联网将爱国的热情传递给大众,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他们是抗疾(疫)战中“青年突击队”的一员,抛弃个人利益,服务于社会,让更多的市民生活有保 障。他们是通过海淘、微博等新兴媒体,将抗疾(疫)物资从世界各地送回祖国的搬运工,他们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是有力量的,有态度的。 (扣住材料三展开论述,歌声传承着爱国精神。逻辑还是混乱的,重点不突出。) 硬核青春,用奋斗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结尾回应标题) 总 评 优点:文章大体上符合题意,和材料有关联,内容总体上较丰富,书写工整,卷面美观。 有待改进: 1、文章没有抓住材料的核心,立意不够精准。泛泛而谈,可以说是对三则材料的扩写,没有深刻 的见解。貌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但中心论点的论证没有得到落实。主体段落照应题目所给的三个材 料,从战争年代、改革年代再到现如今,条理清晰。但只是从时间线上来串联来获的清晰是很浅层次 的,主体段落不但没有分论点,而且没有中心观点统一起来。给人留下散乱的印象。 2、标题:标题应该是作为作文的起点,来架构思路的框架,但本标题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 3、开头段落本来还可以拗救回来,但可惜的是,考生仍然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弃用材料,另外创 设情境,没有提出中心论点,只是作为一个过渡段来过渡到下一段。 4、主体段落部分只是对这三则材料简单的扩写,简单的事例,没有分析,没有说服力,个别地方 甚至强行贴标签,要论述什么估计考生自己也说不清楚。 5、结尾部分只是形式上的照应标题,因为主体部分没有围绕中心论点去论证,所以结尾的照应论 点可以说是穿靴戴帽式的照应了。 6、语言缺乏亮点,出现了病句,个别语句不通顺。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