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精品高考作文素材:“战疫一代”与中国未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疫情精品高考作文素材:“战疫一代”与中国未来

ID:346692

大小:33.4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疫情精品高考作文素材:“战疫一代”与中国未来 90 后的集体记忆 写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 1993 年,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中国 80 后从此背上了一个沉重的标签 ——“被溺爱的一代”。他们是实行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赶上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因此也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自私的一代”。 直到 15 年后的 2008 年,他们才摘掉这个标签,让世界刮目相看。因为在这一年,80 后自觉地担当 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展现出这一代人的风采。社会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代人的面貌,他们也拥有了新的称 谓——“鸟巢一代”“汶川一代”。 一代人社会化的过程总会被贴上许多标签,如今的 90 后也曾被广为诟病,被称为“非主流的一代” “脑残的一代”。新冠疫情的暴发,给了 90 后一个机会,向世人展示他们的成长和光彩。他们的身影出现 在疫区的各个角落:护理病人、搬运物资、维持秩序……他们的爱心播撒到人们心间:在社区中送货,摆 渡城市,不顾安危;在勇敢中穿行,抢救病人,不知疲倦…… 这一刻,我们才真正意识到:2003 年春天的那场“非典”疫情,大家都在奋力守护的 90 后,在 17 年后另一场疫情汹涌来袭时已经长大,他们卸下稚嫩与娇惯,换上勇敢和担当,他们挺身而出、逆行而上, 成为抗疫一线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如果说 2008 年是 80 后的元年,那么 2020 年则是 90 后的元年,一张张 青春的面孔让中国为之骄傲,让世界为之震动——“战疫一代”正在崛起!   90 后的集体记忆 尽管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逆境是成功的阶梯,但是没有人心甘情愿经历苦难和逆境。可一旦经 历,也有其独特价值。历史无数次地证明,苦难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记忆,而对于一代人而言,眼泪亦是 成长路上最丰厚的滋养。重大历史事件在造就一代青年的同时,也必然给这代青年烙上深深的印记,新冠 疫情也将成为 90 后的集体记忆。 让我们把时光往前倒推 100 年。在 1920 年代,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提出社会和政治事件通过 对一代人性格形成时期的影响进而形塑世代,他的理论讨论了世代和社会记忆的关系。与此同时,法国社 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也提出了集体记忆理论。集体记忆区别于个人记忆,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 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定格于过去,却由当下所限定,并规约未来。集体记忆理论充实了涂尔干关 于“集体欢腾”的理论,正是集体记忆填充和维持着欢腾时期和日常时期之间的空白。 集体记忆直接的功能是群体经验和教训的累积。集体记忆为群体提供了相对平稳、可靠的生活策略、 成功智慧和苦难借鉴。后世之所以能够站在先辈的肩膀上,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先辈把有关生之艰辛的记 忆,当做思想遗产传承下去。所谓“多难兴邦”,对苦难体验的普遍共享,一直是人类社会反思自身行为、提升治理能力的潜在动力。以此设想,相信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责任、担当、使命这些原本离 90 后有些遥远的概念也将日益深入其心,在他们的心底生根发芽,成为当代青年的精神内核和生活方式, 激发起一代青年在未来人生道路上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当然,此次疫情带给 90 后的集体记忆远不只这些,新冠病毒肆虐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世所罕 见,定会在很多方面对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一代青年造成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经此一疫,90 后中的很 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与集体的责任,疫情本身就是人类相互依存的证明,它好似 一面镜子,照出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劣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真实体验。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认为,共 同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个体提供亲密关系、安全庇护、确定性秩序和信任资产,但同时也会限制个体自我 建构以及自我决定的自由。传统共同体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个体过度依附共同体而丧失了自由。现 代社会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人们又泛起了重返共同体的乡愁。因此,重建共同体的最大困境就是如 何平衡自由与安全的关系。“确定性总是要求牺牲自由,而自由又只有以确定性为代价才能扩大。”新冠疫 情的发生,使得 90 后开始在全新的意义上重新审视既有的对国家共同体的认知,以及国家共同体对于个 人的意义,而这些,都是其他体验无法带给他们的宝贵集体记忆。 从另一个角度看,集体记忆是建构的,是强有力的意义制造工具。集体记忆体现了群体深层的价值取 向和情感归宿,对于群体的凝聚和遗产的延续具有重要作用。集体记忆是群体共享的符号体系,承载着群 体成员认知倾向和价值框架,影响着群体及其成员对当下事物的态度取向,也是构建认同的核心代码。简 而言之,被记住的即是被认同的,记住过去意味着与那些有共同经历的人构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因此,虽 然灾难的经历是痛苦且短暂的,但集体记忆将促使身处其中的人们形成弥足珍贵的共同体验,建立起身份 认同,并不断强化其参与动机。 从这个意义上讲,参与本身是一种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建构性行为,没有参与,就无法形成真正的集体 记忆。80 后被称为“鸟巢一代”,是因为奥运盛事他们切身参与其中,而不是仅仅在身边发生而已。既有 研究表明,“鸟巢一代”的集体记忆唤醒了 80 后志愿身份认同,进而影响了那一代人的志愿承诺、志愿意 愿、志愿服务行为和时长。同样的,对于国家的灾难性记忆,以前 90 后大多是从历史课本和影像资料中 获知的,2003 年“非典”疫情暴发的时候,他们还没有真正走到历史舞台的中央,他们并未真正参与其 中。他们那时是“被保护的”,更多的角色是“旁观者”,那场灾难对于 90 后而言,只是发生过而已,并 不能构成身份认同意义上的集体记忆。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大考,90 后经受了严格的思想淬炼、 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他们真正参与其中,他们身上的道义感、社会责任感和凝聚力被激发了出来,病毒 肆虐的悲剧性力量使 90 后在 2020 年完成了一次集体蜕变。这次疫情将深深地印在这一代人的脑海中,影 响他们的价值观,进而改变他们对灾难和生死的看法,以及对生命的理解和认知。 集体记忆因建构而成,蛰伏于个人、群体和社会的持续互动之中。在历史的某些时刻,一代人一同经 历了伟大与平庸、庄严与屈辱、辉煌与苦难,那里有刻骨的事件、平凡的英雄和不屈的力量。哪怕历史的 原貌早已支离破碎,这些记忆却如荧荧之光,为后来者照亮前行的道路。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启动,“战 疫一代”也会回归自己原来的学习和工作岗位,经历锤炼后愈发自信和成熟的他们即将步入人生的“而立 之年”。我们大可不必担心他们会忘记苦难,更无需忧虑他们会回到那个“娇滴滴的状态”,因为他们参与过、经历过、感动过,艰辛与磨砺是最好的营养剂和催化剂,也是最好的磨刀石和试金石。我们相信,经 历过此次疫情洗礼,集体记忆业已铭心,身份认同已然形成,“战疫一代”定会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担 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正如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 90 后党员回信中所指出的: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新时代的的青春力量 写在中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 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转型时期,世代划分不再以生命周期为标准,而代之以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迭代的节律。与以往一代代中国青年相比,今天的 90 后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没 有经历过中国屈辱和战乱的过去,他们没有天生的自卑感或狭隘的报复心来面对世界,对于西方的发展状 况和治理经验,他们既不陌生,也不盲信;他们比 80 后更加国际化,从出生就赶上了科技迅猛发展、信 息海量流通的移动网络时代,对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不会有发自内心的封闭和抵制,更不会有 盲目自大的傲慢与偏见。 一代人从精神世界中带来的东西,恰是理解他们身上所发生事情的钥匙,而当下一代从精神世界 中拿出某种上一代在精神世界中尚未经历过的东西时,就形成了与上一代的“对抗”。代际之间虽有对抗, 但更多的是联系,这种联系有时表现为下一代对上一代的传承,有时表现为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创新。长久 以来,人们一直依靠习俗、宗教和权威制定的道德秩序生活工作并理解世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90 后不再像之前的中国青年一样,主要依赖传统的价值体系作出判断。在他 们眼中,价值观和认同感比血统和出身重要得多,他们是“意缘联结”的一代新人。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 技能,但并不停滞满足;能让领导满意,也不循规蹈矩;向上层努力,却没有看不起底层;有一定社会地 位,但不蔑视公平正义;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但又避免炫耀性消费。这些看似相悖、实则并存的价 值认知表明:他们很多时候超越了既有价值体系的对立,他们不是妥协的中间派,他们没有把新潮和守旧 的价值体系调和在一起,而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并理解社会,就像在一页纸的两个点之间加上第三 个维度,折叠这张纸就可以连接这两个点,而不是在纸面上画出直线。 在新冠疫情中,90 后之所以能够在人民需要和祖国召唤的时候挺身而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 他们内生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意识,这可以从以快递小哥为代表的 新兴青年群体在疫情中的现实表现窥见一斑。2019 年以来,我们的课题组开展了《城市快递小哥群体调 查》,对这些“熟悉的陌生人”的工作生活和内心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把快递小哥称为城市 的“蜂鸟”,他们“悬浮”在城市上空,穿着不同颜色式样的快递工作服,穿梭在小区楼宇和街头巷尾, 用力拍打着自己的翅膀,努力向前飞奔、向上流动。疫情当前,他们仍不停歇,给封闭在社区居所的人们 带去温暖和希望。今天,很多人感动于疫情期间快递小哥的辛勤工作,但其实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日常 工作的缩影。只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按下了暂停键的社会有机会用放大镜看到并凸显了他 们,把他们一以贯之却鲜受瞩目的敬业精神和拼搏精神集中展现了出来。快递小哥只是疫情中当代青年的 一个代表,像快递小哥一样的“最美逆行者”,还有无数的青年志愿者、网约车司机、大卡车司机、退役 军人、各种社会组织从业者等。新冠疫情为中国 90 后矗立在世界中心提供了机会,当 3 月 19 日快递小哥 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那天,一位小哥平静地对我说:“中国 90 后终于在世界舞台集体亮相了, 我们等这一天很久了”。   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的课题组迅速通过网络等途径召集团队启动调研,运用已有调查平台和联系渠道,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对 778 名在疫情期间仍在岗工作的快递小哥开展了调查,记录下他们疫情 期间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调研中我们也拍下了许多快递小哥工作场景的照片,由于疫情,他们都戴着 口罩,我们看不见他们的面容,但仍可以从每一张照片中感受到他们的阳光和温暖。快递小哥的薪酬方式 大多属于计件制,计件制与计时制不同,必须完成一单,才有一单收入,对于他们而言,每月 6000 元左 右的工资是每单 5 元、8 元这样一点点积累而成的。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消磨他们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 们负重前行的坚定和向上流动的渴望。调研中一位快递小哥“刚子”的话一直让人记忆犹新:“没有人生 奇迹,只有努力轨迹。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就像说的:幸福都是奋斗 出来的!”从不期待有什么奇迹发生,而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这正是一代代中国人愈挫愈勇的文 化基因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屹立不倒的精神密码。   其实不只是快递小哥,在我们的课题组完成的其他 30 多个青年群体的调研中,都能感受到这种 不向命运屈服,努力向上生长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从做公益的青年人阳光自信的表情中体会到, 从新生代农民工质朴真诚的话语中感受到,从“蚁族”青年眺望未来的乐观中观察到,从快递小哥面对疫 情的坚守中解读出。你不由得发自内心地羡慕并崇拜他们这种人生状态,只有奋斗中的人们才能享受到这 种无与伦比的精神快感。它不是感官的刺激和物质的享受,而是一种超越了自我满足,将时代脚步与自己 进步紧密相连所获得的一种精神愉悦感、灵魂净化感和价值实现感。   每个时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历程,却无一不映射着追寻符合时代法则的普遍原理。 “战疫一代”的表现,虽与百年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不同,但他们展现的爱国热情和集体力量,再 一次证明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抗拒:朝气蓬勃的青年,永远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具活力、最少保守、 最勇于担当的群体。   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中国 的复兴之路和发展模式,这个一个多世纪以来萦绕在几代中国青年心中的永恒主题,在 2020 年,似乎得 到了某种仪式性和阶段性的注解。而承担这一注解重任的 90 后,也有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称谓 ——“战疫一代”。   每个人都是既活在当下,又活在历史之中的,过去并不会因为我们对它失去记忆而不复存在。不 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一段五千年的文明史涌动在一代代青年的血脉之中。今天,当我们回望过去,仍然可 以感觉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节点上,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和一代代青年为民族存亡的呐喊以及 行动。此时此刻,我们提出“战疫一代”的创新表述,是希望通过这个概念所代表和象征的一代人来展望 未来之中国,并从一个侧面描绘出当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最新状态,勾勒出今日中国青年的时代底色与发 展趋势。这个问题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因为青年一代的思想状态,将决定我们这个古老国 度如何重新焕发她的荣耀和光芒。   1946 年,冯友兰先生在为西南联大纪念碑所作的碑文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我国家以世界之 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 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 邦,其命维新’者也。”我想,恰是中国土地上孕育的一代代青年及其源源不竭的奋斗精神,构成了中华 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作者廉思,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青年报 2020 年 04 月 09 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