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2020届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详细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2020届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详细解析

ID:345102

大小:310.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2020 届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详细解析 2020 届苏锡常镇二模作文试题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以前出门主要靠经验和问路,现在出门用电子导航。开车用,步行也用,离开了导航就不知路在何 方成为普遍现象。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改变还有很多…… 试题解析 本题不同于七市二模“记忆”的核心概念类题型,也不同于南京、盐城二模“商场边上造学校”的 任务驱动题型与行为评价类材料的结合,而是以一个日常生活现象为基点,折射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要 求考生去评说。 苏锡常镇模考往往以科技为话题。本届一模以马车、火车的比较为题,是以科技的进步性为出发点。与这 次题目更可以比较的,是 2019 届三模的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 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 别不以为意……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这道题的材料,最后一句点明了用意,“科技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是两大要点。 而这次的二模题,没有进行这样的关键词提点,最后一句只是点出“科技”和“生活”,并笼统地 说“类似的影响和改变”。这就增加了审题难度。因为需要考生进行一个类比思维,联想“类似”的情 况,并由此提炼出本题所要求讨论的科技所影响的生活的那个方面。 首先,要有精准审题的自我要求,不能从主观上就放弃精读材料并从材料出发构思,而只根据“科 技”去在记忆中检索自己写过的文章,寄希望于套作。本题如果照搬上述三模作文,是肯定不能切题的。 其次,要进入材料所提供的生活情境,结合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和形象,进而得出抽象概括。 要把握“类似”,就必须读懂材料前两句话所举的例子,而要落实“影响和改变”,就要用材料设 定的以往生活来作比较。 生活情境示例——“找路”。代表科技发展的事物——“导航”。 以往生活——依靠“经验”“问路”。 改变——离 开 了 导 航 就 不 知 路 在 何 方 这几个点看似寻常,但如果任意扩大解释,就难以得出对材料含义的精准的概括。我们下面逐个进行解读。 导航 导航不等于地图软件。 手机里的地图 APP,具有很多功能,寻找地址和导航是相关但不同的两项功能。 寻找地址功能,其实就是自己查看地图和向人询问两个行为的结合,既提供强大于人脑知识储备的资料库, 又避免了向陌生人开口的尴尬。但这只是对原本行为的延伸,人依然具有主观控制力,甚至更加增强了人的把 控,所以这谈不上“改变”。有点类似于课堂上的 PPT 辅助教学。导航则是提供去往某地的路线,人是完全依循其指示行动的。现在的导航,有实时箭头,有语音提 醒,人只要闷头走路就行了。 寻找地址,是获取未知信息,本来就是不可能脱离外物的帮助完成的。而“路在何方”之问,则是 发生于得知地址,甚至得知该地的方位之后,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本来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如果类比教 学,那就是按照人工智能提供的教学案甚至讲稿在课堂上教学,或者使用统一的教学视频,师生按其步 骤操作。 所以本材料所谈的是:科技的发展直接提供便捷解决途径,让人对其产生依赖,减弱了人的相关能 力。 如果落实“经验”和“问路”的含义,这一点会看得更清楚。 经验 如前所述,找路不是确认目的地,而是在明确目的地位置之后,寻找到达的方式。(如果连目的地 都不知道,也无从导航。) 那么,找路的经验就不是指地址信息储备,而是自主寻求道路的实践经历,会带来对于方位、距离 等的感知、判断能力。古人能根据星象航海,现代人已没有根据太阳判断南北的习惯。记得小学课本还 教过根据树冠判断方向的方法。但现在就算记得这个方法,你看到路边的树,能把当时课文的描述跟树 冠形状对上吗?这就是知识和经验的区别。 就像我父亲,就算晚上坐在陌生的房间里,也能判断出东西南北。我这种难得出门、缺乏找路经验 的人,只能将其理解为特异功能。问路 一般会由“问”联系到沟通能力,进而拓展到人际交往的话题。这就把这个题目扩大化了。 要注意“路”之“问”的特殊性。问路之难,不在于开口之难,而在于描述与理解之难。之前说过 的东西南北暂且不论,对于一些关于路的常用叙述语,大家能有共识吗?向前走五十步和一百步,到底 指多远?前面的路口,走到底左转,到底指的是哪里?不光是听的人云里雾里,说的人恐怕也没有充分 自信表达清楚了吧。 如果语言不足,那么画图呢?就算手边有纸笔,绘画能力和读图能力,也是需要经验的。 导航的出现,就使得“经验”无用,“问路”无须,由此导致自主找路经验的进一步缺失和谈论路 的能力的进一步减弱。 评价 当然,找路能力对于现代人的生活而言,已经不是必须的了,毕竟可以网络购物,在家收快递。所 以对于导航这种科技的影响,不必大惊小怪。 但有些能力的退化,确实会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引起连锁的病变。 关于经验缺失的,有看天气的能力。古人可以夜观天象,知道明日阴晴云雨。我父母看一下天气预 报,知道提醒我明天多穿衣服。而我不仅不能预知天气,连看到天气预报上的温度数字都不能意识到明 天到底算热还是算冷。所以我经常抱怨,为什么天气预报不顺便报一下前一天的天气,让我可以感知一 下温度的变化。我的手机里有天气 APP,是那种会提醒明天穿多厚衣服的。相信不久以后,又会把指示 具体到哪件扫码录入的衣服可以在明天早中晚穿,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无法判断什么叫厚衣服了。 类似的还有,不用手机查食物卡路里,就不知道今天是不是吃多了;不用温度计测体温,就不知道 自己是不是发烧了。其实本来就是一摸肚子,一摸额头的事,但科技产品让我们没有了这方面的经验, 或者说常识。 关于沟通障碍的,有聊天时表达情感的能力。比如现在多用 QQ、微信交流,希望表达喜怒哀乐时,有各种表情包可用,但同时造成我们无法用 文字表达一些细腻、独特的情感。其实现在的表情包虽然五花八门,或萌或贱,但各套包之间,有一半 的词汇都是一样的,无非是“谢谢”“晚安”“对不起”,长此以往,我们的交流内容也会被简化。 回到教学的话题上。以往模考,需要过上一周时间,才能通过书商买到印刷好的外市模拟卷。现在 网络检索即可获得试卷和答案,这相当于 APP 找地址。但现在已经发展到 24 小时内就有人把试题解析 推送给你,甚至有把讲评课件做好的,这就相当于导航了。是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能更容易地利用到他人 的努力成果,当然不算是坏事。但是,长此以往,或许我们不仅不能自主读懂一篇文言、独立把握一个 作文题,甚至连向人请教解题的能力也缺失了,这就是既没有找路经验,又不会问路了,最终会连目的 地的对错都不能判断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