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名校 最新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附优秀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高中名校 最新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附优秀范文)

ID:343968

大小:33.8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中名校 最新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附优秀范文) (一)学会尊重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暑假里,爸妈准备出国游学,可是对家中的儿子总是不太放心。临行前,爸爸特别交 代儿子:“家里的藏獒可以随便逗,但千万别惹鹦鹉。”爸妈走后,儿子没事就逗藏獒玩, 藏獒从不咬人。于是他想:凶猛的藏獒也不过如此,鹦鹉不过就是一只破鸟,又能把我怎 么样?于是,他就大胆地逗鹦鹉。不料,鹦鹉开口大叫:“咬他!咬他!”藏獒闪电般地 扑上去,儿子措手不及,被咬得血肉模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这则材料中,叙述对象主要有爸爸、儿子、藏獒和鹦 鹉。细心揣摩材料可知,四个叙述对象中,儿子和鹦鹉是主要人、物,是立意的最佳切入 点;爸爸和藏獒只是次要人、物,是“配角”。所以,解读这则材料,可重点从儿子和鹦鹉 两个角度入手。从儿子的角度思考,儿子没有听取爸爸特别交代,轻视鹦鹉,以貌取人, 最终害了自己。从鹦鹉的角度思考,它借助藏獒教训“儿子”,表现出它的智慧,可见当今 社会,最厉害的人不是最凶的人,而是能调动“资源”的人。 参考立意: 1、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以貌取人终害己; 3、正视弱小; 4、学会尊重; 5、善于调动资源; 6、善假于物,因人成事。 【佳作赏析】 学会尊重 凶猛的藏獒也不过如此,鹦鹉不过就是一只破鸟,又能把我怎么样?于是,他就大胆 地逗鹦鹉。结果,他被鹦鹉使唤藏獒咬得血肉模糊。这是他轻视鹦鹉,对鹦鹉缺少一定的尊重结果。 尊重,是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尊重,是在他人发表不同意见时的倾听;尊重,是为 别人付出的努力而鼓掌。尊重看上去,好像只是奉献给身边的人。 我们从小都受到过“孔融让梨”的教育,也都知道要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不能嘲笑 讽刺残疾人。这样的理论有时候粗看上去是很不近情理的,为什么年纪小便要吃小的梨呢? 为什么一定要让座?如果我也已经很累了?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说出心中所想到的一切? 其实真正的道理在这儿: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有句话叫“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意思是说别人送我木桃,我便用琼瑶做为回报。 所谓礼尚往来,在人类的社会中,你付出一分便会有一分的回报,不会多不会少,总有一 天一定实现。这是规则。规则在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人都是平等的,所以你对他人的尊重 礼貌会在他人心中留下美好印象,随后他们亦会如你所做般对待你。 不是没有这样的反例吧,试问哪见过一个愤世嫉俗目中无人的狂小子会赢得别人发自 内心的尊重呢?最多是用自身的“叛逆”及“与众不同”来吸引大众好奇的目光罢了。 尊重是一种大智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尊重旁人与自己的相同之处不难,得遇知音 的兴奋雀跃足够掩住“尊重”那平实些微的光芒。难的是尊重旁人与自己的相异之处。比 如:你认为吸烟有害健康而且污染环境,他却将其视作一种调剂,他说人生就是要积极进 取、鲜活浓烈,而你只求平淡、安详、怡然、舒适的过一辈子。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尽相同 的差异何止千千万?尊重便是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并从客观的角度和欣赏的目光去看对方, 并不苛求相同,只求正视相异。 因此,懂得尊重旁人的人都感悟明了了人生的大智慧。所以姿态优雅、举止从容,因 为有足够的自信支撑自己,也有足够的宽容去审视旁人。所以会被旁人所尊重,只是因为 其身上所散发出的高贵又平和的气息实在是让人向往和吸引。 尊重会让人心情愉悦、呼吸平顺,尊重可以改变陌生或尖锐的关系,若是有对彼此足 够的尊重,战争都是可以避免的。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重人者人恒重之。 (二)知礼而行,你我共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里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 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二)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 的标语。然而在我们身边,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图书馆内随便占座;学校食堂买 饭不排队;升国旗时交头接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在公物上乱涂乱画;公共场合大 声喧哗;随手丢弃垃圾…… 上述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某中学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假设你 是该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李明,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 “践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文题解析】 本题目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沿袭 2019 年全国卷 I 命制,着重考查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中的“礼”这一话题。既延续了优良的传统,又重视考生的现实思考,引领考生对当 代文明礼仪进行思考:为何要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遵守礼节? 试题考查考生的思辨性,材料涉及由古到今对“礼”的认识和思考,切合考生实际,因此 人人有感触,人人有话说。 多则材料作文考的是分析、综合能力。基本思路是求同存异,求异即分析,求同即综 合。考生构思时要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作文,思考材料间的内在关联,确定出一个集中立 意,展开议论。所给两则材料,(一)说明重视文明礼节的重要性,无论做人做事还是治国, 都必须做到有礼可依、有礼必依、行礼必严、违礼必究,否则人民无法安定生存,做事难 以成功,国家不得安宁。(二)“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标语,然而在我们 身边却存在一些不讲文明礼仪的现象,说明外在行为与内心认识的不统一问题,只有做到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实现人格的升华。我国自古重礼,今所谓“礼”更多的是“法 律法规”“校规校纪”,因此要真正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不可缺少。总而 言之,凡是能从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围绕“礼”进行立意的,即为符合题意的方向。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1.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2.文明礼仪伴我行。 3.青青校园,文明之路。 4.文明礼仪与时代同行。 5.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6.践行文明礼仪,共创文明校园。 7.践行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学生(标兵)。 …… 偏题立意: 1.尊九州之礼法,倡华夏之文明。(将关键词换成了“礼法”) 2.道德为立身之本。(将关键词换成了“道德”) 3.歌礼仪之诗,颂华夏之章。(只歌颂,不践行,忽略材料中“践行文明礼仪”的限制) 【佳作赏析】 知礼而行,你我共践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时代嬗变,斗转星移,可我华夏五千年文明从未断流,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旌旗飘扬 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文明礼仪、道德是非亦如潺潺细流缓缓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可我 们是否能用行动践行礼仪呢? 揆诸现实,我们的校园中出现了种种不甚文明之状,君可见图书馆内占坐之行为盛行 惹人厌?君可见买饭时队伍杂乱蜂拥效率低?君可见升国旗时交头接耳声响不断?君可见 洁净校园被垃圾污染……现象虽微,却折射出我们舍弃了文明礼仪来实现一己私欲的过错。 为此我向大家发出关于“知礼而行,你我共践”的倡议。 知礼而行,需要谨言。语言是人们情感的外化,曾国藩曾言:“大处落笔,小处着手, 独居守心,群居守口。”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做到守口呢?首先,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孔 子曾在子路抒发自己远大的治国之志后,不赞仅笑之,为何?治国以礼,其言不让,老师 未允他言而言之,为不礼。在升国旗时、图书馆中乃至自习课时说话,恰似如此,为君子 所不齿,为不礼。其次我们要注重出口之言,俗语有言:“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 冬暖。”文明礼貌的话说出口,令人如沐春阳之暖,如品清茗之香。多讲文明用语,自己的心灵也会受到涤荡。 知礼而行,还需慎行。《荀子》中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 宁。”古今多少贤人皆以礼闻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以中华民族特有的大国礼 仪,在万隆会议等国际会议上大展风采,让西方列强刮目相待。如今我国新时代领路人也 在一举一动之间彰显着大国礼仪,为中外民众景仰。排队不闯红灯,垃圾入箱……看似小 事,却都昭示着泱泱华夏的文明礼仪,请慎行! 知礼而行,青年先行。张晓风曾言:“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 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青年一代是中国的新生力量,是华夏文明当仁不让的传承者,青年 有文明,国家才可谓礼仪之邦。当你弯腰捡起垃圾,当你制止一次插队行为,当你等待绿 灯,当你……你会发现朗日川青,旧阙洞开,万物明媚可爱。“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 翁只是感叹,而我们青年要为文明礼仪奉献自己的一份光热,让轻风吹拂我们校园乃至整 个中国! 《论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我们正因为有了礼仪,有了文明,才得以与万物 有分别,礼仪之力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我们心间的清泉不能没有礼仪这轮 月辉。 让我们知礼而行,谨言慎行,特在此发出倡议,希望与大家共勉。 倡议人:学生会宣传部部长 李明 2020 年 1 月 10 日 点评:文章立意准确,语句优美,紧密联系材料表明观点,发出倡议:知礼而行,你 我共践。行文中,结构清晰,脉络分明,例证充分,加以引证、类比论证,说理透彻,中 心突出。句式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强! (三)“逆流而上的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越过浅滩,冲过急流,穿过 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无数水鸟的追逐,飞上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 终于游上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发现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 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阻碍,终于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老者叹息说:“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 向地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性质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分为两部分:首段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这条 鱼逆流而上的经过;第二部分表面写年轻人与老者的言行,实则是两人对此事不同的认知 与情感态度。据此,我们可以直接去把握第二部分的议论和关键词。年轻人对鱼的“感叹” 寄寓着无限的赞美,其观点是“勇敢”到达“目的地,虽死无憾”。老者的“叹息”发出的 显然是声声无奈,而其认为鱼“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目标”,也就只能面临死亡 了。进一步概括,两人其实都是在谈“勇敢精神”与“理想目标”的问题。抓住这一关键 点,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与立意了。 如果从年轻人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赞美的勇敢追求精神,因为理想栖息的地方,地 狱也是天堂;也可以对其进行矫正或批评,因为在年轻的战场上,年轻却不应也不能轻狂。 若从老者的角度思考,可以赞同老者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目标的观点,因为一个人总是要仰 望点什么,有目标才有方向,有目标才有动力,才能更坚强更执著,有目标也才可能有成 功,才会走得更长更远。一个民族亦是如此,要学会仰望星空,才会有未来。再深入来看, 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时只是由于灵魂迷失,才失去了自 我,从而导致最后的极端与失败。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老者缺少的献身精神进行分析与讨 论等。 最后,还要注意文体不能写成四不像,标题要符合文体特点并独特新颖等一系列要求。 【考场佳作】 做一位勇于逆流的智者 勇于逆流而上固然值得钦佩,但无目标的勇敢也只是徒劳,唯有做一位勇于逆流的智 者,方能成功。(开门见山提论点,观点公允,意赅言简,且扣题紧) 就像材料中老者所说的:“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然而它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 伟大的目标,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联系材料单刀直入,直指论 述的关键)是啊,材料中的鱼儿勇于逆流而上,确实值得我们钦佩,但我们不妨多想一下,它逆流而上是为了什么?我想,它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所以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如果 它能把自己身上伟大的精神分给智慧一半,做一条既伟大又聪慧的勇者之鱼,结果可能会 是柳暗花明的一片新天地。(设问激疑,然后通过正反分析来进行对比论证,进而突出“做 一条既伟大又聪慧的勇者之鱼”的观点) 说到勇于逆流而上的智者,1998 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就不得不提。在 世人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今天,他却勇于逆流而上,远离政治而专心于自己的研究。在 信息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他却以一个电脑盲的身份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用一笔一 画完成了自己的一切设计。靠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靠着常人难以付出的辛劳,以及常 人难以超越的毅力,即没有赶上时代脚步,他仍不失为一位勇于逆流的智者。(本段行文紧 紧围绕“勇”而谈“智”,选择事例准确且典型,边叙边议,极具说服力) 所有智者的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智慧要让自己的目标来诠释。(进一步深 入论“智”,从而引出下文对“目标”的阐述。观点独立成段,鲜明突出) 当年,刘若英被一位著名音乐人评价说:“你的嗓音和你的相貌同样不漂亮,我看你 很难在歌坛里发展。”之后,刘若英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勇于逆流直上。她为别人端茶倒 水,她制作演出时间表,她替歌手拿演出服装……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是为了自己的目 标。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路上,风雨在所难免,但她确实是一位智者,一位勇于逆流而上的 智者!终于有一天,她用微笑站在了自己的舞台上,用并不惊艳但十分温暖的嗓音感动了所 有在场的人。她也因此被评为“最具真实感的歌手”。她成功了,她的勇于逆流而上没有白 费,因为在她下决心前,早已有了自己的目标,当有目标的那一刻起,成功也早已向她靠 近。(举例论证,生动形象;分析说理,周密严谨) 当今这个社会,勇于逆流而上的人少之又少,而做一位有目标并勇于逆流的智者更是 不易。写到这里,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自己要怎么去做了。(呼应开篇并总结全文,回应现实 生活,令人深思) 【点评】 作为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本文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一、论点准确鲜明,概 括性强。论点“勇于逆流而上固然值得人钦佩,但无目标的勇敢也只是徒劳,唯有做一位 勇于逆流的智者,方能成功”不只把握住了年轻人赞美的“勇气”精神,还涵盖了老者强 调的“目标”,避免“被冻成了冰”的后果,从而树立起全新的观点。二、论据精简,以少胜多。本文虽只选取了崔琦和刘若英两个事例,但因其针对性强,截取与论证恰到好处取 得了以轻驭重的效果。三、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在提出中心论点后,本文采用层进结构 逐一论证了“勇气”、“目标”与“智慧”的关系,再加上以独立的议论句加以过渡,使得 大家可轻松顺利把握全文。 逆鳞遐想 如文提示,一条逆流而上最终被冻死在高原上的鱼,如何?年轻人会感叹说,老者会叹 息说。我想,都不重要。相比缥缈于海洋里的同类,能有后世之人为之慨叹,却也是这条 鱼的无尚荣耀吧!即使,代价是死亡。(否定之后再肯定,观点因此脱颖而出,更令人惊叹令 人击节) 当然,鱼儿怎么想我不知道,我也无从断定它逆行为何。我只是忽然觉得,自己就好 像这尾逆流而上的鱼,在生命、在社会的洪流里。正奋力摆尾而上。(通过联想展开下文, 因鱼而己,又由寓言而社会人生) 不安现状地生活着,我偏执地想要做像作家池莉一样的独行侠。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 人,却也无一例外地向着同样的目标——同一个地方攀爬。对于不择手段!我实在是害怕, 怕我在这生活的大染缸里换了自己原本的色彩。(作者清洁自守的形象在这个比喻里生动形 象地展示了出来)我在想:是不是这条鱼儿也像我一样,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抓进了渔网,害 怕自己也被做成鱼罐头码放在超市的货架上?于是,它准备逃离,向着最高的高原上…… 或许是我小气了,又怎能懂得这倔强的鱼儿怀揣“金鳞岂是池中物”的雄心壮志呢?心 中有一种仰望,向着自己最高的梦想。激流又如何?逆行又怎样?只为梦想的一抹流光,无 畏地逆行而上!(整齐的反问、流金的梦想、执著的信仰与高昂的情感,带给我们一种至上的 崇高美。)我错了,我实在是错了!若想在生命的长河中有自己的信念,岂是逃避所能够达到 的?这鱼儿,又如何不是要为自己的信念背向了集体,背向平凡呢?拥有万人沉醉我独醒的 坚毅,也要有为自己开拓未来的勇气。真正的,金鳞岂是池中物! 当然,鱼儿的结局是悲惨的,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死是有价值的!千万条鱼儿中能 有如此一尾坚毅勇敢的逆鳞,敢于挑战“规则”,敢于藐视“信条”,又怎能不令人称赞, 令人为之颂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世俗化的社会里,又有几人清 醒几人醉呢?) 椎及当今社会,却又能有多少尾如此的逆鳞?(转思自己,也不得不令人汗颜)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这种毫无涟漪的“平静”生活。不!不能这样说!应该说是都习惯了追逐所谓的“名” 与“利”的生活,却再难有一条不甘“主流”的鱼儿了。人们因循地生活着,一次次走过 别人脚下的路,又一次次重复着别人的生活。如此而已,生活轻微得没有一丝涟漪。 不如学做一尾逆鳞吧!只为心中的信念与追求,摆脱社会的俗套,选择在社会颓废的洪 流里逆行而上。或许,在那大河的源头处,有一个清新的世界! 【点评】 作为一篇抒情散文,本文由“逆鳞”进行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进而谈及人生与社会, 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执著、对人生信仰的坚定以及对世俗观念的顽强抗争等精神。本 文如行云流水,又多豪迈之语。其在句式上巧用整句与散句来增加行文的韵律感与流畅感, 从而在语言上既平易自然又富有诗意;而其中又多用反问句与感叹句来增强语气语势,进 而充分展示出作者的文采、精神与人格,反映作者时代的正义精神和青年学子蓬勃向上的 朝气。 【相关素材】 王濛:打入冷宫的冬奥会冠军 王濛,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多次夺得世界杯分站赛的冠军,曾在 2006 年都 灵冬季奥运会获得 500 米金牌,并在 2010 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成功卫冕,成为中国卫 冕冬奥会冠军第一人。因不服管教并与领队等发生一连串严重冲突,2011 年 8 月 4 日,国 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宣布,撤销两届冬奥会冠军得主、短道速滑名将王濛国家队 队长的职务,并取消她的国家队队员资格,禁止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 王濛 1984 年出生,10 岁时,被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业余体校短道速滑教练相中,开始 了速滑生涯。在体工队里,王濛表现出很强的霸气,是出了名的淘气包,经常挥拳为受欺 负的队员打抱不平。因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她还大度地把父母送来的水果、饮料等分给大 家,做到“有福共享”。她还是公认的“开心果”,只要教练不在,她就说说笑笑,不停地 找乐子,把队里的气氛搞得异常活跃。在体工队里,王濛的年龄最小,可她在训练和比赛 时却很要强,每个环节都会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从不“偷工减料”。因为她过于“斤斤 计较”,故绩提高得很快。16 岁时,王濛在全国九运会夺得铜牌,被上调到国家队。2002 年王濛第一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就获得了女子 500 米冠军,是中国第一位世界青年锦标 赛冠军。此后,王濛便一发而不可收,在国内国际的短道速滑的舞台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辉煌战绩。 素材解读: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宽恕。王濛所犯之错确实不小,但没有必要赶尽 杀绝,一棍子打死。开除,禁赛,给个期限吧? 适用话题:德育为首,德才兼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制度面前无特权……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