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作文素材:人民时评议论精彩语段
加入VIP免费下载

战“疫”作文素材:人民时评议论精彩语段

ID:343250

大小:21.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场作文时,总有很多同学感觉到语言匮乏,在备考中,我们可以多看看满分作文与官 方时评,从中积累素材。 下面是从“人民时评”等精彩时评中精选的一些语段,供大家学习、积累。 战“疫”作文素材:人民时评议论语段精选 1.适应新形势是一种“深化”,解决老问题也是一种“深化”,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过 去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发展成为将来的短板,影响整体工作向前推进。近年来,一些执 法瑕疵、缺陷甚至是违法行为总是被迅速传播开来,接受公共舆论的评判,接受法律制度的 审视。这些瑕疵和缺陷给执法公信造成阴影,让法治权威蒙受损害,也让一些基层民警备感 压力。然而,群众监督也是为了法律能够得到更充分准确的实施,为了整个社会能够始终在 法治轨道上运转,这和民警执法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看清这一点,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习 惯于在镜头前执法。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众已经接受多元化思维,不再坚持旧有的就业观,只要是凭借个 人能力和兴趣做事,无论哪种职业,都能做出成绩来,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而且,高 等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独木桥”不好走,倒不如 另辟蹊径,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多元化就业也就应运而生。 恰如陆步轩的校友及合伙人陈生所言:“我们没自杀、没跳楼、没出国,我们是正面的。 北大学生可以做国家元首,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而且,同样是做猪肉生意的陈 生,如今已实现了连锁经营、创立品牌、公司上市等成绩,为消费者供应放心猪肉,社会价 值一点都不小。陆步轩如果能够将实践经验与学术结合,成为猪肉方面的专家,实现其梦想, 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3.罚款不是目的,催生汽车文明才是目标。罚款和扣分作为一种治理手段,不能过度利 用甚至滥用。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既要有“问题意识”,看到交通违规行为的安全隐患和 文明缺失;也要有“过程意识”,明白社会文明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过程。只 有将“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有机结合,对交通违规行为的规训与惩罚才会张弛有度、 刚柔并进。 4.哲学家周国平说,一个人的生活需要把心安顿好。他有两个标准,一是做自己真正喜 欢做的事情,自身能力得到最好的实现和发展,简单地说就是事业。第二个标准是要有自己 的心灵家园。即使在寂寞的时候,也不会太无聊、太孤独。 所谓能优雅地生活,我认为,就是能从容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有相当的自由度, 活得比较快乐,而不是被选择。这就需要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兴趣。对兴趣的热爱,可以让我 们不顾一切地向着特定的目标前进,在我们深受打击时仍然拥有可以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 可以帮助我们愈战愈勇,也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奇迹。 5.者为“潜”?《易经》重“势”,因时机未到,故隐忍待机,养晦俟时。诸葛亮隐居 在卧龙岗时自耕自食,常常吟诵《梁父吟》,这时候并无人知道他是谁,但他却能气定神闲、 心平气和。那诸葛亮在卧龙岗可不是真卧着,所谓“勿用”不是说“不用”,而是站在不用的立场上来用。彼时,龙潜深渊,其内在不够厚实、阳气不够充盈,应继续积蓄能量,修炼 本领,以期在未来恰当的时机因势而谋、应时顺势而为。 6.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有意义的,这可比作一串珍珠项链。每一段旅程就像一颗颗大小 形状各异的珍珠,单独拆开来看并无神奇、彼此间也无甚联系,但等到最后一颗珍珠成线落 成、串成一圈时,就会发现光芒四射、熠熠生辉。那时,再回过头来品味,也许无论缺了哪 一颗珍珠,项链都串不成。 所以,人生的低潮与高潮互为犄角,二者都是迈向理想彼岸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你观 察过燕子飞行的轨迹吗?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向下滑落,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之后,然 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正如燕子低飞时在积蓄力量一样,人在人生低 处时也在蕴藏能量,一旦时机成熟,达到所需能量,就会石破天惊,冲击下一个巅峰时刻。 7.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 自然物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种 场景,让人气定神闲。苏东坡认为,人生赏心之乐事良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 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亲近自然的情趣,犹如清 新洁净的空气,吐纳之中令人消解困顿、获取力量。 天光云影的大自然里,刻录着快乐的密码,流淌着诗意的华章。梭罗 28 岁时,曾在新 英格兰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小木屋,独自一人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他在丛林中 漫步,聆听自然曼妙的声音,欣赏湖畔四季变换的风景与色彩,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他 坚信,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宇宙真谛和无上法则,一个人通过内省、与自然交流,可以领悟自 然界所蕴含的信息。聆听自然、寓于自然,能让人找寻到精神的新高度,赋予人无穷的智慧 和力量。 8.时下,不少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寻找“有用”的人,或者寻找一切机会结交有权有势 的所谓有用的人。若真的读了那些“无用”的书,就可以用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样 一个纷繁的世界。打开《诗经》,“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意象会让许多渐渐远去的日子又 回到眼前;翻开《围炉夜话》,很容易读到这样几句:“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 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就是这样一些无用的书,把我们带回遥远的年代,重温我们 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朴,让我们以儒者的宁静面对芜杂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来的 风雨。 9.教育是什么?是时候想想这些最为简单也至为重要的问题了,而回答原本也不应复杂。 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长”,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 把外在的东西灌进一个容器。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 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理想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我们之所以在多少年前就提出“素质教育”,不正是期望那些幼小的生命,能在不断的自我 认同、自我发掘中自然生长?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今天的情形却令人忧虑,一 些教育者全力以赴的,正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功利主义盛行之下,教授以“没有 4000 万别见我”来励志,学生视校园为“职场训练营”,家长坚信“好工作才有好未来”,从教育流水线上下来的,可能是越来越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眼下,那些“目中无人” “六神无主”的教育,会带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国家通往怎样的未来? 10.葆有足够的温情与必要的敬畏,无疑是对待历史应有的一种姿态。对个体而言,尽 管大多数人都没有歪曲历史事件、丑化英雄人物的恶意,但随着社会价值日益多元、传播技 术日新月异,也应注意对极少数处心积虑者保持警惕,并自觉抵制披着多种外衣的历史虚无 主义现象。因为无论在历史事实、人类良知面前,还是在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面前,总有 一些底线不能被击穿,总有一些雷池不可被逾越。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们认知 过去、对待自我的态度,也照见了喧嚣背后的世道与人心。今天,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已久, 正在爆发出来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尤其需要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动能。尊重 事实、心存敬畏,珍视岁月长河中凝结的“精神珍珠”,向历史虚无主义大声说 “不”,每个人才能成为负责任的现代公民。 英雄。自古以来,逆境成才备受尊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故 事最吸引人。其实,逆境奋斗有着不得已的压力推动,要么咬紧牙关杀出一条血路,要么自 生自灭湮没无闻,只要发愤图强,不需要担心阴沟翻船。反倒是人在顺境,权力在握,要风 得风要雨得雨,有很多选项可供勾选,假如大脑发烫、意志力萎缩,“魔鬼”就会找上门来。 哲人说,“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坚韧”是为了得到手中所无,“节 制”则是不滥用手中之物。两相比较,从某种程度上说,忍住诱惑更考验人。 与拥堵的市区相比,行驶在一马平川的高速路上,临深履薄之心须臾不可无。曾国藩当 年一夜之间连升四级,却扛住了温柔的围猎,因为他知道“无缘无故”的好处都是“钓饵”, 最终会“得不偿失”。忘乎所以为所欲为,等于在高速路上玩“大撒把”,当时越有“面子”, 后来越跌份儿;当时有多放肆,结果就有多懊悔,这是一条人生定律。 12.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 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 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 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 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 出高纯度的器具。这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 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 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 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 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 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 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 多年 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 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 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13.真正懂得争气、学会争气的人,是不会也没必要去斗气的。斗气就是赌气、撒气、 怄气,往往你争我斗说气话、发脾气。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贬损他人,伤人面子又伤人 里子;或互不相让,“顶”在那里“掰手腕”,非得争高低、论输赢、决强弱;或图自己一时 痛快,“撂挑子”“卸担子”,等等。“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赌气、撒气、怄气,或许能解一时心头之气,实际上非但解决不了问题, 反而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大叹“既生瑜何 生亮”,结果斗气而亡。眼下,一些人“路怒”开斗气车,也常常因一时之怒而酿成大祸, 教训惨重。斗气好比蜜蜂蜇人,“把整个生命拼在对人的一刺之中”。赌气堵的是自己的路, 斗气伤的是自家的命。人可以较真不可以较劲,可以红脸不可以翻脸,斗气就是在较劲和翻 脸。 14.究其原因,大概是学其形式远比探其内涵真谛的门槛要低得多。比如灌输三叩九拜, 有人问“为什么”,只消说一句“古人如此”,省却多少说理与论证。只是,国学如果停留在 如此浅层次的形式复古,无异于买椟还珠,甚至会把国学弄成与现代文明相对抗的姿态,凡 事不问好坏对错,一切以东西古今划界。凡是古人的都是好的,哪怕骑驴;凡是现代的都是 “非我族类”,都该保持距离。如此下去,国学非但不会被这些人发扬光大,相反可能会走 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孤芳自赏,与文明发展割断脉络,把自 己变成了一块“化石”。 现如今,社会上把国学形式化的倾向越发常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价值的迷茫。 其实,国学是个非常丰富庞杂的体系,几乎任何理念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理论依据。关键是需 要有一个顺应人性、符合现代文明的判断依据。让国学更好地嵌入生活,可不是骑驴赶牛车 这么浮光掠影的复古返祖,而是通过国学,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更加自如开张地伸展,通 往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越发得狭隘,对新生、外来事物充满敌意。 理学家程颢有这么一句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国学,应当让人通 向这样博大旷达、云淡风轻的境界。 15.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 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 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 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16.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欲取得成功,必须与时代同 步。古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天则要说:“识时代者为俊杰”。一个有头脑的人,要 在环境欲变未变之时,见微波而知必有暗流,闻弦歌而知其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 这方是智者之所为。假若对时代变迁视而不见,混混沌沌,必被时代抛弃。 17.“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能,那就决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一个 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欲取得成功,必须与时代同步。 18.智慧的巨著《易经》提出了“三易”——“变易”、“简易”、“不易”。随时代变化的 是“变易”,超越时代不变是“不易”。我们要用“简易”的思维方式,选择和掌握“不易”的,以适应时代“变易”的需要。 19.以体力型的劳动力取胜、以技术力量取胜的时代都已接近尾声,未来的竞争将步入 以智慧力量取胜的新时代。孙子说“上兵伐谋”,管子说“必先争谋”,孔子也说“好谋而 成”。我国的《史记》高度评价谋的巨大威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西方的 《圣经》也高度评价谋的巨大价值:“黄金和白银可以提供安全的保证,但是比不过腹有良 谋。” 20.在古代,可以“一策而转危局,一语而退千军,一计而平骚乱”,可以“计就惊天地, 谋就泣鬼神”。在当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计谋就是效益,计策就是金钱,智慧就是财富。 21.优化思维,要学会既见正面,又见背面的“两面神思维”,既能正思、反思,又能合 思的“太极思维”,既作系统分析,又作综合集成的系统思维;要进行横向思维训练、纵向 思维训练、立体思维训练、网络思维训练、全息思维训练、跳跃思维训练、变易思维训练等; 要培养高超的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 灵感思维能力,使人思维不仅正确、全面、深刻,而且达到能出大智、巧智的思维高境界。 22.凡是那些对信息有着独到的眼光的人,在这份“眼光”的背后,必然靠着独到的思 维能力——分析力、鉴别力、判断力等做支撑。思维能力是点“信息”成金的手指头。没有 这个手指头,再多的信息也是一堆毫无价值的顽石。 23.世界上任何物质运动都具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受其客观规律的支配。是否按照 客观规律办事,是决定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成败的关键。孙膑有一句名言: “知道,胜。”“不知道,不胜”。这里的“道”,就是客观规律。尊重它、利用它,规律就会 成为武器,使你如虎添翼,马到成功;反之,轻视它,违反它,规律就会变成对手,使你碰 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24.当我们走近一颗颗英雄的心灵,当我们呼吸到英雄们的气息时,英雄之所以成为英 雄的真谛就会被我们发现:就外因而言,是时势造英雄;就内因而言,则是雄心造英雄。 25.大成精神就是取法乎上的精神,就是力争上游的精神,就是不断进取的精神,就是 持续发展的精神。大成意识就是一流意识,就是杰出意识,就是圆满意识,就是完美意识。 我们应当大力弘扬大成精神,大力培养大成意识。 26.“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一计不能行,全都等于零。要“敏行”——立即行动, 雷厉风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要“稳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浮躁,不冒进。 同时,还应勇行、勤行、力行、严行,培养全方位的行动素质。 27.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一起散步,忽然其中一人首先发现前面躺着一枚闪闪发光 的金币,眼神顿时凝固了!其中另一人大叫:“金币!”话音未落,第三个人已经俯身把金 币捡到自己手里。可见,在机遇面前,眼快嘴快都不如手快。 28.“千招会不如一招绝。”任何人,贡献给社会的都是他的专长方面。往往一切成就、 一切幸福都建筑在最特长的一点上,即建筑在“一招绝”上。 29.世间的一切都围绕着生命而展开,世间的一切都源于人的生命。林语堂说:“科学 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叹赏,艺术是对于 生命的欣赏……”如果对生命作哲学的思考,不难认识生命的三重绝对性:绝对根本性、绝 对一次性、绝对宝贵性。 30.“孔丘盗跖俱尘埃”。孔丘是最崇高的大圣人,盗跖则是最闻名的大盗。不管是大圣 人还是大盗贼,都难逃一死,死后都一样化为尘埃。因此,死亡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只有真 正认识死,才能深刻理解生。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深铭记: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只有一回!我 们共同的最大敌人只有一个:死亡! 31.人命关天,生命无价,这是常识。最大的真理往往是最平凡的常识,最朴素的道理。 许多人、许多民族、许多国家,往往因为这一真理最朴素、最平凡,而不知不觉地忽略它、 轻视它。蒙田说:“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中,最为粗鲁的乃是轻视我们的生存。” 32.人正,世界正。心正,人自正。要正人心,必正文化。 33.今天,我们拥有信息但没有文化;我们拥有知识但没有理想;我们拥有技术但没有 目标。我们依然不安,因为世界科技发展太快;我们依然焦虑,因为担心我们的观念更新太 慢;我们依然躁动,因为展现在人类面前的机遇实在太多;我们依然思考,因为我们深信命 运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因为我们渴望诞生美好的新人类,渴望拥有美好的新世界。 34.人的本性是喜欢和希望他人善良的。出于人的自利性,也希望他人善良,这使自己 更有安全感,所以人的本性乃是亲善仇恶的。古时候中国人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恐智不达,惟 恐德不修。在今天社会转型期,人们失落了善良和诚信。根据稀缺原则,越是稀缺越是珍贵, 善良和诚信已成为我们市场经济中最为稀缺的资源。 35.毛泽东说:“出二十个题,学生能答出十题,答得好,其中有的答得很好,有创见, 可以打一百分;二十题都答了,也对,但是平平淡淡,没有创见的,给五十分、六十分。” 如今的考试评估标准却与毛泽东主张的标准正好相反,死守“标准答案”“唯一答案”,学生 答题不能越雷池一步。如果与标准答案稍有不符,只能自认倒霉。 36.言人心之应言而未言,言人心之应言而不会言,言人心之应言而不敢言。 37.娱乐经济的风生水起,风起云涌,正说明:我们的时代在发生着空前的革命——过 去,实物产品才能增加财富,但是现在“快乐”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38.现实的人类是怎样的呢?狄德罗这样描述:“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 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很多方面,人类何其强大——强大到把地球折腾得天翻地 覆,又何其虚弱——虚弱到那按着核按钮的手指一动就可以使全人类毁于一旦;既能洞察入 微地研究外部世界的细小事物,又对人类内部的最大的共同利益视而不见!这样的人类,当 然只配拥有一个相互争斗、相互残杀、战争不断、暴力丛生的世界。 39.“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不久的将来,义务科技优生,才会使那个早在两个世纪前所宣告的伟大理想——“人人生而平等”,不再只是一种心愿、一种梦想,而成为现实, 人人获得真正的“生而平等”——平等地获得最好的先天素质,平等地拥有自我发展的一切 最佳基础条件。 40.五百多年前,明朝有个叫万虎的人,把自己绑在 47 支火箭上,想飞上天去。他在一 声巨响中被炸得粉身碎骨。当年嘲笑万虎“粉身碎骨”的凄惨结局的人,怎能想到今天我们 能够飞上蓝天、征服太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