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浙江余姚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试卷.pdf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8-2019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浙江余姚中学)》

共有 3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有答案浙江余姚中学)》 共有 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余姚中学高二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杨太辛教授将浙东的人文精神归结为血气偾(fèn)张,遒劲(jìng)动进,狂猖中和; 知虑深远,实学求是,经世致用;志意高阔,胸怀天下,爱国利民。 B. 田间与灌木篱下,横陈着田凫(fǔ)、椋鸟、画眉等数不清的腐鸟的血衣,鸟儿的肉已 被隐密的老饕(tāo)吃净了。 C. 握住镰柄(bǐng)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摩砺出粗厚的 老趼(jiǎn)。 D. 对于人们憎(zèng)恶的那个社会叫出令那些“治者”们感觉不吉祥的声音,这正是鲁 迅所期待并努力恭行实践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3 题(6 分) 没有人愿意为天下自苦如墨子,也没有人敢于为个人自私如杨朱,更没有人敢在专制的 社会里学孟夫子,学庄子的遁世无闻也极难。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凤毛鳞角....,才显出大勇气 大人格大精神。这里不谈别人,只谈庄周,(甲)当庄子唱着“一而不党”的调子从我们身 边掉臂而过时,我们不能不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乙)他是在瓦解一块铁板——举手 投足都强求一律的政治。并且..我们在人群之中感到多少孔子所津津乐道....的“恕”了呢?(丙) 孔孟都讲德、行,但这种建立在人群中的德行,不是往往“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吗, 不是有很多人为他的高尚的道德而付出代价,更有一些人又大获其卑鄙的好处吗?我倒并不 是反对人群,但人群中如不给个人以选择自己行为与思想的自由,这人群就不值得留恋,还 不如“一而不党....”,没麻烦。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凤毛鳞角 B.并且 C.津津乐道 D.一而不党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 分) A.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 中国出境游游客文明形象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大声喧哗、 不按序排队、不尊重当地风俗在出境旅游客不文明行为排名中位居前列。 B.据报道,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建成后将对汽车的功能符合性、性能可靠性等关键性 能进行评估,同时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第三方权威检测和认证。 C.为使校外培训机构更加规范,教育部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 学挂钩,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 D.人工智能发展方心未艾,正逐步走入普通人的生活,这不仅引发了人们对自身未来命运的 深切关注,而且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3 分) 道路是由一地通往另一地的路径。中国人很早就会修路,秦始皇统一中国,修的驰道四通八 达,他老人家自己也坐了辇车,经常在路上走,从兵马俑出土的坑里可以看到,没有减震设 备,所以, ① ,否则,上千里路走下来,皇帝的屁股颠也颠散了。公元前 11 世纪至公 元前 5 世纪,我国道路的规模和水平己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② :城市道路分经、纬、 环、野四种,郊外道路分为路、道、涂、畛、径五个等级。可见, ③ 。二、现代文阅读(共 2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7 题。(6 分) 材料一: 在信息匮乏的时代,人们想得知信息而不能,容易陷入恐慌状态。如今,互联网和无线 技术的整合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使信息再无时空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主动或被 动地接触“爆炸”的信息“碎片”。 我们有太多的媒介资源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信息的制造速度早已超过了人们处理信息的 速度,于是信息的“冗余”伴随着媒介的飞速更新悄然产生。它给当代人造成的困扰比之信 息困乏有过之而无不及。信息以排山倒海、无限量递增的速度把现代人淹没,一个信息严重 超载的不可承受之重的时代正在开启。当人们以有限的精力不断地“超支”处理无限的信息 时,注意力难免会被分散。注意力的稀缺是信息过剩时代的必然产物。信息的严重过载,而 人们精力的有限,这就导致每个人都想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从而不断确保自己 能够跟得上这个“分”新“秒”异的时代步伐——而这一切,就意味着“碎片化”阅读时代 的到来。 材料二: 无论是严肃深阅读还是碎片化浅阅读都是读者的自主选择,但当一种阅读方式逐渐流行 甚至泛滥的时候,便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与评价。碎片化阅读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存在的意义 价值:它单位信息量大,内容题材丰富多样,耗时少,效率高,可以使人们轻松获取大量信 息。只要拥有一部手机或网络电子终端,海量信息便唾手可得,知识的获取变得简单;它可 以快捷、及时、交互、充分地将零碎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尤其适合当下空余时间渐趋零散 化的大众的需求。这些是传统纸质严肃深阅读很难具备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 种时代阅读新风尚。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碎片化阅读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 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它让我们注意力涣散,形成思维惰性,失去深度阅读的能力,历史感 逐渐消退。 王蒙曾感慨:“虽然不能回到孔孟时代悬梁刺股地读书,但也不能都躺在乔布斯的怀里 看微博。网络带来了方便,但也使我们的阅读、讨论、思维变得普泛化、浅薄化、零碎化、 快餐化,成了无中心、无目标、无深思熟虑的‘三无’浏览。”当碎片化阅读成为一个社会 的常态阅读方式时,或许我们该思考的是:究竟是我们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与知识获 取,还是碎片化阅读从根本上绑架了我们? 材料三: 碎片化阅读会妨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但又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获取多元信 息,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事物,这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如果用户为了特定目的而不断延展 阅读领域,即使读的都是短文章,所获信息也可汇聚成深度的认识。 对习惯于借助电子媒介进行阅读的人来说,需要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不断提高 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表达信息、保证信息安全和信息协同等个人知 识管理能力。要让他们知道电子深读的意义、策略、方法、路径,养成将浅阅读信息予以系 统整理与标记进而深入思考的习惯,或者让他们能够基于浅阅读顺利转向深入的电子或纸本 阅读。因此,要促进碎片化阅读走向深入,书刊出版传播就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阅读 和纸本阅读,将二者的优势相结合,走融合媒体发展之路:由平媒或网上推荐试读,引向纸 质或电子深读,然后走向网络分享与共读,促进更广泛、更深入的全民阅读与文化生产。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信息匮乏的时代,人们想得知信息而不能,容易陷入恐慌的状态;而在信息爆炸的时 代,无限量递增的信息也让人们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 B.碎片化阅读将零碎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尤其适合当下空余时间渐趋零散化的大众的需求,但是同时也会让我们注意力涣散,失去深度阅读的能力。 C.碎片化阅读会妨碍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层思考,但是它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可以帮 助人们更快地获取多元信息,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事物。 D.注意力的稀缺是信息过剩时代的必然产物,每个人都想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 从而不断确保自己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互联网和无线技术的整合和传播方式的改变,信息突破时空限制,海量的信息伴随 着媒介的飞速更新悄然产生,给当代人造成了困扰。 B.采取何种阅读方式看似是读者的自主选择,其实是时代的选择,当代人已经不可能回到 孔孟时代悬梁刺股地读书,但也不能都躺在乔布斯的怀里看微博。 C.随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与知识获取,导致从根本上 被碎片化阅读绑架,无法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 D.碎片化阅读和深度阅读的区别主要是阅读目的不同,如果用户为了特定目的而不断延展 阅读领域,即使读的都是短文章,也是深度阅读。 (二)阅读文章,完成 8-11 题。(20 分)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 就算是在鬼都不路过的荒野里,我妈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锁倒是又大又沉,锃光 四射。挂锁的门扣却是拧在门框上的一截旧铁丝。 我妈锁了门,发动摩托车,回头吩咐:“赛虎看家。丑丑看地。鸡好好下蛋。”然后绝 尘而去。 我妈此去是为了打水。门口的水渠只在灌溉期的日子里才来几天水,平时用水只能去几 公里外的排碱渠取。她每天早上骑车过去打一次水,每次载两只二十公升的塑料壶。 我说:“那得烧多少汽油啊?好贵的水。” 我妈细细算了一笔账:“不贵,比矿泉水便宜。” 可排碱渠的水能和矿泉水比吗?又咸又苦。然而总比没水好。 这么珍贵的水,主要用来做饭、洗碗,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剩下的供一大家子日常 饮用。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洗洗脸。 脏衣服攒着,到了水渠通水的日子,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大洗的日子。 其实能有多少脏衣服呢?我妈平时……很少穿衣服。她说:“天气又干又热,稍微干点 活就一身汗。比方锄草吧,锄一块地就脱一件衣服,等锄到地中间,就全脱了……好在天气 一热,葵花也长起来了,穿没穿衣服,谁也看不到;如果真来个人,离老远,赛虎、丑丑就 叫起来了。” 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叶隙 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 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快 要迷路一般眩晕。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她停下等待。 花蕾却迟迟不绽。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 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无比耐心。 浇地的日子最漫长。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道 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 凝滞处挖一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 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她抬头四望。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世上只剩下植物, 植物只剩下路。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整整三天三夜,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 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即将开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她 双脚闷湿,浑身闪光。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 权势鼎盛。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 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 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不但喂饱了葵花地,还洗掉了所有衣服,还把赛虎和丑丑 这两只狗也洗了。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大锅小锅都储满了水。幸亏我家家什多,可省了好多 汽油钱。 那几天鸭子们抓紧时间游泳,全都变成了新鸭子。放眼望去,天上有白云,地上有鸭子。 天地间就数这两样最锃亮。 大约渠水流过的地方水气重,加之天气也渐渐暖和了,到第二次通水时,渠两岸便有了 杂草冒头。而水渠之外,除了作物初生的农地,整面大地依旧荒凉粗砾。 鸡最爱草地,整天乐此不疲。一个个信步其间,领导似的背着手。我猜草丛的世界全部 展开的话,可能不亚于整个宇宙。鸡如此痴迷,这瞅瞅,那啄啄。有时突然歪着脑袋想半天, 再单脚撑地呆若木鸡。它不管看到什么都不会说出去。 天苍野茫,风吹草低见芦花鸡。两只狗默默无言并卧渠边。鸭子没完没了地啄洗羽毛。 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也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 的盛景。 …… 后来我离开了。我常常会梦到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 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 (选自《文汇报》2014 年,有删节) 8.文中的“母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9.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 分) 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10.试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6 分) 11.文章题为“遥远的向日葵地”,却用大量篇幅写取水、浇水及各种家畜,为什么?(6 分) 三、古文阅读(21 分) 《权书·子贡第七》苏洵 君子之道智信难信者所以正其智也而智常至于不正智者所以通其信也而信常至于不通 是故君子慎之也。世之儒者曰:徒智可以成也。人见乎徒智之可以成也,则举而弃乎信。吾 则曰:徒智可以成也,而不可以继也。 子贡之以乱齐,灭吴,存鲁也,吾悲之。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 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而计出于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而败也。吾闻之, 王者之兵,计万世而动,霸者之兵,计子孙而举,强国之兵,计终身而发,求可继也。子贡 之兵,是明日不可用也。 故子贡之出也,吾以为鲁可存也,而齐可无乱,吴可无灭。何也?田常之将篡也,惮 高、国、鲍、晏,故使移兵伐鲁。为赐计者,莫若抵高、国、鲍、晏吊之,彼必愕而问焉, 则对曰:田常遣子之兵伐鲁,吾窃哀子之将亡也。彼必诘其故,则对曰:齐之有田氏,犹人 之养虎也。子之于齐,犹肘股之于身也。田氏之欲肉齐久矣,然未敢逞志者,惧肘股之捍也。今子出伐鲁,肘股去矣,田氏孰惧哉?吾见身将磔裂,而肘股随之,所以吊也。彼必惧而咨 计于我。因教之曰: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吾请为子潜约鲁侯,以待田氏之变,帅其兵从 子入讨之。为齐人计之,彼惧田氏之祸,其势不得不听。归以约鲁侯,鲁侯惧齐伐,其势亦 不得不听。因使练兵搜乘以俟齐衅,诛乱臣而定新主,齐必德鲁,数世之利也。吾观仲尼以 为齐人不与田常者半,故请哀公讨之。今诚以鲁之众,从高、国、鲍、晏之师,加齐之半, 可以轘田常于都市,其势甚便,其成功甚大,惜乎赐之不出于此也。 齐哀王举兵诛吕氏,吕氏以灌婴为将拒之,至荥阳,婴使钩谕齐及诸侯连和以待吕氏变, 共诛之。今田氏之势,何以异此?有鲁以为齐,有高、国、鲍、晏以为灌婴,惜乎赐之不出 于此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苟以邀一时之功 邀:谋取 B.惧肘股之捍也 捍:抵御 C.彼惧田氏之祸 祸:灾祸 D.因使练兵搜乘以俟齐衅 畔:生祸端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 分) A 彼必愕而问焉. 至丹以荆 为计,始速祸焉. B. 然未敢逞志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因.教之曰 因.招樊哙出 D. 何以.异此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文章论述了机智与诚信的关系,作者认为如果不讲诚信,只用机智虽然可以成事,但这机 智只可使用一次,作者也因此否定了子贡的做法。 B.作者设想了子贡可以采用的更好的一种方法,让子贡看到高、国、鲍、晏四人身体将被割 裂,随后死亡,故而去向他们表示哀悼。 C.作者认为孔子看到当时齐国社会的状况去请求鲁哀公讨伐齐国的田常,这种做法可以取得 大的功绩,可惜子贡没有采用。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当时的鲁国好比汉朝时的齐国,高氏等人好比灌婴,但两 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表明了作者的褒贬态度。 15.用“/”给原文断句(4 分) 君 子 之 道 智 信 难 信 者 所 以 正 其 智 也 而 智 常 至 于 不 正 智 者 所 以 通 其 信 也 而 信 常 至 于 不 通 是 故 君 子 慎 之 也 16.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徒智可以成也。人见乎徒智之可以成也,则举而弃乎信。(4 分) (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4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7-18 题。(8 分) 双声子 [宋]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 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 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注]①三吴:说法不一,今采《水经注》之说,指吴兴(吴兴)、吴郡(苏州)、会稽 (绍兴)。②姑苏台榭:指姑苏台,在苏州市郊灵岩山。春秋时吴王夫差与西施曾在此游宴 作乐。③牢落:稀疏。17.从词的内容看,词人借 的历史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意境 。(2 分) 18.试赏析这首词所用的艺术手法。(6 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9-20 题(8 分)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②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 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 (《荀子•子道》) ③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 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孟子•离娄上》) 19. 根据上面文字,概括孔子的孝道。(3 分) 20. 对孔子和孟子的孝道进行简要评析。(5 分)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共 12 分) (1)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2)顾吾念之, ,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 ? (6)志士仁人, , 。 六、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代有一代之风度,一代有一代之生活。先秦时讲君子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魏晋时 讲风度与风骨,追求任性放诞、清俊通脱;汉唐时讲气象,以开放包容著称;宋明时将风韵, 追求趣味与性情……但是在现代风度上,大家发生了分歧,有的说是创新,有的说是竞争, 有的说是穷、忙、宅、腐、控,还有说是休闲、旅游、健康…… 你觉得现代风度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出卷:肖红 审卷:陈思怡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