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鲁人版20份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鲁人版20份含答案)》 共有 2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时分层作业6 李贺诗二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箜篌(hóu)  蜀桐(shǔ)  凝云(nínɡ)‎ B.湘娥(é) 芙蓉(lónɡ) 冷光(lěnɡ)‎ C.女娲(wā) 神妪(yù) 瘦蛟(jiāo)‎ D.金鳞(lín) 胭脂(zhi) 提携(xié)‎ B [B项,“蓉”应读rónɡ。]‎ ‎2.下列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导学号:61612035】‎ A.湘娥啼竹素女愁  B.十二门前熔冷光 C.芙蓉泣露香兰笑 D.甲光向日金鳞开 B [B项,“熔”应为“融”。]‎ ‎3.下面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高秋:在秋高气爽时弹奏 B.二十三弦动紫皇 动紫皇:感动了皇帝 C.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逗 D.黑云压城城欲摧 摧:摧折,破坏 C [C项,逗:引出。]‎ ‎4.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61612036】‎ A.“吴丝”句中“吴丝蜀桐”形容箜篌的精美,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张高秋”意为在秋高气爽时弹奏。‎ B.“昆山”二句,上句写低弹,下句写高弹。“玉碎”形容音乐的婉转柔美,“芙蓉泣露”形容曲调的幽咽。‎ C.“十二门”指都城长安(长安城四面各三门,共十二门),“二十三弦”指箜篌,“动紫皇”意为感动了皇帝。‎ D.“梦入”二句,谓李凭的箜篌把听者引入幻境。“鱼跳”“蛟舞”,谓连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而欢欣。‎ B [B项,上句写高弹,下句写低弹,“玉碎”形容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和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雁门太守行》中表现战争形势危急、士兵临危不惊的英雄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士兵知恩图报、誓死效忠君王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 (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3)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6.题解多是对文章的题目和作品进行概括的解释,可以介绍作品的背景、意义、影响,也可以对作品做出评价或按读者对象的不同做一些具体的分析,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容。从下面提供的课文篇目中任选一篇课文,写一则课文题解。(80字左右)‎ ‎【导学号:61612037】‎ 李白《蜀道难》 杜甫《春夜喜雨》 李贺《雁门太守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目的要求同时也是答题的提示。这道题的要求中已经比较明确地提示了表述的内容要点。‎ ‎【答案】 (示例一)杜甫《春夜喜雨》——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它抒发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之情,寄托着杜甫希望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本诗的题目言简意赅。它既点明了所写对象发生的季节——春,时间——夜,对象——雨;又点明了诗人的心情——喜。‎ ‎(示例二)李贺《雁门太守行》——这是一首古乐府诗,它描写了边关守将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寄托了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本诗的题目言简意赅。它既点明了人物——太守,又点明了人物活动的地点——雁门关。‎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____①____,其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让我们远离了诗歌,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但在我们心底深处,____②____,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____③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第①处后面的“其实”一词的转折,可知“远离了诗歌”表明第①处应从“人类从来没有离开过诗”的角度组织答案;第②处由前文“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后文“花树遇到春风”可得出“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第③处由前文“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得出的自然是“灿烂的花朵”。‎ ‎【答案】 ①人类从来没有离开过诗 ②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 ③一夜之间就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 二、阅读提升层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导学号:61612038】‎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下列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诗人由远及近,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C [C项,“由远及近”错误。]‎ ‎(2)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是如何描写乐声的起伏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高音清脆激越。“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曲调多变优美动听。“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3)赏析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并说说“逗”字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诗写音响效果。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引出秋雨倾泻。这种大胆的想象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注】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CE [C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项,颔联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分析两首诗中“家信”所表达的感情。‎ ‎【答案】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导学号:61612039】‎ 致酒行①‎ 李 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②。‎ 主父③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④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我有迷魂⑤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 ①元和初年,李贺因其父名曰“晋肃”的避讳而被剥夺了科举考试资格,诗人在离开长安的回乡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②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③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④马周: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⑤迷魂:宋玉曾作《招魂》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构思别致,主客对答,情节性强,先总起写劝酒场面,接着两句是客人表白心怀,于是主人再次劝酒致辞,客人最后再作回应。‎ B.“主父”句使用了贤士主父偃入关后不得任用,资财匮乏,屡遭白眼的典故。客人以之自比,“困不归”一语中寓无限愤怒之意。‎ C.“马周”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比主父偃更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D.“空将”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令太宗大悦而被破格提拔的典故,但事实上马周并未“直犯龙颜”,主人如此表述大有言外之意。‎ E.“雄鸡一声天下白”写出了主人开导所产生的效果,这开导激起了客人的反驳,“幽寒坐呜呃”五字形象刻画出客人此刻的悲愤之情。‎ BE [B项,“困不归”应是寓含“困顿羁旅、异乡漂泊的辛酸”之意。E项,“激起”的应是客人积极乐观的豪情,而非被激怒后进行反驳,“谁念”意即“谁还惦念着”或“谁还会念及怜惜”,表明自己已振作,不复之前的悲愤难过。]‎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干中“哪些思想感情”可知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多重的,解答时应根据不同的诗句作具体的分析,切忌答案过于笼统。‎ ‎【答案】 ①通过主父偃屡遭白眼(或马周在新丰被轻视)的典故,表达不受赏识、不得志的痛苦。‎ ‎②通过描绘家人折柳望眼欲穿,表达出诗人的漂泊困顿、久羁异乡的辛酸。‎ ‎③通过马周后来受赏识的故事,表达政治出路不特一途、终有出头之日的乐观自信。‎ ‎④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不振的豪情壮志,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