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题库(23份打包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题库(23份打包含答案)》 共有 2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页(共 17页) 2017-2018 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基础题(pdf 有答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下列观念或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 B.“低碳”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 C.提倡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利用率为 100% D.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再排放,生活污水可随意排放 2.“绿色化学”是指( ) A.颜色为绿色的化工产品 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环保的产品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无害产品 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学产品 3.“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 100%).CO 和 H2 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 CO 和 H2 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甲醇(CH4O) B.乙酸(C2H4O2) C.乙醇(C2H6O) D.甲醛(CH2O) 4.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5.下列有关“绿色化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B.原料及产物均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 C.不需要化学工艺的纯天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D.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2页(共 17页) A.在物理变化的过程里,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B.在化学变化的过程里,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D.在物理变化的过程里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7.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 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8.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固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后质量增加 9.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B.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 C.燃烧中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后镁条变短了 10.化学变化区别于物理变化的标志是( ) A.有气体放出或有沉淀的变化 B.有发光发热的变化 C.物质的状态及颜色的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1.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C.云变成雨 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1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A.发光、发热 B.有气体或沉淀产生 C.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 D.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13.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 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第 3页(共 17页) A.煤气燃烧 B.冰雪融化 C.西瓜腐烂 D.铁管生锈 1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煤的燃烧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挥发 C.空气液化,白磷自燃 D.水凝固成冰,铁粉与铜粉混合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铁水铸锅 C.胆矾研碎 D.粮食酿酒 1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橙子榨汁 C.瓦斯爆炸 D.铁钉生锈 17.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开水泡茶 B.银器变黑 C.石灰墙变硬 D.冷水浇石灰 18.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用氧气作助燃剂 ②用铝做炊 具 ③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 ④Ca(OH)2 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⑤用花 岗岩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1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活性炭作吸附剂 B.用干冰冷藏食物 C.用稀盐酸除铁锈 D.用金属铜作电线 20.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B.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C.铝丝用作导线 D.用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21.绿色化学又称 ,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 . 22.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 方案一: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方案二: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方案三:2Cu+O2+4HNO3(稀)=2Cu(NO3)2+2H2O第 4页(共 17页) 请你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最适宜的一种方案是 (填“方案一”、 “方案二”或“方案三”,你选择此方案而不选择其他方案的理由是 (写两 点). 23.绿色化学又称 ,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 ,它的主要特点 是: (1)充分利用 ,采用无毒、无害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 .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 . (4)生产出有利于 、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24.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 (2) . (3) ”. (4) . 25.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他给化学家提出一项新的挑战,其核心就是 要 . 26.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判断对错) 27.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很多现象.请写出你.判断该变化为化学变化所依据 的现象 实验内容 依据的现象 (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镁在空气中燃烧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28.物质的变化分为 和 ,我们把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叫 ,把在变化中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 . 29.物理变化一定有形状的改变. .第 5页(共 17页) 30.阅读下面的短文,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①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③氯气在一个标准大 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了液态氯,④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 态氯.⑤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⑥红热的铜 丝在氯气中会燃烧,⑦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以上句子中,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化学变化的是 , 物理性质的是 ,化学性质的是 .第 6页(共 17页) 2017-2018 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基础 题(pdf 有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下列观念或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 B.“低碳”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 C.提倡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利用率为 100% D.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再排放,生活污水可随意排放 【解答】解:A、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能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故选项说法正确。 B、“低碳”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故选项说法正确。 C、提倡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利用率为 100%,能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故选项说法正确。 D、工业废水需处理达标再排放,生活污水不能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 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绿色化学”是指( ) A.颜色为绿色的化工产品 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环保的产品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无害产品 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学产品 【解答】解:绿色化学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尽可能把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化 学。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任何物质都是由元素组 成的,绿色化学并不是有严格定义的,是一种理念。 故选:B。第 7页(共 17页) 3.“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 100%).CO 和 H2 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可以合成不同的化工原料.根据零排放的要求,以 CO 和 H2 合成的下列物质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甲醇(CH4O) B.乙酸(C2H4O2) C.乙醇(C2H6O) D.甲醛(CH2O) 【解答】解:“绿色化学”能实现零排放,即反应物中的原子利用率达到 100%, 也就是说反应类型一般是化合反应,且反应后产物中的各原子数目比不变,CO 和 H2 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应,可假定反应时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m: n,则只要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能化为形式(CO)m(H2)n,都是正确的。 A、甲醇(CH4O)可变为(CO)1(H2)2,故 A 正确。 B、乙酸(C2H4O2)可变为(CO)2(H2)2,故 B 正确。 C、乙醇(C2H6O)不能化为形式(CO)m(H2)n,故 C 错误。 D、甲醛(CH2O)可变为(CO)1(H2)1,故 D 正确。 故选:C。 4.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解答】解: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符合上述第 四个特点,所以正确。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符合上述第二个特点, 所以正确。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符合上 述第三个特点,所以正确。 D、绿色化学与颜色无关,指的是环境友好化学,所以错误。 故选:D。第 8页(共 17页) 5.下列有关“绿色化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B.原料及产物均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 C.不需要化学工艺的纯天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D.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解答】解:A、“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绿色化学实质是反应物全部反 应生成所需的产物,不造成浪费、污染,从源头上做起,说法正确; B、“绿色化学”所用化学原料及生产物均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说法正确; C、“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反应产率高,副产物少,即“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原 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物中,而不是不需要化学工 艺的纯天然产品的开发和研制,故说法错误; D、“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反应产率高,副产物少,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说 法正确。 故选:C。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变化的过程里,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B.在化学变化的过程里,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D.在物理变化的过程里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解答】解: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瓷碗破碎,故错 误。 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正确。 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因此可同时发生,故错误。 D、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瓷碗破碎,故错误。 故选:B。 7.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 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第 9页(共 17页)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解答】解: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错误,因为物质不会凭空消失, 也不会凭空出现,故选项错误;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错误,会再变成其他物质,故选项错误; 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 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错误,颜 色、状态可以相同;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固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后质量增加 【解答】解:A、发出耀眼的白光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B、生成白色固体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故选项正确; C、放出大量的热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D、燃烧后质量增加不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B.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 C.燃烧中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后镁条变短了 【解答】解:发光、放热、形状变化等能够帮助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但是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由新物质生成,燃烧后生 成白色粉末,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第 10页(共 17页) 10.化学变化区别于物理变化的标志是( ) A.有气体放出或有沉淀的变化 B.有发光发热的变化 C.物质的状态及颜色的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答】解:A、有无气体产生或沉淀的产生是发生化学变化是经常伴随的现象, 但物理变化也会有气体或沉淀产生,如气化、升华等,无新物质生成,故 A 错误; B、有发光发热的变化是发生化学变化是经常伴随的现象,但物理变化也会有发 热或发光现象,如电磁炉加热等,无新物质生成,故 B 错误; C、是物理变化中经常伴随的现象,但化学变化中也会出现,如硫酸铜与氢氧化 钠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有新物质氢氧化铜生成,故 C 错误; D、有无新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故 D 正确; 故选:D。 11.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用食醋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C.云变成雨 D.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解答】解:A、牛奶变酸,经过发酵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 误, B、水诟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加入醋酸后与碳酸钙反应将其溶解,生成了新的 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B 错误, C、云变成雨,只是水蒸汽的变成了液态的水降到了地面,只是水的状态变了, 属于物理变化,故 C 正确, D、石灰浆变硬,是氢氧化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的缘故,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C。 1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A.发光、发热 B.有气体或沉淀产生第 11页(共 17页) C.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 D.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发光、发热属于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 B、有气体或沉淀产生也属于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 C、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属于伴随的现象,故选项错误; D、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3.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 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煤气燃烧 B.冰雪融化 C.西瓜腐烂 D.铁管生锈 【解答】解: A、煤气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西瓜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管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14.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煤的燃烧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挥发 C.空气液化,白磷自燃 D.水凝固成冰,铁粉与铜粉混合 【解答】解:A、钢铁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 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 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故 B 错; C、空气液化是指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第 12页(共 17页) 于物理变化;白磷自燃是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故 C 正确; D、水凝固成冰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铁粉 与铜粉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简单的混合,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 故选:C。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铁水铸锅 C.胆矾研碎 D.粮食酿酒 【解答】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 B、铁水铸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橙子榨汁 C.瓦斯爆炸 D.铁钉生锈 【解答】解:A、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橙子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瓦斯爆炸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铁钉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7.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开水泡茶 B.银器变黑 C.石灰墙变硬 D.冷水浇石灰 【解答】解:A、开水泡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银器变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灰墙变硬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冷水浇石灰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第 13页(共 17页) 故选:A。 18.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用氧气作助燃剂 ②用铝做炊 具 ③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 ④Ca(OH)2 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⑤用花 岗岩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解答】解:①用氧气作助燃剂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②用铝做 炊具是利用铝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③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是利用它 们的化学性质稳定;④Ca(OH)2 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氢氧化钙的碱性, 属于化学性质;⑤用花岗岩铺地面是利用花岗岩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C。 1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活性炭作吸附剂 B.用干冰冷藏食物 C.用稀盐酸除铁锈 D.用金属铜作电线 【解答】解:A、活性炭用于吸附剂,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不需 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干冰用作冷藏食物,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了稀盐酸能和铁锈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的物质,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铜制造电线,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B.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C.铝丝用作导线 D.用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 【解答】解: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第 14页(共 17页) 项错误; B、一氧化碳用作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铝丝用作导线是利用铝额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用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21.绿色化学又称 环境友好化学 ,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 源头消除污 染 . 【解答】解: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 头消除污染. 故答案为:环境友好化学;源头消除污染. 22.下列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方案: 方案一: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方案二: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方案三:2Cu+O2+4HNO3(稀)=2Cu(NO3)2+2H2O 请你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分析考虑,最适宜的一种方案是 方案三 (填“方案 一”、“方案二”或“方案三”,你选择此方案而不选择其他方案的理由是 方案一、 二的生成物会污染环境,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方案三的成本最低(答案只要合理 即可) (写两点). 【解答】解:选择方案时要考虑是否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方案是否可行,是 否安全,操作是否简单,是否节约了原料.方案一、二的生成物会污染环境,并 且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方案三消耗的原料最少. 故答案为:方案三;方案一、二的生成物会污染环境,制取等质量的硝酸铜方案 三的成本最低. 23.绿色化学又称 环境友好化学 ,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 源头消除污 染 ,它的主要特点是:第 15页(共 17页) (1)充分利用 资源和能源 ,采用无毒、无害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 废物向环境排放 .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 零排放 . (4)生产出有利于 环境保护 、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解答】解:“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 消除污染,其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原料.在无毒、无 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实现零排放;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故答案为:环境友好化学;源头消除污染;(1)资源和能源;(2)废物向环境排 放;(3)零排放;(4)环境保护. 24.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 排放 ”.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 【解答】解:“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广泛的响应.其 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 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其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 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 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故答案为: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 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第 16页(共 17页) 25.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他给化学家提出一项新的挑战,其核心就是要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 【解答】解:绿色化学,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要求原料物 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原子的利用率 100%,无 污染、无公害的化学. 故答案为: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26.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对 (判断对错) 【解答】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这是正确的,故填: 对. 27.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很多现象.请写出你.判断该变化为化学变化所依据 的现象 实验内容 依据的现象 (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 有蓝色沉淀生成 (2)镁在空气中燃烧 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 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2)镁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该固 体是新物质氧化镁,所以说明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3) 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 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1)有蓝色沉淀生成;(2)有白色粉末状固 体生成;(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8.物质的变化分为 物理变化 和 化学变化 ,我们把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 变化叫 物理变化 ,把在变化中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 化学变化 .第 17页(共 17页) 【解答】解: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 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故答案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9.物理变化一定有形状的改变. 不一定对 . 【解答】解:我们不妨理顺一下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 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 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 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此题的对错. 故本题的答案为:不一定对. 30.阅读下面的短文,从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①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③氯气在一个标准大 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了液态氯,④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 态氯.⑤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⑥红热的铜 丝在氯气中会燃烧,⑦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以上句子中,属于描述物理变化的是 ③④ ,化学变化的是 ⑤ , 物理性质的是 ①② ,化学性质的是 ⑥⑦ . 【解答】解:③氯气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34.6℃时变成了液态氯,④ 继续冷却到﹣101℃时,变成了固态氯,均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均没有新物质生 成,均属于物理变化. ⑤把氯气通入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有新物质盐酸和次 氯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①在通常状况下,氯气呈黄绿色,②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均属于物理性质. ⑥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会燃烧,⑦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均需 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均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③④;⑤;①②;⑥⑦.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