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题库(23份打包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题库(23份打包含答案)》 共有 2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页(共 23页) 2017-2018 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节基础题(pdf 有答案)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Al 与 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 NaAlO2 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CO2 B.NH3 C.H2 D.SO2 2.在化学变化 H2+Cl2 HCl 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元素种类 B.分子个数 C.物质的总质量 D.元素的化合价 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物质的总质量 ④物质的种类 ⑤原子种类. A.①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④ D.②③⑤ 4.已知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3:2 时,二者可恰好反应完全.下列说法符合质量 守恒定律的是( ) A.1g 镁在 4g 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 5g 氧化镁 B.2g 镁在 3g 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 5g 氧化镁 C.3g 镁在 2g 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 5g 氧化镁 D.4g 镁在 1g 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 5g 氧化镁 5.某物质 R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5O2 4CO2+2H2O.则 R 的化学式是( ) A.CH B.C2H2 C.C2H4 D.C2H5O 6.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质量比为 11:9 的 CO2 和 H2O,则该物质 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O B.CH4 C.C2H2 D.C2H5OH 7.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这一事实可以判断酒精的组 成中(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肯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第 2页(共 23页)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Y═2Z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 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 C.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 a g X 完全反应生成 b g Z,则同时消耗(b﹣a)g Y 9.CH4 和某种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 口 N2+CO2+2H2O,则 框内物质的化学式是( ) A.NO B.NO2 C.N2O D.N2O5 10.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加热 50g 高锰酸钾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B.100g 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 C.10g 食盐完全溶解在 50g 水中,得到 60g 食盐溶液 D.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 11.在一定条件下,锌与稀硝酸可发生反应:4Zn+10HNO3=4Zn(NO3)2+□X+N2O↑, 其中 X 为一种常见物质.关于物质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为 H2O2 B.X 前面的计量系数为 5 C.X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16 D.X 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12.某可燃物 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则该可 燃物的组成为( ) A.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无法确定其元素种类 13.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 5g 铁和 5g 铜混合后,物质的总质量为 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g 硫和 6g 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 l0g第 3页(共 23页) D.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4.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 A.点燃条件下,1 个氢气分子与 1 个氧气分子结合得到 2 个水分子 B.20℃时,1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 1g 氯化钠固体能得到 2g 氯化钠溶液 C.常温下,1L 水与 1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L D.1g 10%的氯化钠溶液和 1g 5%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2g 15.现有一样品,经分析含氧化钙、碳酸钙两种物质.向该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 分 数 为 7.3% 的 稀 盐 酸 100g , 恰 好 完 全 反 应 得 到 溶 液 ,( 已 知 CaO+2HCl=CaCl2+H2O),蒸干该溶液得到固体质量为( ) A.11.1g B.22.2g C.7.3g D.14.6g 16.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的种类 D.元素的种类 17.红磷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 总质量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 18 . 汽 车 排 气 管 中 安 装 催 化 转 化 器 可 减 少 尾 气 污 染 , 其 反 应 原 理 是 2CO+2NO 2X+N2,其中 X 的化学式是( ) A.NO2 B.CO2 C.H2O D.C 19.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第 4页(共 23页) 反应前质量 /g 9.2 16.0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10.8 8.8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无论如何改变氧气的起始量,均有 X 生成 B.X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 不含氢元素 D.表中 a 的值为 6.6 20.4.6g 某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 8.8g CO2 和 5.4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 O2 的质量是 11.2g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 1:3 C.生成 CO2 和 H2O 的分子个数比为 2:3 D.该物质中不含氧元素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21.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易分解,其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4HNO3═2H2O+4NO2↑+X↑.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的化学性质: (写出一种即可); (2)判断 X 的化学式: ; (3)二氧化氮分子由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其中,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氮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22.在 3Cu+8HNO3(稀)═3Cu(NO3)2+2X↑+4H2O 反应中: (1)X 的化学式为 ; (2)HNO3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为 ; (3)Cu(NO3)2 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2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第 5页(共 23页) 问题. ①如图 1 是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 2 中缺少 了 . ②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生活中常 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③水是最重要的溶剂,可以配制不同的溶液. Ⅰ.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 36g.该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 比为 ; Ⅱ.某氢氧化钾溶液中,平均每 100 个水分子中溶有 1 个钾离子.则这种溶液中 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约为 .(精确到 0.1%) 24.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 露 . 乙 硫 醇 在 煤 气 燃 烧 过 程 中 也 可 充 分 燃 烧 , 其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2C2H5SH+9O2 4CO2+2X+6H20,则 X 的化学式为: . 25.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 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 M 克水,右盘锥形瓶中 盛有 M 克稀盐酸,天平平衡。 (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偏右”“在标尺中央”下同),原因是 。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 天平的指针 ;原因是 。第 6页(共 23页) 26.(1)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2+2CaOH═X+Ca(ClO)2+2H2O,则 X 的化 学式为 . (2)已知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则它的化学性质与氯 元素 (填“相似”或“不相似”),根据氯化钠的化学式推断出溴化钠的化学 式为 . 27.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 题: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 目 ⑥分子的数目 (2)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 下 A、B、 C、D 四个实验,并按如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 B、C 实 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 B、C 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 为他的说法 (填“是”或“否”)正确;而 A、D 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 D 实 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28.已知反应 3A+2B═2C+D,A、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 3:4,若生成 C 和 D 共 140 克,则该反应消耗 B 的质量为 克. 29.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B:C=1:8.请 填空: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100 0 5 反应后质量 64第 7页(共 23页) /g 30.在 SO3+H2O═H2SO4 反应中,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A.分子总数 B.元素种类 C.物质种类 D. .第 8页(共 23页) 2017-2018 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节基础 题(pdf 有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 1.Al 与 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 NaAlO2 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CO2 B.NH3 C.H2 D.SO2 【解答】解:Al 与 NaOH 溶液反应会生成 NaAlO2 和一种气体,反应物中含有铝、 钠、氧、氢四种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也一共含这四种元素,不会出现其他元素。 A.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而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故不可能; B.氨气中含有氮元素,而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故不可能; 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故可能; D.二氧化硫中含有硫元素,而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故不可能。 故选:C。 2.在化学变化 H2+Cl2 HCl 中,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元素种类 B.分子个数 C.物质的总质量 D.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没有 发生变化,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故选 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升高为+1 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降低为﹣1 价,元 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第 9页(共 23页) 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物质的总质量 ④物质的种类 ⑤原子种类. A.①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④ D.②③⑤ 【解答】解: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则④物质的种类一定会发生变化。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③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①原子的数目, ⑤原子的种类一定没有变化,②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 故①③⑤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 故选:B。 4.已知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3:2 时,二者可恰好反应完全.下列说法符合质量 守恒定律的是( ) A.1g 镁在 4g 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 5g 氧化镁 B.2g 镁在 3g 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 5g 氧化镁 C.3g 镁在 2g 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 5g 氧化镁 D.4g 镁在 1g 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 5g 氧化镁 【解答】解:A、1g 镁在 4g 氧气中燃烧时,氧气过量,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一 定小于 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2g 镁在 3g 氧气中燃烧时,氧气过量,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小于 5g,该 选项说法不正确; C、3g 镁在 2g 氧气中燃烧时恰好完全反应,一定生成 5g 氧化镁,该选项说法正 确; D、4g 镁在 1g 氧气中燃烧时,镁过量,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小于 5g,该选 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5.某物质 R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5O2 4CO2+2H2O.则 R 的化学式是( ) A.CH B.C2H2 C.C2H4 D.C2H5O 【 解答 】 解 : 根 据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某 物 质 R 燃 烧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第 10页(共 23页) 2R+5O2 4CO2+2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为 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 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4、6、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R 分子中 含有 4 个碳原子和 4 个氢原子,则每个 R 分子由 2 个碳原子和 2 个氢原子构成, 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C2H2。 故选:B。 6.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质量比为 11:9 的 CO2 和 H2O,则该物质 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O B.CH4 C.C2H2 D.C2H5OH 【解答】解: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1× ):(9× )=3:1 A、CO 中不含氢元素,故 A 不符合题意; B、CH4 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1×4)=3:1,故 B 符合题意; C、C2H2 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2):(1×2)=12:1,故 C 不符合题 意; D、C2H5OH 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12×2):(1×6)=4:1,故 D 不符合 题意。 故选:B。 7.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这一事实可以判断酒精的组 成中(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肯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D.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解答】解: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 和 H2O 两种物质中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酒 精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选:D。第 11页(共 23页)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Y═2Z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 一定是化合物 B.在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 C.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D.若 a g X 完全反应生成 b g Z,则同时消耗(b﹣a)g Y 【解答】解:A、因为 X 和 Y 反应生成 Z,因此 Z 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 确; B、由 2X+Y═2Z 可知,在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1:2,该 选项说法正确; C、若 X 和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m 和 n,则 Z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n),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 agX 完全反应生成 bgZ,则同时消耗 Y 的质量为:(b﹣a)g,该选项说法 正确。 故选:C。 9.CH4 和某种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 口 N2+CO2+2H2O,则 框内物质的化学式是( ) A.NO B.NO2 C.N2O D.N2O5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反应前甲烷中共有 C 原子 1 个、H 原子 4 个;反应后共有 H 原子 4 个、O 原子 4 个、C 原子 1 个、氮原子 2 个,则 2 个框内物质的分子中应有 O 原子 4 个、氮原 子 2 个,因此框内物质的化学式为 NO2。 故选:B。 10.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加热 50g 高锰酸钾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B.100g 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 C.10g 食盐完全溶解在 50g 水中,得到 60g 食盐溶液 D.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第 12页(共 23页) 【解答】解: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100g 冰溶解后得到相同质量的水、10g 食盐完全溶解在 50g 水中,得到 60g 食盐 溶液、一杯水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了,质量减少了等过程属于物理 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故选:A。 11.在一定条件下,锌与稀硝酸可发生反应:4Zn+10HNO3=4Zn(NO3)2+□X+N2O↑, 其中 X 为一种常见物质.关于物质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为 H2O2 B.X 前面的计量系数为 5 C.X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16 D.X 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解答】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Zn+10HNO3=4Zn(NO3)2+□X+N2O↑,反应物 中含 Zn、H、N、O 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 4、10、10、30,反应后生成物 中含 Zn、H、N、O 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 4、0、10、25,根据反应前后原 子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 X 中含 10 个 H 原子和 5 个 O 原子,则 X 的化学式为 H2O,故 A 错,前边的计量数是 5,故 B 正确;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是 2:16=1:8,故 C 错,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 价,氧元素化合价是﹣2 价, 故 D 错。 故选:B。 12.某可燃物 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则该可 燃物的组成为( ) A.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无法确定其元素种类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8g+5.4g﹣4.6g=9.6g; 8.8g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8g× ×100%=6.4g,第 13页(共 23页) 5.4g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4g× ×100%=4.8g, 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g+4.8g﹣9.6g=1.6g, 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 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选:B。 13.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 5g 铁和 5g 铜混合后,物质的总质量为 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g 硫和 6g 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 l0g D.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 A、铁和铜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虽然混合加热后质量不变,但是不能用质量 守恒定律来解释,故 A 错误;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化学变化中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 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改变,故 B 错误; C、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 1: 1,所以 5g 硫和 5g 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 10g,故 C 正确; D、镁条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所以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应该等于 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 D 错误。 故选:C。 14.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 A.点燃条件下,1 个氢气分子与 1 个氧气分子结合得到 2 个水分子 B.20℃时,1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 1g 氯化钠固体能得到 2g 氯化钠溶液 C.常温下,1L 水与 1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2L D.1g 10%的氯化钠溶液和 1g 5%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2g第 14页(共 23页) 【解答】解:A、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由化学方程式 可知,点燃条件下,2 个氢气分子与 1 个氧气分子结合得到 2 个水分子,该选项 不符合“1+1=2”的事实; B、20℃时,1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 1g 氯化钠固体时,仍然得到 1g 氯化钠溶 液,该选项不符合“1+1=2”的事实; C、常温下,1L 水与 1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 2L,该选项不符合“1+1=2”的事实; D、1g 10%的氯化钠溶液和 1g 5%的氯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是 2g,该选项符 合“1+1=2”的事实。 故选:D。 15.现有一样品,经分析含氧化钙、碳酸钙两种物质.向该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 分 数 为 7.3% 的 稀 盐 酸 100g , 恰 好 完 全 反 应 得 到 溶 液 ,( 已 知 CaO+2HCl=CaCl2+H2O),蒸干该溶液得到固体质量为( ) A.11.1g B.22.2g C.7.3g D.14.6g 【解答】解:根据:CaCO3+2HCl=CaCl2+H2O+CO2↑ 73 111 CaO+2HCl=CaCl2+H2O 73 111 据此可看出盐酸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比为 ,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 x,则 ,解得 x=11.1g 故选:A。 16.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种类 B.原子的数目 C.分子的种类 D.元素的种类 【解答】解: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第 15页(共 23页) 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选项错误。 C、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故选项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7.红磷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 总质量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 【解答】解:A、图 A 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在不断 增大,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不相符,故 A 不正确; B、图 B 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在不变,这与反应前 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相符,故 B 正确; C、图 C 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在不断增大,这与反 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不相符,故 C 不正确; D、图 D 表示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待一段时间后 质量开始减小,这与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不变的事实不相符,故 D 不正确; 故选:B。 18 . 汽 车 排 气 管 中 安 装 催 化 转 化 器 可 减 少 尾 气 污 染 , 其 反 应 原 理 是 2CO+2NO 2X+N2,其中 X 的化学式是( ) A.NO2 B.CO2 C.H2O D.C 【解答】解:由 2CO+2NO 2X+N2 可知:第 16页(共 23页) 反应前碳原子个数是 2 个,反应后应该是 2 个,包含在 2X 中; 反应前氧原子是 4 个,反应后应该是 4 个,包含在 2X 中; 反应前氮原子是 2 个,反应后是 2 个; 由分析可知,每个 X 中含有 1 个碳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碳,化学式是 CO2。 故选:B。 19.将一定量的乙醇(C2H5OH)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 /g 9.2 16.0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10.8 8.8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无论如何改变氧气的起始量,均有 X 生成 B.X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 不含氢元素 D.表中 a 的值为 6.6 【解答】解:A、氧气足量是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与氧气的起始量有关,故 选项错误; B、9.2g+16.0g=25.2g,10.8g+8.8g=19.6g,因此一定有 X 生成,X 是生成物,故选 项错误; C、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9.2g× =1.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10.8g× =1.2g, 因此 X 中一定没有氢元素,故选项正确; D、在本题中,9.2g+16.0g=25.2g,10.8g+8.8g=19.6g,因此一定有 X 生成,X 质量 =25.2g﹣19.6g=5.6g.故选项错误; 故选:C。第 17页(共 23页) 20.4.6g 某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 8.8g CO2 和 5.4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 O2 的质量是 11.2g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 1:3 C.生成 CO2 和 H2O 的分子个数比为 2:3 D.该物质中不含氧元素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 有氧元素;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 8.8g× =2.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 5.4g× =0.6g 因此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之和是 2.4g+0.6g═3.0g<4.6g,则氧元素的质量为 4.6g﹣2.4g﹣0.6g=1.6g.说明该物质不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且含有氧元素。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 O2 的质量为:8.8g+5.4g﹣4.6g=9.6g,故错误;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2.4g:0.6g=4:1,故错误; C.生成 CO2 和 H2O 的分子个数比为: : =2:3,故正确; D.物质不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而且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21.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易分解,其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 4HNO3═2H2O+4NO2↑+X↑.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硝酸的化学性质: 见光易分解,不稳定 (写出一种即可); (2)判断 X 的化学式: O2 ; (3)二氧化氮分子由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其中,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氮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7 . 【解答】解: (1)通过题干中信息浓硝酸见光易分解,说明浓硝酸不稳定,这属于浓硝酸的 化学性质;第 18页(共 23页)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是不变的,反应物中 含有 4 个 H,4 个 N,12 个 O,生成物中已经有了 4 个 H,4 个 N,10 个 O,还 缺少 2 个 O,所以 X 的化学式为:O2; (3)由图示可知氮原子有两个电子层,第一层上的电子数为 2,第二电子层上 的电子数为 5,故电子数共为 2+5=7,根据质子数=电子数,故质子数为 7. 答案为: (1)见光易分解,不稳定;(2)O2;(3)7. 22.在 3Cu+8HNO3(稀)═3Cu(NO3)2+2X↑+4H2O 反应中: (1)X 的化学式为 NO ; (2)HNO3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为 +5 ; (3)Cu(NO3)2 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3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铜 . 【解答】解:(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2X↑+4H2O, 反应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 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则 2X 中含有 2 个氮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氮原子和 1 个氧原 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NO. (2)氢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 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 x=+5 价. (3)Cu(NO3)2 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4:(16×3×2)=2:3.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铜. 故答案为: (1)NO;(2)+5;(3)2:3;(4)铜. 2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试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①如图 1 是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该模型图 2 中缺少了 B .第 19页(共 23页) ②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肥皂水 进行检验,生活中 常通过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③水是最重要的溶剂,可以配制不同的溶液. Ⅰ.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 36g.该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 比为 9:25 ; Ⅱ.某氢氧化钾溶液中,平均每 100 个水分子中溶有 1 个钾离子.则这种溶液中 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约为 3.0% .(精确到 0.1%) 【解答】解: ①由于水的电解的方程式是:2H2O 2H2↑+O2↑,由水分子的结构可知 代 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故 代表氢气分子, 代表氧气分子. ②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 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③Ⅰ.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 36g.是指该温度下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36g 氯化 钠,所以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36:100=9:25; Ⅱ.某氢氧化钾溶液中,根据“平均每 100 个水分子中溶有 1 个钾离子”,而 1 个 氢氧化钾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 39+16+1=56)电离出 1 个钾离子,则这种溶液 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约为 100%≈3%. 故答案为: ①B; ②肥皂水,煮沸;③Ⅰ9:25;Ⅱ3.0% 24.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 露 . 乙 硫 醇 在 煤 气 燃 烧 过 程 中 也 可 充 分 燃 烧 , 其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2C2H5SH+9O2 4CO2+2X+6H20,则 X 的化学式为: SO2 . 【解答】解:由 2C2H5SH+9O2 4CO2+2X+6H20 可知,第 20页(共 23页) 反应前碳原子是 4 个,反应后是 4 个; 反应前氢原子是 12 个,反应后是 12 个; 反应前硫原子是 2 个,反应后应该是 2 个,包含在 2X 中; 反应前氧原子是 18 个,反应后应该是 18 个,其中 4 个包含在 2X 中; 由分析可知,每个 X 中含有 1 个硫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 SO2. 故填:SO2. 25.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 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 M 克水,右盘锥形瓶中 盛有 M 克稀盐酸,天平平衡。 (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左盘锥 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 ,天平的指针 偏左 (填“偏左”“偏右”“在标尺中央”下同),原因是 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 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 。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 天平的指针 偏左 ;原因是 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 。 【解答】解: (1)右侧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左侧不反应, 但右侧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的,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 天平右侧受力减小,天平向左偏。 故答案是: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 偏 左。 由于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 (2)中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右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逸出,剩余质量减少,天平向左倾斜。故答案是:偏左; 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第 21页(共 23页) 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 故答案为: (1)左盘锥形瓶中无明显现象,右盘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胀大,偏左由于 气球体积膨大,所以产生向上的浮力,导致天平右侧受力减小。 (2)偏左;右盘锥形瓶中产生二氧化碳逸出,质量减小。 26.(1)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2+2CaOH═X+Ca(ClO)2+2H2O,则 X 的化 学式为 CaCl2 . (2)已知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则它的化学性质与氯 元素 相似 (填“相似”或“不相似”),根据氯化钠的化学式推断出溴化钠的化 学式为 NaBr . 【解答】解: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2+2Ca(0H)2═X+Ca(ClO)2+2H2O,反应前两物 质的粒子中共含 Ca、Cl、O、H 四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2、4、4、4,反应后 Ca (ClO)2、2H2O 中所含 Ca、Cl、O、H 四种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1、2、4、4,根据 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 X 的分子由 1 个 Ca 原子、2 个 Cl 原 子构成,物质 X 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CaCl2. (2)溴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氯元素原子最外层也有 7 个电子,最外层 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溴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易得到一个电子,显﹣1 价, 钠元素显+1 价,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Br. 故答案为: (1)CaCl2. (2)相似 NaBr 27.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 题:第 22页(共 23页) (1)下列各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③⑤ (填数字序号). ①元素的种类②物质的种类 ③原子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⑤原子的数 目 ⑥分子的数目 (2)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四位同学设计了如 下 A、B、 C、D 四个实验,并按如图实验操作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观察到 B、C 实 验前后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某同学认为 B、C 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你认 为他的说法 否 (填“是”或“否”)正确;而 A、D 实验天平不平衡,其中 D 实 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 【解答】解:(1)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 的种类一定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 改变,也可能不变. 故填:①③⑤. (2)B 实验中,氯化钠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 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故填:否;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28.已知反应 3A+2B═2C+D,A、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 3:4,若生成 C 和 D 共 140 克,则该反应消耗 B 的质量为 80 克.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和 3A+2B=2C+D,生成 C 和 D 共 140g,则参加反应 的 A 和 B 的质量之和也为 140g,而 A、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3:4, 故反应消耗 B 的质量是 140g× =80g. 故答案为:80. 29.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B:C=1:8.请 填空: 物质 A B C第 23页(共 23页) 反应前质量/g 100 0 5 反应后质量 /g 64 4 37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化学反应:2A=2B+C, 已知:反应生成 B 和 C 的质量比为 B:C=1:8. 则可以设 B 生成的质量为 x,C 生成的质量为 8x,则 C 的质量共为 8x+5,再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100+0+5=64+x+(8x+5),则解得 x=4 克,则 8x+5=37, 故 B、C 反应后质量分别为 4 克;37 克. 故答案为:4;37. 30.在 SO3+H2O═H2SO4 反应中,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B A.分子总数 B.元素种类 C.物质种类 D. 原子种类 . 【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不变,重新结合 成生成物的分子,此过程中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元素种类不变,物质总质量不 变. 故选 B,可添加 D 为:原子种类.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