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ID:97575

大小:455.03 KB

页数:183页

时间:2019-12-0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 《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 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 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 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 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 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 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草原 本课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 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盛 情待客、深情话别的人情美。重 点是朗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好 风光,背诵第 1 自然段;体会 “蒙汉情深”。 2 1. 利 用 声 像 资 源 把 学 生 带 入 情境。 2. 引 导 学 生 揣 摩 优 美 语 句 的 深刻含义,借助语 言 文 字 在 头 脑 中 产 生 丰 富 的 联 想 和想象。 2.丁香结 本课作者从形状、颜色、香 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的美好,以 及丁香结幽怨和对丁香结的理 解。重点是追随作者文字描述, 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 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 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2 1. 引 导 学 生 感受文字的美,分 析 作 者 运 用 语 言 的手法,比如比喻。 2.引导学生边读边 思考,学习作者感 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 3.古诗词三首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 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 景观。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 思,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 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读通、 背诵这三首诗词,默写《西江 月·夜行黄沙道中》。 2 1. 指 导 加 深 理 解 古 诗 中 的 重 点词语的意思,感 受自然美。 2.引领学生走 近 古 诗 的 意 境 中 去,悟诗情、明诗 理。 4*.花之歌 本课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 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 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 1 1. 鼓 励 学 生 反复诵读,揣摩感 悟。 2.借助联想指 导理解赏析。 习作:变形记 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 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 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 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 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 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 见闻。 2 引 导 学 生 讨 论:怎样用新眼光 观察周围的事物。 练习写一写。 语文园地 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 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 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 庄》。 2 指 导 学 生 用 发 现 法 和 探 究 法 来学习排比句、分 号和古诗;用直观 演 示 法 来 认 识 对 比阅读的好处。 课题 1.草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 8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 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 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读写 8 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 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 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 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 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 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 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 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 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 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 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 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 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 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 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以草原歌曲导入, 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 云、一碧千里的氛围, 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 美,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 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 真情。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4、5】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 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 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 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 江省。 (8)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9)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 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 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 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 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鼓励学生多种方 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 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 养学生爱写字、主动理 解词语的兴趣,教会学 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 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 下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 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 料的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 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 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 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 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 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 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 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 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 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 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 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 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 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 《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 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 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 文、欣赏优美的文章打 下基础。 这一环节是为了 教学生抓住重点语句 理解文章和体会作者 情感而设计的,这是理 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 法。 用图片、声音来刺 激学生感官,使学生更 直接地感受到草原的 风光之美,有助于学生 深刻理解课文,留下深 刻印象。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 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 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 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优美的段落, 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 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 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骑手们手执马 biān( ),一字排开,个个身穿华丽衣 shang ( ),扎着彩色腰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一声令下,只听见马 tí( )声响,一 群人 jīn( )飘带舞,如一道彩 hóng( )一般从绿 tǎn( )上飞向远方。 射箭、摔 jiāo( )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许多漂亮的蒙古族姑娘也 rěn( ) 不住要来看一看。羞 sè( )的面庞,婀娜的身姿,悦耳的笑声,为赛场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疾: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 群马疾驰( ) 疾恶如仇( ) 积劳成疾( ) 疾苦(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 ) 羞涩( ) 拘束( ) 洒脱( ) 回味( ) 四、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 小诗。”这句话中“这种境界”指的是( ) A.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B.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C.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D.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小丘像中国画。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对 这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作者看出了骏马和大牛的心思。 B.这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到的。 C.骏马和大牛确实在回味草原的乐趣。 【答案】 一、鞭 裳 蹄 襟 虹 毯 跤 忍 涩 二、④ ③ ① ② 三、安静 害羞 拘谨 潇洒 体会 四、1.A 2.B 课题 2.丁香结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 11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教学 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 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缀、幽”等 11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 确读写“缀满、幽雅、笨拙、单薄、模糊”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 2】(出示图片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 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 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傲岸长青 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 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课件出示 3:丁香图片】让 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2.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3.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4】 宗璞,1928 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 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 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 《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 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 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谈话的方式带领 学生入境,这样,既激 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 让学生根据课题设下 疑问,为接下来的理解 重难点做好铺垫。 了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 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 真情。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5】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 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 3.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认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6】 出示字词: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 模糊 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缀、雅”。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3)理解词语。【课件出示 7】 幽雅:幽静而雅致。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 愁怨:忧愁怨恨。 断断续续:不连续的。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分段并概括段意。 师:这篇课文一共 6 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 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如下:【课件出示 8】 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 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 体写丁香花样貌。) 第二部分(第 4-6 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 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 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 鼓励学生多种方 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 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扫 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 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 基础。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 悟。)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读了课文,你能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课件出示 9】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 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 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 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 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 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 生认识。 此环节的设计是 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梳 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 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 料的方法。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总结感悟 师:谁说草木无情?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 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 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 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你喜欢 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自己 喜欢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布置作业 (1)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对文本内容进行 简单的回顾和总结,然 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自 己喜欢的部分,并说出 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 的设计进一步加深了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zhuì mǎn yōu yǎ fú àn bèn zhuō dān bó mó hu ( ) ( )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潇洒( ) 参差( ) 莹白( ) 妩媚( ) 朦胧( ) 三、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并结合文章,说说作者 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答案】 一、缀 满 幽 雅 伏 案 笨 拙 单 薄 模 糊 二、 潇洒(超脱) 参差(杂乱) 莹白(洁白) 妩媚(柔媚) 朦胧(模糊) 三、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原因有二: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 愁怨。 课题 3.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识记本课 3 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 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 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 3 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 诗人的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导入 ( ) 分钟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 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 风景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 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李白《望庐山瀑 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古诗 词三首) 创设情境,激发学 生情感,导入新课。使 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 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 高学习效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 2】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 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 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词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 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 作品。 3.读出节奏。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 3】并板书: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学生自读后教师 指导,并出示课件,使 学生能够把握准诗词 的节奏,正确朗读诗歌, 同时,这也是正确理解 诗词的第一步。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 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 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同学合作。 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出示课件 4】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 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 来和人相亲相近。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 漓尽致。) 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6.练习背诵。 五、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1.总结学习方法:【出示课件 5】初读诗句──了解大意 ──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板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 诗境──悟其感情) 2.用总结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学生按步骤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课件 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在读的基础上再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 手段来理解诗句,可以 锻炼学生自学古诗词 的能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 理解和合作的结果说 出诗句的意思后,教师 出示课件,既可以纠正 学生理解上的错误,又 可以为学生正确表达 提供范例。 读准、读通、读懂 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 本的要求。作为高年级 的古诗教学,一定要将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让学生通过学习, 学会学古诗的方法。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检查回馈,点拨指导。 1.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2.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 的意境吗? 3.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感悟遣词用句的技巧: (1)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即打翻的墨汁,形象 逼真。 (2)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3)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 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 了风的巨大威力。 4.提问后,明确: 这首诗的大意是: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 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蹦入船中。忽然 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湖面平 静得好似蓝天。 七、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感情朗读,将学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从而入情入 境,熟读成诵,水到渠成。 品味词语的精妙 是学习古诗的难点,让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 探究的方式,领悟作者 用词的精妙,体会古诗 的巧妙,更一步加深了 对古诗的欣赏。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把新补充的句子意思写出来。 1.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① ,②江清月近人。 2.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回答问题。(1)诗中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 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骤雨初晴、风云变 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①傍晚时分漂泊的旅客又增添了几许忧愁。 ②空旷的原野 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 二、(1)跳珠 乱入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水如天:远远望去, 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三、时间顺序:观察从黑云翻墨到急雨骤降再到雨后初晴。(或空间顺序:视线从天空、远 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 课题 4.花之歌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教学 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 了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 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 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 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 谈话环节可以创 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 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 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来。花的。(板书课题:花之歌) 2. 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 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 2】 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 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 最后的祭献。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 女 礼品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 处。)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 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教师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 3】 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 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 天变黄,冬天枯萎。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在 自然界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 环。) 【出示课件 4】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 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 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 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 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 学习词语的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 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 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 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 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 也就明确了。一起为它送行。”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我”是野地里的花,“我”在晨风中看着太阳升起 来,光明降临;傍晚时分,群鸟归林,我看着太阳一点一 点地从西山头落下去。“我”是属于自然的,我享有和自 然界其他生命同样的生活。) 【出示课件 5-7】本文想象奇特,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 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说一说。 (文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构 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 预设:“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我是星星”“我是诸元 素之女”“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 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 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这些句子都是拟人句。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 睡去。”这组句子是排比句。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 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 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 也不孤芳自赏”。(板书:仰望高空 对光明心驰神往) 此环节的设计是 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 句子的特点,了解修辞 手法的作用。 小组讨论,教师指 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 层次来理解课文,了解 作者的内心情感。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对比阅读,学会想象。 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想象奇特)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 寻味。) 通过对比阅读使 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 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 的写作中合理运用。板书 内容 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花之歌 诸元素之女 仰望星空 礼品 对光明心驰神往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坠(duò zhuì)落 祭(sì jì)献 凝(yí níng)视 朝(cháo zhāo)露 仰(yǎng yáng)望 哲(zhé zhè)理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我是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缩句) 2.芳草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改为反问句) 三、选词填空。 孤芳自赏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 ;我从不 ,也不 。 【答案】 一、zhuì jì níng zhāo yǎng zhé 二、1.我是星星。 2.难道芳草不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吗? 三、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课后反思 《花之歌》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 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既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又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纪伯伦 的诗有着哲理寓意深邃,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 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 层次,对今后阅读纪伯伦的作品帮助很大。   最后通过对比阅读总结写作方法,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 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课题 变形记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重点 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来写。 教学 难点 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以《花之歌》为例,明确写作目标。 2.学生交流合作,确定题目写作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回顾课文,激发想象 1.谈话:《花之歌》一文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 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 死者最后的祭献。) 2.学生交流: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 什么样的形象?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 谐共处。) 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 1.《花之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分组 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回顾课文内容,让 学生再一次感受作者 丰富的想象力,回忆起 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 学生创作兴趣,引入新 课。 让学生讨论课文 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 课文之所以如此生动, 是因为作者不但运用 了丰富的想象,而且运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出示课件 2】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 法,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 三、先想后说,练习口语 1.【出示课件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也想像《花之 歌》的作者一样,去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想 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指导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 东西,也可以想象成小的东西。学生可以相互说一说,自 己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出示课件 4】说一说变成以后,你会在哪里?你 会怎样生活?你观察到了哪些有意义的事物?它们怎样 生活?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四、自定题目,独立作文 1.可以从课本上的题目中自己选择一个,也可以自拟 题目。 2.学生作文。 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 手法。学生应该由此受 到启发,把这些方法自 觉运用到文章中去。 问学生意愿想变 成什么,激发学生想象 力,把学生带入情境。 为写好作文打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交流习作,请同学提意见。 2.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完成作品。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完成习作,自我评价。 1.出示自评标准,自评等级。 【出示课件 5】 (1)自评(一颗星) 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 胆想象。 (2)自评(两颗星) 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 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2.师补充要求: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自己的 习作吧,并把自评的结果写在题目的左边。 3.刚才有哪些同学得到了两颗星?谁愿意来和大 家一起分享你的习作?还要接受同学们的评价呢! 二、交换习作,相互评改 1.四人一组,自由组合,相互交换习作、评改。 2.教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出示课件 6】 (1)叙述是否具体生动,合情合理。 (2)圈出错别字,勾画出好词好句。 (3)参照自评成绩,综合小组成员意见,给出建 议成绩。并将评价成绩写在题目的右边。评出组内有 特色的文章或段落。 3.小组按要求评改习作。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拿 不准的地方,老师可以帮帮你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拿 到了这张“今日之星”的奖项单。其中,希望星奖给 本组习作最好的同学,冲刺星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大 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 评时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4.四人小组互评互议,教师巡视,并参加一个四 人小组的评改。 5.教师组织反馈四人学习小组的评改情况:刚才 有哪些同学得到了聪明星?看来你们是最会听的孩子。 那神笔星呢?一定是书写最棒的同学。我们的冲刺星 呢?你们的进步最大,要再接再厉哦!还有希望星呢, 未来的小作家。 6.四人小组汇报评改情况:请 2—3 小组到前面 学 生 自 我 评 价 是 按照标准自我评定的 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 过程。 学 生 按 照 修 改 要 求相互修改作文,既可 以为同学提出修改建 议,帮助同学提高作文 水平,又可以使自己学 到同学的长处,提高自 己的水平。 “今日之星”栏目 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 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来。(师相机引导学生评价并修改。) 三、及时鼓励,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听了小组成员的意 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想不想再修改一下自己的习 作?好,那就让我们现在行动,在原文上改吧。 2.自主习作交流会:修改之后,可以去给你的好 朋友或现场的老师读读你修改过后的习作,讲讲你变 成另外的东西以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听听他们 有什么感受和好的建议吧! 小结语:今天,我们用手中的这支笔,给想象插 上了翅膀了,开心吗?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回家 将自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还可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 根据其他同学的 意见修改作文,可以取 长补短,长期坚持,能 促使自己的作文水平 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 重点 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 难点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联想阅读的阅读方法。 2.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联想阅读教学 1.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 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把这 种思维活动叫“联想”。阅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 还要能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草原》 这篇文章,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从文章中你能联想到什么? (读到“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我能 联想到乡下爷爷在山坡放羊时的情景……) 2.展示美文,阅读交流 【出示课件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 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 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 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 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 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 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 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读一读这段美文,小组交流你从这段话中能联想到什 么。 (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阅读文章时想开去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 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板书:联想阅读) 二、排比教学 (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 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出示课件 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 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花的 作用之大。) 【出示课件 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 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 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 5】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了,就像……”的句式, 拓展阅读可以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 究热情,同时巩固学习 这一阅读方法。强调了大自然的生机。)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 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 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 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 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 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板书: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 写景形象生动) (三)练习运用,互评互改。 1.教师出示练习题: 以田野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 2.学生互评,教师指导。 把自己写的排比句与同学交换,互相评价,提出合理 化的修改建议。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抽出一两份作例子,先评价,再讲 一讲修改意见。 3.自我修改,力求完美。 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句子,争取写 出一个通顺优美的排比句。 三、分号教学 (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 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 【出示课件 7】(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 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 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 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这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这 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 【出示课件 8】(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 此环节是让学生 先观察句式,在了解句 子意思的基础上谈发 现,这样做的目的是激 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培 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 力。 教师在学生讨论 探究的基础上讲解排 比句的作用,使学生的 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 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 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 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 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 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 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 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 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三)写一写,感悟分号用法。 1.以“爱心”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 2.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性,认识更全面,更深 刻。 自读自悟环节可 使学生感知分号用在 什么地方合适,虽然理 解不一定全面合理,但 这种粗浅的认识对学 生来说至关重要,能为 学生正确使用分号提 供最大的帮助。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首先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对 比阅读。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明 确作者思路,了解文章写法,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很有 帮助。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句式——排比句和一种标 点——分号,了解了它们的用法和好处,希望同学们在习 作中学习运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 《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 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 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 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 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 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 写法来写场面。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七律·长征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 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 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 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是理 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 2 1. 利 用 声 像 资 源 把 学 生 带 入 情境。 2. 抓 住 重 点 词 语 感 悟 诗 句 描 述的情景,体会红 军 的 英 雄 气 概 和 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 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 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 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 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 雄气概。重点是体会五壮士的英 雄气概,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写作方法。 2 1. 引 导 学 生 朗读课文,理清文 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 体 会 文 章 的 思 想 情感,使学生受到 爱 国 主 义 的 熏 陶 感染。 课文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 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 2 1.自读自悟, 领悟思想感情,学7.开国大典 感人场面。重点是朗读课文,理 清课文中描述的典礼的几个环 节,感受典礼场面的宏大和新中 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 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 领袖的爱戴。 习 点 面 结 合 的 写 法。 2.从语言入手, 深 刻 体 会 文 本 内 涵。 8*.灯光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郝副营 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为此付 出的牺牲。重点是体会郝副营长 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懂得今天 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 惜。 1 抓住“多好啊” 和“灯光”这两个 关键词深入分析, 体 会 郝 副 营 长 的 奉献精神。 口语交际 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编 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 己。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 1 学 生 欣 赏 优 秀演讲稿,学习写 有 说 服 力 的 演 讲 稿,观看演讲视频 学习演讲技巧。 习作 本次习作要求从校内外参 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中,选择一项 写下来,练习记叙活动过程。重 点是抓住重点写,点面结合。 1 选 一 次 活 动 写下来,把印象深 刻的部分写下来, 抓 住 人 物 的 动作、神态、语言。 语文园地 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方法,了解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 和用不同表达方式表示“说”的 方法,学习说法创作方法,积累 爱国名句。 2 学生先感知, 增加感性认识,然 后 学 习 技 巧 和 方 法,尝试运用。 课题 5.七律·长征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 气概。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 难点 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识记“律、崖、渡、索”4 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具 准备 《长征》朗诵录音。电视剧《长征》片段。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课件 2】 1.同学们,在 1933 年,国民党反动派 50 万大军对 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 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 1934 年 10 月,从江西瑞 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 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 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 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 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 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课件 3】(长征行军图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 2.了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诗叫做——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 8 行,每一行 7 个字, 第 2、 4 、6、 8 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 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 (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 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深情):七律·长征 (缓慢):七律·长征 了解历史,导入 新课,使学生先进入 一种学习氛围,能够 有激情地进入到学 习中去。了解七律, 建立知识结构。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 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 3 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 是正确。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 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课件 4】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 1.默读,静思大意。 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 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 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尝试 解决。(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 还不理解呢? 预设: (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 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 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 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 阻”。 3.明确诗意: 从有目的地自 读三遍,再指名读、 指导再读、齐读,让 全体学生都能把诗 读通读顺;从诗题的 味道,再到学生读诗 的味道,教师范读的 味道,学生再齐读的 味道,让全体学生都 在初读全诗的基础 上得到了充分读诗 的机会。 充分利用多种途 径来明确诗意,锻炼学 生自己读懂古诗的能 力,知道学习古诗要利 用课本上提供的图片、 注释、链接以及课外自 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等。【课件 5】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 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 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 滚过的小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 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 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 逐颜开。 四、反复朗读,谈谈深刻感受 (一)多种形式朗读 1.自己练习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的节奏。 2.同桌练习一人一句地读,注意读出韵味。 3.全班齐读,读出气势。 (二)谈谈自己从古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1.小组内的同学分别说一说。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师生评价。 出示诗歌的大意, 让学生检查自己的理 解是否正确,为下一步 的品悟诗情做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我能选择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远征难(nán lán) 五岭(lǐn lǐng) 腾细浪(tén téng) 乌蒙(mén méng) 水拍(pāi pò) 桥横(héng hén) 云崖暖(luǎn nuǎn) 尽开颜(jìn jìng) 岷山(mián mín) 二、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 _。 三、根据课文填空。 1.《长征》是一首 律诗,作者是 ,写于 1935 年 10 月,即 。 2.“_______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不怕长征中遇的任何艰难困苦。“五岭逶迤 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 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 ____,________”这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答案】 一、nán lǐng téng méng pāi héng 二、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1.七言 毛泽东 长征途中 2.万水千山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 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 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 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 难点 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 始进犯中国领土。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 义大举进入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 年,日本侵华战争以 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 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 谈话导入,让学生 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 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 课文内容,感悟英雄的 内心。另一个作用就是 战争故事的话题可以人以深深的震撼。 2. 【出示课件 2】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可 歌可泣的抗敌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在这里,有一座 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 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 1941 年的狼牙山, 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出示课件 1】狼牙山五壮士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勇敢到什么 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 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 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 学生集中注意力,以更 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 事?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 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 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 (1)认读生字与写字。 寇:注意与“冠”区分。 “抡”与“抢”区分开。 “悬”不要读成“县”。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注意词 语感情色彩的不同。 我们先看看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情况,检查纠正。 【出示课件 3-4】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 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 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 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 能力,节省课上的时间, 把时间分配到必要的 教学环节中去。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山涧:山间的小水流。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 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的感情色彩。 【出示课件 5】 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大举进犯 纷纷滚落 ②这些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前两行是描写五 壮士的,后面一行是描写敌人的) ③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 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 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 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第一、二行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 的英雄气概;第三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 的愤恨与不满。) ④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遍词语。 三、熟读课文,梳理顺序 1.1941 年秋天,敌人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 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 们。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 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 4.本篇课文哪个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哪些自然段是事 情的结果呢?    (课文第一自然段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按照词语表达的 不同感情给词语分类, 使学生们学到积累词 语的一种方法,将词语 放到文中具体的语言 环境中去理解对课文 中人物的理解也会更 加深刻。的任务是事情的发生;第六到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 跳下悬崖是事情的结果。) (板书: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5.课文的 2—5 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写的什么? 能跟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题目吗? 【出示课件 6】 接受任务→ → → → 英勇跳崖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 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 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通过读课文,梳理 出文章的记叙顺序,可 以使学生更加清楚五 壮士的英雄壮举从每 一个环节都可以看出 来,学生还可以借鉴学 习作者记叙事情的方 法。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理清了课文的 记叙顺序,初步读懂了课文,了解了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2.请同学们课下再把字词读一读,写一写。把课文再读上 一遍。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寇( ) 冀( ) 副( ) 抡( ) 沸( ) 冠( ) 翼( ) 幅( ) 抢( ) 佛(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 )高( )下 ( )首( )胸 壮烈( )迈 粉身( )骨 全神( )( ) 斩( )截( ) ( )天动地 气( )山河 三、改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毫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答案】 一、敌寇 冠军 希冀 双翼 一副手套 一幅画 抡起 抢走 沸腾 仿佛 二、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壮烈豪迈 粉身碎骨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惊天动地 气壮山 河 三、1.山上响起了口号声。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难道不令我们激动吗?3.班长马宝玉激动 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4.听了英雄的报告,我深受感动。 课题 7.开国大典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读写“盏、栏”等 14 个生字。 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教学 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 难点 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梳理文章脉络。 3. 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导入 ( ) 分钟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 播放歌曲《绣红旗》,请同学们欣赏。 2.这首歌唱的是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绣红 旗的情景。歌曲里有这样的歌词:“线儿长针儿密,含着 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 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 “今天”终于盼来了什么? 3.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4.江姐和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 心情万分激动,于是就绣起了五星红旗。他们盼的就是新 中国成立的那一天。那一天,就是 1949 年的 10 月 1 日, 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课件 1】开国大典 (板书:开国大典) 5.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 盛大而隆重的典礼。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 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6.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 国大典的那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 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 7.过渡: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国大典” 的那一天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 示自由朗读课文。 播放歌曲创设情 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尽快进入到课文所描 述的情境中,为理解课 文内容做好铺垫。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课件 2】 生字:盏 栏 汇 爆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射 词语:灯盏、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 汇集 B.分别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 C.小组内互相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D.理解疑难字词。(学生互助解词) E.开火车轮读生词。 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 1.过渡: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 时那种宏大的场面写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 学生根据提示自 学生字词,相互交流识 记方法,互助解词,可 以提高学生学习字词 的能力。么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 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后小组讨论。 【课件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 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 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场面的。 2. 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出示: 【课件 4】 入场(1-4)——典礼(5-10)——阅兵(11-13) ——游行(14、15) 3.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 怎样划分着这些场面的。(抓段首的中心句) 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 1.请同学们读第 1-4 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典 礼的盛大?结合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 2.全班交流,明确: A.第一自然段:人数众多——总数达三十万人;到场 人物地位重要。 B.第二自然段: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 的城市中心广场。 C.第三自然段:会场布置热闹喜庆。 D.第四自然段: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 3.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 名交流。(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1)通过读,了解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代表,有……) (2)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 民,在课文第 4 自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自哪里?(学生读 相关的语句)(板书:群众进场) (3)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 (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 键词“直奔”“赶”等。) (5)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们的激动心情呢? 谁来读一读? (6)教师评价,小结:读得很好,我听出了人们的心情 梳理文章脉络,可 以培养学生从整体上 把握文章的能力,学习 作者的记叙方法,今后 写较长的记叙文时也 能写得脉络清晰分明。 学生找出文中表 现典礼盛大的方面,感 受场面的壮观,了解作 者多方面描写的方法, 学习借鉴到自己的写 作中去。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 4.过渡:群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 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学生接读)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 1.下午三点整,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现在,请同学们从屏 幕上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2.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 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 播放电影片段使 学生将课文中的描述 与生动的声像结合起 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学习作者的描 写方法。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lán ɡān huì jí bào zhà qí zhì yuè bīnɡ zhì fú jù lí 二、选词填空。 渐渐 慢慢 徐徐 1.太阳出来了,晨雾( )地散去。 2.我扶着老奶奶,( )地走过人行横道线。 3.清风( )吹来,我闻到了一股茉莉的清香 矗立 肃立 挺立 4.少先队员( )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 5.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 )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面。 6.广场上( )着一根 22 米高的电动旗杆。 三、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2.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3.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 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 【答案】 一、栏杆 汇集 爆炸 旗帜 阅兵 制服 距离 二、1.渐渐 2.慢慢 3.徐徐 4.肃立 5.矗立 6.挺立 三、1.夸张 2.比喻 3.排比 课题 8. 灯 8.灯光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 的含义。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 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 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 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大家对“灯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户都 灯火辉煌,大家都觉得灯光没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今天 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灯光》。(板书课题:灯 光)我们来看一看,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 词语做个标记。 (1)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 紧扣文章题目,寻找 相关语句,是概括课文发、璀璨) (2)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 来。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3.读完以后,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 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 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 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 啊!”)(板书:灯光 多好啊) 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 2】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 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 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 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 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 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 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 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 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 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 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板书: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 3】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 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 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 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针对文章篇幅较长,引 导学生扣文题,勾画相 关语句,使学生快速抓 住文章主要内容,这正 是学法的传授。理清课 文表达顺序,认识倒叙 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 点,积累写作经验。 “多好啊”这是文 章的文眼。学课文时, 依据文眼,理清脉络, 我们的目光便不会游 离于次要内容,围绕文 章重点展开学习,这是 学习课文的又一个好 方法。 引导学生顺着文 脉来认知文本,利于学 生有重点地自读自悟。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 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传授学文的方法,利于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 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 学习。” 4.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 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 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板 书:灯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 美好的憧憬。) 引导: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 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 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 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 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 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 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 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 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 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教师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 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3)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 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题 1.最后的告别 【课件 4】今天,我们来到了埋葬郝副营长的沙柳丛里。 站在英雄的墓前,回忆他生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 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 学生长远的发展。 聚焦灯光,以“灯 光”为突破口,直奔文 本的中心。通过理解重 点词“千钧一发”,了 解当时危急的情况,认 识“灯光”对战友与对 郝副营长自己的不同 意义,理解他是为了理 想而英勇献身。引领学 生多层次感悟革命先 烈的献身精神,受到情 感熏陶。伟绩。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人们过上 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主题深化 【课件 5】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 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 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 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读 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 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拓展文路,让孩子 们和郝副营长作最后 的告别,激发学生情感。 由直观可感的“灯光”, 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 牲、无私奉献的精神, 联想到诸多英雄人物, 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 不易。受到情感的熏陶。 板书 内容 灯光   灯光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 )英雄   一( )电灯   一( )火柴   一( )孩子   一( )部队   一( )画   一( )树林   一( )战斗   一( )书 二、按要求填空。  1.“漫”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解释: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 制,没有约束。“漫步”的漫应选  种解释。  2.“熟” 查  部首,再查  画,字典里的解释:①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②成熟; ③程度深;④习因常接触而知道的清楚。“熟悉”的熟应选  种解释。 三、在词语解释后的括号里写出词语。1.自己对自己说话。( ) 2.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 3.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专指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4.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 四、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 )在( )时发 出的由衷的赞叹,第二次是( )在( )时的自言自语,第三次是( ) 跟( )谈话时说的。 2.课文的题目是灯光有什么深刻含义? 3. 说一说你对“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 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一句的理解。 【答案】 一、位 盏 根 个 支 幅 片 场 本 二、1.氵 11 ③ 2.灬 10 ④ 三、1.自言自语 2.千钧一发 3.聚精会神 4.震天动地 四、1.游人 漫步 郝副营长 战斗前 “我” 郝副营长 2.课文的题目《灯光》的含义:它 象征着光明和幸福生活,象征着一种美好的期盼,也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3.他用他 的生命换来灯光,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 课后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 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 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抓住两条 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 首先,抓住“灯光”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 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 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学生初 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重点句子认识英雄形象。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 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 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最后,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思想教育。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 年代拉回现实,“假如你就站在郝副营长的墓前,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幸 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对学生进行热爱革命先辈的教育。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 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 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担心学生理解的不够深,讲解占用了过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讨论、自主探究的机会 就太少了。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我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的机会,让他们尽快学会学 习方法。 课题 变 演讲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并初步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2.学习写好演讲稿。 教学 重点 编写演讲稿。 教学 难点 登台演讲,掌握演讲技巧。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学校里或班级里,有时要举行演讲比赛,如“祖 国在我心中”“绿色伴我同行”等演讲活动。你参加过这 种活动吗?你做过演讲吗?谁来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2.同位之间相互说一说。 3.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讲出了自己的感受,很真实,很形 象。要想做到上台不紧张,就得多次上台练习。 谈话引出“演讲” 话题,把学生带入演讲 的情境,为新授做铺垫。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欣赏经典,初步感知 1.播放演讲视频。 【课件 2】北京大学刘媛媛《寒门贵子》。 2.学生评价,谈观后的收获。 观看精彩视频,让 学生感受演讲的巨大 作用与演讲者的魅力, 激发学生登台演讲的(感受了演讲者的魅力,理解了寒门也能出贵子的道理, 受到鼓舞和启发。) 3. 评价,并讲明要作好演讲的要求:①写好演讲稿;②掌握 演讲技巧。 三、出示话题,做好准备 1.班上要搞一次演讲活动,要求全体同学都参加。 2.出示演讲的话题,自己根据内容拟定题目。 【课件 3】演讲的话题范围: 科学 读书 锻炼身体 健康饮食 3.引导学生思考:我要写哪个话题?怎样才能写好演讲稿? 怎样才能作好演讲? 四、明确写法,编写讲稿 1.讲解演讲稿的写法,出示要点。 【课件 4】怎样写好演讲稿?  观点要鲜明。  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 引用名言警句。  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2. 出示演讲稿事例,学生感悟。 3. 教师总结并板书: (编写讲稿:观点鲜明 选材合适 感染力强) 【课件 5-7】 孝敬父母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金色的彼 岸……”我非常喜欢这首童谣,因为父母给了我无尽的爱。 父爱如山!爸爸是一名驾校的教练,工作压力非常大。 但是为了让我能够幸福地生活,他每天都在努力地工作, 还要不断地“充电”,不仅要开车很好,还要学会入库倒 车。我心疼爸爸,劝爸爸不要熬夜,爸爸却轻轻地抚摸着 我的头说:“不要紧,我的身体棒着呢!”爸爸生活很节 俭,但每次送给我的礼物都很昂贵。 夜深了,人静了,窗外漆黑,别人早已进入梦乡,可 妈妈仍在操劳。一觉醒来,看见灯光下工作的妈妈,我仿 佛看见妈妈所经历的风霜和艰辛;仿佛看见我生病时,妈 妈日夜守护着我的情景;仿佛看见无论刮风下雨,妈妈都 欲望。 出示演讲稿,为学 生提供一个范例,让学 生将范例与写好演讲 稿的要点结合起来,为 自己写好演讲稿明确 思路。在放学路上翘首等待我的情形…… 我一阵心酸,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而泪光中妈 妈的白发是那样的耀眼!妈妈每天都要忙到深夜,第二天 还要早起为我做饭。妈妈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是一个平凡 的人,她也知道累,但决不停下来。“丝丝白发儿女债, 历历深纹岁月痕”,是我催白了妈妈的黑发…… 如今我长大了,懂得了孝敬父母。在爸爸四十岁生日 那天,我冒着倾盆大雨,用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钱买了一 个松软甜美的大蛋糕送给爸爸。爸爸收到这份意外的惊喜, 不禁心潮澎湃,激动地说:“女儿懂事了,知道孝敬父母 了,这是我平生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三八”节那天,我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送给妈妈, 并对她深情地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礼轻情意重, 妈妈瞬间留下了热泪。我知道,这是妈妈幸福的眼泪。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了父母,我会在漫 漫求学路上去迎接挑战。我一定会报答他们,让他们永远 健康、幸福! 4. 学生评价这篇演讲稿,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这篇演讲稿围绕“孝敬父母”这个主题,列 举了父母培育孩子的种种艰辛,说明了孩子要孝敬父母的 道理,并且讲了自己的想法。 五、学习技巧,登台演讲 1.讲解演讲技巧,出示要点。 【课件 8】演讲技巧  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 演讲时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 表现力。 2. 根据自己的演讲内容,想一想场上应该怎样发挥。 3. 教师指导并板书: (登台演讲:停顿 重复 手势动作) 4. 班级内组织演讲比赛,每位同学都上台演讲。(合理安 排演讲的时间,可以利用每次上课前的十分钟。)教学生一些演讲 的技巧,并再一次观看 演讲视频,理论与实际 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指 导和帮助会更大。 板书 设计 演讲 编写讲稿:观点鲜明 选材合适 感染力强 登台演讲:停顿 重复 手势动作 课题 多彩的活动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 2.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一写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 3.把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教学 重点 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 难点 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一写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导入课题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 演出、植树、端午节看龙舟、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校内 外活动,你参加过哪些? 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板书课题。 (板书:多彩的活动) 二、拓展思路 学生就自己现实 中的活动来说话、对比、 议论,激发兴趣,刺激 大脑的活跃程度,为下 一步的习作做准备。回忆一下,校园生活我们经历了哪些活动? 1.让学生说说进入印象最深的活动。 2.总结学生发言。【课件出示 2】 体育竞技类:拔河、跳绳、接力赛、游泳,骑马、攀岩、 固棋…… 文艺演出类:合唱、课本剧表演、啦啦队表演、集体 舞…… 公益慈善类:看望老人、植树、与参加儿童联谊、广 场清洁、爱心助学…… 民俗活动类:赛龙舟、包粽子比赛、写春联、踏青、 元宵灯会… 校园生活类:开学典礼、课间操、校运会。 3.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根据教材的提 示,这里的“活动”主要指校内外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 活动有各种内容和形式,自然也有多样的意义。参与一次 活动,以帮助我们增加一种新的生命体验,或许是锻炼能 力展示自我风采,或许是走近他人陌生世界,或许是开阔 眼界汲取文化养料,或许是放飞心灵体会快意人生。活动 往往是在参与过程中逐渐有所领悟的。是否领悟到活动的 意义,对意义的领悟程度有多深,只有那些让我们印象深 刻、真正有所感悟的活动,才能进入选材的视野。我们可 以充分挖掘记忆宝库里的相关资源,以“集体活动”为关 键词搜索能够唤醒体验的各种材料,然后筛选、确定写作 的材料,继而思考、提炼材料的意义。 三、明确观察角度 首先,要明确观察角度。“我”可能是活动的组织者、 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如果是参与者,则对自己在活动中的 具体表自己与周围其他人的互动更为关注;如果是旁观者, 观察的对象更多元化,能从流程面、细节等各个方面记录 所见所闻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从特定角度对活动进行细 致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才能产生对活动意义的独特感悟。 接着回顾活动的全过程,分解出过程中的具体阶段。我们 可以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用流程图整体呈现活动 的概貌。 然后从特定角度回顾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情景,把印象 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观察到的信息最丰富的阶段确定 为写作的重点阶段,这个阶段通常也是活动的高潮阶段, 比如气氛最紧张时、感情最热烈时、场面最宏大时等。 最后,围绕中心确定记叙的顺序。可以顺叙,按照时间 顺序依次叙述活动的先后过程;也可以倒叙,把活动的结果 学生就自己喜欢 的活动来谈一谈参加 活动的好处,为习作搭 桥。或者活动中某一个阶段提到开头去写,再来回顾活动的起 因和经过。 四、回顾活动,确定中心与材料 1.通过对话交流唤醒学生【课件出示 3】 (1)这是哪一次活动 (2)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3)是活动哪一个阶段的场面? (4)这个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吗?为什么? (5)你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6)如今再看到这个场面,有何感受? (7)哪一点让你产生了这个感受? (6)如今再看到这个场面,有何感受? (7)哪一点让你产生了这个感受? 2.整合师生对话的内容,明确题意:选择亲身经历的一 次活动,写出在活动中见所闻所感,突出“难忘”这个特点; “难忘”的原因在记录见闻感受的基础上,提炼即为文章 的中心。 完成了以上任务,基本可以做到写作有中心、材料具 体、思路有序了。如何达成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的 要求呢? 详写活动的重点阶段,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在叙述之 中穿插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以具体、生动地再现重点阶 段的情景。 想一想:这个阶段的活动内容是什么?从整体上看同一 时间同一环境中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共性特点?这个场面让 人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 场面的核心人物是谁?核心人物在活动中做了什么?说 了什么?如果核心人物是“我“我”想了些什么?其他人在 活动中有什么表现?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有什么? 场面描写是展开详写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对整体概 况进行描写,另一方面要关注细节,把人们共同活动的场 面和特定人物的具体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描写,这样就能使 阶段的写作内容显得具体、充实,同时也能呼应文中交代 的相关活动背景。至于活动其他阶段,则可以略写,或者不 写。 五、写作实践1. 明确写作要求【课件出示 4】 (1)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 点来写。 (2)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 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验。 2.具体指导: 选材并在组内、班内交流素材和独特的感受或体验。 3. 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互相批 改,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一篇优秀的例文《多彩的活 动》(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 【课件出示 5-7】 多彩的活动 前不久,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优秀诗文诵读比赛,老 师选派王一、苏明觉、李国栋和我代表班级参赛。 当我们步入操场时,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欢声如潮。 同学们也个个眉开眼笑、神采飞扬。而我们四个人深知这 次比赛的重要性,心中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一股无以名状的紧张情绪油然而生,大伙儿都生怕比砸了。 比赛开始了。随着那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苏钰款 款地走向了舞台中央,那专注的神情、那轻柔的动作和我 们赛前彩排的丝毫没有两样。顿时,我们心中都升腾起一 丝信心,也增添了几分勇气。该我上场了,“记得有多少 晴朗的白天,我们和老师漫步在校园,我们谈理想,谈生 活,也谈那无限美好的明天……”我手持话筒,一边和着 音乐的节拍,小心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一边用心地读好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就在这时,我和老师的目光不期而 遇,他正朝我点头微笑呢!顿时,我心里乐滋滋的,我想: 我刚才的表现一定没有让老师失望。诵读完毕,我们心里 的那块石头总算可以放一放了。可我们还是担心我们班的 分数会不会让老师满意。开始报分数了,我们屏息凝视, 侧耳倾听。“刚才六(1)班的得分是 98.2 分。”一听得分, 我们都乐开了花,因为我们是之前得分最高的班级。尽管 如此,我们还是很担心,六(4)班会不会超越我们,果 然不出所料,六(4)班的声势比我们大,得分是 98.62 分,区区 0.42 分就让我们与一等奖失之交臂,我们很失 望,也特别感到对不起老师,让老师的心血付诸东流。但 老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事,和蔼可亲地说:“今天,我 们班虽然只得个二等奖,但我们的四位选手都发挥出了最 布置习作题目后,给 出习作要求和例文,旨 在使学生明确思路,学 会这类作文一般从什 么地方选材,叙述过程 中如何融入感情,写好 作文。好水平,凡事尽力就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有集体,懂 得上进,胜利的桂冠便指日可待!”“谢谢老师对我们的 鼓励,我们一定会努力,不会再让您失望!”我在心里暗 暗发誓。 这次比赛虽然没拿第一,但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但得 到了锻炼,而且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山外青山楼外楼, 英雄好汉争上游。争到上游莫骄傲,还有英雄在前头。”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六、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反思这次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材,即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就本次 自作来言,要同学们写的作文题目是“多彩的活动”,如何选材呢?当然我们可以从教材上 提供的多种活动中选择一个,应该注意的是要选自己真正喜欢的,自己有深刻体会的活动。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按照要求把作文写好,我做了多方面的铺垫:学生谈论 自己的生活,交流自己的体会,先说后写,范文引路,温馨提示。这样,学生动起笔来就 容易多了。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是多方铺垫,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不足之处是对学生把事情写 具体,让文章详略得当方面指导太少。 课题 语文园地二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 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 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3. 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4. 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 重点 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 “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 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 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交流平台 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出 示:【课件 2、3】 文段 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 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 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 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 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 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 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 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 敌人的尸体。 文段 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 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 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 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 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 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 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 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 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 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 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 隆声。 2. 学生交流。 3.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 (2)文段 1 和文段 2 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 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 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板书:点面结合) 4.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 ” 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 ”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 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 注意细节的刻画。 二、词句段运用 (一)相同句式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课件 4】 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 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出示两段文字让 学生感知点面结合的 写法,让学生头脑中有 场面描写的初步认识, 为今后学习和运用这 种写法打下基础。 练习画出“点”与 “面”的部分,就会使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 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3. 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板书:相同句式) 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 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 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 4. 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 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 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 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 口,我就后悔了。 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 怎么肿了?” 2.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 么? 3. 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 调、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 了“说”。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 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板书:“说”的表达方式) 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 达方式。 学生真正清楚这种写 法的关键点,看出运用 这种写法的好处,为实 际运用铺路搭桥。 精到的讲解使学 生深刻体会到“相同句 式”和“说”的多种方 式在写作中的运用,激 发学生自主运用的兴 趣。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 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 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 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 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②体 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 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 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 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 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②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 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 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 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 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9.竹节人 本课写了竹节人的制作方 法、竹节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老 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的事实。重点 是明白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 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 不同。 学生分组,分 别 带 着 不 同 的 任 务去读课文,然后 小组汇报,教师点 拨指导。2 10.宇宙生命之 谜 本课作者先介绍了一些天 体知识,提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 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然后 讲出了人类生存必须具备的几 个基本条件,科学家在排除了好 多行星之后,认为火星上可能有 生命,但经过科学探索之后,这 个可能也排除了。尽管如此,宇 宙生命之谜并未揭开。本课重点 是教学生学会探究不同的问题, 要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 2 引 导 学 生 感 受文字的美,分析 说明文语言准确、 逻辑性强等特点。 让 学 生 分 组 探 究 不同问题,然后汇 报,教师评价指导, 使 学 生 学 会 采 用 不 同 的 阅 读 方 法 来阅读课文。 11*.故宫博物院 本课为了详细介绍故宫博 物院,共提供了四份材料。这四 份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 故宫。重点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 法去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 1 学生分组,然 后 各 小 组 选 择 要 完成的任务,尝试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阅 读课文,搜集筛选 相关信息。汇报后, 教师点拨指导。 习作: 让 生活更美好 出示一些让生活丰富多彩 的活动,如美食、旅行、梦想等, 让学生先说说这些活动的作用, 再来围绕话题写作文。 1 先 说 一 说 自 己 觉 得 给 生 活 带 来美好的活动,然 后范文引路,学生 练习,完成后交流 提建议。 语文园地 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 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 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 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 解积累古诗《春日》。 1 指 导 学 生 先 自我感知,然后听 教师指导,再练习 巩固。 课题 9.竹节人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 14 个生字,理解“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 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 重点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教学 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 (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 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课件 2】 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 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一下这种玩具。 以学生感兴趣的 玩具话题导入新课,学 生的注意力会在短时 间内集中在课堂上。同 时,由玩具话题到竹节 人,很自然地导入,水 到渠成。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出示:【课件 3】 生字:豁 凛 疙 瘩 棍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趴 屉 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 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 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出示:【课件 4】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鏖战 沮丧 悻悻 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 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课件 5】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 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课件 6】 本课生字较多,出 示课件,学生交流,自 学生字,有助于培养学 生自学能力和合作精 神。 先让学生交流理 解词语的方法,目的是 使学生熟悉结合上下 文、解释重点字、找反 义词等多种理解词语 的方法。 1.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 题表示) ① — ④ ⑤—○19 ○20—○29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指导: 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①—④制作竹节人 ⑤—○19斗竹节人 ○20—○29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 B.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印象最深 的部分也会不一样。有的同学对制作竹节人这一部分印象 最深,可能他们也想着自己动手做这种玩具呢!有的同学 对斗竹节人部分印象最深,因为他们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 人们带来的乐趣。还有的对老师玩竹节人这种玩具一部分 印象最深,他们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 果都能激情呢! 3. 快速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读词语书写生字 1.认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语,同位相互说一说词语的意 思。 2.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生字,写完后同位评点。 梳理文章主要内 容锻炼学生对文段的 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朗 读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时,能清楚其主要内容, 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 章的内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汉字。 星期天,我们去艺术馆参观。里面的根 diāo( )造型各具特色,令人称奇。有的 像威风 lǐn lǐn ( )( )的武士,有的像全身长满ɡē da( )( )的金刚, 有的像蹲在地上的老虎,有的像手持ɡùn( )棒的猴子。我们一直看了一个多小时,才 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威风( )( ) ( )头( )脑 ( )咤风云别出心( ) 技高一( ) ( )巧成拙 ( )( )有味 全神( )注 忘( )所以 1.这位老人在战争年代曾经是一位( )的人物。 2.这( )的设计让我们眼前一亮。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缩句) 2.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改为反问句) 3.我们在窗外没找到竹节人。我们一点儿都不沮丧。(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 成一句话。) 【答案】 一、雕 凛凛 疙瘩 棍 二、凛凛 呆呆 叱 裁 筹 弄 津津 贯 乎 叱咤风云 别出心裁 三、1.破课桌俨然古战场。2.谁说老师不喜欢玩竹节人呢?3.虽然我们在窗外没找到竹节人, 但是一点儿都不沮丧。 课题 10.宇宙生命之谜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谜、尚”等 14 个生字,理解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 讲的,以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通过阅读,感悟出阅读方法。 4.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 重点 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 教学 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出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 目标 1. 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顺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很多时候,我们遥望茫茫的星空,看着圆圆的月亮,会 产生无穷的遐想: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天宫在哪里呢? 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你们一定还有更多的问题吧?同 位之间相互说一说好吗? 2. 【课件 2】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 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了解的 知识。 谈话导入,以星空 为话题,激发学生想象, 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 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 效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揭示课题,目标阅读 1.【课件 1】(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谜”是什么意思呀?(没弄懂的问题)刚才同学们就提 出了关于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 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 很多问题的。 2.出示: 【课件 3】阅读提示 (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3)结论是什么? (4)提出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三、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班上交流。 讨论作者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 生述后,出示【课件 4】 (1) 天体上生命存在具备的四个条件; (2) 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 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4) 科学家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了近距离的观测,揭开 了火星神秘的面纱; (5)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 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生命。 出示阅读提示,让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 着问题读课文,用不同 的阅读方法读课文,这 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 点。 提出问题,帮助学 生理清文章说明问题 的顺序,便于学生从整 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 解作者说明的问题。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是讨论“宇宙 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2—9 自然段。) 3.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学 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指导点拨: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 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 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 之谜。 4.现在你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了吗?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四、识记字词,正确书写。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同位交流。 2.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1)生字部分 揭:读音 jiē,右边部分与“渴、喝”的右半部相同,组 词:揭示、揭开 倾:读音 qīnɡ,右边是“顷”,组词:倾斜、倾倒 燥:读音 zào,注意与“躁”区分,组词:干燥、燥热 御:读音 yù,左边是“彳”,右边是“卸”,组词:抵御、 防御 (2)词语部分 出示:【课件 5】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形容非常渺小。 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 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 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抵御:抵抗,防御外敌。 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此环节的设计意 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书 写汉字的能力和用多 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 力,为自学课文扫清字 词障碍。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汇报收获,布置练习 1.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 2.课下把课文再仔细读一遍。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揭( ) 顷( ) 班( ) 躁( ) 卸( ) 渴( ) 倾( ) 斑( ) 燥( ) 御( ) 二、缩句。 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2.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三、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 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2.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 )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 的,( )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 )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答案】 一、揭开 口渴 公顷 倾斜 班长 斑点 急躁 干燥 卸货 防御 二、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问题。2.人类尚未找到星球。 三、1.但是 2.不是 而是 才 课题 11. 宇 11.故宫博物院 12.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教学 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课件 2】(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故宫图片:1.平面图 2.平面示意图)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 皇城──故宫,美国的奥巴马总统访华时就游览过故宫。 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 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 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 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 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出示规模宏大的 故宫图片,解说故宫的 重要地位,创设出一种 氛围,把学生尽快的带 入到学习中去,为学好 课文张本蓄势。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 3】 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 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 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 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 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 ⑴ 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 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 就到……” ⑵ 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 “往北”…… 2. 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 (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 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 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安排学生交流怎 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 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 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 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 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 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 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 达标铺路搭桥。(一)检查指导任务 一、参观路线图 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 的?) 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 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 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 图了。 (2)阅读《材料三》 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由南向北) 出示:【课件 4】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 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 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二)检查指导任务 二、介绍一两处景物 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 方面来介绍呢? 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 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 5】 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 (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 位之尊崇; 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 装饰庄严富丽; 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 建筑显示威严。 D.重建 (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 台基 外观 内装 位置和 功用 重建)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 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 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段与太和殿有关的材 料,阅读后,提取相关信息补充到解说材料中去。 5.你知道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和殿 呢?(学生自由说,可以从台基——外观、内部——位置 和功用的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 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 (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汇报,评价,指导。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教师讲解并出示 参观路线图,为学生提 供范例,可以使学生将 此与自己整理的介绍 顺序作对比,也是为了 训练学生按照方位词 或表示行踪的词找出 合适路线的能力。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 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A.规模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 72 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 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十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 28 米,面积 2380 多平方米, 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 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 12 根红色大圆柱, 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映,色彩鲜 明,雄伟壮丽。 B.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 面刻着龙凤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 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 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 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 宝顶,轮廓非常化美。 C.布局统一: 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在教学过程进行 到此环节处时,让学生 阅读《材料二》,使学 生懂得要介绍某一处 景点,必须从多方面搜 集信息,然后从搜集到 的信息中筛选自己想 要的材料。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二)课堂总结 1.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 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 安排说明顺序,用简短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 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博物馆。学习本文,我们要明 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 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2.我们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重点地阅读材料。 板书 内容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由南向北 景点介绍: (1)台基 太和殿 (2)外观 内装 (3)位置和功用 (4)重建 课题 变 让生活更美好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表达感情。 2. 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 3. 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 重点 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 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谈谈我们的生活。 1. 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2. 比一比,谁的生活最美好。 3. 议论一下: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件 2】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美好生活。 板书课题,出示课题。【出示课件 1: 让生活更美好】 二、说说心动的活动。 出示:【课件 3】 微笑 诚信 梦想 创意 运动 集邮 旅行 种花 1. 各小组的同学阅读课件上的词语,然后就自己喜欢的 一项活动谈一谈。 2. 指名班内汇报。 梦想:让人奋进,为实现梦想不断努力。好好学习, 超越自我,追求永不停步。 创意:美好的创意让生活变得充实、美好,充满诗意。 旅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迷人的风光,陶冶 情操,开阔视野。 学生就自己现实 中的生活感悟来说话、 对比、议论,激发兴趣, 刺激大脑的活跃程度, 为下一步的习作做准 备。 学生就自己喜欢 的活动来谈一谈参加 活动的好处,为习作搭 桥。…… 3. 教师小结,评价。 三、写写选好的话题。 1. 围绕上面课件上出示的话题写一篇习作。 2. 温馨提示: 出示:【课件 4】  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 这样的影响。  把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写详细一些。 3.读读优秀的例文 (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这篇优秀的例文《诚信,让 生活更美好》(课前已经发到学生手中) 出示:【课件 5、6】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   诚信就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诚信就像一汪清泉, 给你清凉;诚信就像一艘轮船,带你启程远航……在我心 中,诚信是那么珍贵。   还记得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妈妈给了我 10 元钱, 让我去买文具。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文具店里,只见 文具店里的文具多得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当天文具店里的 生意十分火爆。我看中了一支 8 元的钢笔,我刚给了钱, 当老板要找我钱时,一个顾客又把老板喊了过去。不知是 老板匆匆忙忙,还是把钱看错了,老板给了我 10 元。我 心里想:别看是 10 元,对于大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 对于我们小学生老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10 元还可以买 许多文具,但是我就变成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了,可是不拿 的话,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   于是,我颤抖着手接过了钱,拿到钱我马上塞进口袋 里,便飞快地向门口冲去了。但没等我跑出门口,老板就 把我叫住了。我一惊,心里就想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 八下。难道是老板发现多找我钱了。我一转身,老板笑着 说:“小朋友,你忘拿钢笔了。”我这才想起来我走得太 快忘记拿钢笔了。于是,我接过钢笔,我觉得这钢笔变得 非常重,时间又像在和我作对,感觉过得非常慢,我才走 了几分钟,就像走了几个小时。我终于接受不了良心的指 责,于是,我又回到了文具店里,我向老板承认了错误, 但没想到,老板非但没有怪我,反而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孩 布置习作题目后, 给出温馨提示和例文, 旨在使学生明确思路, 学会这类作文一般从 什么地方选材,叙述过 程中如何融入感情,写 好作文。子。这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再也不用受良 心的谴责了。 诚信是可贵的,拥有诚信的人是幸福的。让我们都拥 有诚信,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2)读完后,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四、分享伙伴的作品。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材,即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就本次 自作来言,要同学们写的作文题目是“ 让生活更美好”,如何选材呢?当然我们可以 从教材上提供的多种活动中选择一个,应该注意的是要选自己真正喜欢的,自己有深刻体 会的活动。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按照要求把作文写好,我做了多方面的铺垫:学生谈论 自己的生活,交流自己的体会,先说后写,范文引路,温馨提示。这样,学生动起笔来就 容易多了。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是多方铺垫,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不足之处是对学生把事情写 具体,让文章详略得当方面指导太少。课题 语文园地三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 达方式。 3.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 重点 积累朱熹的诗《春日》。 教学 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出示:【课件 1】(板书课题: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 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 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 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2. 学生自由说。 3. 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 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 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 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4. 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 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5.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 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 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出示: 【课件 2】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 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从学过的 课文入手,来思考根据 任务选材料的问题,便 于学生学习,从已有的 知识基础得出新的认 识。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 体会与感悟。 2. 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 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 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 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 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 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 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 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 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 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 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 丹。 4. 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 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课件 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5. 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1. 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 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2. 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 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3. 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 学生阅读三段文 字后先自己感悟,看三 段文字都描写了什么, 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 知道这三段文字都是 描写人入迷时的情景 的,更要知道要通过人 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 现出人物的入迷程度, 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 学习细节描写,积累人 物入迷的相关句段。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 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 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 4.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 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5.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①是否用上了刚学 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 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日积月累 一、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春日》。   (2)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 育家。)   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 春天里。) 二、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 4】“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 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 赏风景。   2.出示:【课件 5】“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 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 短。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 色映入眼帘。   3.出示:【课件 6】“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意。 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 为东风。 师生共同评价,目 的是为了让全体同学 明确:说明理由、表达 观点时,理由要充分合 理,条理清晰,不含糊 其次,不语无伦次。 按照学生自读古 诗——理解诗意—— 欣赏诗句——练习背 诵这样的步骤安排对 古诗的学习,符合古诗 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 促进学生的积累。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出示:【课件 7】“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 象。 三、欣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 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 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 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 理。) 四、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出示:【课件 8】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 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 朱熹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共有三项内容。 “交流平台”的教学,是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个读书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 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了课文《故宫博物院》和《竹 节人》的阅读任务,然后分别讲了根据阅读任务选用的不同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认识提高 了。 “词句段运用”有两段内容,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自读感悟——教师指导——学生练 习——相互评价”的顺序,学生在自己感悟的基础上很容易听懂老师的指导,认识上有了提高,练习卓有成效。 “日积月累”栏目要求学生积累朱熹的《春日》,我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自读预习 ——理解诗句——欣赏诗句——练习背诵。学生在充分理解、学会欣赏的基础上,很容易 就背下来了,可谓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日积月累”的教学时间仓促了一些,因为前面部分的教学占 用时间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到时间分配的问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 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 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 《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 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 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 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 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 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 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 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 的战争。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2.桥 本课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 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 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 重点是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 者利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塑造人物的写法,了解环境描 2 1.感情地朗读,找出 写老支书神态、动作、语 言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 深刻理解课文。 2.找出环境描写的写的作用。 句子,体会其作用;讨论 结尾点明人物关系的好 处。 13.穷人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 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 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 居家的两个孤儿。课文赞美了 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 好品德。重点是通过自读课文, 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了解文中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以及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 用。 2 1. 引导学生感受主 人公的美好心灵,分析作 者运用对话和心里活动 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好 处。 2.了解作者托尔斯 泰的情况。 14*.在柏林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 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 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 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 人院后再去参战。重点是读懂 课文,从多层面理解课文, 1 1. 指导学生认真读 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2.讨论探究课文中 两次出现“静”都是在什 么情况下。 口语交际: 请 你 支 持 我 本 次 口 语 交 际 的 内 容 是 “学会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 一件事情”,重点是交流时, 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 1 1.小组内的同学分 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 流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面对 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 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习作:笔尖 流 出 的 故 事 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 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 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 构的故事。 1 学生复习本单元的 三个故事,了解虚构故事 的特点。提示学生认真读 材料,注意到材料中的时 间、地点、人物身份、性 格等限制词语。 语文园地 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 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 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 形象。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 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 不决时的心理活动。积累古诗 《回乡偶书》。 1 指导学生先回顾课 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再 结合课文来想一想人物 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 多次读相关句段,感受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情 节描写的作用,了解重点 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的 作用,尝试写出恰当的心 理活动细节。古诗积累要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快 乐 读 书 吧 阅读故事,了解同龄人的 成长经历,体验成长故事阅读 的乐趣。重点是在充分的阅读 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 的兴趣和习惯。 1 借助文本,开发文本 的功用。从课本单一地读 懂内容,拓展出思想教育 和学习写法的方面,使学 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同时,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 兴趣,渐渐爱上阅读。 课题 12.桥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 8 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 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4.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 重点 1.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 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 难点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 8 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初读了解梗概   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 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 1、2:出示课题】它和 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 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 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通过描述事件和提 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调动起学习课文的兴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 祭奠”等。 【课件 3】 生字:咆哮 嗓 淌 哑 揪 呻 废 词语:势不可当 狞笑 拥戴 放肆 跌跌撞撞 呻吟 搀扶 祭奠 2.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 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 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 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 中是谁祭奠谁? 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趣。 让学生用自己的 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 容,有助于培养语言表 达和概括能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 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 4】 突遇山洪 1~4;疏导撤离 5~13;桥塌殉职 14~23; 祭奠英灵 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 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 你会感到害怕?) 点拨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第二句: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交流句子带给学 生害怕的感受,能让学 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洪 水中人们的心情,从而 体会老党支部书的伟 大。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 会是怎样的表现? 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课件 5】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 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shēn yín liú tǎnɡ shā yǎ ( ) ( ) ( ) ( )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地喊   ( )的脸   ( )的人们   沙哑地( )   痛苦地(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洪________ 着,像一群________ 的野马,从山谷里________ ,________ 。   2.老汉________ 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________ 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3.村庄惊醒了。人们________ ,却一脚踩进________ 。是谁________ 地喊了一嗓子, 一百多号人________ 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________ 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 的折回来。 【答案】 一、咆哮 呻吟 流淌 沙哑 二、( 受惊)的野马  (惊慌 )地喊 ( 清瘦)的脸   (乱哄哄 )的人们 沙哑地(喊话 )   痛苦地( 呻吟) 三、1.咆哮 受惊 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2.清瘦 乱哄哄 3.翻身下床 水里 惊慌 你拥我挤 洪水 课题 13.穷人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读写 14 个生字,正确认读“汹涌澎湃、轰鸣、沉思、糟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 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 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 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 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 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 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 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 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 穷人)【出示课件 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 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 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 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通过回忆以前学 过的课文,给学生造成 认知上的共鸣,激起学 生学习新课的强烈兴 趣。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 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 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 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3.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 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 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 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 2--3 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 5】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 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 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 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 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 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 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 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 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娜 渔夫 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 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 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 这是一篇篇幅很 长的课文,在具体研究 语言文字、体会语句内 涵时,一般不能逐词逐 句的去朗读、去品评, 但是全程教学又不能 出现盲区。因此安排这 样一个通读全文、扫清 字词障碍的环节,不仅 很好的避免了盲区,而 且为下面的整体感知 作了铺垫。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 验和感悟,注重语文的 人文性,但并不意味着 不要工具性,并不意味 着不要训练概括能力, 而概括能力恰恰应该 在长课文的教学中予 以关注。因此,本环节 特意安排这样一项训 练,这对六年级的学生 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语言描述,想 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 说描写的情境中。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 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 (板书:温暖而舒适 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 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 的丈夫。)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 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 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 “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 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 了几层意思?(三层) 【出示课件 6】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 娜的心上。 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遵循新课程标准 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 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 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 有创意阅读”的理念, 第一课时安排了学习 课文的第一部分,旨在 通过阅读,初步了解人 物的性格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辨字组词。 娜( ) 贱( ) 息( ) 林( ) 挪( ) 溅( ) 熄( ) 淋( ) 遭( ) 掀( ) 虚( ) 傲( ) 糟( ) 锨( ) 虑( ) 熬( ) 二、选词填空。         抱怨 埋怨 1. 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  )别人。 2.我(  )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安静 平静 3.老师说:“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  4.南湖(  )得像一面镜子。      宁可……也…… 与其……不如……  5.渔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6.桑娜觉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缩句) 2.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为陈述句) 3.桑娜的家里很穷。桑娜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 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答案】 一、小娜 挪动 低贱 飞溅 休息 熄灭 树林 淋湿 遭遇 糟糕 掀开 铁锨 虚心 考虑 骄傲 煎熬 二、1.埋怨 2.抱怨 3.安静 4.平静 5.宁可……也……6.与其……不如…… 三、1.孩子睡着。2.同死人待在一起是不行的。3.尽管桑娜的家里很穷,但是她还是决定 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 课题 13. 宇 14.在柏林 14.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学 重点 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 教学 难点 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导入话题 创设情境 1.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 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 章或影视作品,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 苦难。 2.请你们谈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 影视新闻作品。 找准话题导入能 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 本的情境,为体会文章 的主旨服务。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探究标题 想象畅谈 1.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 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 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板书:在柏林)【出示课件 1:出示课题】 其实,这篇小说是关于战争的。 2.同学们一定读过一些关于战争的文章或看过关于战争 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请大家自 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 3.教师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 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三、深入文本 层层剖析 (一)分组探究下列问题。 【出示课件 2】 1.两个小姑娘“不加思虑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来”说 明了什么? 2.老兵所说的“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 人院啊”,“他们的母亲”如果改为“她”好不好? 战争是离学生们 实际生活很远的内容, 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 悍,所以这一部分可以 给出较充分的时间让 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 只需抓住学生的回答 因势利导引入文章即 可。 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 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 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二)学生汇报以后,师生评价,教师点拨指导。 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 (板书: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 老妇人 后备役老兵) 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 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 楚显露无遗。(板书:失去三个儿子 送妻子进疯人院) 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 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 血。 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1.分组讨论: 【出示课件 3】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 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3.教师指导: 【出示课件 4】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 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 争摧残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 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 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 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五、着眼结尾,感受技法 1.出示问题:【出示课件 5】 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 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 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 2.提问,评点。 3.指导: 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 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 而变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 子的数字。还例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 这篇文章很短小, 阅读时为情节吸引往 往一气呵成,对其中的 词句会有所疏忽。同时 学生难以对文章的深 刻意义深入地思考。教 师应抓住词句引导学 生感悟流淌在文字背 后的深沉情感和沉重 的主旨。 引导学生由点及 面的感受文章深沉的 主旨。 当理解了文章的 主旨后,对于文章蓄势 和铺垫的手法学生将 会比较容易地找出。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 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 拓展视野,将这篇 文章的情感延伸到其 他作品中。 板书 内容 在柏林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 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 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课题 变 请你支持我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教学 重点 交流时,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教学 难点 交流中,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导入 ( ) 分钟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经常有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的想法,但是苦 于得不到别人的支持,于是很着急,很失落。你遇到过这 样的情况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板书:请你 支持我)【出示课件 1:出示课题】 创设学生经常遇 见的场景,营造出口语 交际的氛围,让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 中去。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模拟交流 1.同学们要办一份报纸,要明确以下问题: (1)办报纸的目的是什么? (活跃班级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 力。) (2)有哪些事情需要老师的帮助? (在课外活动时分配出一定的时间;请老师把关报纸的质 量;提供纸张和印刷) (3)老师可能会提出些什么问题?你想怎样回答? (大家议论一下,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 样想,怎样说?) (板书:说想法,讲目的 做预案,备应对) 2.模拟交流过程,评价同学表现。 (1)小组讨论,设想一下交流过程。 (2)【出示课件 2】  礼貌诚恳地说明来意。  讲清楚办报的设想,说明目的。  设想到老师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老师的顾虑。 (3)点拨指导: 师:找到老师,你怎样诚恳说明自己的来意呢? 生:老师,我想和您说件事。 师:还有谁说得更礼貌一些呢? 生:老师,请问您有时间吗?我想和您说件事。 师:这样说就更容易让老师接受了。我想老师肯定会请这 位同学坐下,听他来讲。接下来,这位同学要向老师说明 办报的设想,他该怎么说呢? 交流前先设想老 师担心的一些问题,并 给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做好预案,这样在和老 师交流时,才能从容应 对,不至于词不达意, 或一时语塞。生:我们想办一份报纸。 师:老师会怎么说?我想老师一定会问:你们怎么想到这 件事?对不对? 生:对,我们就说一说。因为经常在订阅的报纸上看到好 多学生们办报的消息,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生:我还觉得要向老师说一说办报的好处。我觉得可以锻 炼和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师:自己办的报纸同学们一定最喜欢读,那样就可以提高 大家的阅读能力。 生:在报纸上,我们还可以发表一些建议,比如建议大家 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等。 师:设想真不错。老师还可能会担心什么呢? 生:谁来当主编?多长时间出版一期,时间够用吗?…… 师:想的真够全面,比我想到的还多呢。真不错。这些问 题你们都想过该怎么回答吗? 生:我们小组都想过了。 (4)各小组依次模拟表演,其他小组评价。 (5)教师评价。 三、口语练习 1.【出示课件 3】  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 说服同学,在班里成立“生物角”。  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2.分小组领任务,每小组选择一个任务,小组内同学扮演 不同角色来交流。 为适应实际交流 的需要,教师详细指导, 既教会学生怎样设想 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又 教会学生怎样应答,为 实际交流做好准备。 小组内同学扮演 不同的角色来练习交 流,还可互换角色,把 自己想到的问题提出 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 中应对能力。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四、课堂总结 1.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要学会正确的口语 交际。态度诚恳礼貌;讲明设想,说清目的;做好预案, 从容回答。 2.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注意:  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 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板书 设计 请你支持我 说想法,讲目的 做预案,备应对 教学反思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每个同学都能开口讲话, 懂得了要说服别人支持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该怎样去说。 在教学中,学生练习交流和教师指导占用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分组练习时间不够用, 很仓促。今后在教学中一定做好预案,充分考虑好时间因素,合理分配。 课题 变 笔尖流出的故事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 重点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 难点 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 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出示课件 2】 《桥》 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 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 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 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 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 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 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人物, 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出示课件 3】 写的时候注意: 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 活动。 3.分组指导 第一组 要注意:【出示课件 4】 1.地点:校园 2.时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 3.人物一:张明,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 人物二:王寒冰,雷厉风行的性格,班长角色; 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 样处理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回忆三篇课文,讲 出三篇课文的主要内 容,是要以虚构故事来 引路,从而达到“读故 事——写故事”的一个 目的。 学生选择环境和 人物后,先自己思考,第二组 要注意:【出示课件 5】 1.时间:冬日黄昏 2.地点:街头 3.当时环境:车来人往 4.人物一:少年陆天 特点:充满爱心 人物二:志愿者徐明 5.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志愿者徐明在做什么?少年 陆天在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三组 要注意:【出示课件 6】 1.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2.地点:村庄 3.人物一:铁蛋 人物二:表哥 特点:远道而来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远道而来的表哥和铁蛋在 村庄的夜晚做了什么事? (板书: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4.习作开始,独立完成。 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然后教师分组指导,为 学生的习作铺路搭桥, 预防学生直接离题或 不符合要求、无从下笔 等情况出现。 板书 设计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我 先和学生一同回顾了刚刚学过的三篇课文,也就是说三个虚构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虚 构故事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作做准备。然后学生自读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一组去展开联想写作文。在这个环节,我做了较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到时间、地点、 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等,这样学生的联想才切合实际,编写出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人。这 些地方做的比较到位,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对教材提出的写作时让学生尝试写环境,以及写心理活动的建议没有落实好,在今后 的教学中要适时地予以补充。 课题 语文园地 四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 4.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5.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教学 重点 1.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教学 难点 1.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 2.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交流平台 一、回忆课文,说形象 1.请学生说一说本单元三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中的主 要人物是谁? 出示:【课件 2】 《桥》:老支书指挥全村人过桥,舍己为人。 学生回忆课文中 的人物形象,然后讨论 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 形象,学生很容易联系 到学过的课文中去,理 解人物形象的方法。《穷人》:桑娜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 《在柏林》: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 主要人物分别是老支书、桑娜、后备役老兵。 2.分别指名说一说老支书、桑娜、老兵是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 桑娜;心怀怨恨、孤独无奈的老兵。) 二、理解形象,学方法 1.分组讨论: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2.出示:【课件 3】 (1)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2)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指导:分别联系学过的课文的相关内容来解释课件内 容。(板书:多个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 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1.学生读课本上关于“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一段文字。 2.教师指导朗读并适当解释。 3.指名说说你理解到的关云长是什么形象?(武功高强 的大英雄) 4.明确: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 (板书: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5.再次朗读本段文字,说一说你的脑海中还出现了怎样的 形象?(提示学生说具体,可以从穿着、武器、表情、语 言等方面说一说。) 6.谁还能说出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节? 二、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2.指名说说从句子中加点词语体会到的情感。 3.教师指导: 第一个句子中“狞笑”一词使读者想到恶魔,表现出了对 洪水愤恨的感情。 学生两次读“关云 长温酒斩华雄”的文字, 第一次读可能只理解 到关云长是大英雄形 象。第二次再读,形象 应该更加丰满,这样学 生才真正体会到情节 对突出人物形象的巨 大作用。 结合句子,从重点 词语中体会感情这一 环节,教师讲解指导是 为了使学生意识到再 换另外的词语好像达 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只有这些词语才恰如 其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第二个句子中“放肆”一词,让读者感觉到人们的无助和 面临的危险。 第三个句子中的“嗤笑”使读者看出了两个小姑娘的年幼 无知,充满了对她们的厌烦感。 4.学生带上情感再次读句子。 5.强调:从句子的重点词语中可以看出包含的感情,因为 词语有感情色彩。 (板书: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三、尝试写出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1.出示:【课件 4】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 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 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 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 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学生自读课件内容,提示学生一定要读出桑娜此时的复 杂的心理活动:不安、害怕、担心…… (板书:复杂的心理活动) 3.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板书:五个省略号 两个感叹号 ) 4.学生尝试写一段话,表现出自己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忐忑 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情。 5.写完后小组内交流,评价。 日积月累 一、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回乡偶书》 2.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读音:鬓 衰 4.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出示:【课件 5】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说话 的口音虽未改变,但两鬓却早已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 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5.学生交流。 情感。 在学生体会出桑 娜的心理活动之后,引 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 样写出这种心理活动 的,这一环节设计是为 了让学生找出写作的 方法,并尝试去写一写。 在学生理解古诗 大意的基础上,安排学6.指导诵读、表演。 二、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贺知章迈着蹒跚 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 这位 86 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2. 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板书: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三、拓展延伸 1. 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 心里,亮在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 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 朽的诗篇。 2. 齐诵《回乡偶书》。 生表演诗中的情景,是 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 更深刻地理解诗句的 意思,感受诗人当时的 内心情感。 板书 设计 多层面理解人物形象 情节突出人物形象 词语包含感情色彩 复杂心理活动——五个省略号 两个感叹号 回乡偶书——游子思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共有三个栏目,即“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教学中, 我力求使每个栏目的教学都落到实处。 “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我从复习学过 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然后有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人 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 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有时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我安排学 生两次读“温酒斩华雄”的情节,给学生深刻感受情节描写的巨大作用。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 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准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 情更鲜明。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里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 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 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 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 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 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 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 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 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 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是选 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 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 作者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天真 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5.夏天里的成长 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 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有 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来写。重 点是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 的,具体写到了哪些动植物。 2 1. 默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看 看 作 者 选 取 了 哪 些 事 例 来 体 现 中 心 意 思。 16.盼 本课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 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 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好几个具体 事例,真实地表现出小姑娘的心理。 2 1. 先整体感知, 知 道 课 文 的 主 要 内 容。 2.分析内容,看 看 作 者 选 取 的 事 例 有哪些,找出课文中 的心理活动描写,分 析其作用。 交流平台 了解“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 或者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好处;学 会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判断选择的材料是否能体现中 1 1. 学 生 讨 论 “ 围 绕 中 心 意 思 从 不 同 方 面 或 者 选 取 不同事例来写”的好初试身手 心意思。 处,然后教师指导。 2.做练习题。 习作例文 教学《爸爸的计划》,说说作者 是怎样写出爱订计划的爸爸这一人 物的,体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 例写文章的好处。 1 结 合 批 注 学 习 《爸爸的计划》,用 同样的方法学习《小 站》。 习作:围绕中心意 思写 出示一组汉字,想象汉字的文化 内涵,确定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 料写一篇习作。 1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领悟汉字内涵。选出 材料后交流,互相提 建议后修改。 课题 15.夏天里的成长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并掌握“棚、苔、藓”等 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 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 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 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 里成长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1: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 长。” 以“夏天”为话题, 说一说自己在夏天里 感兴趣的事情。借机导 入新课,让学生兴味盎 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 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 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学、 问老师……)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读完 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点 拨,以学生的发言为主。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学生 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汇报结束后,对 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读准 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在 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 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 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出示课件 2:词语解 释】 威力: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 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8.重点指导写好“藓”“蔗”“谚”“瀑”五个字,掌握 “蔗”字的笔顺。【出示课件 3:“蔗”字田字格课件】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 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2.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植物、动物、山水、铁轨、 马路、人) 3.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把它画出来,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让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学习字词,既 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 能力,又可以为学习课 文扫除障碍。 通过读课文找出 文章的中心句,为下一 节课突破本课的难点 (文章是怎样围绕中 心来写的)做铺垫。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四、品读课文,设计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成长的特点。 2.你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能试着解决吗? 3.书写生字、词语。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夏天,到野外去。田里的甘 zhe( )秧苗正在茂盛生长,人们好像看到它长成小树 干一般粗壮的样子。雨后才几天,山脚下的岩石上长满了绿色的 tái xiǎn( )( ),连石 头 fèng( )里都是,绿绿的一片,像是有人用彩笔把石头涂绿了一样。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季节 ( )的声音 ( )的泥土 ( )的瀑布 ( )的希望 ( )的谚语 三、按要求写句子。 1.高粱拔节。(扩句) 2.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缩句) 3.把谚语补充完整。 (1)六月六, 。 (2)处暑不出头, 。 【答案】 一、蔗 苔 藓 缝 二、收获 美妙 芬芳 雄壮 美丽 熟悉 三、1.田野里的高粱在夜里悄悄地拔节。2.夏天是季节。3.(1)看谷秀 (2)割谷喂老牛 课题 16.盼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 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 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 13 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 2:谜 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 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 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 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 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 1957 年 9 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 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 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 100 余 篇、部,作品曾 6 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 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 41 届柏林 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 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 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猜谜导入,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 注意力,学生会带着 “雨衣和课文有什么 关系呢”这样的疑问进 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去。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 “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 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 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 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 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 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 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 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 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 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 3】    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 3 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 4—17 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 18—21 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 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 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 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 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在学生自学字词 的基础上,再给予指导 和提示,把字词教学落 到实处。教给学生理解 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 读的能力。 对于篇幅较长的 课文,要求学生在默读 一遍后给课文划分段 落是为了培养学生概 括能力,为整体把握课 文内容打基础,也为下 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袖( ) 用( ) 嚷( ) 蓬( ) 柚( ) 甩( ) 壤( ) 篷( ) 崩( ) 宿( ) 涡( ) 翼( ) 蹦( ) 缩( ) 锅( ) 冀(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纸盒子 ( )的新雨衣 ( )的天 ( )的云彩 ( )的空气 ( )的玻璃 三、缩句。 1.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2. 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 【答案】 一、袖子 柚子 作用 甩手 叫嚷 土壤 蓬勃 帐篷 崩溃 蹦跳 宿舍 缩小 漩涡 铁锅 比翼 冀北 二、扁扁 淡绿 瓦蓝 厚墩墩 凉爽 明亮 三、1.雨衣躺在盒子里。2.小杨树喧闹起来。 课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了解“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者选取不同事例写文章”的好处和具体做 法。 2. 学会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 重点 懂得怎样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 难点 学会围绕中心意思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交流平台 一、出示:【课件 1】 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 ——(清)魏禧 1. 谁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2. 指导: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一样,它的根 深,枝叶也就茂盛了。 二、探究讨论 1. 出示问题:围绕中心意思来选择材料有什么好处? 2. 学生分组讨论。 3. 教师点拨: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 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使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全面, 更充分。 4.学生结合《夏天里的成长》来理解围绕中心意思来选择 材料的好处。出示:【课件 2】 (1)《夏天里的成长》中心意思是什么? (2)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 (3)你认为这些事例对表达中心有什么好处? 三、指导讲解 1.学生思考: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怎样写才能给读者留 下更深刻的印象? 2.教师指导:把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 出示古人关于写 文章要确立中心的名 言,让学生谈自己的理 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 学习,学生会随着学习 的节奏,由浅入深地体 会到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习这种写法。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结合《盼》这篇课文,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是重点,作 者是怎样把重点写详细写具体的? 初试身手 一、分组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本上的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做汇报。教师把各组意见不一致的地 方记下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分析。 3.出示正确答案。 二、完成练习 1.学生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两个,写出自己想选择的事例 或选择的方面。 出示:【课件 3】 好斗的公鸡 都是淘气惹的祸 闲不住的奶奶 忙碌的早晨 欢声笑语满校园 那些温暖的时光 (1)观察题目,确定中心:想一想,要围绕什么中心来 选择材料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想一想,什么样的事例最能 表达中心 (3)相互交流,提出建议。 (4)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三、布置练笔 以“幽默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材合理, 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出示题目后,让学 生先观察题目然后确 定中心,再想选择合适 的事例来写,看似简单 的一个流程,实际上是 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正 确方法。 教学反思“交流平台”中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 来写的好处;二是学会把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教学这一部分时,我我先让学生探究讨论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来写的好处,然后交流指导, 学生收获不小,特别是与课文结合来理解指导的内容环节,更具有实际意义。 “初试身手”栏目,放手让学生分组后讨论,各小组汇报。教师记录下不同的意见, 然后师生评价,教师指点。后面是学生实际练习,巩固学生当节课所学到的内容。这一部 分的教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领悟到选材的方法,并真正学会写文章时选择材料。 课题 习作例文 课型 习作例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阅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 2. 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教学 重点 阅读理解两篇例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 难点 感悟文章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 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教学例文:《爸爸的计划》 (一)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1. 根据拼音,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 【出示课件 2】 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具体事例写出了一个擅长订计划、执行计划的爸爸形 象。) (板书:爸爸擅长订计划、执行计划) (二)探究讨论,找中心句 1.学生探究,交流:文章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画出 相关的中心句。 【出示课件 3】 学生找中心句环 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 生先抓住这几部分文 字的主要内容,为下步 分析课文突破难点做(1)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 (三)分析课文,突破难点 各部分内容中,为了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分别选取了 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学生结合课文的批注,讨论,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指名读一读爸爸在家里给每个人订的计划,从中你看 出了爸爸的什么特点? (列出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突显爸爸爱订计划的 特点) (板书:给每人订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爸爸是怎样执行计划的?作者举了什么事例来表现 “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这一中心意思? (事例一:计划先关气窗后关门窗,哪怕打雷下雨, 雨水打湿了窗帘和写字台上正在拟订的计划也不改变计 划。事例二:计划全家人九点休息,时钟敲过九下,便大 声宣布睡觉。) (板书:严格执行计划)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 借订暑假计划这件事,说明爸爸订的计划最全面,我 不可能有自己的计划。这件事是重点,所以写的最具体。 (板书:制订暑假计划) (四)课堂小结,明确写法 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出示课件 4】 (1)爸爸给每个人都订了计划,并且给我制订了好多 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爸爸给我制订了非常全面的暑假计划,我不可能 有自己的计划。 2.课文的主要写法是怎样的? 准备。 教师点拨指导,使 学生明确作者为了说 明一个中心意思,分别 选取了哪些事例。懂得 作者选取这些事例的 原则:写最能表达中心 意思的事例。为学生的 写作提供指导。 出示问题,让学生 从整体上着眼,就全篇 课文来看,作者从哪些 方面或者选取哪些事 例写出了爸爸爱订计 划的特点,真正落实目 标教学,为学生习作提 供方法。 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二、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例文《小站》,讨论解决 例文后面的问题。 板书 设计 爸爸擅长订计划 给每人订计划 严格执行计划 制订暑假计划 教学反思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爸爸的计划》和《小站》。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 为了让学生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 思”的写作方法。 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 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中心意思,分析课文,突破教学重点。 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爸爸的计划》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小站》。 如果学习例文后能接着写作文,效果应该更好。 课题 变 围绕中心意思写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领会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中心意思练习写作。 2. 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3. 学习写文章前先列提纲的方法。教学 重点 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教学 难点 选择的材料要能够表达中心意思。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观察汉字,领悟内涵 1. 【出示课件 2】 甜 乐 泪 暖 悔 望 迷 妙 变 忙 寻 让 2. 教师讲解引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字有其丰富的文化 内涵。看到一个字,我们就可以想到汉字的意义,想到由 这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想到与这个汉字或词语有关的事情 等。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的汉字,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 和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你对这个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 3. 检查指导。 【出示课件 3】 例:甜 (1)甜是像糖或蜜的滋味,如甜食,糖是甜的。 (2)比喻使人感到舒服的一种感觉,如甜蜜的生活,甜 言蜜语等。 (3)还能想起好多由“甜”字组成的词语:酸甜苦辣、  忆苦思甜、苦尽甜来…… 二、确定中心,列出提纲 1.从屏幕上出示的汉字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 篇习作。首先根据汉字的文化内涵确定自己要写的中心意 思。 2.根据中心意思,先列提纲,确定出自己选择的事例或哪 几个方面。 3.提纲示例:【出示课件 4】 题目:甜 出示一些汉字,引 导学生领悟汉字的文 化内涵,以“甜”为例 讲解如何从一个汉字 开始,确定中心,最后 完成习作。这一环节是 学生按要求完成今天 的习作最关键的一步。示例:1.爷爷为我做的排骨米饭。 2.妈妈给我买来好看的衣服。 3.我生病了,爸爸在医院守着我,给我讲故事。 三、交流提纲,互提建议 1.把写好的提纲和同学交换,请同学读一读。 2.看看同学的提纲,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 提出合理的建议。 3.根据同学合理的建议做修改。 四、独立思考,认真写作 1.根据修改后的提纲写作文。 2.注意重点部分一定要写详细、具体。 课件出示一份提 纲,讲清以“甜”为中 心意思,这里的“甜” 应该取“甜蜜幸福”之 意。学生分析提纲中的 材料看是否能够表达 中心意思。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感悟自己的习 作如何选择材料才合 适。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运用到写作中去。本单元的教学 重点就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 心意思。这次习作要求学生从汉字的文化内涵出发,确定中心意思,然后选取合适的材料 写一篇习作。这个要求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吻合的,一脉相承。 教学中,我注意了指导,提供了范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果以习作例文做例子, 列出选材的提纲,然后再让学生列提纲,可能实效性更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热爱土地保护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 《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热爱土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三首》。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古诗三首》的每一 首诗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让学生感悟祖国河山的美丽,为此而自豪。旨在教育学生了解环 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为环保做出贡献。 (2)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句子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每篇课文中作者都有意地写出了 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如《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明确表达出了作者的观点。《青山不老》中“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 老的。”《三黑和土地》中“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一句贯穿全文,使读者从心底里体会到 翻身农民爱土地胜过爱生命的真实感受。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利用关键的句子来表达自 己的观点。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7.古诗三首 三首诗分别生动地描写了 黄河、江南和乡村的美丽景色, 表达出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学习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 诵这首诗歌。 2 1. 利用课件出示 风景图片把学生带入 情境。 2. 抓住重点词语 感悟诗句描述的景色, 体会作者的情感。 18.只有一个地 球 课文围绕保护地球这个中 心意思,分别从“地球渺小—— 资源有限——无法移居”三个方 面讲了人类破坏地球的严重后 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重点是 找出关键句,了解课文讲了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课文是怎样 一步一步得出“如果地球被破坏 了,我们别无去处。”这个结论 的。 2 1.引导学生朗读 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体 会作者的观点。 3.分析重点段落, 学习说明方法。 19*.青山不老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青山 不老”的深刻含义。重点是读课 文,了解老人为绿化大山做出的 贡献,感悟老人的高尚情怀。 1 抓住“青山不老” 这个关键句子,分析 故事发生的“大环境” 和老人所处的“小环 境”,进而了解老人的 无私胸怀。 20*.三黑和土 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翻 身农民三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重点是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 的情感。 1 1.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关键句子, 想象三黑的生活环境, 体会翻身农民热爱土 地的感情。 学会与大家协商来解决生 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意见有分歧 的时候要学会细心听取不同意 1 学生看示例,学 习换位思考,态度平 和地与人交际。口语交际 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表达出 自己的观点,寻求解决途径。 习作 了解倡议书的用途,学习写 倡议书的正确格式。 1 以倡议书为例, 讲解格式,了解什么 情况下可以写倡议书。 语文园地 学习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学 会从一段话中找到表示作者观 点的重点句,学会乘坐公交车时 选择合适的路线。积累“五行、 五谷、五音、五彩”的有关知识。 1 学生从学习和生 活实际先感知,增加 感性认识,然后在教 师指导下学习技巧和 方法,尝试运用。 课题 17.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写“涯、莺”2 个生字。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 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 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和审美能力。 教学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分钟 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 2】板书:浪淘沙(其一)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 示课件 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 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 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 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842 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 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 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 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 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 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 【出示课件 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 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 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 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 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 出示两个课件,一 是提示学生要用以前 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古 诗,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 二是提供自学提纲,放 手让学生去学习,既目 标明确,有章可循,又 不拘形式,方法灵活,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 的。 学生在理解词语 的基础上说诗意,考查 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 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 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 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对重点句子的深 化理解,就是对“品意 境,悟感情”环节的落 实,能够使我们对诗人 有更多的了解,对诗歌 有更深的思考。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 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 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 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词。 淘( ) 簸( ) 涯( ) 莺( ) 二、默写《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其一) 【唐】 , 。 , 。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答案】 一、淘气 颠簸 天涯 黄莺 二、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课题 18.只有一个地球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12 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 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 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 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 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 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 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 题。【出示课件 2: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 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 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 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新课前,学生 先质疑课题,然后带着 问题学习课文,学生的 注意力会高度集中,避 免了无效学习现象的 发生。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 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 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 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 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 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 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 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 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 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学生初读课文后, 全班交流。这一环节是 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 交流学到自己没有弄 明白的知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萤(  ) 蓝(  ) 资(  ) 竭(  ) 慨(  ) 莹(  ) 篮(  ) 姿(  ) 渴(  ) 概(  ) 赐(  ) 协(  ) 赌(  ) 薄(  ) 监(  ) 惕(  ) 胁(  ) 睹(  ) 簿(  ) 滥(  ) 二、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  )   相互(  )(  )   (  )(  )可亲   一叶(  )(  )   (  )(  )提供   不加(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  ) 容易——(  ) 精心——(  )  美丽——(  )【答案】 一、萤光 晶莹 蓝色 篮球 资本 姿势 枯竭 干渴 慷慨 气概 恩赐 警惕 协作 威胁 赌气 目睹 稀薄 账簿 监视 泛滥 二、眼帘 交错 和蔼 扁舟 无私 节制 三、建设 困难 随便 丑陋 课题 15. 宇 19.青山不老 16.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 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 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 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 【出示课件 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 81 岁的老 人,他从 65 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 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教师点明今天学 习的内容是讲一位 81 岁老人创造奇迹的事 情,学生急于了解这一 切,所以能专心投入学 习,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 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 3】 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 工作,用 15 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 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 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 4】 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造了 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 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 这 4 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 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 15 年、5000 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 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 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向学生提示略读 课文的学习方法,让学 生有章可循。教会学生 学习方法,能使学生长 期受益,这也是新课标 里要求的。 出示重点词语,加 深理解课文,可以帮助 我们深入体会人物的 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 2—3 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 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 2 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 2 自然段的教学。(板书: 大环境) 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课件 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 你会用什么? (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肆虐”, 什么叫“肆虐”?——任意残杀或迫 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 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 高二三丈而坠。”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 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县志:记载一个 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这句 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 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 (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 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课件 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看,这 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 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 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 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 玉县老城 12 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 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 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 吗? 抓关键句子,把握 文章的主要观点。这是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读 懂“县志”记载的事实, 可以对晋西北的恶劣 环境了解得更深。这一 事实能烘托出老人不 怕艰苦无私奉献的优 秀品质。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 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 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7 条 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 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 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 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 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 15 年如一日植树造林, 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 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 年啊,绿化了 8 条沟,7 条防风林带,3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 迹。) 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 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板书:小环境) ③第 3 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 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 一人。)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 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 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 7 个方面。 (板书:艰苦)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 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 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了解了老人 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 话要对老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在了解到晋西北(2)15 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 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 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 7】“他觉得种树是命 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 8】“他 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 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 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 起来。出示【课件 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 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 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 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 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 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 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 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 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 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板书:无私奉献)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 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 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课件 10】青山是不会老的! 恶劣的大环境之后,再 来引导学生看看老人 面临的小环境,培养学 生概括能力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同时,对老 人所处的大环境和小 环境全部了解,才能使 我们看到一位与山川 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老 人。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 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板书 内容 青山不老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课题 20.三黑和土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 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 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 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课件出示 2】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 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 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 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 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 《苏金伞诗文集》等。 谈话环节可以创 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 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 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来。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 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 3】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散 麦籽 白霎霎 荞麦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 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 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 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 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 学习词语的方法。 (二)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 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 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出示课件 4】 第一部分:(1-6 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 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 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 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 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 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 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 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出示课件 5】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 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 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 女刚梳的头”。 3.【出示课件 6】“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 意思?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 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 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以问题方式来引 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 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 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 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 也就明确了。 此环节的设计是 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 句子的特点,了解比喻 等修辞手法的作用。4.【出示课件 7】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 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 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 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小组讨论,教师指 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 层次来理解课文,了解 作者的内心情感。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板书 内容 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 chéng)甜 荞(qiáo jiāo)麦 耙(bà pá)地 蹚(tàng tāng)河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缩句)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改为反问句) 三、选词填空。 白花花 白霎霎 白茫茫 1.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像一片雪。 2.那云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 的云朵,而是五彩缤纷的。 3.脚下踩着 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一样,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答案】 一、咸(xián)甜 荞(qiáo)麦 耙(pá)地 蹚(tāng)河 二、1.农民把生命投入土地。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能不舒服吗? 三、1.白霎霎 2.白花花 3.白茫茫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 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 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 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 间的合理分配。 课题 变 意见不同怎么办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懂得在大家意见不同时,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学 重点 讨论问题时能够态度平和,有理有据地讲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 难点 学习运用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导入 ( ) 分钟 一、谈话导入 1.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在什么地方遇到过和别人意见不一 致的情况?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你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讨论:意见不同怎么办?(板书:意 见不同怎么办)【出示课件 1:课题】 以问题方式导入, 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 进入到问题情境中来, 积极参与交际活动中 来。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出示事例 1.出示具体事例,学生读一读。 【课件 2】 问题一: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 问题缘起:烟花爆竹给人们带来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气氛, 但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带来很多问题。 【课件 3】 问题二:要路还是要树? 问题缘起:南方某市为了拓宽城市道路,砍掉生长了几十 年的大树。这件事引发热议。有人认为,为拓宽城市道路, 促进经济繁荣,砍树是值得的;有人认为,这些树已经长 了几十年,栽树不容易,树木有利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不应该砍树。发展交通要另想办法。 2. 想一想: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自由交流。 二、交际练习 1.分组分角色: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先选择本小组要练习 交际的材料,然后按课本上的“相关方”逐一确定角色。 2.每个角色准备好自己的发言材料,准备谈一谈自己的看 法。 3.针对事例,参与讨论,阐述对问题的看法。 4.提示:【课件 4】  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弯曲,不断章取义。  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 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要有根据。 (适时板书:尊重别人 换位思考 态度平和 以理服人 有理有据 简洁明了) 三、交际示例 针对事例一的口语交际,出示:【课件 5、6、7】 把具体事例摆在 眼前,交代问题的缘起, 使学生意识到这是现 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 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 论的欲望。 分角色,准备发言 材料,积极参与。要切 实把自己定位成新的 角色,想一想,在这个 新角色的人会怎样想 怎样说,锻炼思考问题 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普通市民:我认为春节应该燃放鞭炮,多年来流传下来的 老规矩了,再说,如果没有鞭炮声,过年的味道就没有了。 环保局局长:我认为不应该放,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 量的有毒的烟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广大市民身体会 造成一定的伤害。另外,烟花爆竹燃放后还会产生大量的 垃圾,给环卫工人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消防队员:每年都会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火灾,所以为了 安全考虑,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了。 眼科医生:每到春节期间,我们眼科都会接收一些因燃放 烟花爆竹受伤的患者,有的相当严重,个别会失明。我的 看法是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了。 环卫工人:燃放以后,纸皮到处飞,好多的烟花箱子、筒 子很难清理,也看见有着火的现象。 鞭炮厂工人:我们对燃放烟花爆竹不支持也不反对。我们 考虑的是我们的饭碗问题。如果能给我们安排好其他出路, 不至于让我们自谋生活的话,我们也不支持燃放烟花爆竹。 …… 力。 出示口语交际的 事例,旨在引导学生学 会换位思考,学会按照 交际的正确方法去和 不同身份的人交流,逐 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四、课堂总结 1.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千万不要因 此而生气,仇恨别人。 2.要静下心来,学会换位思考,态度平和,以理服人。 3.课下围绕“小学生该不该上网”与同学练习口语交际。板书 设计 意见不同怎么办 尊重别人 换位思考 态度平和 以理服人 有理有据 简洁明了 教学反思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重点是学习协商解决意见有分歧的事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具 体任务是就课本提供的两件事例来讨论解决的办法。 我认为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讨论,并发表了自 己所任角色的意见,有理有据,比较成功。 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对真正锻炼口语交际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今 后,我要切实从课堂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遇到任何事情都能随机处 理,通过多种渠道、利用多种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课题 变 学写倡议书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明白如果有一个好的想法想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可以写倡议书。 2.让学生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 重点 使学生学会写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 议。 教学 难点 写出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可行性强、语言准确、短小精悍的倡议书,所提倡议要 合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教具 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做一份社会调查,通过查找资料、访问以及结合所学课文内容 的感受等形式弄清楚存在的问题。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倡议书例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一、激兴趣,引课题 1.播放幻灯片,激发兴趣。同学们(师出示【课件 2】关( ) 分钟 于环保的图片)图片看完了,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 生:现在的水资源严重缺乏,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严重 缺水,那些孩子们真可怜,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从现在开 始节约用水。现在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雾霾带给人们的 疾病困扰很厉害,我们要多植树造林…… 引起学生对环保的关注。    2.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刚刚你们说的那些想法、点子,我们可以让 更多的人来共同关注,为缺水地区、疾病重灾区来贡献自 己的一份力量。(板书:学写倡议书)  二、读内容,明要求    1、翻开书本,阅读习作内容。   2、学生自由读习作内容,概括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3、学生把自己对习作要求的理解在全班交流,并归纳要 点:【课件 3】 (1)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 (2)倡议书要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 办法。 三、拓思路,想问题   1.同学们,在课前,我建议大家找一找身边存在的环境 被破坏,被污染的现象,你们能不能说说,都发现了哪些 问题?     2.根据调查报告,生交流反馈。     例如:生活中,人们浪费水,水资源被农药等化学用品污 染。浪费电,不随手关灯,无人看电视还一直开着等。空 气的污染,白色塑料袋的滥用,汽车尾气的过量排放等。 学校中,乱扔果皮纸屑,浪费纸张等问题 。 3.巧设对立面,解决疑难点     (1)师根据生的回答提出不同主张,生反驳,引发对立。  学生们说节约用水,老师可以说:反正我家不缺少水,我 家花着钱呢,浪费不浪费和别人没有关系……    (2)师生之间在争辩中寻求正确答案:倡议书不仅仅只 满足个人需求,而且应该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板 书: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3)这么多的不环保现象,浪费现象,你们有什么好的 以环保问题引入 本次习作的教学,让学 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 性,对环抱问题提出倡 议,让学生有话可说。 明确倡议书的写 法,突破教学难点,为 写好倡议书做好铺垫。 从污染问题着眼, 引发学生关注,为学生 提出合理的倡议引路 搭桥。办法来解决呢? (生说出一些建议,教师适当引导看建议是否合理,帮忙 梳理。) 师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要求:合理、具体(板书:解决 的办法——合理、具体)    四、借例文,明格式   1.【课件 4】师出示一份有问题的倡议书。 2.生再次回顾习作内容,明确格式。【课件 5:格式要求】 (1)题目:在第一行中间写上“XXX 倡议书”几个字。 (2)称号:倡议的对象。 (3)正文:写清倡议的事项和原因。 (4)署名、日期:最后署名要写上提出建议的团队名称 或个人姓名,再另起一行(对应署名位置)写上提出倡议 的日期。(板书:格式 要规范正确) 3.【课件 6】师出示正确格式的倡议书,再次引发学生注 意格式。 五、谈收获,留作业 1.说一说,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2.写一份倡议书,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倡议,格式 要正确要规范,根据倡议的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 地方。 仅仅从格式方面 着眼,让学生学会按照 用正确格式写倡议书, 为学生的实际应用奠 定基础。 板书 设计 学写倡议书 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合理、具体 格式 要规范正确 教学反思 这一次习作前让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查找关于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大气资源、土壤资源等遭受严重破坏或遭受污染的资料,二是开展到校园、社区、公园、 街道、学校周边走一走、看一看的活动,了解周围存在哪些污染现象。在交流资料时,学 生身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憾。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定准了自己提出倡议的对象,定好了 倡议的主题。很多同学向自己的父母提出《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向同学们提出了《关于保护学校环境卫生的倡议》等等。这些倡议指出问题时描述生动,感情真挚,而且晓之以 理,动之以情,建议的内容清晰,准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细致,建议的态度委婉,让 人容易接受。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 语文园地六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用多种方法去读懂古诗句的意思。 2. 学习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3. 学会乘公交车,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4. 积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具体所指。 教学 重点 学习运用借助注释、想象、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多种方法读懂古诗句。 教学 难点 学习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六》(板书课题)【课 件 1:课题】 交流平台 一、交流学习方法 1.出示古诗《浪淘沙》 【课件 2】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对照古诗,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 3.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4.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不少的古诗,大家都掌握了一些 学习方法。具体总结如下,出示:【课件 3】 出示古诗,让学生 对照古诗来说自己的 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 生灵感,便于回忆。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的字词。  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 多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 思。 (适时板书:注释 想象 常识) 二、完成阅读练习 1. 出示古诗 【课件 4】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 “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 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 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2. 合作交流: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词句段运用 一、分析提炼观点 1. 出示:【课件 5】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 树木。这些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守护着城市 的环境。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 切的。因为这些“绿色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表面 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2. 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3. 交流: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4. 汇报,评价,指导: 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这些花草树木。这段文字的中心 句是第一句话,作者围绕这个中心意思,从颜色和作用两 方面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郁郁葱葱”“绿色卫士” 出示课外古诗,安 排学生合作探究,读懂 古诗。这一环节的设计, 是为了让学生复习巩 固刚刚学到的方法,在 合作探究阶段又可以 与同学取长补短,学到 新的方法。“城市之肺”这些词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花草树木的赞美。 (适时板书:抓住关键句 把握观点) 二、选择乘车方案 1.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文字,明确时间和路 线。 2.小组交流,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1. 教师检查指导: (1)时间:早上九点以前 路线:温泉镇——宋家洼 (2)乘车方案:早上六点钟先坐 65 路车从温泉镇到四通 桥下车,然后坐 86 路车从四通桥上车到宋家洼下车。 日积月累 一、根据拼音自读 1.出示:【课件 6】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2.学生练习读一读,记一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不懂 的字。 二、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1.五行是中医理论之一,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 物质,这一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运用于医学,用以说 明脏腑的属性及相互关系;也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 释内脏之间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 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 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3.五音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 2600 余年的 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 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 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五音”:唇、舌、 齿、鼻、喉(张炎《词源》)。 4.“五彩”是黄、青、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这五 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 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 力。在明清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主色调有红、黄、绿、 教师指导环节就 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抓 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 主要观点。”这一学习 方法。蓝、黑、紫。 板书 设计 注释 想象 常识 抓住关键句 把握观点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就是要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 生活,理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从小 就接触和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生活。 “交流平台”栏目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学生从自己平常的学习 经验出发,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最后理解一首课外古诗,验证 自己的学习效果。 “词句段运用”栏目有两项内容,一是从一段话中提炼观点,二是学习选择合适的乘 车路线。教学此栏目,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言,然后教师指导。 课堂教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积累了知识,而 且学到了学习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 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 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 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 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 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 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 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 景象。《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 空间。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1.文言文二则 两则文言文分别讲的是俞 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牧童 指出名画错误的故事。重点是正 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感受人物的心情,想象故事中描 述的美好景象,体会艺术之美, 背诵《伯牙鼓琴》。 2 学生通过朗读、 结合注释、讨论探究 等多种方式学习文言 文,自学为主,教师 指导为辅。 22.月光曲 课文为我们讲述了贝多芬 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重 点是学习第 9 自然段,想象描绘 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背诵 着一段。 2 1.引导学生朗读 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体 会音乐描绘出的美好 画面。 23*.京剧趣谈 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 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 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 作用。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 的艺术特色。 1 引导分析第一部 分,自主练习读懂课 文;用学习第一部分 的方法学习第二部分。 口语交际 同学之间通过口语交际了 解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和他 们的故事,学习欣赏名家作品, 谈一谈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 和学习书法的好处。 1 出示图片,学生 欣赏书法作品,引出 话题。学生交流后, 教师总结指导。 习作 写出作文《我的拿手好戏》, 要求句子通顺,重点突出。 1 根据题目先思考: 什么是拿手好戏,自 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怎样炼成的,先写什 么,后写什么,怎样 做到详略得当。列出 提纲,再写作文。语文园地 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学 习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说 出意思;学习运用合适的说明语 言说明事物;理解积累一些与艺 术有关的词语。 1 学生从学习和生 活实际出发,学生先 谈谈自己的经验和认 识,然后在教师指导 下加深认识,增长新 知。 课题 21.文言文二则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 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 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 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课前安排学生朗 读一组表达友情的古 诗句,可以增加积累, 学到积累古诗的一种 方法——按主题归类, 另外,《伯牙绝弦》这 则文言文表现的也是 友情主题,为学习课文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 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 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 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 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 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3.出示【课件 3:课题】(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 学生齐读课题。 做铺垫。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 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 3 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 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 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 2.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 了什么?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 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 学交流。 读课文,感知课文。 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 重要环节。如果能把课 文读得通顺、流利、节 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 有了一定的了解。5.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 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 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板书:伯牙鼓琴 锺子期听) 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 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 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 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 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 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 色? (预设答案:还会有 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 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 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 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 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 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引导学生,升华情 感,向课外拓展探究, 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 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 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 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 养学生的语文素养。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 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 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 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 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 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 (板书:志在流水 汤汤) 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 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 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 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 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 为鼓琴者。”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 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板书:死 绝弦)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 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 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 理解文本,探究 “知音”。这一环节是 为了让学生对“知音” 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 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 期两人的默契程度,通 过与一般人对伯牙的 赞美作对比,知道只有 两人的关系达到这种 程度才能成为知音。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 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 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 4】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出示俞伯牙悼念 锺子期的一首短歌,教 师配乐朗诵。学生从歌 词中可以感受到俞伯 牙对锺子期的深切怀 念,对“知音”一词就 有了更深的理解。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 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 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 然后交流。)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 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 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 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 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 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 乐声中朗读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 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1. 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 2. 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 3.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 4. 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巍巍乎若太山。 2.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 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 2. 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 【答案】 一、1.A 2.B 3.D 4.C 二、1.像大山一样高峻。 2.认为世上再没有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三、1.不是,俞伯牙的心思锺子期全都能看懂。 2.他认为世上再没有让他为之弹琴的人 了,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了。 课题 22.月光曲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 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2.学习掌握“谱、莱”等 8 个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 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体会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 的统一。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层次。 2.范读课文,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3.讲读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说起月光,你一定会想起许多优美的诗句, 回忆起许多与月光有关的故事或传说。这一课我们就看看 《月光曲》是如何诞生的。【出示课件 1:课题】(板书课 题:月光曲)这篇课文很美,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 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导入后,要求学生 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自学课文,读后提问 (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不是, 是一个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懂得《月 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 说。) 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 当的附加成分。   (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4.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课 件 2】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 同情,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 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5.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 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 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 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三、理解结构,引导分段 1.这一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 了什么作用? 2.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可以分成几大段?  段意:①总的介绍。②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4.这是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你们听老师读课文。范读课文 第二大段。 四、读后提问,分清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 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 2.第二部分按照贝多芬弹第一首和第二首为根据,分成两 层。 出示【课件 3】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 第一层:第 2—6 自然段 第二层:第 7—10 自然段 五、进入情境,体会内心 读讲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指名读本段第一节。 2.通过教师描述,带入情境:   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写了一个非常美的画面: 出示【课件 4:相关图片】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秋天的夜晚, 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 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 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 出示课件,让学生 了解贝多芬想用艺术 为贫苦人造福的高尚 情怀,为理解课文内容 做铺垫。 理解文章结构,引 导学生分段。这一环节 的设计旨在使学生清 楚作者的写作顺序和 结构安排,对学生理解 课文和今后的习作都 有好处。 教师描述情境,可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 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 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3.这儿离热闹的地方比较远,又给人美的感觉,这样 的环境就叫幽静。我们就可以说这儿多么幽静啊!这小路 就可以说幽静的小路。   4.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 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 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 么想?请同学们联想。   5.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来还走 进了茅屋。   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他听到了一个姑娘 和一个男的对话后,走进了茅屋。)   (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现在让我们跟着贝多芬来到茅屋的窗口,便听到了两 个人的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  (2)读后指导:   那有多好啊!这句话要把姑娘渴望能听到贝多芬弹 琴的心情读出来。(板书:聆听谈话)   谁能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 说话的神情、语气。出示【课件 5】   男的(  )地说   一个姑娘(  )地说   同桌对读。   指名两人。现在让我们大家跟随贝多芬来到小茅屋的 窗外听屋里的谈话。 6.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 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曲子;但是他们又这么 穷,票价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 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7.从哪一个词里说明他一点儿也没有犹豫,(就)说明他对 穷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板书:同情) 8.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 哪些词语说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确实太穷?自己说说 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 发生的背景,激发学生 的想象力,使学生受到 美的熏陶,同时也使课 文的故事性增强了。 老师的提问,在学 生眼前呈现出一个画 面,学生会慢慢进入情 境,会不由自主地想象, 这就使画面更清晰,感 情上更接近课文。 引导学生分析贝 多芬散步时听到从茅看,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再练习读读。   (一支、微弱、正在、旧、瞎)   指点: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吧,为什么那琴声是断 断续续,因为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9.下面是贝多芬和他们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本段 4、5 两 节的对话。 10.读后指导。   指点(结合示范):注意姑娘已经听得入了神,他是 那样激动地说。   应该怎么读呢?要读好,首先要理解。   解释:纯熟就是技术高超而又熟练。   出示【课件 6】重点指导: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 吧?!   技术这么熟练,感情表现得这么深,盲姑娘会想,这 弹琴的人是谁?因此课文上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 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作出了判断,弹得 这么好的,只有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   示范;练习朗读。   通过填充练习,小结课文。出示【课件 7】    ( )贝多芬走近( )茅屋,给一位( ) ( )姑娘弹琴,贝多芬的琴声使盲姑娘( )。 屋里传出的琴声是怎 样想的,这有助于我们 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总结出他希望用艺术 为大众服务的高尚品 质。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乐(lè yuè)曲   入场券(quàn juàn) 微弱(rò ruò) 纯熟(shú shóu) 恬(tián qià)静 飞奔(bēn bèn) 二、词语巧搭配。 ______的烛光   ______的月光 ______的浪花 ______的琴声 ______的意志 ______的小路 三、选词填空。 幽静  恬静  安静1.月光照在盲姑娘( )的脸上。 2.一天夜晚,贝多芬在( )的小路上散步。 3.教室里( )极了,只能听见孩子们呼吸的声音。 美丽  美好  美妙 4. 兄妹俩被( )的琴声陶醉了。 5. 妈妈在我心中是全世界最( )的女人。 6.( )的未来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答案】 一、yuè quàn ruò shú tián bēn 二、微弱 清幽 雪亮 美妙 坚强 幽静 三、1.恬静 2.幽静 3.安静 4.美妙 5.美丽 6.美好 课题 17. 宇 23.京剧趣谈 18.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虚拟、约定俗成、凸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3.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了解艺术带给人们的享受。 教学 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 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具 准备 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积 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 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 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 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 下京剧的艺术特色。【课件 1:课题】(板书课题: 京剧趣 谈话说出京剧的 价值和地位,激发学生 对京剧的兴趣,增加学 生了解京剧的欲望。谈)齐读课题。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读通读准课文 1.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 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 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课件 2】出示词语认读: 驰骋 尴尬 虚拟 高扬 低垂 装饰 约定俗成 纳鞋底 酒宴 唯恐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越发 三、了解京剧特点 1.【课件 3】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2)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 了哪两个例子? 2.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3.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 替代,马鞭是比较合适的。(板书:虚拟) 演员手拿马鞭,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 现出来,演员有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随心所欲,不受限 制。(板书:马鞭) 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 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纳鞋底用的线是 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板书:纳鞋底 举杯饮酒) 3.全班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 四、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为的是 说明京剧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2.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这两个自 然段的意思。 出示学习要求,让 学生自学解决提出的 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认 真阅读,提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 力。 (二、演员表演纳鞋底,针线都是虚的,但感觉可以使用。 三、演员表演举杯喝酒,实际上并不真喝。) 3.作者说京剧中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以使 用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一是纳鞋底,二是 举杯喝酒。) 4.京剧欣赏,看表演领悟京剧表演的艺术特色。 (1)多媒体播放:【课件 4】京剧中骑马、纳鞋底、举杯 饮酒的图片。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 五、体会表演特点 1.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亮相》部分,要求读懂这部分内容后,把重点讲给 别人听。注意讲清楚: (1)这一部分讲了京剧表演中哪两种奇特场面? (2)这两种表演有什么好处?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讲给别人听。 3.师生评议。(板书:亮相 静止 杂技) 4.片段欣赏,体会好处。 多媒体播放:【课件 5】相关的京剧片段,学生结合文字 描述体会这种表演方法的好处。 出示课件,学生欣 赏京剧片段,感性认识 与理性认识结合,可以 加深对相应部分文字 的理解,对了解京剧的 艺术特色大有好处。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六、拓展阅读资料 出示:【课件 6、7】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 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 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 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 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 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 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 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 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 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 出示课件,让学生 了解京剧表演的四种 艺术手法,为学生看懂 京剧打基础,为学生能 够喜欢京剧艺术,增强 鉴赏能力做铺垫。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板书 内容 京剧趣谈 虚拟:马鞭 纳鞋底 举杯饮酒 亮相:静止 杂技 课题 变 聊聊书法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和名家作品。 2. 在交际过程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 重点 了解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一些情况。 教学 难点 感受书法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 准备 课件(书法家及书法作品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出示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 【课件 2】一组古代书法家作品图。 2.教师谈话: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 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 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 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 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释读了中国的传 统文化内涵。 学生欣赏风格多 样的书法作品,听老师 讲书法艺术的魅力,会 产生民族自豪感,快速 进入到书法艺术的情 境中,积极参与到口语 交际中去。3.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聊聊书法(板书)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认识书法名家 1.小组内同学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古代书法家以 及他们的故事。 2.谁知道王羲之,能和大家说一说吗?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 “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 阴(今浙江绍兴),他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 广采众长,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代表作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 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的一 座桥。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 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 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 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 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 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 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 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 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 就卖完了)。 3.谁还知道其他书法家,到讲台前来给大家说他一说。(板 书:王羲之 柳公权) 三、欣赏书法作品 1.出示古代名家书法作品。 【课件 3、4】欧阳修、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的作品。 学生欣赏,说一说自己欣赏后的体会。 四、交流学习感受 1.你学习过书法吗?把你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一下。 2.指名书法好的同学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示例 1.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 引导学生说一说 王羲之的故事,目的是 让学生了解王羲之,因 为王羲之在中国书法 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 位。说起书法不能不知 道王羲之。很多的乐趣。我们起初接触到的是篆书,然后过渡到隶书, 接下来是楷书,每种书法字体都有它的特点。我觉得篆书 的笔画是非常优美的,隶书是比较柔和的,而楷书是挺拔 有力,有气势的。而且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特别是颜真 卿的楷书,因为我能感受到它的神,所以每次我写的时候, 都能胸有成竹的写好每个笔画的形,写的时候注意起笔、 顿笔、提笔和收笔,但只要心中有它的形就比较容易掌握 了。 示例 2.我觉得学好书法,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 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 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 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 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 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 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 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 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 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板书:感受乐趣 超越自我) 五、畅谈学书益处 1.学生小组内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感受到的学习书法的 好处。 2.教师总结: (1)培养耐力和自信心 (2)开发智力,培养协调性 (3)提高人的整体能力 (4)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化素质 出示名家作品,让 学生领略风格不同的 书法艺术特色,感悟中 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 深。 出示谈学习感受 的示例,目的是让有些 还没有练书法的同学 从这个方面懂得一些 练习书法的技巧,进一 步喜欢书法,增进了解, 提高鉴赏能力。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六、总结交际要领 1.学生讨论,本次交际活动要注意什么? 2.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5】  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  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 3.课后搜集一些名家书法作品图片带到学校,和同学互相 交流。 板书 设计 聊聊书法 王羲之 柳公权 感受乐趣 超越自我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有二:一是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学习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几 点来说明,也可以清楚地分开层次来说明;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深入交谈,让别人听懂 自己了解的内容。二是聊一聊关于书法的话题,在交流中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书法家 以及他们的一些传说或故事;欣赏一些书法作品,从感官上感受书法作品的美;谈一谈学 习书法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 在教学中,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是对书法知识了解的不太多。整节课当中,对 书法知识的指导过多,对交际的指导少了一些。 课题 变 我的拿手好戏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学习在习作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 重点 能确定写作的顺序,知道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教学 难点 写作前怎样列出合理的提纲。 教具 课件准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一、揭示课题 1.经常听有的同学说:唱歌是我的拿手好戏。还有的同学 说,画画是我的拿手好戏。是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都有拿手好戏。 2.看看下面的十八般武艺中,有你的拿手好戏吗?你的拿 手好戏是什么? 3.今天,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拿手好戏写下来,和同学们一 起分享。【课件 1:课题】(板书:我的拿手好戏) 二、审清课题 1.首先看清题目中的关键词:我 拿手好戏 2.分析:文章要写“我”而不是别人;写“拿手好戏”, 即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不是不熟悉或做不好的事。 3.小结:文章要求写自己最擅长做的事情。 三、弄清选材 1.应该怎样来写好这次作文,首先弄清这次作文的中心是 自己的拿手好戏,所以,按照这个要求选自己做的最好的 事情,写自己的一种本领。   2.应该怎样选材。 (1)同学们想一想,该选哪些具体材料? (2)确定了要写的“拿手好戏”怎样来选择具体的材料 呢?比如,“我”的拿手好戏是钓鱼,要写什么内容才能 让别人看出钓鱼是我的拿手好戏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材料合适呢?【课件 2】 示例:我每次去钓鱼,总是钓很多。 我经常钓到一些大鱼。 有一次我钓到了一条五斤多重的大鲤鱼。 在一次钓鱼比赛中我获得了冠军。 我的鱼竿和钓钩比伙伴们的好。 (3)请同学说出这些材料哪些最能符合这次作文?   (4)小结:选材时,要注意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 3. 请同学们说出要选的材料。 (板书:精心选材)   四、写作指导 1.怎样写好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呢?(板书:按顺序写) 2.思考讨论:《我的拿手好戏》选择的材料有哪些?这些 材料哪些要先写,哪些要后写?(根据文章需要确定,要 让读者能一眼就看明白记叙的事情,还要能引人入胜,吸 引读者读下去。) 3.思考讨论:哪些内容要详细写,哪些内容要简略写呢? (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内容要详细写,其他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 五、范文评析 自己的拿手好戏, 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最 深的体验。从生活出发, 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 发,学生应该有话要讲, 写出的文章不至于空 洞无物。 写好一篇文章,选 材至关重要。指导学生 选材,让学生在选材时 能够动脑筋分析一下, 所选的材料是否能表 现中心意思,这是写好 作文的首要条件。1.【课件 3、4】出示例文《我的拿手好戏》 我的拿手好戏 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五彩缤纷的烟花,红彤彤的大灯 笼……不知不觉,新年已经来临,人们都在忙碌着,准备 着。我想:新年中,我也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便决定 表演一下我的拿手好戏,做一盘我的拿手好菜——西红柿 炒鸡蛋。 我来到厨房,系好围裙,拿出刀和菜板放在桌子上, 又拿出两个鸡蛋和三个大西红柿,然后把鸡蛋打在碗里。 我很有把握地拿着鸡蛋往碗边磕去,“啪”地一声,我成 功地把鸡蛋打在了碗里,我往碗里一看,呵,真像个“小 太阳”!接着我又开始搅拌,我一会儿轻,一会儿重,一 会儿快,一会儿慢,鸡蛋很快就搅拌好了。这时,我把西 红柿洗干净放在了菜板上,又小心地拿起菜刀,真沉呀! 但是,凭着我的经验,这一点算不了什么。我对着西红柿 左一刀,右一刀,很快就切好了,啊,真棒!我真为我自 己感到骄傲。接下来,我打着了火,往锅里倒进油,然后 把鸡蛋放进去,翻了几下又把西红柿放进锅里,再放些酱 油、盐、白糖、味精继续翻炒。虽然锅里的油吱吱的响, 但是我一点也不害怕。就这样,我的拿手好戏表演完毕 ——西红柿炒鸡蛋做好了!望着这盘菜,我心里甜滋滋的, 比吃了蜜还要甜! 2.请各位同学朗读例文,同学们思考;例文的中心是什么? 3.这中心能否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不是写自己做的 事?是不是写最拿手的事? 4.例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 5.例文一个突出特点是什么?   6.从哪几个方面写具体? 7.小结:写具体,主要把经过(发展)写具体。   六、列出提纲 1.仔细阅读提纲示例。 2.说一说这个提纲安排的合理吗? 3.根据同学们所选的材料,列出提纲。 4.请各位同学说一说怎样把自己的材料的经过部分写具 体些(主要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动、神态这一 些。) 七、布置习作   按照你们所选的材料,所列的提纲,写一写你的拿手好戏。 写完以后和同学交流。出示例文,学生读 后思考。目的要让学生 学习文章如何选材,如 何安排顺序,如何确定 详略等写作文的基本 方法,为这次习作做导 引。 板书 设计 我的拿手好戏 精心选材 按顺序写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我的拿手好戏》这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习作题目。学生们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拿手好戏,课本为学生出示了一些来源于生活的“拿手好戏”,使学生明确了选材的范 围。课本的写作提示和提纲可以给学生作文提供最为直接的指导,使学生觉得难度变小了。 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习作的难点和重点分别是什么,然后每一步都是学生先思考 讨论,汇报以后,教师根据情况给予点拨指导。由于指导是到位的,所以学生写起来没有 障碍,基本上是一气呵成,效果较好。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2. 通过交流,懂得一些和戏曲有关的词语,了解戏曲。 3. 学习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讲清楚讲准确。 4. 理解并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成语。 教学 重点 1. 学习运用准确的说明语言。 2. 理解并积累与艺术有关的四字词语。 教学 难点 运用合适的语言把要说明的事情写得清楚明白。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板书:语文园 地)【出示课件 1:课题】 交流平台 1.做课堂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同学们有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2.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课堂笔记的。 3.教师结合实际例子总结讲解。 4.出示【课件 2】 课堂笔记要记什么?  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 有疑问需要继续思考的或者需要查资料的内容。  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 5. 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记的笔 记有哪些,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记这些。 (板书:做好课堂笔记) 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1. 学生读一读课件出示的词语。 【课件 3】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2. 指名读词语,教师纠正。 3. 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理解的词语和同学说一说。大家 都不理解的可以查查字典。 4.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每一小组汇报一行词语, 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解释。 5. 没有解释清楚的词语或大家不理解的词语教师来讲明 白。 教师出示并讲解 做课堂笔记的办法,使 学生懂得这样做的好 处,并学习自觉在课堂 上做笔记。 教材把这些词语 选编进来,就是为了让 学生了解这些词语,更 是为了通过这些词语 让学生了解戏曲,感受 中华戏曲的艺术特色 和独特魅力。(板书:了解戏曲名词) 二、学会把事情说清楚 1.仔细读题目中的要求,看看题目中要我们做什么。 2.结合小台灯图画,独立阅读《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找出小台灯做错的地方。 3.交流:制作者制作小灯泡是根据《说明书》上哪句话制 作的,为什么做错了? (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 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没讲清楚铅丝的另一端从乒乓球的哪一边插入,小灯泡 要在灯罩内还是在灯罩外。 4.思考:这句话怎样改才能让制作者看明白应该怎样做? 5.学生修改说明书上的相关部分。 6.汇报,交流修改的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板书:学习说明语言) 日积月累 1.出示成语 【课件 4】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2.学生自读,读不准的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小组交流:正确认读和理解词语。 4.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先正确读出,然后说出成语 的意思。 5.教师纠正指导。 (板书:积累艺术词语) 教材编排的目的 是让学生学习用准确 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教 师让学生对照图画读 文字说明,先发现图画 的错误,再找出文字说 明不合理的地方,分析 一下,错在哪儿,然后 修改,这种方式对学生 正确运用说明语言有 很大的帮助。 板书 设计 做好课堂笔记 了解戏曲名词 学习说明语言 积累艺术词语教学反思 在口语交际时,我创设情境,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课堂笔记的,激起学生说 话的兴趣。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调动了平时的学习积累,积极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丰富 了交际的内容,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想交际,也乐于交际。“词句段运用”部分有两 项内容。第一部分是同学们相互交流一组与戏曲有关的词语,教学时注意适时地补充拓展 戏曲知识,让学生理解艺术之美。第二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错误,并学会自己去 改正错误。“日积月累”这部分,学生始终站在“主角”的位置,正确读写、理解成语,不 断地发现这些成语的妙处,体验了发现的乐趣,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语文园地是学生自我 学习和展示的特色平台,在这片园地里,学生不断参与探究、积累、创造,体验着成功, 享受着快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 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 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好的故 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 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 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 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有的人——纪念鲁迅 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 30 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 30 年后 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 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 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课文讲了“我”和闰土相处的过程 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事,看瓜刺 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 2 1. 学生熟读课文,学习 概括课文内容,对作者当 时的心情有直观感受。24.少年闰土 儿,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可爱活 泼、聪明能干和知识丰富的农村少 年形象,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 的思想感情。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2. 分析课文,抓住关键 句子把握主要内容,归纳 人物形象。 25.好的故事 作者是在一种开头和结尾互相 衔接与呼应的"圆形结构"中展开构 思的。散文开头写"我"自身的现实 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 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 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 追念。 2 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 的心情。 26*.我的伯父鲁 迅先生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 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 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 热爱与敬仰之情。 1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句子,想象鲁 迅先生的作为,感受鲁迅 先生的形象,体会作者的 情感。 27*.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课文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两种人的 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 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1 分析对比手法,拓展 诗句描述的内容,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感悟诗人情 怀,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 感情。 习作 学习作文前先构思,认真审题,把 事情写具体,把情感写真实。 1 作文前,提示构思方法和 审题技巧,以范文为例, 教学生写出生动具体,情 感真实的文章。 语文园地 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 会拟题目的技巧;学会分析词语; 了解柳体的特点;积累鲁迅先生的 四句名言。 1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际 先感知,增加感性认识, 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技巧和方法,尝试运用。 课题 24.少年闰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拜、厨”等 12 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 1 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 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 情。教学 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 难点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 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熟读课文。 2. 重点感悟四件稀奇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和 有关与他的故事。(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 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课件出示 1:课题】(板书课 题:少年闰土)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师介绍鲁迅:【课件出示 2】鲁迅(1881~1936) 中 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绍兴人。1918 年 5 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石。1927~1935 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 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 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彷徨》 《野草》《朝花夕拾》等。 导语首先从激发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 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看 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 和有关他的故事,既帮 助学生积累有关语言 材料,又自然地过渡到 课文内容中去。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 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 新词。抄写出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哪些地方难以 理解,哪些需要提醒注意,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 情况而定):【课件出示 3-6:词语图片】祭祀 忙月 秕谷 鹁鸪…… 2.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 后的习题,以及对课文的印象,确定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 (讨论,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件稀奇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对于不常见的字 词进行交流,有助于帮 助学生理解生字新词, 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 能力。(2)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 (3)根据单元目标,找出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采 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 (4)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导语: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 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3.划分课文层次:【课件出示 7】 全文共 19 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 敏。 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写“我”和闰土是主仆,他 来“我”家帮忙,所以“我”和他认识了。 第三部分(第 4、5 自然段):“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 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 第四部分(第 6~18 自然段):写闰土给“我”讲捕鸟, 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 19 自然段):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 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重点学习关于闰土的四件稀奇事,品读、感悟。 (1)出示总括的句子。 出示:【课件 8】“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 事……” (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课文中 是指哪些?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 四段的学习。 师引:快速读课文第四部分,看看讲了几件事?(师板书: 雪地捕鸟 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看跳鱼儿) 说说“稀奇”的意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稀奇事? (3) 说说你准备怎么学习这几件事?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 (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出示: 【课件 9】雪地上捕鸟 瓜地里刺猹 海滩上拾贝 海边看 鱼 (4)让学生选择以上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用上学习记 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伙伴进行交流。可以按课文的顺 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选择 学习内容)弹性填空:闰土是一个 的人。 四、教师引导,集体评议 ①雪地捕鸟(角色扮演)。 师:闰土啊,你会捕鸟吗?能不能帮我捕鸟呀? 生:…… 师:快教教我,怎样捕鸟? 生:…… 学生评价,评价标准: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地朗读。②有类似的方法学习“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 鱼”。 教师引导,朗读“瓜地刺猹”时要读得轻一些,读出当时 的情境,读其余两件事要有声有色。学生评价。 ③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用课文中的话 来说。 让学生自由选择 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 习方法,是对学生个性 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 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 学习的主人,创造的活 力才有可能在学生的 身上迸发。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少年闰土。我们也 很佩服这位农村少年,他竟然会做那么多事情,有机会看 见那么多的事物,让人羡慕。 作业:1.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 数。 2.读课文,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贝壳  ( )地刺去  盼望( ) ( )的经历  ( )地逃走  支起( ) ( )的圆月  ( )地离去  撒下( ) ( )的西瓜  ( )地觉得  知道(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美丽 狠狠 过年 有趣 匆匆 竹匾 明亮 伤心 谷物 甜甜 隐隐 道理 二、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沙地上种着西瓜。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 怎能不让我羡慕? 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不能不让我羡慕。 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真 让我羡慕啊! 三、1.因为闰土是闰月生的,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2.虽然闰土回家去了,但是我还 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课题 25.好的故事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 12 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 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 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 12 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话题导入 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 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 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 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 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 事……【课件 1:课题】(板书:好的故事)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写作背景 【课件 2】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 作于 1925 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 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 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 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 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 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四、初步感知 1.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课件 3】 膝髁: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也指大腿骨或 膝盖骨。 学生在了解鲁迅 的基础上来学习鲁迅 的文章,会对文章有更 深刻地理解。 本课词语在平常 出现得较少,因为这篇伽蓝:佛寺。 皱蹙:蹙:收缩。皱着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霓色:虹的一种。 2.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课件 4】 (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12)“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 事。 3. 读梦境一部分,看着梦里都有些什么? (板书:梦境 乌桕、新禾、野花…… 农夫、村妇、村 女…… 天、云、竹……) 五、研习探究(小组交流,师生合作)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 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 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 括一下。【课件 5】 (明确)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 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和向往;第二部分 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 定。 2.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 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明确)在好的故事里“我”的思绪飞扬和那种思想深处 的对美好事物执着的追求。但“我”一旦从美好的梦境再 回到现实中,淡淡的怅惘就会油然而生,不难看出鲁迅对 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 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 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明确)一开始处在昏沉的夜,是在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的 昏暗背景中,然后渐渐明亮起来,次第写到“蒙眬”“闪 文章的写作时间是 1925 年,离现在比较 久远,许多说法和现在 不一样了。所以,有必 要拿出时间把这些词 语弄明白。 小组合作,把文章 的结构弄清楚,有利于 下一步对全文中心的 理解和对重点内容的 探究。烁的日光”“清楚起来”“分明”“皱蹙”“凌乱”“影子撕 成片片”“碎影还在”,最后又回到那“昏沉的夜”里的凝 视与沉醉,完成了一个美好故事的回环。 (板书:现实——昏沉的夜) 对课文中含义深 刻的句子来深入探究, 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 情感世界中,对文本的 解读才能更深一层。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ōng hé chéng bì dànɡ yànɡ huǒ yàn shùn jiān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综( ) 搁( ) 萍( ) 藻( ) 掷( ) 踪( ) 阁( ) 苹( ) 澡( ) 郑( ) 三、按照要求写词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扩号内。 吵闹—( ) 平静—( ) 肥胖—( ) 整齐—(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扩号内。 优美—( ) 迷糊—( ) 摇荡—( ) 瘦弱—( ) 猛然— ( ) 【答案】 一、综合 澄碧 荡漾 火焰 瞬间   二、综(综合) 搁(搁置) 萍(浮萍) 藻(绿藻) 掷(投掷) 踪(跟踪) 阁(阁楼) 苹(苹果) 澡(洗澡) 郑(郑重)   三、1.安静 动荡 瘦削 凌乱 2.幽美 昏沉 荡漾 瘦小 陡然 课题 9. 灯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 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 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 1.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 【课件 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 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生齐读) 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课件 3】鲁迅图 片) 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齐读 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 的侄女) 3.交流预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 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忆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 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吗?(生答;师板书: 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名言导入,使学生 从这一侧面了解鲁迅 先生,为学习课文打基 础,同时,可以帮助学 生积累名人名言。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品读重点,感悟品质 (一)过渡:在 1936 年 10 月 19 日,当时周晔还很小, 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 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 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1)出示:【课件 4】“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 色各样的人都有。” 我们都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鲁 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板书:得到人们爱戴),这 些句子是否也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 象当时的场面,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出示:【课件 5】“我呆呆的望着……泪珠就一滴一 滴地掉下来。” 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的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 得痛啊!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 迅先生吧! (二)学习第一件事 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 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 (生答并出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 思?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3.方法小结:刚才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可没有请字典朋 友来帮忙,只是借助了文中的句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语。 4.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生答。师小结:我 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 一本是《小约翰》,这是他翻译的两本外国童话。鲁迅就 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关爱着青少年儿童的成长。 (三)学习第二件事 1.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 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环节的目的就是 让学生感受鲁迅去世 时的情景及人们的心 情,同时产生一个问题: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 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带着这个疑惑去品读 下文。2.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吧!(生读) 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感 受到的? (1)交流理解【课件 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 易碰壁吗?” (2)师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人 们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 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不顾一切地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 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 迅的作品,并且对他本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面对这种种压迫,鲁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说:(指大 屏,生齐读“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此时,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鲁迅? (3)小结:鲁迅那幽默语言的背后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更包含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爱。 3.小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回忆这两件事时,抓住了人物的语 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我们体会到鲁 迅是一个关爱青少年、爱憎分明的人。 4.学习第三件事 (1)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件你们也都很喜欢的事情 —— “燃放烟花”。大声朗读这一部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 下,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燃放烟花) (2)课文中哪几句话可以体现出“我们”胆子很小,伯 父和爸爸分别是怎样燃放烟花爆竹的? (3)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 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 心底的欢笑来。”这句话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 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指导:这一段话主要是对伯父得到表情描写。“慈 祥”“愉快”“欢笑”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 情的流露,和孩子们在一起,鲁迅先生是感到非常开心的; 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情,鲁迅先生是非常乐意的。表现了 鲁迅先生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四、五件事 1、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 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 教师引导学生学 习了前两件事然后总 结学习方法,目的是想 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 方法,围绕“为自己想 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一中心自主学习后 两件事。多”,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课件 7】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 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边看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 创设情景:就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昏暗的黄昏,一位 饱经风霜、赤脚拉车的车夫脚受伤了……让学生接读上 面出示的句子) 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着鲁迅这一系列动作,此时你 最想说什么?鲁迅当时是怎样的情感去就住车夫的? (2)过渡:伯父的一举一动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晔 心里。(出示【课件 8】“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 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①反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原本谈笑风生的伯父,现在为 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透过这严肃的表情,他心里可能在想 什么?(生答) ②是啊,他只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③谁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读出来?(指名读)让 我们带着对反动派的恨,对社会黑暗的无奈,对劳苦大众 的同情齐读这一段。 三、回扣全文,升华情感 1. 现在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了吗? (生答) 2.(配伤感的音乐)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直到逝世前三天,他 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写作。可 是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 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我们爱戴?就是这样一 个人,怎能叫我们忘怀? 教师语言和音乐 的渲染,让鲁迅高大的 形象进一步在学生心 中升华,达到课堂的高 潮。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四、升华情感,课外拓展 1.鲁迅先生对敌人恨之入骨,对人民大众却有着深厚而无 私的爱。他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让我们 永远记住他! 2.课下上网搜一搜鲁迅先生写的的文章或者与鲁迅先生 有关的文章认真读一读,真正走近这位伟人,聆听它的声 音吧!板书 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谈“碰壁” 得到人们爱戴 救助车夫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情节 ( )的内容 剧烈地( ) ( )的表情 微弱的( ) 痛苦地( ) 二、我会选。 爱抚 爱戴 1.鲁迅先生生前受到许多人的( )。 2.想到我今后再也得不到伯父的( )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 2.把枣儿整个吞下去,形容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3.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四、选一选。 1.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 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 )描写。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2.“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 也是又高又直的。”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 )描写。 A.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五、阅读课文,填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 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通过作者回忆 、 、 、 这几件事,说明鲁迅是个 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 之情。 【答案】 一、激动人心 详细 抖动 痛苦 呼吸 呻吟 二、1.爱戴 2.爱抚 三、1.饱经风霜 2.囫囵吞枣 3.张冠李戴 四、1.BC 2.ABC 五、周晔 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怀念和爱戴 课后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疑问“为什么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入手,从追悼会引出生前的 四个故事,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 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堂课,教学 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也成为这节课训练的主要内容。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读, 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 由于自己对于讲清鲁迅并没有把握,加之没有对自己准备的多媒体材料作充分的了解, 造成了课堂短暂冷场。虽然是一名语文老师,但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欠缺。我还认识到充 分的课前准备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良心负责。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每一节 课。 课题 10. 灯 27.有的人——纪念鲁迅 有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 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 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 特殊含义。教学 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 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 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 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 1936 年 10 月 19 日离开我 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 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 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 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 1949 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 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课件 2:课题】 以介绍鲁迅来导 入新课,为课文接下来 的学习做了铺垫。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 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 【课件 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 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 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 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 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 (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 教学中从读正确 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 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 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 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 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 含的情感。(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 批判) 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 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 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 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 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坏。 (教师引导朗读) (2)前后对照:前面 2、3、4 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 现,接下来的 5、6、7 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 行了对照——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 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为什么? (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 系。(引导理解“生”与“死”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 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是, 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 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 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 的影子? 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 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课件 4】 (1)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出鲁迅的诗《自嘲》 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出鲁迅散文 诗集《野草》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 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 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3.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鲁迅,比如““他活 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 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想得多”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着他, 让学生通过自读 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 写作特点,比如,全诗 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 对比、对照、反复的写 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 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 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 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 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 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 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 诗歌的魅力。 通过两次揭示副 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 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 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 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 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 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 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 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 知。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 出示【课件 5】 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叶圣陶) 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老舍) 生(齐读叶圣陶和老舍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 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 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 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 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 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 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 锋……) 5.齐读全诗。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 分钟 五、布置作业 1.过渡:我们读了这首诗后深有感触,请同学们模仿着写 几句。 2.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有很多,自己上网搜 索一下,选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认真读一读。 仿写诗歌,在创作 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 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 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 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 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 分界线。 板书 内容 27.有的人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阅读课文,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  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 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 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 二、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1.《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 草》。( ) 3.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 三、阅读第 1 节,说说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感 情和态度。 【答案】 一、1.D 2. D 二、1.√ 2.×3.√ 三、第一个“活”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第二个“活”指精神不死;第一个“死”指精神 已死,第二个“死”指人已离开人世。第一个“活”充满了鄙夷和轻蔑; 第二个“活”字 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 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怀念之情。 课后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 13 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 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 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 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 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 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 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 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 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 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 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 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 用体现不够。 课题 变 有你,真好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针对学生实际,训练他们感受生活,表达感情的能力。 2.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力求叙事具体、生动,又能扣住主旨。 3.训练学生构思能力,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4.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力求表情达意,有能生动吸引人。 教学 重点 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力求叙事具体、生动。 教学 难点 叙述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 分钟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课件 2】刘和刚的《父亲》 2. 学生欣赏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 总结谈话:父爱如山,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为 了孩子的成长,费尽了心血。当孩子慢慢成长起来,父亲 却像一棵大树一样渐渐枯萎了。歌曲中“这辈子做你的儿 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这一句 感动得无数人流下热泪。想想一路走来,一直有父亲陪伴 左右,真想大声喊出一句话“有你,真好” 播放歌曲,创设情 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 “有你,真好”的那种 感觉,为写好作文做准 备。4.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有你,真好(板书题目)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用心构思,列出提纲 1. 出示:【课件 3】  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  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  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  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2. 学生分组,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内的同学自由发言,相 互交流。 3.审题指导: (1)“你”——可以父母、亲朋、师长,也可是同学、路 人、对手等等。 (2)“好”——有你的好处应该在文中明确反映出来,读 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出来,体会出感情来; (3)“你”——要是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 强的现象。 4.列出写作提纲。 三、细读范文,含英咀华 1.学生细读课前下发的范文《有你,真好》。 范文: 有你,真好 是你将我教育成人,是你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已 不再那么幼稚反而成熟许多,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你“老 戴”。 你上课十分严肃,上课时很少有微笑,表情十分严肃 认真,好像把我们当作你的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由于你上 课的威严,让我们有几分惧怕。你为了能让我们考上好的 中学,教室里的荧光屏你不知升降了多少次,遇到了难题, 你总是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有什么事没做好,你会十分 具有责任心地耐心教导我们,为了我们,你的眼睛发炎了 都还要坚持给我们上课。 虽然“老戴”上课时十分严肃,可到了课后却又十分 亲切温和。 记得六年级的我还是十分地健忘,每趟都会忘记带伞, 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妈妈上班工作很忙,爸爸又去三明工 作了。“老戴”看见了焦急等待的我,便要送我一程,到 写之前,先给予学 生提示和审题指导,目 的是使学生明确写法, 积累经验,为学生写好 作文树立信心。了“老戴”家前的那片空地时,她便把雨伞给了我,叫我 自己回去,不送我了。因为“老戴”家中有个女儿要照顾, 我便拿着雨伞说了声谢谢消失在雨帘中。可我却没有注意 到“老戴”为了不让我淋着,又怕我看到会自己跑回家, 便把雨伞倾向我,而自己却淋了一身。 还有一回,那时体弱多病的我,因为拉肚子去医院看 病而无法按时到校,稍好一些才到学校。一进门“老戴” 那双充满些血丝的眼睛就望着我,第一句暖心的话就是: “好些了吗?”我点了点头,便进了教室继续上课。 在小学的六年中,有三年都是“老戴”教,在要毕业 即将分别的时刻,大家都哭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 么也止不住。 是你像蜡烛一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是你像园 丁一样,哺育了我们,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有你真好!我的数学老师——戴老师。 2.交流: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假想情境,精心作文 1.出示题目及要求。 【课件 4】 题目: 有你,真好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断,写一 篇 5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和他对话。3.写 完后读一读,看看事情写得具体吗?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了 吗? (板书:事情具体 感情真挚) 学生细读范文后 交流自己的收获,然后 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 用到本节课的作文中 去,这样的学习效果应 该是比较明显的。 板书 设计 有你,真好 事情具体 感情真挚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教学,我力求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充分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对写作 充满兴趣,愿意动笔,激发他们的热情。力求让孩子们“快快乐乐上习作,轻轻松松写作 文。” 我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伙伴、自我三位一体自主合作 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不拘教学流程灵活的针对学生的突发情况整体调控教学过程。 本节课也有不足和困惑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小组交流时,有个别小组没有真正发挥交 流的作用,流于形式。我认识到,习作教学重在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乐于表达,表达自 己的真情实感。 虽然这节课不是十分完美,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 写作之花一定会竞相开放。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 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学习拟出合适的题目。 3. 学会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方法。 4. 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 5. 理解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 重点 学习把握主要内容,积累鲁迅名言。 教学 难点 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交流平台 一、回顾所学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要把文章写得具体而有条理,编写作文提纲是个好办法。 详细的作文提纲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骨架。编写作文提纲 关键是在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之后怎样处理我 们所选择的材料。 列提纲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更明确地表 现文章的结构的各个部分,我们还可以把重点材料看做一 个整体,依据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几个部分,列出各个 部分的子标题排序,从而更加清晰具体地表现整篇文章的 脉络。 2.回想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分别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 (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 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2. 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地球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如果 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所以我们要 保护地球。) 3. 讨论:怎样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教师明确: (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 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2)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 有帮助。 (3)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把握主要内 容。 词句段运用 一、分析题目妙处,拟出合适题目 1. 出示四组学过的课文题目。 【课件 2】 (1)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以《只有一个地球》 为例,教会我们如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学 习如何列提纲打下基 础。(2)开国大典 草船借箭 “诺曼底”号遇难记 (3)竹节人 桥 芦花鞋 (4)草虫的村落 在牛肚子里旅行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 子顾客 2. 学生讨论:这四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 3. 学生反馈,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4. 教师明确: 第一组和第三组是点明文章写作对象,第一组的写作对象 是人,第二组的写作对象是物。 第二组这些题目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组这些题目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练一练【课件 3-5】 记忆中,我第一次走进商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 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心地要了一大堆各 式各样的糖果。售货员是位态度亲切的阿姨,她问我: “你有这么多钱吗?” “我有许多钱。”我伸出了紧握着的拳头,将一大把的硬 币放在她的手中。 阿姨一下子愣住了,盯着她手中的硬币看了老半天,然 后,她又看看我。 “够了吗?”我有些忐忑不安地问。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说着,她转身 拿了两个硬币放在我手中。 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和妻子经营一家海鲜店,供应各 种新鲜活鱼。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弟弟来 到我的店里,两个小孩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那些水里游 动的美丽的鱼儿,看了老半天。 “这条鱼卖吗?”那个小男孩指着一条惹人喜爱的热带鱼 问。 “当然卖啊,只要你们有钱。”我说。 “我们有很多钱。”小女孩自信的回答,给了我自信的感 觉。 当小女孩紧握着的手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 将要发生什么,我知道小女孩要说什么。她的小手松开了, 在我手里,她放了三枚小小的硬币。那时候,我才猛然意 学生分析题目特 点,总结拟题的要求, 学习拟题的技巧,以便 于在以后的作文中拟 出合适的题目。 识到那位阿姨当年的心情。 “够了吗?”小女孩轻轻地问了声。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我回身,拿了 两个硬币放在她手里。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1.源自短文,可以是: , 2.根据主要内容和中心自己概括,还可以是: (参考答案:1.“我有很多钱”或“够了吗?”或“我还 要找些钱给你”或“两个硬币”;2.保护童心或呵护童真) 二、读懂词语意思,领悟深刻含义 1.认真读一读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第一行是修饰词相同,但描写对象不同。第二行是描写 对象相同,前面表示范围的词与不同。 3.选择一个词语,注意描写对象与修饰词,把自己想到的 写下来。 4.小组交流,看谁写得最好,取长补短。 书写提示 出示柳体楷书,领悟字体特点 1.出示作品,学生欣赏。【课件 6】柳公权《玄秘塔碑》(局 部) 教师补充柳公权及“楷书四大家”资料:【课件 7】 柳公权(778 年-865 年),柳公权(778- 865 ) 唐代书法家。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少师。工书, 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 欧阳询。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对后世影响 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 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书迹有《蒙诏帖》《送梨帖 题跋》 。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了解柳公权,明确字体特点。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 家,他的楷书特点: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 精妙。 4.出示柳公权其他作品,引导同学们再次欣赏。 日积月累 学习鲁迅名言,领悟精神内涵 在练习中巩固所 学到的方法,学为己用。1. 学生自读鲁迅名言,说说懂了多少。 2. 指名读名言,教师纠正指导。【课件 8-11】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看似多情,却是在玩弄感情,这是多情的无情。更加 不是豪杰。然而,在成就大义的同时又能顾全自己的子女, 比无情的多情少了份悲怆,却多出了许多无法衡量的幸福 与快乐。这是多情的多情,难道不是大丈夫么?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敢为天下先,要敢于披荆斩棘, 勇于开拓创新。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 有真进步”: 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 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 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 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 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 脊梁”: 这是说明中国人中有骨气、有自信的人大有人在,他 们是中国的脊梁。 3.自读积累,领悟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 补充作者资料,有 助于整体感知书法的 文化内涵。 教学反思 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 不断地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在问题中不断探索,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反复 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快乐。 我总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积淀文化、增长智慧,我认为语文园地形式的学习能引导学生 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和感悟,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繁琐的讲解和分析,减少机械的、重复 的抄写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探究思考,在大量的阅读、积累、感悟中提高 语文素养,吸收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