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1)基于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2)基于阅读: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3)基于口语交际: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3.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与写字:六年级的学生优势在于已能够独立识字能力;弱势在于部分学生写字速度有些慢。 (2)基于阅读:优势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弱势在于表述不完整,缺少条理性。(3)基于口语交际:优势是已经养成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弱势是部分学生在交谈中不认真倾听,而且不时打断别人的讲话。教学目标1、会写3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2、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及情感。评价任务1、通过自由读、示范读、个别读等方式,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完成目标一)2、通过小组交流、个别答的方式,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完成目标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导入(3分钟)
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了解我国文化经典,导入新课,使学生先进入一种学习氛围。
环节二学习诗文掌握方法(17分钟)
1、品读古诗,认识作者。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3、想象诗境,悟其感情。4、总结学法。(完成目标一、二)
多种读书方式熟读古诗,小组交流感悟诗情。(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自主学习尝试探究(12分钟)
1、自学新诗2、检查回馈,点拨指导。(完成目标一、二)
小组合作,锻炼学生自己读懂古诗的能力。(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四反复朗读背会古诗(5分钟)
1.自己练习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的节奏。2.全班齐读,读出气势。3.自由背诵。(完成目标一)
根据诗歌的大意,读出表达情感。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五课堂小结(3分钟)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为下节课的品悟诗情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