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湘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结合人口数量的增长与资源供给量间的矛盾,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类型。‎ ‎2.结合案例,分析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3.探讨生态环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探讨治理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知识点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学生用书P76]‎ ‎1.什么是环境问题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2.环境问题的类型(按性质划分)‎ 主要类型 表现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由环境污染演化 而来的问题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  【思考】 如何区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提示:两者都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图表导读]‎ 18‎ 读教材P86图4-1 大气污染 图4-2 固体垃圾污染,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大气污染物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2)大气污染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 ‎(3)城市是产生固体垃圾最多的地方,固体垃圾的堆放会产生哪些问题?‎ 提示:(1)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活废气等。‎ ‎(2)全球变暖、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3)占用耕地、污染水源、污染大气等。‎ 材料一 ‎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右图为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示意图。‎ ‎(1)结合材料探究:‎ ‎①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②人类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又把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②如果人类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会产生生态破坏、自然资源衰竭等环境问题。‎ ‎③环境污染。 人类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如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材料二 人类从洪荒时代走到了文明的世纪,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可怕的后果:人口急剧膨胀,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日益恶化,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环境问题按性质可分为四类: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衰竭问题。下面几幅漫画表示了部分环境问题。‎ 18‎ ‎(2)结合材料探究:‎ ‎①图中哪些问题属于环境污染问题,成因是什么?‎ ‎②图示哪些问题是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简要说明其成因。‎ ‎③图示哪些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目前生态破坏的表现还有哪些?‎ ‎④哪几幅图表示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提示:①图己示意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其成因主要是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②图乙所示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图戊所示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图庚所示的环境问题是酸雨,它们都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其成因分别是:‎ 臭氧层破坏——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等 人为原因: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 氧的物质 全球变暖——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 体;乱砍滥伐森林 酸雨——自然原因:地形等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③图丁所示的砍伐森林造成生物栖息地丧失是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④甲、丙两图表示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1.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可运用图示法记忆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 18‎ ‎2.环境问题源于人类与环境关系失衡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人类如果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则能与环境协调发展,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如下图:‎ ‎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出现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________系统的反馈作用,D表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__。‎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乱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排放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土地沙化,农业减产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解析:从图中可提取下列信息:①人类系统和环境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②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遵循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两种,因此,‎ 18‎ 环境对人类系统的反馈作用也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思考时要注意联系人类行为的过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由于人类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且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因而出现了环境问题。人类的不同活动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用于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馈于人类。‎ 答案:(1)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 ‎(3)环境污染 ‎(4)②③ ①④ ⑤⑥ ⑦⑧‎ 知识点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生用书P78]‎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思考】 1.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或循环利用,是否就不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 提示:不是。虽然可再生资源具有可再生能力或者可以循环利用,但可再生资源的补给、再生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若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就会产生资源枯竭问题。‎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思考】 2.我国北方冬春季节沙尘暴频发反映了何种环境问题?‎ 提示: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植被破坏导致的,随大风而出现的一种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反映,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1)环境污染的概念: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2)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水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 大气污染 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两大类,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土壤污染 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 18‎ 土壤质量恶化 ‎[图表导读]‎ ‎1.读教材P89图4-4 大片森林被砍伐,思考下列问题。‎ ‎(1)森林具有哪些环境效益?‎ ‎(2)森林被破坏后,会造成哪些不良的生态后果?‎ ‎(3)森林被砍伐后,对当地局部小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1)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2)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3)使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变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总量减少。‎ ‎2.读教材P91图4-5 水污染,思考下列问题。‎ ‎(1)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2)水污染有哪两种形式?‎ ‎(3)上海等淡水丰富的地区,也会有水危机吗?为什么?‎ 提示:(1)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2)一是直接排放废水,二是排放的有害物质通过降雨、沉降、径流等形式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 ‎(3)有。如果人们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利用量超过了水资源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到污染,就会出现水危机。‎ 材料一 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及社会问题,是地球的“癌症”,对我国的危害也十分惊人。‎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容量的压力、“五滥”等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沙化扩展的根本原因。一是滥牧;二是滥伐;三是滥挖,沙区滥挖中药材;四是滥垦,“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五是水资源的无序利用,上游截水,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下游缺水,植被死亡。在我国华北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地不合理的灌溉已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1)结合材料探究:生态破坏问题主要有哪些?其成因和典型分布地区有哪些?将探究结果填入下表。‎ 表现 原因 典型事例或分布区 ‎①________________‎ 滥伐森林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②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土壤次生盐渍化 ‎③________________‎ 绿洲地区的次生盐渍化 ‎④________________‎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 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 提示:①森林砍伐 ‎②滥牧、滥伐、滥垦等使自然植被遭到破坏 ‎③不合理的灌溉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二 煤和石油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18‎ 但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下面图甲示意煤燃烧过程的生成物,图乙所示为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及其转化物。‎ ‎(2)结合材料探究:燃煤的生成物和汽车尾气导致的大气污染主要有哪些方面?‎ 提示:①产生煤烟、粉尘,污染空气,降低大气能见度。②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危害植被,腐蚀材料。③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还会产生光化学烟雾。④汽车尾气和煤的燃烧都会产生CO2,影响气候,引发温室效应。‎ 材料三 近年来,土壤污染受到人们关注。下图为土壤污染示意图。‎ ‎(3)结合材料探究:‎ ‎①土壤遭受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哪三个方面?‎ ‎②土壤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提示:①人类不合理地或过量地施用化肥、农药,可造成土壤污染;土壤也是人类放置各种废弃物(垃圾、废渣、污水等)的场所,这样就使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大气或水中的污染物质经迁移转化也会进入土壤,造成污染。‎ ‎②土壤中的污染物不能在土壤中降解,便在生物体中集聚,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还会随下渗、径流等环节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同样也会危害人体健康。人们饮用被污染的水,污染物质也会在人体内蓄积,危害人体健康。‎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 表现 原因 典型事例或分布区 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18‎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的污染、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 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 生产和生活垃圾的大量堆放 太原矿区的煤矸石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 许多城市噪声超标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 ‎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 原因 分布区 全球变暖 自然:气候的变化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 全球 臭氧层破坏 自然:太阳活动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酸雨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西欧、北美、日本 ‎3.生态破坏问题 表现 原因 典型事例或分布区 森林砍伐 滥伐森林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 过度捕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 ‎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由于人类大规模、长期的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及破坏,这种现象遍及全球。‎ 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等 华北平原的春旱、南方水质性缺水 土地资源短缺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 西气东输的东部地区天然气短缺 ‎  [知识拓展] 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产生原因 18‎ 城市 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 乡村 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方法技巧] 三大环境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主要是产生原因及过程不同。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下降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乱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下降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是在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 ‎(2)联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已在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通过,环境保护日益引人关注。下表是‎2014年4月11日北京市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指数 ‎54‎ 首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 空气质量级别 Ⅱ 空气质量状况 良 材料二 下图为2014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位于前列的省区分布。‎ 材料三 目前,流域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流域水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加大,流域水环境安全受到威胁。珠江流域仍有约25%的断面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约12%受到重度污染,水质劣于Ⅴ类。‎ ‎(1)北京市此日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该地每年春季的大气质量特点,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山西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最多的省份,对其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煤炭开采及利用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B.山西是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C.山西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 D.山西的工业技术落后,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 18‎ ‎(3)珠江的水污染较为严重,珠江在一年中水质最差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导致珠江水污染严重的污染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北京市该日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春季,华北地区降水少,多大风、沙尘天气,导致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质较多。(2)山西是我国产煤大省,因煤炭开采、利用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3)冬季珠江流域降水少,河流的水质最差。(4)导致河流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产、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 答案:(1)可吸入颗粒物 该地春季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多大风、沙尘天气,大气中悬浮颗粒物质较多。‎ ‎(2)A (3)D ‎(4)工业污水 生活污水 农业废水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什么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哪几类?‎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4.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哪几类?大气污染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5.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微点拨 ‎1.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人既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又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这就要求环境具有能不断提供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资源的能力和容纳废弃物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图示理解四类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联系,但环境问题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例如,环境污染可以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破坏可以引起自然资源的衰竭,同样,自然资源的衰竭也可以引发生态破坏。‎ ‎,             [学生用书P81])‎ 18‎ 知识点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产生的 B.是人们在生存过程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产生的 C.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和退化 D.是由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形成的只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解析:选C。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2.以下现象属于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  )‎ ‎①近几年我国华北地区酸雨危害呈现出蔓延的趋势 ‎②专家估计,在今后20~30年,全球将有1/4的物种消失 ‎③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④南美洲南部部分岛屿由于紫外线辐射增强,当地居民患皮肤癌的几率增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包括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这与大气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种消失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生态破坏问题;黑土有机质含量下降是水土流失造成的,也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3.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内 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D.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解析:选D。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内、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均属于环境污染。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生态破坏。‎ 知识点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目前出现的自然资源短缺甚至某些资源濒临枯竭的原因是(  )‎ ‎①人类对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的索取量已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速度 ②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成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生产力下降 ③自然资源不能再生和循环再现 ④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增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自然资源中的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只要合理利用、保护得当就可以不断再生和循环再现。‎ ‎5.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 ‎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 ‎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8‎ 解析:选C。自然原因造成的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人类活动只是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并不是说地球物种的灭绝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6.读下列四幅图,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图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 ‎,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砍伐         B.草场退化 C.土壤污染 D.沙尘暴 ‎2.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产品短缺 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④臭氧层破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图中显示的是滥砍森林的行为,属于生态破坏。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A 2.D 18‎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外围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4.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解析:第3题,人类与自然资源激烈的矛盾表现为人类对资源的无限制索取,导致资源破坏与短缺。第4题,人口剧增致使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人类错误的认识也是导致资源破坏的重要原因。‎ 答案:3.A 4.C 读世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没有显示的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耕地沙化 C.自然资源衰竭 D.土壤污染 ‎6.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由图中显示的问题引起的是(  )‎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破坏 解析:图中显示了森林砍伐、物种灭绝、渔业资源枯竭、土地退化等信息,但没有涉及土壤的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是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表现,而图中显示的是生态破坏问题。‎ 答案:5.D 6.D 18‎ ‎“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API)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据此完成7~8题。‎ ‎7.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 A.晴朗无风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 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8.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解析:第7题,由题干可知,API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酸性气体等的浓度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交换差,这些物质不易扩散,往往会使浓度增高。第8题,每年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形成沙尘暴,使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高。‎ 答案:7.A 8.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使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大气现象,灰霾天气正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冬春季节的一种常见天气。PM2.5是灰霾的主要成分之一。‎ 材料二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来源广,主要成分有硫酸盐、有机碳化合物、硝酸盐、铵盐等。这种细颗粒物粒径越小,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越长,可以输送的距离也越远。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解决PM2.5的问题是一个难题。‎ 材料三 据广东著名灰霾专家吴兑介绍,虽然近年来广州空气质量和其他内地大城市相比较好,但附着在细颗粒物上面的有毒物质却比北方多,其中含氮有机颗粒物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近十年来一直增长较快。‎ 材料四 PM2.5主要来源漫画。‎ ‎(1)我国重工业城市的大气中,PM2.5主要成分是有机碳化合物和________________;广州大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治理PM2.5将面临哪些困难?‎ ‎(3)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容易出现灰霾天气的原因。‎ ‎(4)为了减少灰霾天气的出现,减轻空气污染,请你提供合理的建议。‎ 答案:(1)硫酸盐类物质 汽车尾气 ‎(2)①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汽车增长量大,煤炭消耗多;②PM2.5的污染源多样,源头控制难以实现;③PM2.5是一种综合性污染物,‎ 18‎ 单项治理成效不大;④PM2.5粒径小,输送距离远,治理需要形成跨区、跨省甚至跨国协作等。‎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气流不易扩散;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广东省与湖南省交界处的南岭山脉的阻挡,风力较弱;冬春季节珠江三角洲上空易出现逆温层。‎ ‎(4)①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天然气,尤其是水电、核电等能源的比重;②控制机动车数量,汽车尾气要达标排放;③工业要实行清洁生产,废气要达标排放;④加强绿化、美化建设等。‎ ‎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将是目前的两倍,除煤以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材料二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年用水总量已突破6 000亿立方米,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且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 ‎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 材料三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首届“城乡土地论坛”上表示:“过去11年中,我国耕地的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25亿亩,因为分散在各地,所以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警觉。”‎ 材料四 在德国通过的《循环经济和垃圾处理法》的框架下,德国冶金行业产生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废旧钢铁的回收率也很高;废旧汽车再利用率已达到85%。‎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种资源问题?‎ ‎(2)哪些措施可以缓解材料二反映出来的资源问题?(任答三点即可)‎ ‎(3)下列漫画所描述的行为会导致材料三反映的资源问题的是(双选)(  )‎ ‎(4)材料四中德国的做法是为应对哪种问题?‎ 解析:第(1)题,材料一中的“需国外资源补充”是关键词,说明我国多种矿产资源的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第(2)题,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它主要是由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夏季风的强弱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分析缓解措施时可采取“对症下药”的思路归纳。第(3)题,结合我国的人口现状,根据材料三中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可以知道我国存在严重的耕地短缺问题;四幅漫画依次反映了石油短缺、违规用地、破坏植被和污水排放,违规用地直接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将引起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导致耕地退化。第(4)题,材料四反映的是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废弃物利用水平,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答案:(1)矿产资源短缺。‎ ‎(2)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修建水利设施,实行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提高含蓄水源能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任答三点即可)‎ 18‎ ‎(3)BC ‎(4)资源短缺。‎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类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2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答案:1.C 2.A 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人口增加 C.植被破坏 D.自然灾害 ‎4.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18‎ D.水资源短缺加剧 解析:图示中森林、草原等土地面积减少,而耕地、牧场面积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人口的增多。植被的破坏,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多,旱涝灾害频率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答案:3.B 4.D ‎5.阅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约有30%的土地因人类活动产生退化,每年流失土壤201亿吨。全世界每年运输中遗散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 000多万吨,重金属数百万吨,还有很多种垃圾。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有230亿吨,较20世纪初期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在不断大量增加。全世界的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 70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灭绝。‎ ‎(1)分析说明图中下列字母反映的环境问题。‎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我国和世界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春季常出现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正在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和我国均有大面积地区形成酸雨,其主要原因有(多选)(  )‎ A.工业排放废气 B.汽车排放尾气 C.建筑工地扬尘 D.家庭炉灶 ‎(5)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结合环境问题的分布和成因可知A、B、C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荒漠化、酸雨和森林破坏。第(2)题,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外力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与垦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第(3)题,北方春季常出现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我国正在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尽快完成“三北”防护林营造工程。第(4)题,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有工业排放废气、汽车排放尾气和家庭炉灶产生废气。第(5)题,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CO2增加,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地区。‎ 18‎ 答案:(1)荒漠化 酸雨 森林破坏 ‎(2)沙漠边缘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强烈 过度放牧与垦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3)过度放牧 过度垦殖 大力植树造林,尽快完成“三北”防护林营造工程 ‎(4)ABD ‎(5)热带雨林 CO2增加,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危及沿海地区 1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