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执教者:六坊小学 袁雪映
执教班级:六坊小学六(1)班
执教时间:2011年10月25日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89—90页例1,练一练
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B、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C、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条件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学具准备:大、小纸杯,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表演魔术,突破难点。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魔术师,你们认识吗?
生:认识,刘谦
师:我也想学他,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
师:这个魔术的叫换杯魔术。金睛火眼,观看这个精彩的魔术了,(把1个大杯的颜色水倒入到三个小杯里,刚刚倒满)你看到了这个魔术的魔力了吗?
生:大笑
5
师:看来大家看出老师魔术的秘密了,谁能用数学的语言说一下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关系?
师:贴图
师:你们非常聪明,老师的魔术被你们一下子看穿了,可麦当劳叔叔遇到一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帮吗?
【设计意图】:用魔术的形式导入,由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的简单问题,灵活地处理了题目中的条件,为了下面更好地理解替换策略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选择策略。
1、(倍数关系)出示问题,酝酿策略
(1)师:你能帮麦当劳叔叔把720毫升的果汁真的倒进6个小杯和1个大杯吗?你打算怎样去倒呢?
学生上讲台操作,理清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操作,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演示,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引出问题,小组探讨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真的挺棒哦!可麦当劳叔叔还有个疑惑?就是他很想知道一个小杯里到底有多少毫升的果汁?一个大杯里又有多少毫升的果汁?你们那么聪明,肯定能帮麦当劳叔叔这个大忙的呀!(让学生去讨论,激发学生探讨得出:不能直接就可以算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的。)
(3)生汇报小组里的结果
学生把自己各种方法,与全班同学分享。
5
(4)揭示课题
师:分析得真好,我们就是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解题策略方法(板书:替换,〈就是把〉大杯替换小杯),这样就把不同的杯子替换成相同的杯子,题目也就变得很容易解答了。〈展示出一张麦当劳叔叔微笑和鼓掌的幻灯片〉
(5)汇报另一种方法
师:麦当劳叔叔很好学的呀!他发现我们班的同学还有另一种方法呢?那一组来告诉他,他会奖给那一组同学一份大礼物呢?(让学生在投影汇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方法多样化,进一步理解替换的策略。
学生回答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的方法(小组动手实践倒果汁)
活动要求:(1)请组长把果汁倒进1个大杯和6个小杯中。
(2)按照第2种方法倒果汁。
(3)小组里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切身感受替换的过程。
(6)总结归纳方法
师:把大的换小的,把小的换大的,任意换的吗?(麦当劳叔叔看到我们同学帮了他一个大忙,他为了答谢我们,给我们提了个醒:“一定要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换的”)
【设计意图】:总结替换时是有根据的,并进行强调是非常有必要的。
2、观看视频,回顾策略。
师: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就有一个叫曹冲的小朋友,就用“替换”的策略演绎了一个生动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吗?
(出示“曹冲称象”的视频)1分30秒
师:曹冲是古人,会把一种量替换成另一种量已经非常不简单了,我们是现代人,一定比他更聪明,你们有信心解决比这个更复杂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视频的回顾,既舒缓了学习的紧张感,又顺利地过渡下一个变式题目的教学。
3、(相差关系)变式比较,巧用策略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题中的条件改为:“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160毫升。”你还能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
师:我们在小组内画出解题的思路图,互相交流,小组合作列出算式,等会再汇报
【设计意图】:简单地要求学生画思路图,学生会感到乏味,而让学生自己当小小设计师,他们的兴趣高涨,会画出各种美观的思路图。
师:巡查,可以在《我是小小设计师》习题纸展示出来。
5
师:谁想在台前展示一下
生:上台拿着习题纸,在投影仪下边说边演示
师:他的讲解,你听懂了吗?他其实是想把题中的杯子全都换成小杯。看电脑,全换成小杯会发生什么情况?
师:同学们成功地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不同的想法吗?指明学生演示,老师加以调控就行了
4、检验结果,巩固策略。
师:如果我想知道我们算的答案对不对?该怎么去验证呢?
师:好,(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同学们,这两道题目都是用:“替换”的策略去解决的。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呢?〈让学生去讨论,汇报〉
师:(小结)你们同意了吗?无论替换的条件是相差关系还是倍数关系的题目,我们总是想把题目中的两种杯子替换成怎样呀?
生:变成相同的。
师:替换,把不同的量换成相同的量。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就是数学的奇妙之处,让我们继续去探索这个奇妙之旅。
【设计意图】:不同的替换条件,解题过程是有差异的,让学生自己在清晰的板书中发现异同点,灵活使用替换的策略。
(三)、拓展练习,提升策略。
师:这是我们书上90页的练一练,先在练习纸上画一画,练一练,可以在小组里说一说,最后列式解答
生:活动
师:(同学上来说,拿上练习纸投影)
【设计意图】:练习为了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书上的练习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替换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收获
师:你今天学了什么?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替换的策略呢?
师:相信大家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信息,和问题,你一定能创造出更优异的成绩。
【设计意图】:回顾全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学习心得,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获。
5
板书设计: 替换
=
720毫升 720毫升
倍 6+3=9(个) 相 720-160=560(毫升)
数 小杯:720 ÷9=80(毫升) 差 小杯:560÷7=80(毫升)
关 大杯:80 × 3=240(毫升) 关 大杯:80× 3=240(毫升)
系 答:略。 系 答: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