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10《娜塔莎》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一课一练:10《娜塔莎》

ID:979494

大小:6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娜塔莎》一、基础知识1.【题目】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官邸(dǐ)  花翎(línɡ) 歼灭(qiān) 砰然(pēnɡ)B.勋绶(shòu)怯场(qiè)怜悯(mǐn)袒露(tǎn)C.纤细(xiān)谄媚(chǎn)迸流(bìnɡ)妥帖(tiē)D.肖像(xiāo)耽搁(dān)战栗(zhàn)要点(yào)【答案】B【解析】A项“歼”应读jiān;C项“迸”应读bènɡ;D项“肖”应读xiào。【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难度】基础题【题型】单选题2.【题目】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绸缎 胸襟 蔷薇 服装B.短裙 梳妆 伯爵 搽粉C.轻盈 清晰 司仪 保姆D.漩转 惊惶 明朗 陶醉【答案】D【解析】D项“漩”应为“旋”。【考点】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难度】基础题【题型】单选题3.【题目】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些事情面前,是宽宏大量,与人为善,还是小肚鸡肠,与人为恶,不仅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修养高低的表现,而且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B.大文豪托尔斯泰,50岁时已著作等身,誉满全球,正是衣食无忧、颐养天年之时,却良心内省,灵魂“复活”,散尽千金,分施田地。C.有人说,傅斯年与胡适一样,是位“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复杂人物。而傅斯年也姑妄言之:“谁都没有资格骂胡适之,只有我可以骂,只有我才有资格骂。”D.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3日凌晨在茫茫太空紧紧“相拥”,中国航天人成功叩开通向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为之侧目 ,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答案】D【解析】D项,“为之侧目”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不符合语境。【考点】4、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难度】基础题【题型】单选题4.【题目】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B.整个场景中,娜塔莎自己的服装一直没有弄好,却忙这忙那竭力打扮她的妈妈和表妹索尼亚。小说多视角再现了急于参加舞会的娜塔莎焦灼不安,甚至激动兴奋的心态。C.这个要人的有名的府邸里闪耀着无数的灯火。在铺着红布的、灯火辉煌的大门口站着警察和宪兵,而且还有警察局长和几十个警官。D.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对中国读者是不陌生的,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最崇高”后加上“的作家”;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激动兴奋,甚至焦灼不安的心态”;D项主客颠倒,应改为“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不陌生的”。【考点】5、辨析并修改病句【难度】中档题【题型】单选题5.【题目】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遵循道德规范:行医要讲医德,经商要讲商德,从政要讲政德。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B.从“梨花体”“羊羔体”,到博客诗歌、微诗歌、“废话体”……等,网络诗歌以狂欢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挑战着人们诗歌阅读的底线。C.“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中国将逐步进入老龄社会。D.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弃农现象日趋突出,谁来种地、靠谁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令人担忧。【答案】D 【解析】A.句号应放在下引号后面;B.省略号和“等”重复;C.高龄化和空巢化之间应用顿号。【考点】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难度】基础题【题型】单选题6.【题目】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①缕缕白色的炊烟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A.⑤①③②④B.⑤①④③②C.④⑤③①②D.④①③⑤②【答案】D【解析】与首句时间状语衔接最紧密,与“每当”句式相吻合的是④,与“山脚下”的“烟幕”在句式上并列,内容上相吻合的是①“炊烟”,再写“缭绕”③,后写“香昧”⑤,再写“弥漫”②。顺序是由视觉到嗅觉。【考点】9.2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难度】基础题【题型】单选题二、课外延伸阅读下文,完7~9题。穷人列夫·托尔斯泰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想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寡妇的日子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冉娜抱起睡着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五个孩子了,闹着玩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嗳,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吗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是啊,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诉你说,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上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呛,可有什么办法呢!”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是吗?”“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你怎么,不愿意吗?你怎么啦,冉娜?”“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7.【题目】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冉娜的形象。【答案】冉娜是一个穷苦的渔妇。她勤劳质朴,热爱家庭,关心丈夫和孩子;她心地善良,在自家生活已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毅然收养了女邻居遗留下的两个孩子,表现出崇高伟大的爱心。【解析】先总体把握冉娜的形象,然后再根据其言行举止及心理描写等手法简析,“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可得出“渔妇”形象;“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得出勤劳性格;“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可得出贫穷家境;“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可得出冉娜关心丈夫;收养女邻居遗留的孩子,表现出其伟大爱心。【考点】15.1.1欣赏人物形象,揭示人物个性特征及作用【难度】中档题【题型】解答题8.【题目】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这篇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答案】(1)铺设背景,渲染气氛。故事发生在一个风暴肆虐、又黑又冷的夜晚。(2)推动情节的发展。渔夫打鱼迟迟不归和最后一无所获,冉娜担心外出察看天气,女邻居悲惨死去,都与风暴有关。(3)衬托人物形象。恶劣的天气加剧了渔民夫妇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们善良的心灵,美好的行为。【解析】不同语段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也不同,开篇第一段“风在呼啸,轰鸣”“风暴”“外面又黑又冷”,渲染了恶劣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中间语段“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引出了女邻居惨死的情节内容,故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结尾“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清新”与收养孩子相联系,可想到他们善良的心灵,故起着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考点】15.1.4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难度】中档题【题型】解答题9.【题目】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探究作者以“穷人”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答案】(1)小说写的是发生在穷人之间的故事,渔民夫妇和女邻居都是穷人,以“穷人”为题切合人物身份。(2)与经济上的贫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小说主人公精神上十分富有,心地无比美好,以“穷人”为题突出了人物形象。【解析】可结合着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从情节和表现手法的角度探究作答,“穷人”顾名思义,指的是渔民夫妇和女邻居都是经济上的穷人,从下文可知,主人公伟大的形象与经济的贫穷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强有力的突出了主人公的善良美好的形象。【考点】15.1.6探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难度】较难题【题型】解答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