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沁园春 长沙》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一课一练《沁园春 长沙》

ID:1167812

大小:38.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6-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课一练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了解词作的背景,理清作品的思路,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昂扬的革命斗志。2、品味高度凝练的语言,理解诗人塑造的艺术形象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诗歌作品的赏析方法。【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文体知识1)词,兴起于,盛行于,又称、、、。依据字数划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2)沁园春是,长沙是。依字数多少是一首。2、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伟大的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年,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重游,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二、字词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沁园春橘子洲百舸争流寥廓携来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2、解释下列词语漫江:怅寥廓:沉浮:峥嵘: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三、课文的写作思路-6- 一课一练沁园春长沙四、主题思想五、写作特点【重点难点】一、选择题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D、古人按字数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2、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B、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处境和时间。C、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D、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三句的意思是,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苍茫大地”,由于看不到“主沉浮”的真正力量而无限惆怅。B、这三句,通过提出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家的深沉思虑。C、这三句是对上阕的总结,只针对自然界,不涉及社会问题,不能牵强附会,求之过深。D、这三句,只是单纯写景,不涉及抒情。4、对“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6- 一课一练沁园春长沙A、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既是鼓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B、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有双关之妙。C、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船的前进,但终是自不量力。D、结尾的定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5、下面是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有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C、《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D、本词“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都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转入写游泳,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二、阅读理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上阕中,“看”字统领哪几句?描述了哪些景象?写景的角度是怎样变换的?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2、面对眼前的秋景,作者突然吟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或胸怀?3、下阕3-9句描绘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一课一练沁园春长沙【拓展延伸】(高考链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07年高考题】1、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个年代?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具体分析。“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曾”和“忆”在表达时间上有什么作用?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在词中起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点击高考】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根据这几句进行景物描写。要求:1、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缺一不可;2、写出画面的整体特点。2、以“校园春色”为题,抓住一种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展现校园春天的特点,要求恰当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格。-6- 一课一练沁园春长沙答案一、基础知识1、文体知识1)隋唐,宋,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曲子小令中调长调2)词牌名题目长调。2、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1925长沙橘子洲字词积累略写作思路上阕写眼前所见,描绘出一幅壮美的湘江秋色图;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穿全词写作思路的动词是:立看怅问忆记主题思想湘江秋景对国家、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写作特点1.叙议2.意象重点难点一、选择题1D2B3B4C5D二、阅读理解1、“看”涉及的范围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1分)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群山、层林、碧江、百舸、飞鹰、翔鱼六个意象。(3分)作者的观察角度由远及近,由上到下。描绘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4分)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2、热爱祖国山河,关注祖国命运的阔大的胸襟和气魄。3、这几句从精神风貌、活动、志趣三个方面写中心意象同学少年,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拓展延伸1.《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创作于1925年。2.从山上和江中描绘出诗情画意、生机勃勃的绚丽秋色图。“万山”指湘江两岸岳麓山及附近山峰之多;“层林”写树木随山峦层叠。“红遍”“尽染”写满山经秋霜打过,仿佛人工染红的一样壮美,色彩绚丽。“漫江碧透”写满江清澈、碧绿;“百舸争流”写千帆竞发、竞相行使。“曾”和“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示从上阙旧地重游的描写,开始转入对往昔生活的追忆。3.前后呼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实际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命运将由谁来承担的问题。“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6- 一课一练沁园春长沙艺术地回答了那些风华正茂、英气勃勃、搏击中流的革命青年,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必将担当起振兴国家、民族的重任,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点击高考】略-6-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