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强迫让座,已让关爱变味(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强迫让座,已让关爱变味(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ID:691551

大小:18.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5-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强迫让座,已让关爱变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场景一:刚刚跳完广场舞的 60 多岁大爷大步走上公交车,厉声要求背着沉重 书包的小学生为他让座。 场景二:刚刚走到水塘边的 70 多岁大爷主动跳进冷水中,奋力救起不慎滑入 水塘中的两个初中学生。 场景三:刚刚买药回家的 80 多岁大爷颤抖着摸进厨房,轻轻拿起厨具为正读 高中的重孙子准备午餐。 以上内容引发了你哪些感触或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列举了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描述了刚跳完广场舞的 60 多岁大爷厉声要求背着沉重书包的校 学生为他让座; 第二个场景讲述了 70 多岁的老人奋不顾身救起两位初中生; 第三个场景讲述有病在身 80 多岁的大爷为重孙子做午饭。 由此可知,场景一和场景二、三形成对照,引发人们的思考。 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立意:老年人不能因为自己年长就随意对别人进行 道德绑架;老年人见义勇为的举动在更高的层次上诠释了传统美德的内涵;让老 年人安度晚年,需要家庭成员的付出,也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必须尊老爱老, 但老年人在对待别人和对待家人的态度上也应尽量公平一致;不能因为极少数老 年人存在不当言行就抨击所有的老年人。 【立意】 1.拒绝道德绑架,让道德在空气中自由呼吸; 2.让“感恩的心”打破“道德牢笼” 3.见义勇为,诠释传统美德; 4.关爱老人,需要全社会发力。 【素材】 1. 回到公交让座这件事本身,掏钱买了票的人,就拥有了对自己的座位处置 的权利。社会道德的价值取向里,永远都鼓励人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这毋庸 置疑。小学生愿意让,或者不愿意,只要是自己意愿的真实且自由的表达,就都 值得尊重。我们社会的良性运行,公民个人自由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这样的尊 重之上。 2. 文明的尺子应怎么量?道德的天平又怎样称?我想,若是身体状况良好, 若是没有背着沉重的书包,小男孩定会给大爷让座的。相反那位大爷的粗鲁之举, 无道德文明之影,只是仗着自己年长觉得自己“应该坐”。这还是文明吗?不, 这是道德绑架。 3. 为了正义的道德、行为或道理而奋不顾身,勇敢而为,这就是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是人间正气,《论语·为政》云:“见义不为,无勇也”。在 5000 年的 历史长河中,有过无数的义勇之士,谱写过数以万计可歌可泣的正气之歌,现在 也就是在此时此刻,又有成百上千名义勇之士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默默无闻的 善行在继承和发展着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范文展示 强迫让座,已让关爱变味 公交车,似乎一直以来,都是老与少,健全与残弱等问题博弈的战场。公交 车上的一“位”之地,也俨然成为许多矛盾的导火索。能够被人让座,那是别人 对你的关爱,可当你强迫别人让座时,你自己对他人的关爱去了何处? 座位的“让”与“不让”,其背后折射出两种不同的心态。让,因为中国传 统的谦让之礼,因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不让,因为现代文明的权利意识, 因为对人身自由的独立选择。我们总在羡慕西方人素质有多么高,却忘了他们已 在发达的路上走了几百年,而我们才刚开始。我们总善于用自己的思维去苛求他 人,却也在无形之中伤害了身边的人。如果我让了座,我值得被点赞;可如果我 因客观原因没有让座,我就一定是一个没人品没素质的人吗? 现在很流行一种弱者理论——我老我有理,我弱我有理,你比我强,你就该 为我做点什么。强迫让座便是其产物之一。可如果我们把目光向外看,当你看见 孔子幼而无父却仍为儒家宗师时你不羞愧吗?当你看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倾家荡 产仍奋笔著书时你不难堪吗?你的老弱病残,并不能成为你索取所有人悲悯的资 本。孟子曾说“贫贱不能移”,我想不光是贫贱,更有老者、弱小。老人是公交 车上的弱势群体,可弱势群体也应有自己高贵的自尊,这自尊指哪些?譬如哪怕 没人让座,自己也能哼着小曲不去斥责他人;譬如哪怕年老,自己也不会倚老卖 老惹人生厌。 曾有人说现在是一个“互害性社会”,即你不帮我,那你就是在害我,随之 而来的是我也要害你。其实,这种现象来自于一点——道德良知与道德义务的混 淆。义务是你必须做的,你不做便违反了德行;良知是你最好做,但不做并没有 完全悖于道德。让座本属于道德良知,有良知的人自然会做,正如梁晓声说,这 是“无需提醒的自觉”,可越来越多的人将其看成道德义务,让让座成了刚性需 求,那么,这究竟是他人的失德,还是你的僭越呢? 真正的理想状态是:你让座,我报之以微笑;你不让座,我报之以体谅。当 强迫成了你索取的标签时,真正的关爱或已变了味。我们亲手毒化了土壤,却还 妄想着花的美丽?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