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国潮”何以成热潮(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国潮”何以成热潮(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ID:654426

大小:21.3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国潮”何以成热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国潮”是一种现象,它需具备两个要素:其一,要有中国文化和 传统的基因;其二,要与当下潮流融合,更具时尚感。 ——凤凰网 材料二:“90 后”“00 后”是生活在国富民强时期的一代,拥有民族的文化 自信,他们不再视国潮国风为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将其看作一种国际的文化 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界面新闻 材料三: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 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牌崛起…… ——《人民日报海外版》 对于“国潮”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都围绕“国潮”这一对象展开。第一则材 料对“国潮”的具体要素进行了分析,突出其文化基因和时尚潮流的融合。第二 则材料反映的是 90、00 后对待国潮的态度,突出其文化自信这一点。第三则材 料以当前市场上老字号崛起的现实,突出国货升级创新的方向。写作时,首先应 理解材料内涵,提炼出共性认识,然后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分析时, 可以运用辩证统一的思维,对国潮的发展前景进行客观思考,表达具有时代感的 认识。 立意 1.文化底蕴。国潮,承载着丰富的中国元素、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国潮的 兴起,是传统文化和基因焕发新面貌的标志,是民族品牌健康发展的见证。 2.民族自信。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人对于中国文化与 中国元素的民族文化自信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 90、00 后,他们对民族文化有 了全新的认识。 3.坚守初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大量国货在跨界 融合中改变了原有模样,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素材 1. 无纸化生活早已盛行的今天,一支签字笔也能引领时尚?当文具遇上国粹, 产生的“化学反应”正颠覆很多人的想象。此前,晨光文具与京剧“联姻”,将 生旦净末丑的扮相绘于文具之上,瞬间火爆市场。而因文创的融入,晨光把看似 几块钱的小买卖做成了年营收 80 余亿元的大生意。一支笔的蜕变,折射了国货 的“复兴”。 “国潮”的背后是供给的创新,一系列为满足年轻人对品质、文 化、个性等需求的创新,正推动国货不断焕发新的神采。 2. 有学者认为:时尚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的过程,而且, 通过各种渗透的过程,时尚队伍的扩大,还包括不断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过程。 当代中国年轻人在改革开放的思潮下将国潮作为追求自我表达的新形式,其背后 正是中国文化不断走向自信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造就 了新一代消费升级浪潮,国人的消费理念已经从物质层面追求,上升到追求精神、 文化领域的自信和满足感。 3. 天重新定义国货,不仅在产品,更“潮”在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显 示着个性、品味、情怀。注入了全新内涵的国货,正推动制造与消费、服务的融 合。正在火热进行中的上海“五五购物节”,中华老字号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各 式各样的老字号嫁接新科技,蝶变新时尚,加上结合市场流行的体验式消费、网 红“带货”、短视频传播等方式,为“国潮”品牌走红推波助澜,网络平台越来 越多的传播渠道,纷纷发布扶持本土品牌计划,共享共创不断助推“国潮”的温 度,这既是中国审美、文化元素、工匠精神与时尚的深度融合;更是每一个中国 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时下年轻人对内容和价值的呼唤与认同。 范文展示: “国潮”何以成热潮 泸州老窖香水、青岛啤酒外套、老干妈卫衣……最近几年,一波“守得住经 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让人们记忆里那些朴实、低调的国货品牌通过 联名、跨界等方式在现代潮流和传统文化的碰撞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国潮热”的兴起,折射出年轻人新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当 你买耐克鞋时,你可能并不仅仅是在挑一双穿着去逛街的鞋,还可能是在表明自 己的生活方式,说明自己是什么人或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伴随互联网 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品质与个性。他们对于跨国品牌的态度也从曾经的盲 目崇拜走向了现实理性。 “国潮热”的兴起,也是国货的崛起。自 2018 年李宁携鲜明的中国元素登 上纽约时装周之后,一大批国潮品牌向阳而生。曾经,进口大牌是品质的象征, 国货只是大牌的“平价替代”;如今,随着消费升级,“中国制造”正改变着传 统的刻板印象,更时尚、更前沿的中国品牌重新焕发出光彩,逐渐成为年轻消费 者的首选。诸多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水土不服也从侧面印证了在今天的中 国市场,要实现基业长青,离不开强大的本土思维。 盘点这些年“国潮热”层出不穷的符号、形象、题材等,一个清晰可见的特 征是传统文化和审美的复苏。诸如祥云、繁体字等文化元素已经突破了文化圈层, 加入这场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商业实践中,重新定义了“潮”的概念,并引发 年轻人对“东方美学”的追捧。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潮热”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如果 说,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为国货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那么国货崛起也在重新塑造 着消费者的文化追求,激发出内心的文化自信。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 中国消 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消费者购物车里装的八成以上是国产品 牌。正是有了这样一份文化自信,购买国货、使用国货、分享国货才能成为消费 者的日常生活方式。 事实上,不仅国货,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国漫、国剧等也借助传统文化 IP 实 现了新生,还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自信地穿着汉服走上街头。去年以来,李子柒在 网上的走红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中,她通 过镜头,让传统的笔墨纸砚、蜀绣、桂花酒有了新的生命,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 个发现中国之美的窗口。不少国外网友纷纷感叹,“李子柒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 那些被我们忘记的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 让“国潮热”澎湃不息,就要呵护好这份文化自信。“国潮”二字所承载的 意义,远不止跨界融合的商业创新。因此,对企业来说,切不可仅把“国潮”当 噱头、借势营销。如果只是堆砌文化符号,不挖掘核心价值,失去了对文化的敬 畏、对品质的坚守,既无法恰当传递出潮流理念,也与“国潮”的文化内涵相去 甚远。在国货品牌弯道超车的路上,需要多一点这样的文化自觉。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