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远近焦距、人生的出与入等(附文题讲解及范文精评)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远近焦距、人生的出与入等(附文题讲解及范文精评)

ID:651898

大小:22.2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远近焦距、人生的出与入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 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 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 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 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 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 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考题解读] 这是材料限体作文。我们应该根据要求把题目审准,而后才下笔构思。题目要求根据自 己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展开。 首先领会诗句中的意境。首句描写初春小雨,以“润如酥”形容其细滑润泽的特点,与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相似。二句承上,写小 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来描摹初春小草雨后的朦胧景象,与苏轼的《题西 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有 异曲同工之妙。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朦胧美”和“平淡美”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同 时,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情感一定要质 朴、真切。 其次琢磨诗中蕴含的哲理。“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 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文题中的这一结句启导考生,除命题者提示的三种感 悟外,还可从诗歌意象中涉及的远与近、浓与淡、似有与似无等现象,感悟出其它的哲理, 如“现象与本质”“美在距离”“朦胧产生美”等等。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 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议论文! 范文展示 远近焦距 一考生 人生路上,“仰观字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好恰当焦距,以最好角度 游目骋怀,行走大地。 禅宗有句话“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 生价值观、世界观、态度。而眼界开阔又由你看事物的距离决定。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许多事烦恼,这只是因为你对生活还有太多执着、痴迷。“用力看, 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名利”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你还会不开心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也有三个境界:“看山 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太 拘泥于课篇本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死抓每个词的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脉络、走向, 把握深义?经历这个苦苦跋涉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这时需要你跳出思维桎梏,用博 大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 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 其中,就像密蜜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 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的美好。 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莲“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仅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地面对 你拥有的一切。春光迷人,走近它却害羞消失;海水蔚蓝,亲抚一泉,它只是纯净无色。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散尽家才,剃发归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 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的味道。看破红尘,“五色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的眼 界,终成一代宗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 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的生活。 【点评】 本文切入点并不称奇,是较好上手的一个,它奇在多用禅宗名言、故事说理。文章从一 个角度说明,用自己独有的材料去写作,往往能收到“给人耳目一新”的奇效。所用禅宗名 言、故事切合“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的生活”的立论。诗文典故的博取更是提升了文章 的文化品位。不足之处是文题锤炼不够。(59 分) 范文展示二 人生的出与入 一考生 在公园的晨光里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二人下棋,围观者众。执子一人犹豫不定,满头 大汗,显然是进退维谷,四面楚歌。这时观众大呼:“跳马!”执子者毛茅塞顿开……是啊,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跳出身处的事物,以客观、冷静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往往能“柳暗 花明又一村”。 王国维说:“诗人之于宇宙、,需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入于乎其内,故能写之,出 乎其外,故能观之。”人生的“入”固然重要,可“出”同样不可忽视。有一位数学家致力 于推算圆周率,他深入自己的研究,花费了数十年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几千位。当 他把这一耗费了自己无数心血的成果公布时,却被告知他在计算到小数点后百位时便出了错 误,也就是说他大部分的工作都只是徒劳。这位数学家“入”不可谓不深,可换来的却不是 鲜花与掌声。如果他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跳出计算,以他人的眼光视审察自己的结果,那么他 的结果恐伯怕不会是一场空了吧。 不仅在科研、学习上,我们应把握好人生的出和入,在生活中更应如此。 生活中难免会有苦难、不如意。这时我们不能沉于其中而无法自拨拔,而应跳出苦难, 学会容忍、面对它。史铁生被禁锢在轮椅中,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他用笔为自己装 上翅膀,飞向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同样坐在轮椅中的还有另一位巨人——霍金,他只用了 一根指尖便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带着信仰的力量,他飞行在苍茫的宇宙,窥破了自然的真理, 成为当之无愧的巨人。跳出苦难的人将接近成功。在他们面前,王国维的博学多才似乎显得 苍白无力。理想的幻灭、精神的折磨使这位文坛巨匠选择了死亡。其实他只要跳出苦难,站 在历史的长河边以一颗超然的心面对改朝换代,那么后人在想起这位国学大师时,便不会扼 腕叹息了吧! 入是奋斗,是冲锋的号角;出是理智,是客观的评价。一张一合、一松一驰之间,人们 才能迈向自己所期许的地方。愿大家在“入”之余也要时刻不忘出“出”的重要。 【点评】 本文抓住作文题目中的提示引导语“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做文章。 文章立意明确,思路清晰,由远及近,过渡自然。所选事例典型,正反对照鲜明,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语言干净利落,文风朴实自然,值得提倡。(56 分) 跳 出 一考生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二行七言,无尽意味。远看草色欣然,近看却 是一片惘然。这不即是人生世事吗?跳出者欣然,纠缠者惘然。 人生此在世,应该讲点跳出的智慧。 多少人名利场上你追我逐,你死我活。到头来呢?成了名,而你的名却也成了别人利用 的工具;财万贯,可终有一日随你俱化土灰。 若你有朝一日终成一事,暂得于己,心有所安,那还较好。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浮躁的世间,有多少人的功名是从一而终的呢?又有多少人为 追逐一日的浮华而头破血流的呢? 人们总爱感慨:“我不得志。”人们总爱在得到之时则开怀大笑,而在失去之际却悲苦 流涕泣。人们总是乐于把自我的小得小失放大成为大喜大悲。 在世间浮躁地活着,虚荣与浮华接踵而至,在无形中耗损着人的心态,名与利只是膨胀 你的虚荣与浮华,却限制了你的高度。 越贪于名利之人的人生越像一个不断鼓大的气球,看似庞然,却空虚无物,一刺即破。 越自高自大的人,就越如那井底的青蛙,永远跳不出人生的井口。 莫再为处境困厄而哭泣,莫再为名利未得而黯然,“草色遥看近却无”。跳出你个人的 圈子,仰望那天空星辰,俯看那大地万物。 人,你或许会不由得发出感叹,不就是这世间的一物吗? 我们活于世上,自是来品味世之珍瑰,谁愿带着烦恼上路,悲恨不知所终,没有什么忧 愁是放不开的。跳出一看,世间如此美好,个人那点小得小失又算得了什么?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人,或许该带着一份超然上路。 去领略世界,海阔天空。 【点评】 本文紧扣题目引导语“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的哲理立意构思,开篇即以 二行七言与人生世事中的“欣然”“惘然”类比,引出“人生此世,应该讲点跳出的智慧”的论述。 作者厚积薄发,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等名人名言成为文中一大亮 点。整句和反问句的运用,既使文势富于变化,又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60 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