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素材:新闻周刊20210320文字整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新闻周刊20210320文字整理

ID:587111

大小:611.3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1-03-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新闻周刊 20210320 文字整理 开篇语 本周一 315 晚会播出节目还未播完,被曝光的企业和所在地的政府纷纷开始行动、 整顿、处理,让人看到 315 晚会不负众望的威力,当然,人们看到所涉及企业和当地 政府的行动也会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平日里都这么迅速、敏锐、有力,消费领域 的乱象会不会少很多?比如从我当记者不久就面临着瘦肉精的问题,而今年的 315 晚 会又爆出了瘦肉精用的羊肉身上的问题,老问题几十年总有新情节。仅靠一年一个 315 晚会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各地的媒体都能日常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而政府的监管也 要更敏感,多触角,依靠当地媒体的舆论监督,只有日常重视,才不用 315 的时候连 夜去忙。只有监督无处不在,消费领域的老问题才会不是问题,有些问题也总能被整 治,甚至根治。 本周视点 白岩松: 本周一“315”,一个习惯了年年打假的日子,但没想到这一天北方的朋友一觉醒来, 感觉假还没打呢,脸可能要被打了,因为走出家门,打脸的是扑面而来的沙尘。这场 沙尘暴影响国土面积接近 40%,严重程度为十年一遇,这是典型的好久不见,一见就 让你记住好久。这一天,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达到 500,属于严重污染级别,作为首要 污染物的 PM10 全市平均达到 1000 微克每立方米。数字是冷静的,但人们的反应很 难冷静下来。这次的沙尘哪儿来的?是不是这种猛烈的沙尘暴还会再来?我们有什么 招吗?《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十年一遇沙尘暴。 沙尘“来捣乱” 城市“添了色” 从本周 3 月 14 日起,一股主要源自蒙古国的沙尘,随气流南下,逐渐笼罩中国 北方多个省市。多地黄沙漫天、尘土飞扬,甘肃、内蒙、河北、北京,一条长三千多 公里的沙尘带,一度让西北、华北等地空气质量指数爆表。在临近沙源地的呼和浩特 市,城市街道能见度下降,车辆只能缓慢行驶。 呼和浩特市民 觉得肺、喉咙特别呛,现在就希望来一场大雨,把沙尘压下去。 呼和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台长 赵义勇 最南面是 PM1 监测仪,中间是 PM2.5 监测仪,靠背面这个是 PM10 监测仪,这 三个是气溶胶质量浓度观测仪器。气溶胶它的粒径不一样,像沙尘,主要是 PM10。 位于呼和浩特市郊,大青山上的国家气候观象台,完整观测和记录下了此次沙尘 天气的全过程。作为空气质量指数重要影响因素的 PM10,彼时已经爆表,属于强沙 尘暴级别。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首席预报员 孟雪峰 我们气象沙尘暴有一些等级,比如说浮尘、扬沙、沙尘以及强沙尘暴,那么强沙 尘暴基本上是一个能见度小于 50 米。在呼市也是这样的,天空特别黄,就是能见度 特别低这样的一个特点。 北京市民 我觉得好家伙,也就能看到一里地,五百米,再往远处我眼神也看不清了。 北京外卖员 根本骑不了车,电动车一放下来就吹倒了,镜子都摔碎了。 本周一上午袭来的沙尘,让北京市民记忆犹新。除了用身体感官感知沙尘的强弱, 气象监测人员更善于借助地面、高空、卫星等多维度的探测方式,刻画每一项大气指 标,在诸多探测设备中,这台激光雷达一直监测着北京上空的沙尘颗粒。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数据质量室主任 赵培涛 激光雷达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向大气中进行发射,发射出 的激光会跟大气中的一些介质,发生相互作用。我们通过收集反射回波信号,配合激 光对大气相互作用的机理,我们就可以得到大气中气象要素的状态。 激光雷达和其它设备采集来的数据信息,会实时传输到中国气象局探测中心的系 统中,为气象预报人员提供预报所需的素材,透过一份份气象数据的分析比对,此次 沙尘的成因和来源也逐渐清晰。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 张碧辉 在 14 日下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关注到在蒙古国,出现了这种非常大范围的沙 尘暴的一个天气,结合这种气象条件的分析,我们当时就判断,这次的沙尘可能会对 我国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首先它要有沙源地,这个是一个根本的原因,春季随着气 温的回升之后,相对来说降水比较少,所以地面比较干燥,裸露的沙土比较多。第二 个方面就是气象的,主要是动力方面,因为春季的时候,冷暖空气交替了,非常的容 易形成这种,非常大的气压梯度,导致地面的风场会比较大。 据张碧辉介绍,沙和风,是形成沙尘天气的两大重要因素。面对具有一定危害的 沙尘天气,公众也常有疑惑,耕耘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为何没能够阻挡本周出现的 沙尘?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 张碧辉 沙尘远距离、大范围的传输,它其实是在一个空气中的,大气中的一个现象,它 的高度能够达到 5 公里左右。比如说这次的沙尘天气,它在传输过程中,逐渐降低, 逐渐沉降,到影响北京的时候,它就是从两公里的高空,然后沉降到地面,它不光是 这种近地面的传输。 面对十年一遇的强劲沙尘,地面植被难以阻挡高度达几公里的气流。但这并不意 味着,生态修复工程毫无作用,事实上,生态修复的目的,是保持水土和减少沙源地。 根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数据,自 1961 年以来,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日数已呈递减趋 势。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 张碧辉 我本人直观感受,我是 2002 年到北京的,这种漫天黄沙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 但是工作之后,尤其近几年之后,就感觉北京出现这种强度的沙尘天气,其实越来越 少。就是说我们国家这种防沙治沙的一些工作的有效的推进,对我们国内的这种沙源 地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一种改善,就是形成沙尘的条件中,起沙条件逐渐地被削弱。 白岩松: 这次我们遭遇的沙尘暴不是国产的,而是从蒙古国越境而来,过境中国!由于这 次沙尘暴太猛烈,人们迅速地就去寻找原因,一个普遍的认知是蒙古国严重退化的植 被,使得土壤沙化,给异常天气变化输送了大量的尘土,这当然也在给我们提醒,我 们国内的沙漠治理走到了哪一步,有哪些新的治沙方法吗? 覆盖度高, 治沙效果就好吗? 形成本次强沙尘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蒙古国 30 年来人类活动导致的严重土 地退化和荒漠化,为其提供了丰足的沙源。这对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治沙国来说,又 是一记警钟: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更加警觉而迅速地修复好沙漠化土地,显得尤 为紧迫和重要。 本周三,由中国林科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杨文斌组织的,基于低覆盖度防沙治沙 项目年度进展总结会召开,该理论聚焦的正是沙漠化土地修复这一关键问题。 中国林科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 杨文斌 过去我们防沙治沙,只有覆盖度在 40%以上才能防止流沙。但覆盖度达到 40% 以后,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仍(固沙)不稳定,土壤水分比例用干了,衰败死亡现 象非常严重。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原站长 研究员赵学勇 1999 年开始,西北地区整个干旱,导致我们大面积的人工植被死亡和天然植被 退化。那一次的教训,我们是非常痛心的。 “覆盖度高、治沙效果好”,基于这种朴素的判断,我国启动了以种杨树等常见乔 木为主的“三北”防护林等一系列治沙工程。但杨文斌在三北防护林等造林区发现:一 些原本可长五十年到上百年的树种,在中、幼龄阶段就大面积衰退或死亡。 中国林科院防沙治沙首席专家 杨文斌 我们这个地方不是森林区,我们(向着)造成森林区的想法来努力,不尊重自然 是不行的,我们本来就那点(地下)水。根据我 20 年最后研究,发现天然分布的乔 木灌木,就是自然过来的林子,它的覆盖度一般都在 30%以下,覆盖度跟自然覆盖度 相近似,我们就设计出来低覆盖度固沙,形成一套理论。 生态用水难以支撑高覆盖度治沙,一味靠种树成林的治沙,反而有加大土壤沙漠 化的风险。而低覆盖度则既能固沙、保证植被持续生长又能避免耗费水源甚至补充地 下水。至今仍在不断通过试验调整的低覆盖度治沙,逐渐上升为国家造林技术规程, 该规程已于 2017 年正式实施。 这里是位于内蒙通辽的中科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是我国唯一从事土地沙漠化及 其治理研究的野外观测站。顺应自然规律的低覆盖度治沙,勾画出了土壤与植被的动 态平衡,而该站工作人员的研究与该理论不谋而合,将其推向更精准、可操作、无限 接近自然覆盖度的地步。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原站长 研究员赵学勇 沙漠主要是指分布在干旱区,沙地事实上它主要分布在(降水)200 到 500 毫米 之间这一个区域上,那么它的自然环境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一点,但是实际上是很脆 弱的,容易导致出现这个沙漠化土地。 临近退休的赵学勇来甘肃做治沙研究员,他认为,治沙并非要治理所有沙漠,缩 小治理区域、精准治沙才是上策。人为造成的沙漠经干预可逆转修复,包括沙地和沙 漠中的绿洲,被称为可治理区域,在 30 万平方公里左右。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原站长 研究员赵学勇 过去我们也有过一些教训,就是采取人工林的方式,那么现在逐渐采取了乔灌草 结合。在农牧交错区就是刚才这一条带上,它能支持一部分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的共同生长。到了这边欧亚草原区的这一块,我们以草本为主,恢复草原。 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越恶劣的地方,越要选取能适应当地生存条件的植物, 建立类似原生植被的人工疏林草原植被。但相对于一代代更迭的植物,赵学勇发现, 固定土壤进而修复土壤的过程却十分缓慢。他介绍的两块科研站中恢复不同年龄的土 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原站长 研究员 赵学勇 它到现在是 25 年的时间,就恢复到了乔灌草相互结合的一个景观,但是它的土 壤结构仍然是沙物质。我们在跟前有同样一块差不多应该 15 年的样地,仍然是介于 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之间,这就是在我们过去的空中造林,我们地面上有林,但是 地下仍然还出现流沙,如果说植被我们是按 5 年 10 年的量级在衡量,土壤的恢复是 百年和千年的尺度。我们一旦把植被影响了,或者导致退化,沙土有可能随风再起, 可能就是次生退化。 赵学勇认为,如今的三北防护林,其林下土壤非但不能做各种经营活动,还要进 一步避免片面强调效率和规模的治沙方式,换以精准治沙夯实既有成果。显然,其它 地区的治沙需要更多科研、资金等投入,优化治沙思维和策略,才能让治沙效率更快 些,我们遭受极端恶劣天气的危险和损害便能更低些。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原站长 研究员赵学勇 我们觉得我们不能带着人定胜天的基础理念,去对付大自然。我们不能想着去治 理一个方面,(反而)去毁坏了另一个方面,我们不知道它会引起什么样的新问题, 这都是我们需要好好去认识的。 白岩松: 十几年前在北方,人们谈起沙尘暴,就像前两年谈雾霾一样的紧张,不耐烦,生 气和急于治理。记得十几年前有一次北京遭遇了严重的沙尘暴,我曾经在节目中为之 叫好,叫好的一个原因是:当北京遭受了这么严重的沙尘暴,人们的反应和关注度就 会更高,治理起来的力度就会更大,投入可能也会更多。的确,过去十多年,沙尘暴 在我们生活中给我们的威胁和烦恼已经少之又少,但这一次又猛烈地来了,不过它也 会帮助我们了解一下过去这些年我们为治理沙尘暴都做了一些什么,而将来又该怎么 做? 沙尘天气不分国界 中蒙两国合作治沙 当 3 月 4 日强沙尘暴过境之后,这几天,随着风力减弱,大部分地区的漫天黄沙 已然褪去。本周五,在甘肃省昌宁镇四方墩,因强沙尘暴而短暂停止的做草方格沙障 和种梭梭树等工作,也已经重新恢复。 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执行主任 马俊河 3 月 14 日的晚上到 15 日的凌晨这个时间,沙尘暴已经起来了,我是睡到半夜的 时候被沙尘给呛醒的。早晨起来之后,风比较大,人站在沙丘上都站不稳。沙尘还把 我们在 14 日种植的一部分梭梭树坑填平了,我们也重新把那些还没来得及浇水的树 坑一个个刨开,再把水浇进去。这次沙尘对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 今年是马俊河与治沙团队,在甘肃民勤工作的第 15 年。在这期间,包括种植梭 梭、红柳等苗木已超过 1400 万株,治理荒漠化土地达到 40000 多亩。除了人努力之 外,近些年,当地降雨量有所增加,这也使得民勤县的沙尘活动明显减弱。 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执行主任 马俊河 像这次我们碰见的沙尘暴,在我们本地已经六七年没有发生过了。气象专家讲这 次沙尘暴是来自于我们北方的邻居蒙古国,这样就已经是境外的事情了。包括像我们 这样种梭梭,你可以把本地的问题解决掉,但是境外的问题还是没有办法去解决。这 就需要我们,在做好自身工作的情况下,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些,要有更大的视野和格 局,去关注周边一些地区的情况。 通过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治沙相关企业注册量已超过 1.7 万家,很多企业都选 址在治沙一线。在我国,虽然沙尘天气较多的甘肃、内蒙古等地区,往往有着较为广 泛的治沙活动,但近年来,南方多地也逐渐参与到治沙的行列中来,“南北共治”的局 面越来越开阔。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毛显强 治沙企业主要分布在北方省和自治区,因为这些省份更加频繁发生荒漠化、沙漠 化,这是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一个现象。所以这些治沙企业,它们通过种植养殖, 发展可再生能源,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生态经济治理道路,这是非常 可喜的。那么从这个南方各省来讲的话,他们具有很强的资金技术研发的能力,包括 我们南方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他们有很好的研发能力,吸引他们来参与北方的治沙防 沙工作,会有利促进这件事情的推进。 近年来,国内积极调配资源,在治理荒漠化问题上大下功夫,治沙工作颇见成效。 但经历过这场来自境外沙尘的强烈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仅仅在自家内做 好功课还远远不够。事实上,从 2007 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便与蒙古国就沙漠化防止, 展开合作研究,通过在当地考察,给出治沙经验。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 王涛 就前期的研究来看,蒙古国的沙漠化过程,主要就是土地利用不当,造成了过度 的超载,过度的开垦等问题。我们在蒙古国建立了两个野外观测站进行生态保护:比 如说,我们中国有名的草方格流沙固定技术,在他们那广泛的使用。还有就是一些沙 区的节水灌溉技术,集约经营比较好的土地,进行经济作物的耕种,还有温室的大棚, 在他们那儿也是非常实用的。 这场突如其来的强沙尘暴渐渐走远,可它还在提醒着,虽然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成 效,但治理道路依旧艰难漫长。沙尘天气不分国界,生态治理也就不是一域、一国的 事情。未来,在共同面对荒漠化问题的挑战上,世界各国在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上, 还要持续发力。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毛显强 想要建立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机制,可以考虑吸引一些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 把防沙,治沙的经验、资金、技术引进到蒙古国去。另外,我们可以考虑建立国与国 之间的合作机制,在协议框架内,建立相应的资金机制来应对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 考虑把其他相关国家和地区,拉到一块儿,形成一种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开 展防沙治沙。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全球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同的理念追 求。本着这样一个共同方向去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地球,一个光明的全人类 的未来。 白岩松: 面对沙尘暴,总有一种声音认为:只要有沙尘暴,就是我们治理的工作不力,应 该加大力度根除沙尘暴。我觉得这种看法是人定胜天的另一种翻版,作为大自然的一 种现象,恐怕沙尘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无法根除,就像我们也无法根除台 风一样,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减少沙尘暴的危害,减弱沙尘暴对我 们的侵袭。而在这两方面,我们显然还有很多工作可做。 人物回顾 许浩然——拜师学艺 敲锣打鼓,举起横幅,跪倒在地,河南商丘一男子许浩然来到某草根歌手家门前, 表达了仰慕之情,并想拜师学艺,但接连几天毫无回应。但是无果后,本周日他再次 来到门前,拿起铁锤直接开始猛砸大门,宣称对方欺骗了他两年的感情,并想索要精 神损失费 120 万元,眼前一幕少有人去劝阻,大多数人只拿起手机拍下此段视频,博 取流量。随即,许浩然被警方带走,处以刑事拘留。 王福春——火车摄影 工作路途中,偶然发现火车里时刻发生着有趣的故事,便从无意识顺手拍到刻意 记录。摄影家王福春在 40 多年来北上漠河,南下广州,西去格尔木,东到上海,行程 几十万公里,拍下了数十万张火车上的中国人照片,见证了火车上鲜活的人生百态, 筑起了一个中国铁路发展的影像轨迹。他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 79 岁告别仪式于周 一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老 K——记者卧底 在本周一 315 晚会结束后,以代号为老 K 的央视记者在镜头前,分享了一则工作 上的故事。为揭露二手汽车交易平台欺骗消费者问题,老 K 曾卧底某家二手车交易公 司做销售,却发现当前岗位拿不到核心证据,于是他努力适应岗位,并做出一番业绩 后从普通职位直接晋升到了公司的二把手,成了查看内部资料,名正言顺的高管。调 查取证过程因此方便了很多,他向观众呼吁,有相关内幕消息都可以联系节目组,共 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龙某——出差遇猥亵 龙某入职广州一家品牌运营公司五天后,出差江西于都县县。在一工厂 KTV 包厢 里遭到当地公职人员强吻,强抱等一系列猥亵行为,而同行的上级看到全过程,非但 没有制止,还叫他不要放在心上,只是逢场作戏。伺机离开后,龙某以请假为由回广 州,却被直接劝已离职,并告知不要闹事,龙某随即报警。于都县公安局于周二发布 通报,对该公职人员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并将其停职立案审查。 白岩松: 不同人的能力有的来自天赋,有的来自于勤奋,像王福春成为一个被人记住的摄 影师,也许并不是因为天赋,而是因为它足够勤奋。40 多年几十万公里的火车之行, 数十万张火车上的中国人照片,就已经不再是照片,而成为时代和历史的印迹,谢谢 他。而我的同事能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由卧底做成公司的二把手,依赖证明,动歪脑 筋的公司肯定也缺人才,另一方面,投入的记者恰恰在投入和研究问题当中展现了自 己的能力,这二把手当的更像是一个好记者的奖章。 本周人物 谷爱凌 我是一个月前训练的时候受的伤,我是右手骨折和大拇指韧带撕裂,所以当时我 不是特别确定滑雪能不能做成,因为我现在特别习惯拿着雪杖去滑雪。但是我歇了一 个月,然后为了比赛这个月的世界锦标赛,我决定了等到雪季完了以后,我再去照 X 光和 MRI,看看是不是需要做手术,或者应该怎么去接着去治疗。所以现在我还行, 一直在阿斯本的雪堆山这里训练,我现在感觉杆,跳台和 U 槽都感觉挺好的,所以虽 然不能拿手杖,但是还行。 征战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锦赛前,谷爱凌刚刚在阿斯本当地同一场地举办的冬 季极限运动会上取得两金一铜的佳绩。然而,她在之后的训练中手部受伤,无法抓雪 杖。而根据规则,世界杯积分和世锦赛积分相加结果,是奥运资格的排名依据。北京 冬奥会资格,正是谷爱凌拼着带伤作战,也要参赛的原因。眼下,她要改变多年的滑 雪习惯,不拿雪杖空手上阵。 滑入雪场,第一个动作前,谷爱凌停顿了一刻,稳住心神。虽然第一次出征世锦 赛,但这次赛事产生的积分对她参加明年冬奥会至关重要。伤病等原因,让这次比赛 困难重重。 受伤,失去雪杖的保护。决赛中,每一个高空急速翻转,只有谷爱凌知道,她要 克服多大的不安全感。与此同时,这个冬天的美国阿斯本雪场,大风见长,气候多变。 而自由式滑雪运动,需要配合外界气温,给雪板打上不同的雪蜡。低温雪蜡和高温雪 蜡,会让选手在滑行时的感受完全不同。而在 U 型场地赛预赛那天,谷爱凌的打蜡师 误判了滑雪场的天气条件,让她穿着打错蜡的雪板参加了预赛。这就有了谷爱凌以第 七名惊险晋级的前提,好在决赛中,雪板没有影响发挥。 谷爱凌 感觉棒极了,几周前我的右手骨折,大拇指韧带撕裂,这是我第一次在没有雪杖 的情况下比赛,非常兴奋能向世界宣告,伤病难不倒我。 采访中,谷爱凌的眼中似乎有泪。一方面,她在受伤后首站获金,压力小了不少; 另一方面,短暂的松口气后,不到 24 小时内,第二场坡面障碍赛决赛的雪场还等着 这个 17 岁半的女孩。 最终谷爱凌凭借第一轮的出色表现,拿到了个人第一枚世锦赛坡面障碍技巧金牌。 连续两个项目收获金牌,谷爱凌不仅是中国第一人,也是世锦赛第一人,她创造了历 史。谷爱凌 我非常荣幸今天创造国际雪联历史,作为第一名双板运动员在同一个世界锦标赛 中拿到两枚金牌。我今年一直非常努力,非常好好训练,希望能做到自己的最好。 几天后,北京时间 3 月 17 日,在谷爱凌参加的最后一场大跳台决赛中,她第一 次在比赛中做出新学的左右双空翻动作,并在该项目获得铜牌,创造了在一站自由式 滑雪世锦赛上,一人获得三枚奖牌的纪录。 其实从 2019 年至今的两年里,谷爱凌已为中国在冬青奥会、世锦赛等重大赛事 中,拿下 11 枚金牌。她每一次登上领奖台几乎都是中国女队在该项目上的突破。本 届世锦赛前有媒体评论,不少名将因为伤病没来参赛,谷爱凌夺冠板上钉钉。但其实, 比赛过程场场惊险,没有侥幸。就像她开挂的 17 岁,一切都是努力换来的。 谷爱凌 当一个鸟,就飞起来,然后落地,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东西,因为你平常走路的时 候,这不能每天都感觉到,所以滑雪的这个飞起来的感觉,和高兴的感觉可能是两个 最上瘾的。 谷爱凌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从小,她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考上母亲 的母校斯坦福大学,一个是参加奥运会。但这个女孩在得到美国高考 SAT,低于满分 20 分的 1580 分的高分后,在她将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收入囊中后,她选择休学一年。 她要备战自己幼年的第二个梦想,2022 年冬奥会。未来一年里,她将全力投入到训 练和各地积分赛上,待冬奥会结束,谷爱凌会回到学校,做个大学生。 白岩松: 想到谷爱凌,大家都期待的是明年北京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其实这只是她的第 一步,她足够年轻,还有好几届的冬奥会等着她呢,加油! 本周特写 你没看错,我是一只雪豹,我当然不该出现在这里,还被这么多人围观。说实话, 我现在也很后悔从祁连山上下来,来到人类的村庄。 这是几分钟之前的我,我来到了一户人家,不小心撞碎了玻璃,遇到了我此生见 过的第一个人,就是他。 门源县西滩乡西马场村村民 马生财 雪豹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雪豹过来以后,把隔壁家的玻璃也撞坏了。我 今年 51 岁了,虽然听见过雪豹,但是雪豹什么样子从来没见过。 我爬上院墙,来到了学校的院子里,我的头撞伤了,所以一阵阵的眩晕。很多人 围了上来,我也很害怕,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 齐新章 考虑到毕竟雪豹属于是猛兽,而周边又有一些居民区,我们采用了麻醉转移的方 式。当时工作人员拿着吹管逐渐向它靠近的时候,发现它抵触的情绪非常弱。应该是 在撞击的时候,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脑震荡,造成了这种反映迟钝,所以大概靠近到三 米多的时候,用吹管轻而易举的就把它麻醉了。 我被关到笼子里,又坐了很久的车,来到了这样的一个房间。第二天早上,我已 经感觉好多了,可以跳上窗台了,他们还给我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凌蛰。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 齐新章 2017 年开始我们救护的雪豹都会以“凌”字开头,然后用节气来为它们命名。这段 时间最接近的节气就是惊蜇,然后因为是雄性,所以我们觉得凌蜇这个名字更适合它。 但是我并不喜欢这里,这儿太小了。他们给我送来了很多食物,我也一点都不感 兴趣。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 齐新章刚开始是鸽子,之后是兔子,后面是羊 肉。但是它一直没有进食,直到晚上的时候,才把兔子咬死喝了一些血,但是并没有 吃它的肉。 这里不是我想待的地方,我的家在祁连山上,那里有青草的味道,有岩羊和鼠兔, 而我们被称为“雪山之王”。我已经是一头 4 岁的成年雪豹了,我离开了妈妈的保护, 想寻找自己的领地,这显然不太顺利。而现在,我很害怕再也回不去了。 这只雪豹有跟我一样的经历,它叫凌霜,三年前受伤被救助,本来就要放归自然 了,却发现它连一只小羊都捕杀不了,后来它一直被养在动物园里。至于我,一切要 看治疗和鉴定的结果。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 齐新章 它头部的伤口问题都不是很大,后面两三天就全部都恢复了,即便是有轻度的脑 震荡,它也已经恢复了。我们希望是能够在救护地附近找到一块儿合适的栖息地,然 后对它进行放归。 当笼子打开的时候,我有点不敢相信眼前出现的一切,所以在笼子里又待了一会 儿才出来,他们还给我脖子上装了一个奇怪的圆圈。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副主任 齐新章 这个卫星项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进行一个定位,将来它遇到一些危险,然 后比如说受伤,救护人员还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它的身边。对于它而言也是作出了一个 最好的选择,毕竟未来能够在大自然中自然的驰骋,要比生活在动物园更加的自由和 快乐。 再见了,朋友们,感谢你们的照料。我回来了,这里才是真正属于我的天地。 结束语 中国现在有四种附条件上市的疫苗在接种之中。有一段时间,18 岁以下和 60 岁以上的人群不能接种。但其实, 近期北京安徽等地都已启动 60 岁以上老年人的相关疫苗接种工作,包括陈薇院士团队的疫苗等,在说明书当中 都只强调了 18 岁以上的人群使用,并没有把 60 岁以上的人群排除在外。因此,现在首先需要在人群中有更加明 确地告知,让 60 岁以上的人群也要有心理准备,并逐渐成为接种人群当中的一部分。当然,也期待相关部门有 更加大范围明确的告知,而同时,我们也期待 18 岁以下,三岁以上的人群能早获批接种疫苗。好了,下周的事 儿咱们下周再聊,新闻周刊祝您周末愉快!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