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为政以德公开课精品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新为政以德公开课精品课件

ID:1181458

大小:696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为政以德第一页,共27页。 思考(sīkǎo)一:孔子为什么主张“为政以德”?第二页,共27页。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pìrú)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成语: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2)孔子用一个比喻(譬如北辰)来说明什么(shénme)?说明为政以德可以实现天下归心。第三页,共27页。 (1)以“政”、“刑”治国与以“德”、“礼”治国,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民的表现有何不同?方法:法律惩罚精神鼓励人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2)孔子用这个(zhège)对比来说明什么?说明德治比法治的效果更佳,可以使百姓有羞耻心而归顺。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wúch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第四页,共27页。 思考(sīkǎo)二:孔子认为统治者怎样才能实现“为政以德”?提示:德政的具体手段(shǒuduàn)有哪些?第五页,共27页。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yǐzāi)!”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链接:这是孔子和弟子离开鲁国初到卫国时的一次谈话。“庶、富、教”是孔子的治国三部曲,反映了孔子的治国理念。孔子的这一论述提出了怎样(zěnyàng)的观点?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素养,即先富民后教民由此可见,德政的手段有富民、教民第六页,共27页。 子贡问政(wènzhènɡ)。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问题探讨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两者没有矛盾。“先富后教”体现(tǐxiàn)孔子的富民思想,他认为足民是很重要的,即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德政基础。“去食留信”则是在的特定语境中对教民思想的强调。“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理解: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体现(tǐxiàn)了孔子的民本思想。第七页,共27页。 子曰:“道千乘之国(qiānchénɡzhīɡuó),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问题探讨(tàntǎo)(1)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如何取信于民?守信;节用;爱民、养民。(2)由此可见,德政的手段有富民、正身第八页,共27页。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bùzú),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bùzú),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bùzú)?百姓不足(bùzú),君孰与足?”体现了孔子反对统治者搜刮百姓,轻赋税的爱民思想,对统治者提出(tíchū)了富民、正身的要求。第九页,共27页。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bùzhènɡ),虽令不从。”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wéizhènɡ),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xiàocí),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对统治者的具体要求:正身强调正身的效果,德政无所不能的效果德政的手段:正身、教民、举贤第十页,共27页。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bùdéqísǐ)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思考:(1)为什么“羿善射,奡荡舟”,却“俱不得其死然”?为什么“禹,稷躬稼”却有了天下?前者(qiánzhě)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后者用德政来治理国家。通过对比,强调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不能达到德治的效果。(2)孔子根据什么说南宫适是君子、是尚德之人?孔子的政治主张: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德治。第十一页,共27页。 孔子认为(rènwéi)统治者怎样才能实现“为政以德”?手段(shǒuduàn):富民教民正身举贤第十二页,共27页。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zhège)“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和《说文解字》“均”、“平”的解释矛盾吗?“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则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所以孔子之意与农民起义口号之意不相同。孔子之意就是朱熹理解之意,因为孔子是极力提倡以“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和《说文解字》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说文解字》是字面的基本意义,一个字还有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平”、“均”相当于今天所说(suǒshuō)的“公平”,它也有“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事实上只有“相对公平”,孔子所说(suǒshuō)的也类似“相对公平”,就是要统治者不要过分搜刮百姓,保证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第十三页,共27页。 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政”,这里是指治理(zhìlǐ)国家之事。“德”与“刑”,是指治理(zhìlǐ)国家的手段、方法、途径,即“德治”与“法治”。“礼”,是指人与人相处的一种规范,它是“德治”的基础。孔子所言“礼”的核心是“等级制”,要求人们在自己所定位的等级中安分守纪。政和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德和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第十四页,共27页。 那我们今天到底要坚持(jiānchí)“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呢?“以德治国”“以法治(fǎzhì)国”“以法治(fǎzhì)国”为主,“以德治国”为辅如果你是一班之长,你如何来管理班级,使班级人人向学,天天向上?(可以兼谈孔子的德治思想(sīxiǎng)对自己的启示)第十五页,共27页。 一、寻找(xúnzhǎo)出课文中的通假字:1、譬如(pìrú)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wúchǐ)。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求!无乃尔是过与?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道:通“导”,读dǎo,训导道:通“导”,读dǎo,治理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第十六页,共27页。 二、寻找课文中古今(ɡǔjīn)异义的词: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wúchǐ)。2、季氏将有事(yǒushì)于颛臾。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无耻: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4、既来之,则安之。第十七页,共27页。 三、词类(cílèi)活用:1、如杀无道(wúdào),以就有道2、举善而教不能“无道(wúdào)”指无道(wúdào)者,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形容词作名词补充说明: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第十八页,共27页。 3、君子(jūnz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好比(hǎobǐ)风,“草”,好比(hǎobǐ)草。词类(cílèi)活用:名词作动词补充说明: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第十九页,共27页。 词类(cílèi)活用:4、富之:5、足食(zúshí),足兵,民信之矣: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他们(tāmen)富起来。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形容词作动词,使动。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来,不及物动词使动。使动用法第二十页,共27页。 四、特殊(tèshū)句式:1、“君子(jūnzǐ)哉若人!”2、“尚德哉若人!”这个(zhège)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主谓倒装补充说明: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第二十一页,共27页。 特殊(tèshū)句式:为政(wéizhènɡ)〈以德〉:以德为政(wéizhènɡ),用道德治理国政。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状语(zhuàngyǔ)后置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第二十二页,共27页。 特殊(tèshū)句式:①“既富矣,又何加焉?”②“百姓(bǎixìng)足,君孰与不足?”③“无乃尔是过与?”“何加”,即加何,下一步(yībù)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是”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第二十三页,共27页。 固定(gùdìng)句式: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等。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④“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如之何”配合(pèihé)使用,加强反问语气。第二十四页,共27页。 相关(xiāngguān)成语:①众星拱北(zhòngxīnggǒngběi):②陈力就列(chénlìjiùliè):③既来之,则安之:④分崩离析:⑤大动干戈: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第二十五页,共27页。 ⑥祸起萧墙(huòqǐxiāoqiáng):⑦鸣鼓而攻之:⑧风行(fēngxíng)草偃:⑨化若偃草(huàruòyǎncǎo):指祸患起于内部。 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比喻大张旗鼓地加以声讨。攻,声讨。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吹过。偃,倒伏。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第二十六页,共27页。 课后练习五:大道(dàdào)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shíhou),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第二十七页,共27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