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蜀道难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世纪金榜蜀道难答案

ID:1126691

大小:0 B

页数:65页

时间:2022-06-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5课 蜀 道 难 一、走近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联想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瑰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李白亦因此被后人誉为“诗仙”。擅长写古诗及绝句。 代表作品:五言绝句《静夜思》《秋浦歌》等,七言绝句《望天门山》等,五言律诗《送友人》等,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 二、相关知识古 体 诗古体诗,又叫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近体诗形成前,它包括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如曹操的《观沧海》;自汉代始,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 七古,如《古诗十九首》都是五古,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杂言诗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如李白的《蜀道难》。 一、字音辨识鱼凫()秦塞()石栈()峨眉巅()猿猱()扪参()抚膺()萦岩峦()巉岩()飞湍()喧()狼与豺()崖()万壑()崔嵬()长咨嗟()答案:fúsàizhàndiān/náoményīngyíng/chántuānhuīchái/pīnghèwéijiē﹒﹒﹒﹒﹒﹒﹒﹒﹒﹒﹒﹒﹒﹒﹒﹒ 二、通假字所守或匪亲(“”通“”)答案:匪 非 三、一词多义危乎高哉()1.危危如累卵()正襟危坐(《赤壁赋》)()答案:形容词,高/形容词,危险/形容词,正,端正 连峰去天不盈尺()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硕鼠》)()大势已去()答案:动词,距离/动词,到……去,前往/动词,离开,离去/动词,失去2.去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木兰当户织(《木兰辞》)()安步当车()螳臂当车()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口技》)()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答案:动词,把守/介词,对着/动词,当作/动词,阻挡/副词,正当/副词,应当、应该3.当 危乎高哉()4.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答案:语气词,表感叹,啊、呀/语气助词,无义/语气词,表反问,呢、吗 但见悲鸟号古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并序》)()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但坐观罗敷(《陌上桑》)()答案:副词,仅、只、唯独/副词,只管、尽管/副词,只要、只需/副词,只是5.但 所守或匪亲()6.或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答案:连词,倘若/副词,或许/副词,有时 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①崖转石万壑雷(名词作动词)______②西当太白有鸟道(名词作状语)______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名词作状语)______④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名词作状语)______⑤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______答案:①冲击 ②在西面 ③在上面 ④在下面 ⑤向西﹒﹒﹒﹒﹒ ⑥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⑦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名词作状语)答案:⑥向西 ⑦在早上;在晚上﹒﹒﹒ 2.动词活用①使人听此凋朱颜(动词的使动用法)②崖转石万壑雷(动词的使动用法)③猿猱欲度愁攀援(动词的为动用法)3.形容词活用雄飞雌从绕林间(形容词作名词)__答案:2.①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②使……滚动 ③为……发愁3.雄鸟;雌鸟﹒﹒﹒﹒﹒ 【语法视窗】名词作状语的六种常见类型1.表比喻。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例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 2.表动作处所。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例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蜀道难》)方位名词“上”修饰动词“有”,作状语,译为“在上面”。3.表动作趋向。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例如:问君西游何时还。(《蜀道难》)方位名词“西”修饰动词“还”,作状语,译为“向西”。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例如: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类状语由表时间的名词充当,译义在时间名词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例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时间名词“日”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译为“每天”。 6.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例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辞》)时间名词“旦”和“暮”分别修饰动词“辞”与“宿”,作状语,译为“在早晨”“在晚上”。 五、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语前置句。宾语“胡”前置于“为”前。)答案: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语后置句。“于上青天”后置,介词“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答案: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 3.但见悲鸟号古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号”后面省略介词“于”。“(于)古木”作状语后置。)答案:只见悲伤的鸟(在)古树上哀号。 六、名句积累1.噫吁,危乎高哉!,。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答案: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以手抚膺坐长叹。4.连峰去天不盈尺,。5.,崖转石万壑雷。答案:3.扪参历井仰胁息4.枯松倒挂倚绝壁5.飞湍瀑流争喧 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分析探究】(1)分三层。层次:①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②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③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2)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2.结合诗歌,举例说明诗人在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技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探究】技法诗 句表达效果神话传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写历史上的蜀道是不可逾越的险阻之路虚写映衬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技法诗 句表达效果细节描写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凸现危困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渲染了羁旅之愁和蜀道的悲凉夸张渲染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高壁险 3.综观全诗,请举例说明诗人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探究】抒情方式简要分析直抒胸臆全诗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直抒胸臆,使全诗在情感跌宕中,构成了起伏的节奏,强化了情感的表达,鲜明地表现了主题借景抒情作者在描写青泥岭的难行时,写“回川”之险,借黄鹤与猿猱难以攀援等表达蜀道之难行,充沛的情感溢于言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几句的描写好在哪里?【分析探究】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①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②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 ③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其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5.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丰富的想象、艺术的夸张、强烈的情感、句式的灵活都极好地体现了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分析探究】神话传说、奇特想象、恣意夸张、反复隽永、句式灵活多变与语言的奔放恣肆是这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突出表现: 表 现简要分析想象丰富诗人联想到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等古老的神话传说;同时,又借助丰富的想象,联想出“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等各种画面,生动地渲染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夸张渲染为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这些极度的夸张,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歌中反复出现,用自己的强烈情感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表现简要分析句式灵活诗的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奔放畅达,蜀道的高山险川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后半部分写到剑阁的险恶环境时,多用四字短句,跳荡有力,惊恐的情绪在这种语言节奏中得以表现 【备选要点】全诗最后写剑阁的险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分析探究】就其内容而言,在风光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蜀中要塞剑阁,是前文“蜀道之难”的丰富和发展;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诗人以此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这是巧用双关;诗人化用前人语句,联系当时社会背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就表达主旨而言,是卒章显志,跟文章开头遥相呼应,也使全文结构紧凑。 这样,使诗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蕴,现实的内涵。唐朝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也正是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着某种危机的验证。 [楼主]主题:对《蜀道难》主旨的理解众说纷纭,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沙发]此诗是反映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作。比如“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暗示了诗人仕途的坎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暗示了诗人仕途的险恶。 [板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观点:[板凳]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担心友人旅途艰险,为友人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感到忧虑,还抒写了含蓄而执着的惜别之情。 一、课文淘金这首诗歌突出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诗的开篇便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一句,从时间的长度上来限定后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一下子就把蜀地的闭塞展现出来;再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也以夸张手法,形象地夸大了蜀道之险。这些描写都巧妙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那么夸张手法有哪些类型及作用呢? 二、名师点睛夸张手法的三种类型和两大作用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其类型、作用主要有: 1.类型。(1)数字夸张。即以超出现实的数字,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如《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两句,都是通过数字的夸张和对比,突出了蜀道的艰难和剑阁的险要。(2)形象夸张。使用一些人们常见的事物从感觉上夸大(或夸小)对象,从而达到一种奇妙的艺术效果。如《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说明蜀道的难以穿越,比上青天还难,夸张得形象可感。 (3)情感夸张。古人所写的送别诗,多表达对朋友的不舍之情。但李白在《蜀道难》里,虽也表达这些意思,但李白却不惜用夸张的手法把蜀道描写得让人难行,蜀地的兵燹如虎如蛇,让朋友畏难不行,从而达到挽留的目的。 2.作用。(1)突出事物特征。如《蜀道难》一诗,便以数字夸张、形象夸张等手法,突出表现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的特征。(2)渲染氛围情感。如“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即以形象的夸张突出了自己的惊叹之情。 三、即学即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 请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把握三步。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夸张、想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第三步,点明作用。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抒发了诗人遇赦后轻快的心情。 一、课内素材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体现了蜀道的难行,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然而再难,亦不能低下他高傲的头颅。他用仰天的长叹,呼出人生的艰难与对国事的担忧。面对如此多的苦恼和艰难,他却依然 是洒脱的,不断地被世事抛弃,却又不断地重拾希望,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不愧为“诗仙”,却又是一个依市而居的仙人。他的人生境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境与人生。 【应用角度】“正确面对逆境”“乐观”等。 二、精彩运用“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夫子,曾让“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为其研墨,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这是多么“异端”之举,多么荒谬之行。而正是他与浊世的格格不入,他的人生之路,便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面对痛苦与挫折,他依然从容面对,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节选自《态度决定人生》) 三、一试身手阅读完“精彩运用”后也请你利用提炼的这一课内素材,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积累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地崩山摧壮士死B.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C.以手抚膺坐长叹D.所守或匪亲【解析】选D。匪,通“非”。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乎高哉    危:危险B.开国何茫然茫然:指时间久远C.一夫当关当:把守D.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渡过【解析】选A。危:高。﹒﹒﹒﹒﹒ 【穿针引线】你知道“正襟危坐”“危如累卵”“危楼高百尺”中“危”的意思吗?_________________端正、危险、高。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③但见悲鸟号古木②青泥何盘盘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也相同。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也不同。【解析】选C。①什么;②多么;③④只。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使人听此凋朱颜B.猿猱欲度愁攀援C.崖转石万壑雷D.舞幽壑之潜蛟【解析】选B。B项,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舞动”。﹒﹒﹒﹒ 5.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奚以知其然也C.雄飞雌从绕林间D.又闻子规啼夜月【解析】选B。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另C、D两项也是省略句。 6.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魂魄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解析】选D。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7.名句填空。(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2)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3)飞湍瀑流争喧,。(4)剑阁峥嵘而崔嵬,,。 答案:(1)猿猱欲度愁攀援(2)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3)崖转石万壑雷(4)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二、课内阅读阅读诗歌,回答8、9题。8.开头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开头两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等张本。 9.“上有六龙回日……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诗歌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来突出蜀道的雄奇险峻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诗人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蜀道之艰难。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