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A.阜盛(fǔ)敕造(chì)茗碗(mínɡ)B.两靥(yè)忖度(cǔn)钗钏(chāichuàn)C.怯弱(què)纳罕(hǎn)盥沐(ɡuàn)D.憨顽(hān)惫懒(bèi)纨(wánɡ)袴(kù)答案:B2.下列各组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A.鼻腻鹅脂俊眼修眉形容憔悴B.顾盼神飞雕粱画栋腮凝新荔C.眉尖若蹙鬓若刀裁弱柳抚风D.彩绣辉皇粉面含春敛声屏气答案:A3.按顺序分别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是()一个人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他有善良的动机,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A.因为虽然但B.由于即使也C.不但虽然但D.如果即使也答案:D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B.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C.他也不问王老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D.只有一张票,是你去,还是我去?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B.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体无完肤。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不可取。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答案:D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全厂职工认真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B.暑假大学生勤工俭学招聘市场在武汉华师一附中举行,万名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应聘。C.我这个人是有度量的,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志也能交朋友。
D.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答案:D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课文中文段,完成7~9题。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7.脂砚斋评画线部分说:“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跃纸上。”该句写出了王熙凤的什么特点?本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答案:写出了王熙凤深得贾府最高统治者贾母喜爱,具有特殊地位的特点。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描写是侧面描写)。8.《林黛玉进贾府》是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的人物登场亮相,而王熙凤的出场是独特的,王熙凤是如何出场的?出场后,便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其着装和肖像,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答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意在说明王熙凤的特殊地位和身份。9.鲁迅先生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描写反面人物应“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试结合鲁迅的话分析“(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到本段结尾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通过这段语言描写,揭示了王熙凤的虚伪、矫情、刁钻、狡猾的一面。从问话的方式看,她并不真正关心林黛玉,而是说给贾母听以博得贾母的欢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10.关于读书问题,黛玉回答贾母是“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宝玉是“不曾读”,前后不同,为什么?答案:黛玉从刚才贾母的话中得知贾母不主张女孩儿多读书,便改了口,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11.宝玉说“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说明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答案:说明宝玉对封建文化的不满和他的叛逆性格。(三)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和平年代的奉献那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荒凉的地表掩藏着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令所有钟情文物考古的学子们神往不已。然而那只是来去匆匆,真正勇于生活在那地方能有几个?大地也是守口如瓶的,对于只想来此搞点儿学术本钱的人,它绝不会向他们吐露什么。只有一个年轻人在三十年前毅然前往,直到今天还留在那儿,如今已是研究成果卓著的老教授。年轻人是被那片土地迷住了。三十年后的今天,有个临近毕业的女大学生也想去,她曾听过老教授的课,她非常想去接他的班。女大学生是被老教授迷住了。老教授确也想物色一个传人。他自己驾车,带着女学生在那片他无限热爱的土地上奔驰了整整一个月,试图唤起她对这片土地的同样的情感。他曾以为自己成功了,因为女学生已决定留下来。然而他很快又发现这不过是个海市蜃楼,因为女学生根本分不清她所热爱的究竟是这片土地,还是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教授。一个月的考察之后,教授特意带女学生去了自己的家。他的家就安在那片土地的边缘的小镇上,一个现代文明远未到达的边陲小镇。她认识了师母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她看到师母高大而粗悍,模样及脾性都是狂风飞沙历练过的。教授说,当年跟着自己来到这儿的是一个柳叶般纤弱的写诗的女孩,在此安家后,环境的艰苦及生活的磨难消蚀了她所有的温柔、甜蜜与浪漫,惟有这样她才能伴着他在这个地方待到今天。她看到教授的两个均已成年的孩子,很明显是因为自小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变成了与父辈完全不一样的人。儿子买了车跑运输,跑累了回家喝酒吃肉倒头大睡。已出嫁的女儿,从外表到内里已与当地女人无异。只有教授本人,尽管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他仍如刚来到这里时一样,激情满盈,精力充沛,面对永远开掘不尽的宝库,始终睁大了天真而好奇的孩童般的眼睛。当然,他十分清楚自己失去了什么,或者说牺牲了什么。如果说战争年代最大的牺牲是为祖国和平事业牺牲了宝贵的生命,那么和平年代一个人最大的牺牲便是,为祖国建设事业牺牲了深爱着他的、同时他也深爱着的亲人。战争年代的牺牲轰轰烈烈,和平年代的牺牲了然无痕。谁又会说教授妻儿这样的生存一定不好呢?边陲小镇上的人不都这样活着吗?战争年代的牺牲在瞬间完成了,和平年代的牺牲却要人承载一生。当女学生看到这一切后,理智完全战胜了情感,她再也没有勇气接老教授的班,确切点说,她怀疑自己能否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权衡再三,她离开了这片被深深诱惑过的土地,回到出生的沿海城市,坐进了现代化的写字楼。和平年代的牺牲,谈何容易!12.文中说老教授“年轻人是被那片土地迷住了”,说女大学生“她离开了这片被深深诱惑过的土地”,说说“迷住”和“诱惑”这两个词的含义。(不超过40字)
答案:“迷住”是说老教授对这片土地十分热爱而沉醉入迷;“诱惑”只是被吸引,还谈不上“爱”,更谈不上“热爱”。13.简要分析老教授这一人物的形象。(最少写出四点)答案:①对祖国无限热爱,对事业无比执著;②勇于牺牲个人利益;③坚毅顽强,艰苦奋斗;④激情满怀,富有朝气,勇于探索。14.为什么说“和平年代的牺牲,谈何容易”?(不超过70字)答案:牺牲亲人比牺牲自己感情上更难接受,了然无痕比轰轰烈烈心理上更不平衡,承载一生比瞬间完成,坚持下来更不容易,因此和平年代的牺牲更难,所以说“谈何容易”。15.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老教授扎根荒凉的土地,研究成果卓著,而那些来去匆匆的人,大地对他们守口如瓶,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全身心投入,来不得半点花巧。B.“女大学生被老教授迷住了”,是被他的学识和成就所迷,进而对他产生了爱情,要做他的接班人;后来看到他有妻子儿女,于是清醒了。C.老教授的牺牲,一方面是牺牲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是使妻子消蚀了温柔、甜蜜和浪漫,使后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D.“谁又会说教授妻儿这样的生存一定不好呢?边陲小镇上的人不都这样活着吗?”这句话说明教授妻儿并不认为这是牺牲,表现了他们生活上向下层人民看齐的崇高境界。E.本文歌颂了和平年代为了祖国各项事业贡献青春、默默无闻、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的精神。F.本文构思巧妙,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衬托,把老教授在和平年代为了祖国的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写得震人心魄,感人至深。答案:BD三、表达与交流阅读下文,完成16~17题。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16.这段文字是模拟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性格,这是宝玉的特点,用的是的手法。答案:封建卫道者叛逆本质寓褒于贬(或似贬实褒)17.“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说明了他的性格,“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是说他的性格。答案: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18.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6字以内,含标点)本报讯“绿色需要你的呵护”“爱护绿色就是爱护生命”,昨日,园林部门在已绿化完毕的淮海路分车带绿岛内设置了40个“绿色警示牌”,时刻提醒市民关注生态、爱护绿化成果。为增加淮海路的绿化量,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市园林部门上月对淮海路有分车带的路段进行了重点绿化,栽植了350多棵直径10厘米以上的银杏树,1万余株构骨球及龙柏树。由于绿化带里是1米多深的营养土,土质十分松软,希望市民不要摇晃树木、踩踏绿草。答案:淮海路上40个“绿色警示牌”提醒市民爱护绿化成果。19.《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评价是:“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面对已失却了生命力的古书及它们所代表的陈旧的思想,贾宝玉这样做是令人赞叹的。但对于今天的我们,尤其是实行了新课改的高一学生,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学习时机,面对这金子般的时光,有的人却不知珍惜,却在盲目地追求“流行”,要记住,流行的绝不是生命长久的,站在高一的开始,我们到底应珍惜什么?请以“珍惜”为话题,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