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学案全套(共57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学案全套(共57份)》 共有 5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 2 节 弹 力 导入一: 老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形状.下面请大家跟随老师 一起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层面出发做几个小实验.实验前请同学们听清两个要 求:一是用老师给你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气球、橡皮泥、面团、钢尺等器材来做实验;二 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利用器材做实验、观察.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导入二: 同学们一定看过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用力然后跳起,向下压弯跳板,然后高高跃起,在空 中做出各种漂亮的动作,落入水中的过程. 请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跳水运动员要向下压跳板呢?如果在平地上,他们能够跳得那么 高吗? 播放运动员撑竿跳高、跳板跳水、蹦床等体育比赛场景视频.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弹性物体的感性认识.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1)指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观察现象: ①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②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被拉长;撤去力,橡皮筋恢复原状. ③用力压气球,气球变形;撤去力,气球恢复原状. ④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撤去力,橡皮泥没有恢复原状. ⑤用力压面团,面团变形;撤去力,面团没有恢复原状. ⑥用手压钢尺,钢尺变弯;撤去力,钢尺恢复原状. 一名学生代表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2 [设计意图] 学习弹性和塑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归纳能力. (2)请各小组讨论把上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特点(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 论情况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总结: ①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发生 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②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塑性,发生的形变叫塑性 形变. 2.弹力 (1)请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弹性很好的物体. 学生:列举实例(撑竿跳高的撑竿、跳板跳水的跳板、弹簧、钢尺等). [设计意图] 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指导学生实验并回答: ①学生实验:a.用较大的力拉弹簧,然后松手;b.用较大的力压钢尺,然后松手. ②问:在用力拉弹簧或压钢尺时,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手有什么感受? 学生:做实验,说感受. [设计意图] 学习弹力,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3)老师:我们在拉弹簧或压钢尺时,弹簧和钢尺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同时我们感受到它 们对手有力的作用.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4)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上面的实例说出产生弹力的条件吗?(引导、讲述) 学生: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 学习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5)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引导、讲解: ①放在地面上的篮球能产生弹力吗?站在地面上的人呢?放在桌面上的杯子呢? 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篮球、人压地面,杯子压桌面时,地面、桌面也压它们吗? 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 ③请你说出还有哪些力也属于弹力. [设计意图] 进一步认识,压力、支持力也是弹力. 3.弹性限度 (1)利用圆珠笔中的废弃弹簧实验:①用较小的力拉,撤去力后恢复原状;②用较大的力 拉,把弹簧拉直,撤去力后弹簧不能恢复原状. 学生:拉弹簧、观察. [设计意图] 学习、了解弹性限度. (2)总结: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过渡语] 在一定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利用弹簧这个性 质的呢? 二、弹簧测力计 思路一3 1.认识弹簧测力计 (1)出示弹簧测力计,说明弹簧测力计能测力的大小. (2)把弹簧测力计分给各小组,观察弹簧测力计,回答: ①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②找出零刻度线的位置,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 ③请说出你手中的弹簧测力计最大可测多大的力,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3)讲述弹簧的原长、伸长量. 2.弹簧测力计原理 (1)①指导学生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让指针指向 3 N 的位置,说明手的拉力为 3 N. ②设问: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出力的大小呢? ③指导学生分别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让指针分别指在 2 N 和 4 N 的位置,问:当拉力 增大时,弹簧的伸长量有什么变化. 学生:参与活动,观察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 学习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总结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3.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7 页的实验: ①观察所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认识其量程和分度值. ②轻轻拉动挂钩,减小弹簧、指针与外壳的摩擦.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 在,请调节. ③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 1 N,3 N,5 N 的位置,感受 1 N,3 N,5 N 的 力. 学生:做实验,感受力的大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①把文具袋(其他小物品也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提示:要把弹簧测力计竖起 来),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问:读数时应注意什么).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桌面拉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或其他小物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问:怎样才能准确读数). (3)边讲述边总结应注意的几点操作要求: ①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损坏;看清分度值,方便于读数); ②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摩擦或卡壳(否则读数不准); ③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指零刻度线也可以使用); ④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 擦); ⑤读数时,应保持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 垂直. (4)利用图片认识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播放图片). [设计意图] 学习并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思路二 1.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制作弹簧测力计,请一组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制作的过程.4 (1)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 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做好记号. (2)将 0.5 N 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做上记号. (3)分别将 1 N,1.5 N,2 N 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 应的位置. (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 2.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构成 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盘、指针等几部分组成.实验室常 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 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 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 看他使用的对不对. 3.介绍弹簧秤的读数及注意事项 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 外壳.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重力,以免被测物体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 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 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 弹簧损坏.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教材的重力,然后总结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 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下面几点: ①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秤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使用前,如果弹簧秤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 ③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 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④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⑤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知识拓展]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2)若超出了弹 性限度,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不成正比,而且会损坏弹簧;(3)不同的弹簧,伸长量相 同时,所受拉力一般不同.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产生的条件.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5 4.制作和使用弹簧测力计. 5.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 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1.下面不是利用弹力的物品是 (  ) A.机械手表    B.机械动力小汽车 C.衣服夹     D.橡皮泥 解析:因为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而 A,B,C 均是由于弹力产生的效 果,而橡皮泥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并且不会产生弹力,因此 D 选项不是 利用弹力.故选 D. 2.估测被测物块的重力小于 4 N,在以下几个弹簧测力计中应选用的是 (  ) A.量程为 10 N,分度值为 0.2 N B.量程为 5 N,分度值为 0.2 N C.量程为 5 N,分度值为 0.1 N D.量程为 3 N,分度值为 0.1 N 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选择.选取合适的弹簧测力计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不能 超出量程;二是尽可能精确,即分度值越小越精确.因此要选用量程为 5 N,分度值为 0.1 N 的 弹簧测力计.故选 C. 3.如图所示,瓶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用手轻轻捏玻璃 瓶,我们会看到细玻璃管中的水面    ,由此现象可推测玻璃瓶发生了    ,这个实 验采用的是    的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微小形变的观察.用容易观察的细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说明难以观察到 的玻璃瓶的形变,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也称放大法.用手捏玻璃瓶,我们会看到细玻 璃管中液面升高,说明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答案】 升高 形变 转换 4.某同学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时,在弹簧的下端挂不同质量的钩码,对应的弹簧 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见表: 钩码对弹簧 的拉力 G/N 0 2 4 6 8 10 12 弹簧长度 3 4 5 6 7 8 8.56 L/cm 该同学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N;弹簧的原长是     cm. 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制作.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钩码的重力每增加 2 N,弹簧伸长 1 cm,而当拉力从 10 N 增加到 12 N 时,弹簧却只伸长了 0.5 cm,说明此时超过了弹簧的弹性 限度,因此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10 N.钩码重为 0 N 时,弹簧的长度为 3 cm,这就是弹簧的原 长. 【答案】 10 3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1)弹性和弹性形变; (2)塑性和塑性形变.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3.弹性限度 二、弹簧测力计 1.认识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 (2)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 8 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 1,2,4,5 题. 【选做题】 教材第 8 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 3 题.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