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听课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听课报告

ID:983657

大小:2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认识图形》听课报告今天听了张老师的《认识图形》一课,张老师更是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想像力,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验证——总结的过程,层次很清,尤其是张老师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回顾本节课,具有以下亮点:本节课一开始就创设了信息窗里的鸟巢的情境,让学生在欣赏鸟巢的同时找到身边的图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就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新课的引入到比较特征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习材料。这些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生活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张老师主要采用“猜想—验证—总结—练习”的教学结构,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再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这部分应渗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内容)。 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环节,提出猜想是把感性的认识与头脑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表象有机结合,虽然学生的猜想有时是点滴的、无序的、不系统的,但是通过交流,则可以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零散到完整的过程,从而深化学生的认识。验证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在此,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学生有的在量,有的在折,有的在比画,验证的方法是多样的;有的在验证对边的特征的猜测,有的在验证对角的特征的猜测,验证的内容是开放的,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一活动,为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实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结论是探究结果的结晶。教师还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总结,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体会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也包括其他的比如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反映应该说也在老师的预设之中,有的是用直尺量的,有的是用折的方法证明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并把学生研究的结果通过板书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原有的经验上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张老师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的实践活动。学生自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探索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耳听、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每项活动的过程,刘老师都把活动要求交待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索,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动余地,使学生能尽情地展现自己,每一位学生都在亲自实践中认识理解了新知。当学生思路停滞时,通过问题促使其再前进一步,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时,教师及时总结、升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其一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以后,如果再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异同进行比较。这样就能更深刻的使学生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其二本节课小组合作完全没有按照老师预设进行。分析原因是因为活动前老师没有讲清活动要求,也没有课件呈现,导致很多学生无所适从。试想,如果活动前以课件形式呈现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伴随老师的一句“开始”,相信活动环节必是有秩有序,也能达到预期效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