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加入VIP免费下载

)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ID:971259

大小:3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 第31卷第3期2011年6月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JournalofBaoj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V0I.31NO.3Jun.201l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以《雷雨》《北京人》为例论曹禺话剧民族化过程陈丹妮(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接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从而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从其代表作《雷雨》《北京人》的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戏剧语言几方面,可以看出曹禺话剧创作的民族化过程.曹禺为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努力,对戏剧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关键词]曹禺;《雷雨》;《北京人》;民族化[中图分类号]I2o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93(2011)03—0088—04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接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从而走上话剧创作道路,在23岁便写出艺术杰作《雷雨》,及其之后佳作不断.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曹禺剧作袭取西方名剧的很多东西:”《雷雨》以及初期另外两个剧本《日出》和《原野,都有人指出是窃取西方剧作名着……曹禺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可以找出袭取的蛛丝马迹.”[1这实际上是缺乏对曹禺以及话剧的民族化的了解而造成的误读.话剧是一个外来的艺术品种,对于曹禺等戏剧家而言,话剧的西方影响与民族化其实是一个甫一接受便同时要面对的课题.笔者认为,西方戏剧艺术对于曹禺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有一个由浓到淡的过程.曹禺的早期剧作《雷雨》等剧作确有将西方艺术”化而有痕”之迹,但及后的《北京人》已渐将西方艺术与民族艺术融为一体,西方话剧艺术在曹禺的剧作中已臻于”大雪无痕”的境界.下面笔者将以《雷雨》《北京人》为例,从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戏剧语言几方面,简述曹禺话剧创作的民族化过程,希望从中探窥曹禺为话剧的民族化所作的贡献,并合理解答曹禺早期受西方艺术影响”化而有痕”的现象.一,戏剧结构:从闭锁式到线性散文化西方戏剧艺术对曹禺的影响首先表现于戏剧结构中.西方话剧主要采用最先源于古希腊悲剧的”回溯式”结构.《雷雨》震撼人心的悲剧力度与作者对古希腊悲剧和易卜生戏剧的艺术精髓的领悟与技巧的把握密不可分.《雷雨》的舞台时间为一天,”人物活动空间是在周,鲁两个家庭,而产生纠葛的时间前后延续了三十年.”[2”随着剧情的发展,三十年的假面具被摘掉,人性相互之间的血缘关系被揭开,伦理意识的违逆之处被点破.而按照中国传统戏曲创作方法,剧情应该按时间顺序而与《雷雨》的写作顺序大相径庭.因此可说,《雷雨》的戏剧结构与中国传统戏曲结构无多大联系,而是古希腊悲剧与易I-生戏剧的继承.尽管如此,《雷雨>>llz已开始对传统戏曲的隐性的借鉴,并形成作家个人的创新和突破.西方戏剧喜用”藏头露尾”的结构安排故事情节,观众*[收稿日期]2oii-o4一O7[作者简介]陈丹妮:女.广州人,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现代文学.第3期陈丹妮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89对戏剧悬念是随剧情的推动才与剧中人物同时发现真相.而中国传统戏曲则是简单明了,观众对戏中的悬念早已洞若观火,所需做的是等待剧中人物如何渐次发现真相.《雷雨》的戏剧结构就将悬念,真相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等方法隐而告知观众.《雷雨》还打破”三一律”要求同一时间,地点,人物之”清规戒律”.第三幕中,作者将剧情安排在鲁贵家中上演,这样戏剧不致过于紧绷和单调,转化自然紧凑.《雷雨》过后,剧作家继续创作《日出》,《原野》等多部剧作.可惜《日出》对契诃夫”深邃艰深”的艺术未能完全领悟,对人物形象刻画多少还停留在讽刺与闹剧,没能达到悲剧艺术应有的高度.同样,《原野》对戏剧氛围的渲染和铺垫明显地打上奥尼尔《琼斯皇》烙印.因而两部作品对西方戏剧艺术的借鉴仍化而有痕,西方戏剧艺术痕迹仍无可避免地保留着.《北京人》是曹禺剧作的又一个艺术高峰.民族使命感,长期积淀的文化心理机制,加上个人特殊的情感际遇,激发了曹禺特有的民族情怀,进而将笔触回归到自身所熟悉的旧式封建大家庭.戏剧结构上,剧作家再度借鉴契诃夫的”人像展览式”结构,并同时向中国传统戏曲的”开放式”结构回归,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线性散文化”结构.剧作以琐碎,平常的日常生活现象与人物之间的谈话代替了惊心动魄的场面,故事时间不再紧凑地集中于一天,而是如流水般缓缓顺次展开:第一幕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平凡场景:张顺与曾思懿商量对付讨债的法子;陈奶奶与孙子远道来访;曾思懿对陈奶奶虚与委蛇;或者是曾思懿的指桑骂槐,百般讽刺……这些琐碎的小场景,轻描淡写的人物的对话折射着作者深层次的讽刺意蕴.它没有《雷雨》的摧枯拉朽之势,而是散发出淡淡的散文化的韵味,给人内心深沉的感动和意味深长的悠远情怀,从中看到艺术化了的真实人生,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这样的结构处理手法沿袭中国传统戏剧结构随剧情而不断变化流动之特点.中国的戏剧开放式结构通常按照事件的开端,情节的发展统统纳入舞台的框架之内,场景随剧中人的上,下场或演员的表演而变化.可见,《北京人》一剧已抛开西方戏剧的”闭锁式”结构,消融契诃夫的”人像展览式”结构,与中国的传统戏剧”开放式结构”暗合.二,戏剧冲突:从重外在冲突到重内心冲撞为达到渲染紧张激荡的戏剧冲突的舞台效果,《雷雨》借鉴西方话剧的”发现”与”突转”“巧合”手法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全剧将三十年前后的故事通过剧中人物的不断的”发现”,致使故事真相大白天下.而在”发现”与”突转”里营造诸多偶然的巧合,故事真相在作者的精心铺设下不断被”发现”,情节不断”突转”,人物又”巧合”地有千丝万缕之关系.正是剧作家对”发现”和”突转”的合理运用,注意前戏的充分铺垫,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和舞台效果.《北京人》摆脱《雷雨》狂风暴雨式的紧张激荡,淡化情节上的外在冲突,戏剧冲突转向人的内心的冲撞.它的起点是平常生活的写意,开端以陈奶奶来访进入戏剧情节,戏剧结尾也无大起大落,以静静地闭幕取代.戏剧冲突过程多集中于对人物的平淡人生的铺叙和细腻情感的抒发.这尤体现在对曾文清波澜不兴颓唐的人生体验和愫芳细腻的内心思绪的描写.内在冲突上,虽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却不照搬生活场景,将人物复杂尖锐的矛盾隐藏于日常生活的冲突中.这由剧作中的一些平实生活场景的描写可看出端倪:从曾文清与曾思懿夫妇似真似假的戏言可看出曾文清,曾思懿,愫方微妙的三角拉扯;从曾思懿对曾皓的叙述对答看出翁媳关系紧张;从曾家各人对愫方婚事的表态不难看出曾家各人暗中较劲却又表面寒暄客套的矛盾和冲突.比起《雷雨》揭示资产阶级在中国引发人性本质的矛盾和冲突,《北京人》似乎更深挖掘出中国民族的矛盾根源,更深折射民族孱弱根基和封建传统礼教灭绝人性的桎梏和压迫.究其原因,这与剧作家自小接触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薰陶于诗歌美学意境有密切关系.须知中国古典戏剧追求的是含蓄的和谐之美:”戏曲之扮演故事,固然不离冲突,却又不以剧情的冲突悬念取胜,而是更注重其中所展示的人生万相,寄寓着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并且显之以具有浓烈的感色彩的舞台意象.”[3](兀《北京人》以平淡细腻的笔触淡化情节上的冲突,深人对人生的深层体验和独特思考,使得剧作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三,形象刻画:从西方个性到中式作派《雷雨》剧作塑造的八个人物形象中,剧作家给予更多关注和同情的是繁漪:”在遭遇这样不幸的女人里,繁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㈣繁漪身上明显地打上易卜生《玩偶之家》主人公娜拉的烙90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印.繁漪彻底的反抗精神是呼应娜拉的出走,难怪有人说繁漪是”现代中国的娜拉”oES](P78)只是这位”娜拉”更加果敢,更加敢做敢当,她那声声控诉正是娜拉出走的强烈呼应,也正是曹禺所要表现的中国封建礼教对妇女命运的无情压迫而爆发出的呐喊.《北京人》的人物形象深深扎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剧作所写的人物形象,似乎有西方戏剧,尤其是契诃夫戏剧的影子.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与国人的影子甚至灵魂:曾皓是顽固的封建士大夫;曾思懿是口蜜腹剑的王熙凤;曾文清则是典型的纨绔子弟.但《北京人》进一步塑造了几位近代中国坚忍的女性闪光形象——愫方和瑞贞.尤其在愫方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可贵无私的思想品质和惊人的坚忍个性.她蕴含中国妇女的哀婉,柔弱,寡言,在性格的深处更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对曾文清的感情绝望后,她毅然决然出走;在对曾皓的关切和怜悯中,不难看出她闪烁的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矛盾纠结在一起的人性美.比起曹禺前几部作品,《北京人》的戏剧刻画手法表现得愈加炉火纯青,在剧作的语言和人物刻画以及环境气氛的描写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首先,寓深邃于平淡.剧作扬弃《雷雨》的一些”太像戏”的技巧, 将人物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将内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寄寓于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中体现.按照生活的原样表现生活的本色,不刻意修饰,展现的是一副朴素动人的画面.《北京人》戏剧渐趋自然平淡深远之境,是曹禺戏剧创作的高峰.其次,诗意的氛围和哲理象征.《北京人》在戏剧创作的创新尤其体现在剧作对环境气氛的烘托和渲染.剧作家借鉴契诃夫善于抒情的戏剧氛围,扬弃艰深的话语,将抒情诗意建立在民族文化和时代氛围中,巧妙借助富有诗意的色彩和印象效果,塑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诗意的民族氛围中又体现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探索着生活的真谛.剧作家还沿用象征手法描绘剧情,渲染气氛.剧中的每一件道具,每一个细节,都是剧作家的有意安排和精心设计,富有深邃的哲理意蕴.如耗子,棺材,鸽子,北京人等,都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景物人物的描写,深刻地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境遇.四,戏剧语言:从急促浪漫到含蓄隽永受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的影响,《雷雨》戏剧的语言富含生动的人物对白.《雷雨》的戏剧冲突集中,情节环环相扣.而戏剧冲突主要是通过动作和语言来完成,因此《雷雨》的人物对白也如疾风暴雨式的急促和紧张.试看:+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愤怒)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C43鼬此外,《雷雨》的戏剧语言还带上莎士比亚式的浪漫与梦幻.周冲向四凤描述他的理想正似朱丽叶在花园对罗密欧的世仇身份发出的喃喃细语的呼应.相比之下,《北京人》的戏剧语言含蓄隽永,抒情诗意,富有民族特色,展现特有的民族内蕴及深厚的文化气息.剧中人物处在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内心苦闷压抑,语言含蓄内敛.他们拘谨的言语包含内心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形成剧中强烈的”停顿”和隐藏的”潜台词”.曹禺剧中内蕴丰富的潜台词,在《雷雨》中就有所体现,而在《北京人》一剧则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甚至由于剧中人物的内在冲突和微妙复杂的人物关系,使得”停顿”和”潜台词”表现得愈加突出和深刻.这在互有情愫但又不能结合的可怜人——愫方和曾文清相见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剧中人物的心理内容没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甚至还借助语言来掩饰真正的想法,但是在质朴的台词里洋溢着耐人寻味的意蕴,富有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北京人》里的意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特定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愫方的戏剧语言含蓄,温婉平和,有浓郁的抒情味,而曾思懿的话剧语言则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事实上,这个曾家活脱脱就是1940年代旧中国一个面对内忧外患走向分崩离析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代表,也因此,剧作中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曹禺戏剧能被广大群众喜爱与接受,在于它第3期陈丹妮从润物有声到大雪无痕植根于中国民族土壤中,《雷雨》反映的三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家庭悲剧,剧中的人物,语言,戏剧动作和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心理活动,为中国老百姓所熟知,能引起读者和观众共鸣,使人感到亲切和为之激动.而《北京人》既汲取西方戏剧的有益成分,又回归民族文化传统,扎根深厚的现实生活土壤,充满浓郁的民族气息,展现出诗情画意的风俗画特色.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曹禺在汲取和融汇西方戏剧优点的同时,以宏大思想容量体现中国的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从而将话剧这一原本属于西方的形式成功地转化为中国现代的艺术样式.参考文献.1-1]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中卷)[M].香港: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23杨海根.曹禺的创作道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3]施旭升.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43曹禺.曹禺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5]朱栋霖.论曹禺的戏剧创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责任编校文武)FromthesoundoflubricationtothetracelessofsnowTalkoverthenationalizationprocessofCaoyuSdramaCHENDan—ni(DepartmentofChineseofLanguage&Literature,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Guangdong)Abstract:ThisarticletakestWOdifferentperiodsofCaoyuSrepresentative——Thunderstorm.PekingManasanexample,discussesCaoyu’SearlytimeThunderstormandSOonthedramaticworksindeedtohave”spendsbuthasthetrace”phenomenoninwestart,however,PekingManintheafter—wardsmeltsalreadygraduallywithwestartandnationartforanintegralwholereachestherealmtherebeingnOtraceOnGreatSnow.AimatpassingthenationalizationcombingCaoyuprocess.knowstheCaoyucontributioninthefieldofmoderndramanationalization,answersrationallyCaoyuearlyphase”spendsbuthasthetrace”phenomenontowestnt,nowthattheartexplainingCaoyutowestdramahavingdrawinglessonsandadmitting,also,placeofbeinginnovativehavingindividual,expoundingtherebyacceptsoutsideeffectandisindispensabletoexcellentonewritertotraditionliter—aturecultureinheriting.Keywords:Caoyu;Thunderstorm;PekingMan;Nationalization(上接第82页)[2]李建军.小说的纪律——基本理念与当代经验[M].参考文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201.[1]李建辉.炽热的情怀(序)I-A].玛尔简.海子湖边沙(责任编校文武)枣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AReviewonContemperaryNovelWritingsofYugurWritersWANGRhi(LiteratureSchoolofHexiUniversity,Zhangye734000,Gansu)Abstract:AsfarascontemperarynovelwritingsofYugurwritersinrecent30yearsisconcerned.theyshowaccurategraspingandspecialexpressionabouthostiricalcultureandreallifeofYugur.AndthentheYugurwritersgraduallyformtheirownthemeandstyleofwriting,suchasthedescreptionofcustomsandcultureinpastoralareasbyDuman,thestyleofon—the—spotrecordandlyricismbyTe—mur,thecomplexoflakesindesertbyMarjan,thedepictionofculturalcharacterofprairiebyDalong—dongzhiandthethemeofgrowthbySuqjingsang.Keywords:Yugur;novel;theme;style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