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细)
加入VIP免费下载

莎士比亚(细)

ID:969773

大小:5.36 MB

页数:88页

时间:2022-03-1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莎士比亚(1564.4.23—1616.4.23)(WillemShakespeare)在西方文学史上,只有很个别的作家有资格这样说:如果没有他,整个文学将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莎士比亚无疑是其中最有资格的一个。 一、引言莎士比亚的地位与影响同时代剧作家“大学才子派”本·琼生(1572-1637)评论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他是时代的灵魂,我们所击节称赏的戏剧元勋……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英国评论大师萨缪尔·约翰逊(1709-1784)说:“莎士比亚凌驾于所有作家之上,至少是超过所有现代作家,他是自然的诗人,为他的读者举起了一面生活和世态的忠实的镜子。”与荷马、但丁、歌德并称“世界四大诗人” 莎士比亚的影响不单在文学领域,莎士比亚也影响到哲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等诸领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雅典的泰门》关于金子“只要这么一点儿,就变黑为白,变丑为美”等话来说明货币的本质。据《莎士比亚与电影》统计,仅在默片时代,根据莎剧改编的电影就多达400部,到今天,根据莎剧改变的电影更是成百上千。而绝大多数后世电影都喜欢沿用莎剧首创的恋爱方式。请猜猜这种恋爱方式是什么? 二、莎翁时期的英国戏剧舞台戏剧在莎翁时期是大众娱乐。每逢集市或节日,乡民欢欣雀跃,赶来看戏。 莎翁时期的英国戏剧舞台莎翁生活的伊丽莎白时代剧院结构由椭圆形或八角形的围墙所构成,墙内设有舞台和观众场。池子里的观众站着看戏,坐位则设在剧场围墙内四周有两层建筑构成的廊楼里,同时舞台上也摆设低座椅招待贵族观众。 莎翁时期的英国戏剧舞台双层舞台:层次感;易表现约会场景(莎翁充分利用这点来设计罗米欧与朱丽叶窗前阳台相会《罗米欧与朱丽叶》)伸展入观众中的T形台:便于与观众沟通和进行内心独白(莎翁充分利用这点设计内心独白)舞台地板上暗门:表现鬼魂等出没(如《哈姆莱特》)天鹅剧院,1596年一荷兰人根据友人之速写绘制 伊丽莎白女王 三、莎学之谜:莎士比亚的生平由于莎士比亚出身平民,没受过大学教育,加之他的生平资料很少,后世一些研究者对莎士比亚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表示怀疑,挖空心思地从贵族社会中去寻找候选人,有人认为真正作者是培根。英国爱汶河莎士比亚故居 生平与墓志铭爱汶河畔斯特拉福斯镇富商家庭18岁与26岁的哈瑟维结婚路西庄园事件1585年出逃——伦敦看马匹跑龙套1592年誉满伦敦“大学才子派”的格林(1558-1592)称为“一只暴发户乌鸦”1594年莎士比亚所属剧团受到大臣保护1599年作为环球剧院股东之一1613年回到故乡1616去世。 莎士比亚遗体安葬在镇上圣三一教堂。墓志铭写:“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切莫动底下的这抔黄土!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 大有深意的莎翁纪念碑像竖立在斯特拉福斯镇的莎士比亚纪念碑像(1888),柱子顶部是莎士比亚坐像,柱子四周有四个像:福斯塔夫代表喜剧,麦克白夫人代表悲剧,亨利五世代表历史,哈姆莱特代表哲学。 莎士比亚墓碑 莎士比亚故居 四、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分为三个时期1、历史剧、喜剧时期(1590—1600),创作历史剧9部,喜剧10部,悲剧3部。早期风格愉快乐观,充满浪漫色彩;2、悲剧时期(1601—1607),创作悲剧7部,喜剧3部,风格趋于悲愤沉郁;3、传奇剧时期(1608—1612),创作传奇剧4部,历史剧1部,风格趋于平缓、宽容。 莎士比亚的创作善战胜恶:1、历史剧、喜剧和诗歌时期(1590—1600)善被恶毁灭:2、悲剧、悲喜剧时期(1601—1607)“四大悲剧”善恶和解,重建乌托邦:3、传奇剧时期(1608—1612) (一)莎士比亚诗歌、喜剧、历史剧时期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年在位)统治的盛年。王权巩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1588年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从此确立了欧洲乃至世界强权的地位。伊丽莎白女王常常到剧场看戏,这也是英国戏剧能够在文艺复兴时代成为欧洲文学发展顶峰,产生莎士比亚的一个环境因素。女王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参电影《莎翁情史》),其中特别喜欢福斯塔夫。据说莎士比亚曾专门为女王写福斯塔夫喜剧,如《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莎士比亚此时期的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升华和王权的建立都充满了希望。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9部历史剧,10部喜剧。 两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斯受辱记》根据奥维德的作品写成,风格华丽纤巧;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 维纳斯与阿都尼 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莎士比亚诗歌成就主要是十四行诗。抒发诗人对人生、爱情、友谊的理想。1—126首写友谊,歌颂诗人和他的朋友的友谊。127—152首写爱情,描写诗人对一个皮肤黝黑的女子的爱情。诗中的“男朋友”和“黑美人”是谁,均不可考。 让我承认,两颗真心的答唤是阻止不了的。爱算不得爱,要是人家变心了,它也得变,或者人家改道了,它也快改;不呵!爱是永远固定的标志,它正视风暴,永远也不会动摇;爱是一颗心,一切迷途的船只都靠它引路,把它当无价之宝。爱不是时间的玩偶,虽然美貌到头来总是被时间的镰刀遗漏,爱决不跟随短促的韶光弃掉,就到灭亡的边缘,也不低头。假如我这话真错了,真不可信赖,算我没写过,算爱从来不存在!第116首:歌颂爱情的代表诗十四行诗,押韵格式是:ABAB,CDCD,EFEF,GG 六六厌了这一切,我向安息的死疾呼, 比方,眼见天才注定做叫化子, 无聊的草包打扮得衣冠楚楚, 纯洁的信义不幸而被人背弃, 金冠可耻地戴在行尸的头上, 处女的贞操遭受暴徒的玷辱, 严肃的正义被人非法地诟让, 壮士被当权的跛子弄成残缺, 愚蠢摆起博士架子驾驭才能, 艺术被官府统治得结舌箝口, 淳朴的真诚被人瞎称为愚笨, 囚徒"善"不得不把统帅"恶"伺候:   厌了这一切,我要离开人寰,   但,我一死,我的爱人便孤单。 莎士比亚的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共10部,包括《错误的喜剧》、《驯悍记》、《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其中,《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十二夜》薇奥拉和孪生哥哥西巴斯在海难中失散,薇奥拉被救,来到一个浪漫的国家。她爱上了统治这里的公爵,并女扮男装作了公爵的侍从。公爵正深爱着美丽的奥丽维亚小姐,派薇奥拉去奥丽维亚府代他表白爱情。小姐却爱上了薇奥拉。发生了一连串的趣事。被人搭救的西巴斯路过,巧遇奥丽维亚小姐。薇奥拉换回了女装,有情人皆成眷属。 《威尼斯商人》(1597)夏洛克的控诉鲍西娅法庭审案故事讲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向犹太商人夏洛克借了一笔高利贷。夏洛克立下一个奇怪的契约,如果安不能按时还钱,就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还钱时间到了,安东尼奥的商船还未归来,夏洛克坚持要割安东尼奥的一磅肉。贵族小姐鲍西娅是巴萨尼奥的恋人,为了救恋人的朋友,女扮男装出任法官审理这起荒唐的案子,应用智慧和法律判决夏洛克败诉。 全剧三条情节线平行发展:1.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的诉讼,反映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冲突,白人和犹太人的矛盾。2.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三匣择亲的故事,反映自由恋爱和金钱婚姻的冲突。3.罗兰佐与杰西卡携款私奔的故事,反映夏洛克与杰西卡之间的父女冲突。 莎士比亚的喜剧被称为“浪漫喜剧”或“抒情喜剧”是因为:首先,肯定性、歌颂性主题所奠定的乐观开朗的基调。其次,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第三,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戏剧氛围。最后,莎士比亚喜剧的浪漫性、抒情性,也与莎士比亚所运用的喜剧语言有关。 3、莎士比亚历史剧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HenryIV)、《亨利五世》(HenryV)、《理查三世》(RichardⅢ)、《亨利六世》(上中下HenryVI)、《亨利八世》等。著名戏剧人物:暴君理查三世、明君亨利五世、喜剧人物福斯塔夫 历史剧(共10部)《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理查三世》《亨利六世》(上、中、下)《亨利八世》两个四部曲 福斯塔夫人物形象《亨利四世》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塑造了福斯塔夫形象。他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色的喜剧人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喜剧典型。他与堂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喜剧形象。 福斯塔夫是一个反面喜剧人物,五毒俱全。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贪食酗酒,胆小怯懦,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厚颜无耻,吹牛撒谎等,各种恶习,应有尽有。他的优点是具有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机智幽默。福斯塔夫出入宫廷,混迹市井酒肆,是联结贵族和平民的纽带人物。他的活动为读者提供了贵族和平民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图景。 约翰逊称赞福斯塔夫:“无人模仿、无法模仿的福斯塔夫”、“情理和罪恶的混合物”;英国评论家莫尔根说:“他使青春和老年、冒险和肥胖、机智和愚蠢、贫穷和奢侈、爵位和滑稽、目的纯洁和作法恶劣混杂在一起;坏的原则既没有引起憎恨,怯懦也没有引起蔑视,然而他却常常陷入使两者蒙上污点的情况之中;作为一个笑料和一个机智的人、一个幽默家和一个滑稽者、一个试金石和一个笑柄,一个小丑和一个被嘲笑的对象,约翰·福斯塔夫爵士,就他一生中我们见他的那个时期来讲,已成了一个大概从未展示过的最完美的喜剧性格。”马克思称赞莎剧具有“福斯塔夫式背景” 历史剧特色:(1)具有史诗的宏大规模;《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2)鲜明地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3)出色地描绘了“福斯塔夫式背景”和“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 《罗密欧与 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剧本描写维罗那一对贵族青年的恋爱悲剧。这是一部喜剧风格的悲剧,可以反映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乐观基调。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莎士比亚悲剧时期中期(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Hamlet)、《奥赛罗》(Othello)、《李尔王》(KingLear)、《麦克白》(Macbeth)。 悲剧的哲学莎士比亚的悲剧描写人类七情六欲中的各种欲望。悲剧主人公都带有某种偏执狂式的激情,这种激情的燃烧,最终导致主人公的失败与毁灭。哈姆莱特的延宕、奥赛罗的幻灭、李尔王的偏执、麦克白的野心,在与外力和内心的矛盾冲突中,表现激烈、深刻、震撼人心,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某些心理特质,引起不同时代的人的共鸣,显示出悲剧的力量。这是性格悲剧,又是激情悲剧。俄罗斯思想家舍斯托夫认为莎翁看到了人性深处的幽暗,展示了一种“悲剧的哲学”。 特色——性格悲剧哈姆雷特——忧郁与延宕奥赛罗——轻信与嫉妒李尔王——刚愎与愚蠢麦克白——野心与贪婪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莎剧翻译家卞之琳总结说:“就莎士比亚悲剧而论,客观上恐怕难于否定这四个‘最’字称号:《哈姆莱特》----地位最重要;《奥赛罗》----结构最谨严;《李尔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动作最迅疾”。 莎士比亚与关汉卿中国悲剧产生于元代,以关汉卿为代表。关汉卿生于金末,卒于宋亡(1279)之后,比莎士比亚要早300年,一生写剧67个,比莎士比亚多30个。关汉卿的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性质不同。悲剧的冲突倾向于节制、折中、调和、大团圆结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因此也就没有莎剧对人类心理品质和生存状态的深邃探讨,也没有莎剧表现出的巨大震撼力。和古希腊悲剧、莎剧相比《窦娥冤》更像是惨剧。 《哈姆莱特》(1601)“莎士比亚成为经典的中心至少部分是因为哈姆莱特是经典的中心。那种自由反思的内省意识仍是所有西方形象中最精粹的,没有它就没有西方经典,再冒昧点说,没有它就没有我们。”(哈罗德·布鲁姆) 《奥赛罗》(1604):这出悲剧到底是一出怎样的悲剧?(参王元化《莎剧解读》)希林福特:奥赛罗讲述他的历险 爱情 轻信 唆使 扼杀 徇情 《李尔王》(1605):大女儿高纳里尔、二女儿里根、三女儿考狄利娅、葛罗斯特伯爵、长子埃德伽、次子爱德蒙疯子与瞎子的图景象征了什么?(参黑泽明导演《乱》)三个女儿比孝心考狄莉亚之死威廉·希尔顿:李尔王与三个女儿 《麦克白》(1606)女巫预言敲门声题材源自霍林西德《编年史》苏格兰贵族麦克白三个女巫的预言他本人和班柯的后人为王麦克白夫人国王邓肯班柯鬼魂留心苏格兰贵族麦克德夫、妇人生的杀不死他邓肯之子马尔康问题:为何敲门声如此惊心动魄?(参德·昆西《论里的敲门声》) 麦克白:那打门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点点的声音都会吓得我心惊肉跳?这是什么手!嘿!它们要挖出我的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 “Thetableisfull”恐惧使麦克白产生幻觉,在宴席上,他看见班柯的鬼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惊恐之下只说了一句:“Thetableisfull.”(席上已经坐满了)这是一句非常生动的个性化语言,表现麦克白的恐惧心理。司汤达说:“还有什么诗,什么音律,可以再加到这句话的美之上?” “那么当初是什么畜生使你把这一种企图告诉我的呢?是男子汉就应该敢作敢为;要是你敢做一个比你更伟大的人物,那才更是一个男子汉。那时候,无论时间和地点都不会给你下手的方便,可是你却居然决意要实现你的愿望;现在你有了大好机会,你又失去勇气了。我曾经哺乳过婴儿,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他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它的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它的脑袋砸碎……”麦克白夫人 麦克白夫人在梦游中不断地重复着洗手的动作 自知末日来临的麦克白引颈就死 (三)莎士比亚传奇剧时期晚期(1608~1612年):这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 五、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色1、创作原则:戏剧和表演要追求真实莎氏在《哈姆莱特》中提出了“镜子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要像镜子一样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变化发展的模型。”这是对古希腊罗马理论家西赛罗和贺拉斯的“喜剧就是人类关系的镜子”的继承和发展。“真”是艺术的生命 2、塑造了丰富的艺术典型莎氏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在他们身上,莎氏揭示了广泛繁复的社会关系,这些形象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概括了特定阶层以及人类的某些共同特征,因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群像。马克思在给拉萨尔的信(1859/4/19)提出“更加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这个“莎士比亚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塑造具有个性的艺术典型。 3、个性化语言与独白的精彩运用莎剧有多少人物,就有多少不同的性格化语言。每个人物说的话都与他的性格一致,本性一致。莎氏是语言大师,他所使用的词汇量惊人的庞大,1974年英国马文·斯配瓦克教授借助德国电子计算机专家的力量,精确地统计出莎氏全部词汇量达29066个之多。英国的另一个语言大师,17世纪诗人弥尔顿一向被认为学问最渊博,他的诗歌才用了8000个单词。莎氏近3万,这个数字是惊人的。莎氏就是利用无与伦比的庞大词汇来锤炼人物的性格化语言,打动人。 李尔王临死前的台词李:我的可怜的的傻孩子给他们缢死了!不,不,没有命了!为什么一条狗、一匹马、一只耗子,都有它们的生命,你却没有一丝呼吸?你是永不回来的了,永不,永不,永不,永不,永不!——《李尔王》5幕3场,朱生豪译Lear:Andmypoorfoolishang’d!No,no,no,life!Whyshouldadog,ahorse,arat,havelife,andthounobreathallThou’ltcomenomore,never,never,never,never,never,never!WilliamShakespeare:KingLear,Act5scene3,1604 朱丽叶台词朱丽叶:啊!花一样的面庞里藏着蛇一样的心!那一条恶龙曾经栖息在这样清雅的洞府里?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圣洁的外表包复着丑恶的实质!你的内心刚巧和你的形状相反,一个万恶的圣人,一个庄严的奸徒!……奶妈:愿耻辱降临到罗密欧的头上!朱丽叶:你说出这样的愿望,你的舌头上就应该长起水疱来!耻辱从来不曾和他在一起,它不敢侵上他的眉宇,因为那是君临天下的荣誉的宝座!啊!我刚才把他这样辱骂,我真是个畜生!——《罗密欧与朱丽叶》3幕2场 “我的王位换一匹马”在《理查三世》中,众叛亲离的理查三世在一场生死搏斗中被打下了战马,他从地上跳起来,想得一匹马,绝望地喊出了:“一匹马!一匹马!我的王位换一匹马!”非常个性化,成为名句。中国戏剧家曹禺《原野》逃亡中的仇虎喊:“哪里有水,哦,我拿一桶金子换一桶水!” 独白的精彩运用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眼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哈姆莱特》三幕一场,全集9卷,103 4、福斯塔夫式背景、丰富的情节线索、激烈的戏剧冲突之糅合莎氏在一出戏剧结构里安排几条平行交错的情节线索,悲剧中插入了喜剧的因素,喜剧中包含有悲剧因素,打破了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壁垒分明的界限。这些平行的线索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帝王将相、王孙贵族和下层人民同台出现,突破了贵族与平民不可同台演出的限制。莎氏的情节常常是几条平行的线索交织在一起,由此显出戏剧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比如《威尼斯商人》有三条情节线索,《哈姆莱特》也有三条复仇线索。哈姆莱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均有父亲被杀的仇恨。《仲夏夜之梦》的情节线索多达四条。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戏剧艺术的特性,已成为戏剧创作的原则。戏剧冲突是通过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所以,究其实质,戏剧冲突是性格冲突。莎剧的戏剧冲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二是人物的内心冲突。这种内外冲突交织在一起,就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戏剧冲突。 *“莎士比亚化”:马克思1859年针对拉萨尔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存在的缺点,在给拉萨尔的信中最先提出了一对重要的概念——“席勒式”和“莎士比亚化”。马克思指出:“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莎士比亚与中国清咸丰6年(1856),上海墨海书院刻印了英国传教士慕维廉译的《大英国志》,里面提到“舌克斯毕”,即莎士比亚。光绪8年(1882)北通州公理会又刻印了美国牧师谢卫楼所著的《万国通鉴》,其中也提到“英国骚客沙斯皮耳者,善作戏文”。我国晚清思想界的严复和梁启超最早在译著中提到莎士比亚。严复译为“狭斯丕尔”。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1902)中译为“莎士比亚”,这就是我们今天通用的莎士比亚译名的来历。我国最先翻译出版的是英国19世纪散文作家兰姆姐弟用散文改写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出版于1903年。 1904年出版了林纾和魏易用文言文合译的全译本,改名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当时确对介绍外国文学起了巨大的作用。莎士比亚戏剧的中文译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陆续出版,主要译者有朱生豪、曹未风和梁实秋。朱生豪共翻译莎剧31个,对莎剧的翻译出版作出了贡献。解放后补译了尚缺的6个历史剧和全部诗歌,在1978年出版了较完备的《莎士比亚全集》。21世纪又有了莎剧的诗体译本。莎翁的一些主要戏剧如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和《第12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瑟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都曾在我国舞台上演过。 朱生豪(1912-1944)与莎士比亚浙江嘉兴人,曾在上海世界书局和中美日报工作。从22岁起开始业余翻译莎剧,抗日战争初期,译稿毁于日本侵略军炮火。1942年回家乡嘉兴定居,全力翻译莎剧。32岁因结核病不治去世。共翻译莎剧31部,对莎剧的翻译做出了杰出贡献。 七、《哈姆雷特》分析(一)悲剧的历史来源(二)悲剧内容介绍(三)哈姆雷特形象分析(四)艺术特色 (一)悲剧的历史来源取材与借鉴莎克索·格拉马提卡斯编的《丹麦史》基德的《哈姆雷特始本》(已失传)基德的《西班牙悲剧》改编与创造:复仇剧——时代剧 (二)悲剧的情节梗概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上演于1601年。取材于1200年丹麦史,写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哈姆莱特的叔父杀兄娶嫂,父王的鬼魂要求王子报仇,哈姆莱特面对复仇和重整江山的重任,在如何采取合适的复仇手段上犹豫不决,内心充满矛盾斗争,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第一幕矛盾冲突的揭示第二幕矛盾冲突的高涨第三幕矛盾双方的照面第四幕矛盾冲突白热化第五幕矛盾双方的对决 (三)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从王子到作为政治家的哈姆雷特从王子到作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从王子到作为战士的哈姆雷特总结 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高贵的出身纯真的感情良好的教育 从王子到作为政治家的哈姆雷特富有责任感的政治家不成熟的政治家 从王子到作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社会的先知先觉者自我怀疑的宿命论者 从王子到作为战士的哈姆雷特坚强果敢的行动者难于重振乾坤的失败者 问题:哈姆莱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哈姆莱特失败的原因是他的延宕,失去了杀死克劳狄斯的最佳机会,这是研究界的传统共识。教科书上的传统观点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哈姆莱特客观上处于斗争力量对比悬殊的劣势;二是主观上他不相信人民的力量,孤军作战,加上他头脑里还有着中世纪宗教思想的深刻烙印,所以失去了最佳复仇机会,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未能完成重整乾坤的重任。 总结从戏剧形象上看,哈姆雷特的忧郁实际上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所发生的心理冲突。从戏剧中心情节上看,哈姆雷特把为父复仇和改造社会联系起来,是人文主义的观念。从戏剧结局上看,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文艺复兴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四)艺术特色戏剧冲突复杂而又集中,多种多样而又主次分明。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戏剧场面,而且“支配得很适当”。剧作中的人物,既有典型性,又有个性、多面性。人物的语言性格化。 悲剧的艺术成就1、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1)多条线索的平行与交错;2)场面的广阔;3)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的交织。2、人物塑造的多种手法1)人物性格与情节相辅相成,以性格为依据推动情节前进;2)人物性格形成多重对比:正——正、正——反、同类——同类、同类——非同类;等等;3)运用独白刻划人物内心冲突。 3、语言特色1)多种诗体:有韵诗、无韵诗、散文、抒情歌谣等;2)个性化的语言与文体的结合运用;3)多种修辞手法:俚语、俗语、双关语、隐喻、比喻等。重点掌握:1)哈姆莱特形象2)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成就 Ophelia 戏中戏 二、《哈姆雷特》(1601)1、情节与思想意义主题: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对“乾坤颠倒”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描写,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而且指出了一味强调个性解放、放纵人的欲望对社会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作者在对“乾坤颠倒”的社会表现出深深忧虑的背后,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呼唤。 2、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形象“快乐王子”阶段“忧郁王子”阶段“延宕王子”阶段“复仇王子”阶段讨论题:哈姆雷特是不是一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3、艺术特色(1)在人物塑造上,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2)对比手法的运用。(3)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重性。(5)悲喜结合。(6)生动丰富的语言。 郑士生、李肇星:《虚构王子演悲剧——浅论〈哈姆雷特〉的情节创新和思想倾向》,载《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十五辑。赵炎秋:《哈姆雷特悲剧成因再探》,载《湖南师大学报》1998年第3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